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
飲
漲
價
海底撈和西貝莜麵村叫停漲價,並向消費者致歉。而不容否認的是,持續了兩個多月的疫情的確給餐飲等服務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對於餐飲企業來說,到底應該怎樣面對現狀呢?
錯了!不漲價了!
海底撈、西貝致歉
3月下旬海底撈因為菜品漲價,引發網友熱議。「海底撈復工後漲價約6%」的話題登上熱搜。有網友曬出疫情前後的海底撈消費帳單,還有人細算了漲價單品:一碗米飯7塊錢、一片土豆一塊五、牛肉漲6元、啤酒漲4元、蝦滑漲8元……大幅度的漲價遭到了很多網友的批評。日前,海底撈發表致歉信並表示取消漲價。
對於漲價的原因,海底撈的工作人員表示,雖然門店開始恢復營業,但接待的客流量受限,人力成本上漲,同時一些食材成本也有所增加。
上海市某海底撈門店店長:
食藥監局規定,桌子必須一米開外才可以入座另一桌客人。我這個店55張桌子,一輪只能能接待20多桌。在這片區域,原來一個員工可以服務4-5桌,現在一個員工只能服務2-3桌,但員工的成本沒有少。
除了海底撈,喜茶、西貝莜麵村也被反映有漲價情況。在海底撈致歉後,西貝莜麵村董事長賈國龍緊隨其後發表致歉微博,取消漲價。
一邊部分餐飲品牌漲價,而另一方面,許多商家還推出了打折、返券等優惠措施。對於餐飲業該不該漲價的問題,消費者也出現了不同的看法。
有的消費者表示可以理解:
餐飲價格部分上漲我可以理解,這也是餐飲企業快速恢復的一種方法。促銷、打折也是為了吸引更多客戶。
也有人表示,收入減消費漲,太貴:
原本人均就要100多元,漲到人均200多元,我身邊有些同學兼職,都不能上班,收入本來就少了。
專家:餐飲企業自救
不應完全依賴漲價!
疫情期間,餐飲企業受影響大、停業時間長,特別是一些門店數量多的連鎖餐飲企業,巨大的經營成本導致企業出現了現金流緊張,甚至斷裂的情況,漲價在情理之中。對此,專家表示可以理解。
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 邱寶昌
餐飲業是企業依法自主定價。原材料價格、人力工資成本上漲,這時候該漲價的企業不漲價,我們就要考慮它能持續多久,能不能健康持續發展。企業只要依法調整價格,應當得到尊重。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白明
餐飲行業面對消費者較多,因而既要尊重企業的自主定價權,同時也要尊重消費者「用腳投票」的權利。
專家表示,一些餐飲企業剛恢復堂食,就立刻漲價,不利於維繫原有的消費群體。目前來看,小幅度漲價可以理解,但共度時艱更值得尊重。只有市場儘快活起來,企業的利益才能真正得到保證。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白明
如果企業只看自己的利益一點不受損失,我覺得不現實。這時候,整個市場經濟規模都收縮了。每一個人都必須承擔必要的損失,明智的做法是隨行就市。
責編:吳 桐
編審:劉志軍
來源: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