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一時間,大數據和大數據中心又被推上熱搜。
言大數據必談貴州,而說起貴州的大數據,貴安新區實力搶鏡。
作為貴州省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核心區,貴安新區自設立以來,始終把大數據作為核心競爭力和主導產業。
2020年1—11月,貴安新區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完成營收53.33億元,同比增長47.66%;電子信息製造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28.7億元;電子商務交易額完成81.5億元。
近日,中國城市報記者來到貴安新區,在採訪中了解到,「十四五」時期,貴安新區將突出特色優勢,著力做大做強大數據產業,加快打造貴安新區數據中心集聚區、電子信息製造、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白紙畫圖、白手起家
成為超大型數據中心首選地
貴安新區位於貴陽市和安順市結合部,以兩地首字結合命名。成為國家級新區之前,這裡還是「一張白紙」。
受多山的喀斯特地貌影響,以往,人們常用「偏居一隅」「西南腹地」等形容這裡的地理位置,這些詞也透露出這片區域曾經的閉塞。規劃之初,紙上描繪的新城願景能否實現,讓不少人心生疑慮。
在此建城,面臨的困難之首就是路不通。這幾年,貴安新區在城市道路規劃和建設中下了不少功夫,修建了1000多公裡的路。
如今,從貴陽到貴安規劃了多條路,開車最快30分鐘可抵達。與此同時,按照前期規劃和目前進度來看,貴安新區的交通建設從鐵路、城市軌交,到公路、有軌電車,都在有序推進。
路通了,貴安新區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如何喚醒沉睡的土地。
從出生之初,貴安新區就被寄予厚望,肩負「西部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的使命。要想實現這一目標,貴安新區首先要著力打造數據中心集聚地。
2013年底,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數據中心相繼落戶貴安新區;2017年,騰訊又把「鵝廠」搬進了新區;2018年,蘋果公司相中此地,將其在中國的第一個數據中心建於此……
眼下,華為雲數據中心一期項目也進入了收尾階段。記者在項目現場看到,該項目主體結構已全部封頂,項目大部分樓棟已拆開裝飾圍擋,初具雛形。未來,華為的管理數據將在這裡存儲運轉。
值得一提的是,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貴安新區大數據產業招商也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人民銀行貴安數據中心項目於2020年8月18日在北京舉行籤約儀式,項目擬於2021年一季度開工。
「氣候涼爽、電價便宜、高效安全」,這12個字足以解釋為什麼這麼多數據中心都落腳在了貴安新區。
貴安新區全年平均氣溫在15攝氏度左右,空氣品質良好,是數據中心空調最節能的地方之一;同時,貴安新區擁有豐富的水電資源,可以為數據中心提供電力支撐;更重要的是,貴安地質結構穩定,遠離地震帶,無颱風,具備安全可靠的自然條件。
貴安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2020年10月20日,新區已建成5G基站370個,提前完成全年5G基站建設任務;截至2020年11月,7個超大型數據中心項目累計完成投資97.37億元。
不甘只做「機房」
三個千億級產業助大數據落地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儘管政策可以幫助產業起勢,但未必能將其徹底催熟。
就目前情況而言,大數據高附加值的產業依舊集中於北上廣和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
究其原因,無外乎兩個要素:人才和資本。前者決定著研發和創新,後者則對變現和轉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說到底,大數據的核心是「用」,而非將數據中心放在哪。對此,貴安新區心知肚明,如果只滿足於做「機房」,就只能居於產業鏈下遊,難以實現指數級的增長。
此次發布的《意見》提出,創新大數據中心體系構建。牽引帶動數據加工分析、流通交易、軟硬體研發製造等大數據產業生態集聚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在全國各大城市大數據產業你追我趕的前提下,未來各地對於大數據資源的爭奪勢必更加激烈。
身貼「國家大數據產業集聚區」名片的貴安新區已經開始思考:數據來了,後續價值如何創造?又如何讓其「開花結果」?
「我們緊緊圍繞『中國數谷』核心區的戰略目標,按照『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思路,下一步工作主要把握以下幾點:加強運營保障,確保生產環境安全;打造飛地經濟,賦能產業升級;突出數據底座,構建伺服器內循環體系;圍繞龍頭企業,打造智能終端一站式生態圈;聚焦優質項目,推進軟體信息服務登峰造極。」貴安新區產業發展局相關負責人如是對記者說。
「聯姻」貴陽
打造經濟體量大能級城市
2020年初,貴州省出臺《關於支持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促進貴陽市、貴安新區融合發展。
一個是省會城市,貴州省發展的「火車頭」;另一個是國家級新區,擁有國家級及省級層面政策和資金支持。二者優勢如何互補,又如何實現1+1>2的聚合效應?如今,兩地通過探索給出了一組回答——
創新「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模式,精簡優化貴陽綜保區、貴安綜保區的體制機制,推進兩個綜保區總體謀劃、分區定位、一體打造,充分激發兩個綜保區在發展對外貿易中的主陣地作用。
探索「飛地經濟」,通過跨空間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推動貴陽六城區和四個國家級開發區與貴安新區共建合作園區,實現兩地資源互補。目前,「貴陽總部+貴安基地」「貴陽研發+貴安製造」「貴陽企業+貴安土地」等招商新模式正在形成。
加大人才孵化力度,發揮科技創新支撐作用。「貴陽貴安高新企業進高校」大學城專場活動,吸引了大批高新企業與高校圍繞人才、技術、創業等方面進行合作需求對接,為地區創新發展積蓄後備力量。
2020年12月26日,恆力(貴陽)產業園開工儀式在貴安新區舉行,標誌著這家目前排名第107位的「世界500強」企業開啟在貴州發展的新徵程。
恆力(貴陽)產業園總投資220億元,將採用國際一流的先進設備和生產技術,重點建設高端紡織面料與特種功能性聚酯薄膜等產業項目,打造智能化新材料區域製造中心。
恆力的到來,正是看中了貴陽和貴安融合後「經濟體量大能級城市」的潛力所在。
「2020年貴安的招商項目數量是前兩年之和,這個成績與和貴陽融合發展密不可分。」貴安新區產業發展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介紹,下一步,貴陽和貴安還將推動「六大新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大健康、文化旅遊、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加快發展,共同做大做強實體經濟,把融合發展帶來的戰略機遇轉化為追趕超越的強大動能,加快打造經濟體量大能級城市。(圖片由貴陽日報石照昌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