風笛導言
據說,192年前的今天,美國密西根州的威廉伯特,製造了一部名為「排字機」的機器,算是世界第一臺打字機誕生。
而人類歷史上超震撼的信息革命要是沒有打字機,則約等於少了一根重磅導火索,如今的鍵盤、觸控螢幕、數據歸檔甚至女性解放,可能都得換個模樣……嗯,就這麼厲害!
來翠花,上古董打字機……
Q1.打字機的出現和愛情有關?
傳說中打字機的發明源於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19世紀一個義大利小哥哥為了心愛的盲人女友能夠用「看見」的方式寫字,專門為她研究出了打字機的雛形。
在這個啥東西都得往愛情上靠一靠的時代,故事的真實性實在有待商榷哈,不過打字機的確是個自帶浪漫氣質的物件,畢竟那些動人的經典劇本啊、詩歌啊、小說啊,很多都源於打字機一行行氤氳的油墨……
圖源於網絡
實際上,咱們都知道打字機的產生和工業革命有關。經濟產能激增,貿易和行政工作量巨大,老舊的手工書寫它跟不上趟啊!尤其19世紀40年代開始,為了追求更大的市場和經濟規模,鐵路和電報的擴張了,更高更快更強的書寫也勢在必行——
不過,說打字機和愛情沒關係,好像也不對,它除了是無數浪漫故事的「製造機」,自身還有個特點:沒有Backspace鍵(任何一臺古董打字機都沒有)!
所以腦洞極大的人們以此來比喻愛情:「像打字機沒有退格,我對你一往而深(也沒有backspace)……」
圖源於網絡
Q2、打字機為什麼這麼好看?
很少有像古董打字機這樣高顏值、高品質、男女老少通殺的收藏品了。沒法,主要是它顏值實在能——光潔的金屬曲面、精美的雕刻、獨特的託架、水平鍵頂、重音間距,乃至鍵盤標籤,古典高貴的fu不亞於腕錶甚至樂器。
圖源於網絡
因為最早製作打字機的公司,幾乎都是軍火商和鋼琴製造商。你知道這倆行業的從業人員「品控」和「顏控」有多嚴……
所以打一開始走入市場,這傢伙就是精巧又美麗的家用小機械。
而且不同品牌的打字機風格環肥燕瘦,如果你喜歡奢華精美的外觀,推薦收藏「美國系」的打字機,如果你熱愛大氣厚實的機械感,德國製造基本沒差。
圖源於網絡
▲Kanzler打字機 (德國品牌)由德國人Paul Gruetzmann發明設計,被譽為「帶有德意志靈魂」,機身厚實穩固,鍵盤設計每一處都是德國製造的精髓丨圖源於網絡
圖源於網絡
▲雷明頓Remington打字機因為出色的設計和機械性能,美國社會高層人士超愛的丨圖源於網絡
Q3、打字機聲音有多迷人?
有人把老式打字機敲字聲、換行發出的「警告」聲,以及手動換行發出的「嘎嘎」聲,攅起來譜了一首《打字機波爾卡》……這真是狂熱聲音迷才幹得出的事兒。
其實如今鍵盤正朝越來越薄和靜音的方向發展,可是就有一群頑固的粉絲,認為薄膜鍵盤「回饋沒手感又按不下去,跟卡shi一樣難受……」
誒,話糙理不糙,小編猜人們喜愛古董打字機的聲音可能出於「反饋」的滿足感。老式打字機「分量重的按鍵手感+強烈伴音」讓一步一個腳印(一敲一個字母)的打字過程,實在很像遊戲通關獎勵金幣,稀裡譁啦收穫滿滿,這種心理上的成就豈能用爽字概括!
圖源於網絡
Q4、打字機只想讓你變得更慢?
知道為什麼現在電腦的鍵盤不是按ABCD順序排列嗎?都是打字機的鍋!
因為18世紀的打字機本來按ABCD順序排列得好好的,就是因為太順手敲字快,它跟不上,各種花樣癱瘓給你看,一位叫Christopher Sholes的機智人兒就設計出「QWERTY排列法」,把按鍵中高頻字母分散到鍵盤不同部位,這樣相鄰兩個字母的連動杆就不容易卡鍵了。
當然打字速度也慢下來,它也就更不容易死機啦!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性延用了QWERTY排列法,這和當年馬車寬度決定鐵軌寬度一個道理。
圖源於網絡
順便說,美國第28任總統威爾遜就曾用兩個手指在哈蒙德牌打字機上完成了他的大部分演講稿和寫作——兩個手指!也不知道是快是慢了……
Q5、女性解放應該感謝打字機?
