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用參考文獻不會被標紅?

2021-01-10 PaperTime

無論你是提交畢業論文還是發表學術期刊論文,只要有提交論文的需要,那麼就一定會通過論文查重系統進行查重。而論文查重是有效預防學術不端行為出現的一種非常有效的辦法,但是也有人存在疑惑,引用了一些論文的時候,可能會被查重軟體判定為抄襲。那麼如何正確的引用文獻才不會被論文查重標紅判定為抄襲呢?

使用正確引用格式

在進行論文查重的時候,有些引用文獻的內容被標記為抄襲時,就一定要查看這篇文獻的引用格式是否正確,是不是沒有被查重系統進行識別。要想人引用文獻的內容通過查重,那就要正確的使用引用格式,論文只有正確引用格式才能夠人檢測系統進行識別,不對其標紅。如果文中引用文獻的格式錯誤,那麼就很有可能會被判定為抄襲。所以在引用文獻論文內容時一定要注意引用文獻的格式。除此之外,引用文獻的時候提前使用句話的話,論文查重系統會將句話後面的內容進行檢測標紅的,因此引用文獻要引全,不能提前用句話結束,否則引用文獻的內容就會被視為抄襲。

引用文獻的內容不能太多

有不少人為了躲避被論文查重系統檢測到,會對論文添加大量的引用符號,事實上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很多論文查重系統在設計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大都設置了一個引用文獻的閥值,如果引用文獻的比例低於這個閥值的話,系統就能正常識別不進行檢測,如果引用文獻比例太大超過了閥值的話,就會將被視為抄襲。因此在論文寫作的時候,建議大家不要過多地進行引用文獻,不認會被認定都是抄襲的。

隨著論文查重系統不斷的改進,越來越智能化,大部分的引用文獻都能夠識別出來的。所以在進行查重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考慮掉去除了引用文獻的重複部分,這都會在檢測報告裡清楚地顯示出來。

