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網絡)
轉氨酶升高與肝臟疾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許多人檢查發現轉氨酶升高後總以為得了肝炎。 但事實上,轉氨酶升高可不一定是肝炎惹的禍!
那麼,當我們發現抽血報告單上的轉氨酶升高時,該如何判斷身體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呢?
何為轉氨酶
轉氨酶,全名叫「氨基轉移酶」,常見於肝細胞內,在物質代謝及生物轉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肝細胞損傷時便釋放入血液,故抽血檢查時會發現血清中的這些酶活性升高。臨床上用於評估肝功能的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
ALT雖然主要分布在肝臟,但也出現於其他器官,例如骨骼肌、腎臟、心肌等組織中;而AST則不同,其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臟、骨骼肌和腎臟組織。正常情況下,血液中的轉氨酶含量很低,但當肝細胞受損時,細胞內的ALT與AST釋放入血漿,致使血清ALT與 AST 的酶活性升高。
如前所述,ALT主要分布在肝臟,故在中等程度肝細胞損傷時,ALT漏出率遠大於AST;此外,ALT測定反映肝細胞損傷的靈敏度較AST為高。但在嚴重肝細胞損傷時,血清中AST/ALT比值升高。一般正常人血液中ALT和AST的含量不超過40U/L,其比值(AST/ALT,又稱「DeRitis比值」)約為 1.15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病毒性肝炎與轉氨酶的關係
當存在病毒性肝炎時,ALT與AST均顯著升高,可達正常上限20~50 倍,甚至100倍,但ALT升高更明顯。通常ALT>300U/LAST>200 U/L,DeRitis 比值<1,是診斷急性病毒性肝炎重要的檢測手段。在肝炎病毒感染後 1~2 周,轉氨酶達高峰,在第3周到第5周逐漸下降,DeRitis 比值逐漸恢復正常。
這裡需提醒一下,轉氨酶的升高程度與肝臟損傷的嚴重程度無明顯關聯。
在急性肝炎恢復期,如轉氨酶活性不能降至正常或再上升、DeRitis比值有升高傾向則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轉為慢性。
急性重症肝炎時,病程初期轉氨酶升高,以AST升高顯著,如在症狀惡化時,黃疸進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現「膽酶分離」現象,提示肝細胞嚴重壞死,預後較差。因此,轉氨酶降低並不一定都是病情好轉。
轉氨酶輕度上升(100~200U)或處於正常範圍,DeRitis比值<1,若AST升高較ALT顯著,即DeRitis比值>1,提示慢性肝炎進入活動期可能。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他肝病與轉氨酶的關係
一般在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癌等情況下,轉氨酶輕度升高或正常,且DeRitis比值>1,一般肝癌患者 DeRitis 比值 ≥3。而出現肝硬化時,轉氨酶活性取決於肝細胞進行性壞死程度,DeRitis 比值≥2,終末期肝硬化轉氨酶活性正常或降低。
(圖片來源於網絡)
感染與轉氨酶升高
感染與轉氨酶的升高息息相關,上述的病毒性肝炎便是其中之一。在臨床中,常見的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立克次體、真菌等。感染性肝損傷是往往是繼發的,包括敗血症、膿毒血症等,都可能會引起轉氨酶的升高。除了肝炎病毒,其他病毒感染也可能會引起轉氨酶升高,比如麻疹、出血熱、登革熱等等。另外,感染繼發的肝損害中,往往AST升高更明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他病理性轉氨酶升高的情況
一、中毒
最常見的是藥物性肝損傷,還包括食物、重金屬、酒精中毒等,在全身出現損傷的同時,轉氨酶也可能會異常升高。
二、肝外疾病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轉移性肝癌,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以及外科手術、急性心肌梗死、肺梗死、腎梗死等引起的全身性缺血損傷等,都可能會出現轉氨酶升高。
(圖片來源於網絡)
生理性轉氨酶升高
對於一般正常人,轉氨酶水平也可出現升高或降低。如同血壓一般,轉氨酶也非常敏感,健康人在一天之內的不同時間檢查,轉氨酶水平都有可能出現輕微的變化,甚至也有可能暫時超出正常範圍,但一般不會超出正常範圍太多。
生活中有許多因素可使轉氨酶升高,如劇烈運動、過度疲勞、熬夜、近期大量進食油膩食物等,都可能使轉氨酶暫時偏高。
(圖片來源於網絡)
發現轉氨酶升高應該怎麼辦
一、首先排除生理性因素
若發現小幅度的轉氨酶升高,可在消除生理性因素(如熬夜、劇烈運動、酗酒等)後再去複查,若恢復正常就不必過於擔心,如果還是繼續升高則需儘快就醫。
二、排查相關病史
排查既往是否有飲酒、藥物、輸血、中毒、手術等病史和家族遺傳性疾病史。
三、排查是否為病毒性肝炎
首先篩查最常見的病毒性肝炎,判斷是否是A肝、B肝、C肝、戊肝等。
四、排查其他肝病或全身性疾病
如果肝炎指標結果為陰性,需進一步判斷是否為其他肝病或全身性疾病等引起轉氨酶升高。
(圖片來源於網絡)
轉氨酶升高,不一定是肝炎惹的禍!------蘭世亭醫學健康科普第2098帖
馬醫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