曾經米國40-50年代,打字機和絲襪簡直就是女秘書標配,忙碌時十指翻飛,幹練迷人的小姐姐誰不愛。不少辦公室戀情也出自老闆和年輕的女速記員……比如歐亨利的小說《證券經紀人》。
也許現在看來,美麗的女速記員只是刻板的40-50's好萊塢印象,不過打字機確實為解放女性推波助瀾。彼時新型的公司管理系統正在取代傳統的辦公模式,細化分工要求更大體量的工人和機器;二戰結束男性減少,女性也成為當家頂梁柱之一,很快,辦公室裡的女性數量激增。
而打字、歸檔或郵件處理這類容易上手,卻更需要耐心和細緻的工作,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再適合不過女性勝任了。
▲電影《一鍵成名》就講述了40-50年代一位來自法國諾曼第小村的「村姑」贏得打字機比賽,真正進入城市的故事丨圖源於網絡
可以說,在特定的歷史環境裡,打字機是渴望進入職場的女人們的敲門磚,甚至追求獨立的金鑰匙。
Q6、愛馬仕也有打字機?還很出名?
我們來八卦一些輕鬆的,愛馬仕(Hermès)你能想到的只有貴婦代言人包包、配貨神器絲巾、馬具和瓷器嗎?
其實,愛馬仕還出品過打字機!據說質量很不錯。
▲據考證,胡志明用的打字機就是Hermès丨圖源於網絡
尤其20世紀50年代推出的Hermes 3000機型,在打字機愛好者看來,它美妙的曲線和頂級的手感,舒適度簡直不比鉑金包差!
而且沒想到當年白求恩大夫用的也是一臺Hermès,在炮火紛飛的年代,打出多少珍貴的信件、報告和歷史記錄——厲害了!
Q7、中文打字機不存在?
有的打字機收藏者遺憾搖頭,可惜沒有中文打字機,要不就能體驗一把打漢字的快感……
實際上,中文打字機存在過。
自從19世紀後期,麻繩理工學院、紐約大學、IBM公司都在大力發展中文打字機。小編本來想不通西方人為啥對這玩意兒這麼感興趣,直到看見「研發名單」裡還有米國中央情報局,好像猜到了點什麼……(別亂猜啊)。
現在也有幸運兒收藏到罕見的中文打字機,美國史丹福大學副教授穆蘭尼就擁有12臺之多。
▲上海計算機打字機廠後來製造的雙鴿牌中文打字機丨圖源於網絡
只是,沒有電腦的處理轉換,怎麼用鍵盤字母敲出方塊字呢?據說,最初的中文打字機是在一個大約A2大小的盤面上排滿鉛字塊,打字員首先在鉛字盤上找到需要的字塊,手握打字機操作杆夾起它,再按一鍵,鉛字就隔著色帶印到紙上。
好玩的是,字盤裡每個鉛必須倒置而且反著寫,這樣打出來的字才是正的。
Q8、人們能為打字機瘋狂到什麼程度?
看看著名作家林語堂就知道了,他自行研發了一臺獨一無二的中文打字機,據說耗費10萬美金還為此一度破產……
而影帝湯姆·漢克斯對打字機的痴迷到啥地步呢?他……催生了一款APP。
沒看錯,打字機APP!這個名為「Hanx Writer的iPad仿打字機APP」不僅UI界面仿老式打字機,而且字體、虛擬鍵盤,甚至輥筒和拖板統統復原!尤其換行時字錘敲擊輥筒的「叮」一聲真是美妙至極。
湯姆漢克斯在app的歡迎辭中寫:「我在70年代買了人生的第一臺打字機,它陪我度過了十餘年的時光。無論現在的文本輸入技術發展到如何地步,打字機的手感和美妙聲響是任何設備都無法比擬的。」
▲還在蘋果的貨架上……丨圖源於網絡
Q9、打字機是不是古董?
在人們印象中,得上了年紀盤出油那種,才能被稱作古董,打字機這類近代日用品好像只能算vintage懷舊品,怎麼能夠叫古董呢?
小編的答案是「得算」。一般來說,古董是指有百年歷史以上的有收藏價值的物品。打字機生於約1874年,而且因為鋼琴商和軍火商的加入,顏值實力皆能扛非常值得收藏,那麼1874-1920年代的打字機妥妥應該是古董。可是1920以後的打字機呢?
咱就回答一個問題吧:連諾基亞翻蓋機都被稱為「古董」了,早就被歷史洪流拋棄的打字機怎麼不能是「古董」?
圖源於網絡
最後一問:愛收藏古董打字機的人,還能收藏什麼?
其實這類精緻的古董機械有很多,比如各式各樣的古董相機……
▲風笛藝術線下體驗空間收藏丨圖源於風笛藝術電商平臺
▲風笛藝術線下體驗空間收藏丨圖源於風笛藝術電商平臺
▲風笛藝術線下體驗空間收藏丨圖源於風笛藝術電商平臺
還比如集藝術審美和頂級工藝於一身的古董鐘錶和腕錶,或者是造型精美、小巧實用的古董望遠鏡……
風笛說
當科技和藝術結合,近代小機械擁有了美麗的外觀和超舒適的實用性,加之對歷史角角落落的滲透力,它們已不再是沒有感情的工具,被時間賦予或多或少的文化符號,其內涵似乎是「懷舊」倆字不能簡單概括。
而這類小型機械收藏愛好者們,多半看中的,也不是所謂古董保值升值空間,而是源自於那個時代的精神內核——
優雅又朋克,寫滿復古的痕跡,是對那個年代的懷念。
圖源於網絡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文:閱閱 | 編輯:富貴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