相關焦點

  • 科技論文中引用參考文獻的作用及標引原則
    讀者可據此檢索、查找相關資料,由於作者與讀者的關注點不同,所以有時對某些讀者而言,參考文獻的學術價值也許超過論文本身的學術價值。這樣,參考文獻便從客觀上起到了擴展論文學術內涵的作用。三、保護智慧財產權的作用。科技論文作為科研成果的產出形式之一,其中凡是引用他人的數據、觀點、方法、結果之處,都必須詳細標明。
  • 如何正確引用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對某一著作或論文的整體的參考或借鑑。從一定意義上說,論文的學術性和權威性,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從參考文獻中表現出來。由此可見,參考文獻是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我們該如何引用參考文獻呢?
  • 論文如何引用參考文獻?
    還要記住的是,檢查的時候要確信在論文正文中引用的文獻都確實列在參考文獻部分中,也要確信列在參考文獻部分的文章都確實在正文中被引用到。2 參考文獻的格式各種期刊在引用參考文獻的格式上有很大不同。有人查閱了52種科技期刊,發現這些期刊使用了33種不同的參考文獻格式(M.O'Connor,Br.Med.J.1[6104]:31,1978)。
  • 知網查重教您如何來引用參考文獻
    現在各大學校對論文的審查越來越嚴格,而且你能想到的所有參考內容幾乎都能在知網查重中被找到,所以很多同學會擔心對論文的參考文獻的查重,結果參考文獻肯定能在查重系統中找到。如果這部分被知網查重(https://www.it54.cn)到,我們該怎麼辦?
  • 如何正確的引用參考文獻
    其中你的論文部分一定會有參考文獻這部分內容。至於裡面的內容是否真的進行了引用,還是自己為了湊篇數而添加的,這個只有作者自己本身知道了。參考文獻的格式相信你的學校給你說了一大推的要求。對於學位論文、期刊、書籍、專利、國家標準、雜誌報紙的引用格式都每一項給你列舉出來。是不是看見這些都頭大,自己不知道在網上哪裡,把別人的插上去就算是引用了。
  • 論文的參考文獻為什麼會被標紅呢?
    假如參加文獻的內容被標紅了,那麼肯定是論文參考文獻的格式不對,被知網進行掃描和檢測了。因為知網系統是非常智能的檢測系統,對於知網檢測貴主要還是因為和學校檢測結果一致的檢測系統,所以這也是知網查重系統價格比較高的原因。
  • 如何在論文中引用參考文獻
    在論文中如何引用參考文獻,我要說兩個方面:一、參考文獻的格式之前我寫過一篇類似的文章,現在再貼出來論文寫作時,在最後部分參考文獻中,總會有部分同學出現自己手打參考文獻或者自己複製文獻的情況,這樣做不僅效率低,而且會出現參考文獻不規範的情況
  • 知網查重時引用被標紅如何解決
    隨著《知網》5.1版的更新,《知網》參考部分的識別率和參考率都有所提高。一般而言,知網查重檢測報告會使用綠色字體標記引用部分,只要引用部分的引號被識別為知網查重檢測檢測系統的參考部分,則不會。因此,引用《知網》的評論被判定為剽竊。
  • 如何引用參考文獻是錯誤的?
    參考文獻部分是論文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跟論文引用的內容息息相關,而論文引用的內容跟論文重複率有比較大的影響,所以,正確的去引用參考文獻,不僅可以使自己的論文更加科學、嚴謹,還能保持較低的論文重複率,但有些作者在創作論文時,會莫名其妙的被系統標記為論文抄襲,反正,多多少少會在無意中涉及到抄襲的行為
  • 一鍵生成引用參考文獻的格式,超便捷的方法
    很多人在寫論文時,都會遇見引用了文獻卻找不到頁碼信息、忘記期號等問題,出現格式不規範的情況。現在小編整理出最新的方法,供大家學習使用。首先,在知網檢索文章的時候能看到頁碼,如下圖 :舊版知網頁碼然後,在新版知網裡,點擊下圖引號一樣的符號,就可以直接生成標準的參考文獻格式:
  • 第一次寫論文,不知如何引用參考文獻,怎麼辦?
    第一次寫論文,不知如何引用參考文獻,更不知參考文獻的格式,怎麼辦?下面給大家寫一個教程方法:平時大家一般查找參考文獻資料,都會到知網和掌橋科研上去找,其時找到論文時,在其論文的詳情頁上有引用參考文文獻的方法。中國知網介紹:國內知名論文檢索下載平臺之一,擁有近2億篇中外文獻,中文文獻最多。
  • 科技論文中引用參考文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但在工作實踐中,達晉編譯分析部分作者對參考文獻引用尚不夠重視,在參考文獻的引用和著錄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具體歸納如下:一、引文內容不宜。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引文內容與論文主題、研究背景、觀點、方法等毫不相關或關係不大,造成引而不用,濫列參考文獻;二是引文內容有誤,常見於二次引用參考文獻,由於作者沒有通讀原文,而是從中介文獻中轉引,以致曲解參考文獻原文或斷章取義,造成誤引;三是引文內容與參考文獻中的內容不一致,常見於作者寫作疏忽或沒有認真核對,將正文中的引文序號標錯或將文後的參考文獻順序顛倒,以致於張冠李戴,出現引文內容與參考文獻不相符
  • 論文引用查重為什麼會標紅?要注意哪些?
    很多學生在用查重軟體檢測個人論文的時候,都會出現一定的問題,比如,有些地方是引用了某些文章或者某篇報導裡的內容,這就被標紅了。而有些地方明明是自己原創的,也被標紅了。這樣一來二去,問題規整到一起,就會使學生的心態崩潰掉。
  • 論文被撤稿後仍被引用,文獻參考如何避免「撞屍」?
    期刊很少檢查參考書目Schneider表示,對於大多數期刊來說,在一篇新論文發表時,並不會檢查研究論文的參考資料是否已經被撤稿。4. 被撤稿論文可能存在某些價值Schneider表示,上述呼吸醫學論文撤稿後仍大量引用的一個潛在因素是,它是針對某一研究問題的第一個所謂的隨機臨床試驗,之前的研究很少。
  • 如何正確引用參考文獻?這幾點畢業生尤其需要注意
    每年畢業季,相信很多同學都在為寫論文抓耳撈腮,不知如何下筆,特別是引用參考文獻這一塊,更是沒有頭緒。其實,參考文獻在寫作這一塊至關重要,通過引用以往學者的觀點,我們能清楚地知道前人已經研究了什麼,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思索看問題,進而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觀點。
  • sci論文可以引用中文參考文獻嗎
    論文引用參考文獻中,有英文的,有中文的,還有其他語言的。這讓擬投sci期刊論文的作者,對於是否引用中文參考文獻,拿不定主意,害怕貿然選擇了,會導致論文不符合發表要求,不被接受。那麼,sci論文可以引用中文參考文獻嗎?
  • 畢業論文怎樣正確引用參考文獻,降低重複率
    還有一種情況是不引用段落,僅引用文章的觀點和部分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需要修改引用即可。那麼如何修改它呢?例如,在一個句子中,您可以嘗試將此句子變成疑問句,或者添加一些修辭手法,然後在下一個句子中用同義詞替換某些單詞,但要確保在該行中不要連續重複13個單詞段落,引用的字數不超過文章的5%。這樣,HowNet不會將引用的文檔計入檢測範圍。
  • 如何引用文獻,應當規避這些問題
    近年來發現,一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因參考文獻著錄格式的不規範或引用不當而延期發表或遭到退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1)著錄中的作者名缺少,稿約中明確規定,參考文獻中的前3位作者應全部列出,3位以上者只列前3位,後加「等」字或相應的外文。
  • 論文的參考文獻怎樣標註?
    順序編碼體系參考文獻標著錄有如下4種體系:著者-出版年體系(Harvard體系),順序編碼體系,數字字母混合體系和出版年順序體系。舉例,如果本科學位論文的參考文獻標註採用順序編碼體系。即參考文獻以文獻在整個學位論文中出現的次序用[1]、[2]、[3]…形式統一排序、依次列出,置於文中提及的文字末尾的右上角,視引文表標註情況,置於標點符號前或後。
  • 關於參考文獻不當引用的表現及控制探析
    這也使得我們這個尚處在發展中的學術群體禁不住其誘惑,漸漸迷失其中,在一個本為學術論文的輔助工具——參考文獻上大做文章,追求「高大上」的引用模式,偏愛引用影響因子高的期刊上的文章,熱衷於大篇幅打造參考文獻,追求抓人眼球的形象性引用。作者和期刊們熱衷於此,一唱一和,虛假繁榮,苦了讀者,更不利於正在處於成長階段的中國期刊業和學術理論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