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纖雷射器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戰術雷射武器何時上戰場?

2021-01-12 三秦網

核心提示: 近日,在「武漢·中國光谷」雷射技術與產業發展創新論壇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負責人表示,我國首臺全自主研發的2萬瓦光纖雷射器正式進入裝機階段,這一技術成果直接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近日,在「武漢·中國光谷」雷射技術與產業發展創新論壇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負責人表示,我國首臺全自主研發的2萬瓦光纖雷射器正式進入裝機階段,這一技術成果直接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這臺2萬瓦光纖雷射器由中國航天科工四院所屬的武漢銳科光纖雷射器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研發,或將於2018年上半年問世並投入使用。那麼,這種雷射技術和雷射武器裝備有沒有關係?雷射武器何時才能大規模走上戰場呢?

異軍突起

美軍對戰術雷射武器很有熱情

雖然雷射從誕生之日起,就受到各國軍方的普遍重視,尤其是想將其應用於戰略反導等領域。但是由於大氣、光學衰減、散熱、目標制導等各種困難的存在,戰略雷射武器的發展速度非常緩慢。但從21世紀以來,美國軍方再度開始重視高功率固體雷射器的研發,將其用於執行近距防空、反導、軍艦自衛等戰術任務,並稱其為美軍再度領先於對手的神秘利器。

而在高功率戰術固體雷射器方面,光纖雷射武器由於在效率、雷射束品質、系統體積、重量、堅固性和冷卻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正在成為戰術雷射武器的主要來源。近期,美軍研製的多種雷射武器的樣機,均為光纖雷射武器。如美國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的「聖劍」項目、海軍的艦載戰術雷射武器系統項目與雷射武器系統項目、陸軍的「區域防禦反彈藥系統」(ADAM)以及「宙斯-悍馬雷射彈藥摧毀系統」等均採用了光纖雷射器。

其中,「聖劍」是一種機載雷射武器項目,目標是反光電或紅外製導的地空飛彈,作戰高度在15千米。而美國海軍的Mk38艦載雷射炮作戰目標是大量密集型小型船隻、海面艦船、空中飛行器等。2011年,該雷射炮對空中和水面目標進行了射擊試驗。

美國陸軍的「區域防禦反彈藥系統」則主要是為地面部隊防禦近程空中目標(火箭彈、無人機)的威脅,在2012年和2013年的試驗中,該系統成功摧毀了無人機和小口徑火箭彈。而「宙斯-悍馬雷射彈藥摧毀系統」則是安裝在著名的「悍馬」車上,具有反地雷和處理路邊炸彈的能力。

除了上述內容,美軍還有一些光纖戰術雷射器項目。現在美軍對於戰術雷射武器的發展很有熱情,處於「大面積撒網」階段。五角大樓在2014年就推出了第三次「抵消策略」,其核心是發展顛覆性先進技術武器,繼續在軍事競爭中佔據絕對優勢。

美國國防部常務副部長羅伯特·沃克認為,第三次「抵消戰略」的核心是確立在精確制導武器方面的優勢,在成功躲避敵方精確制導攻擊的同時摧毀對方。很多美國軍事專家也認為,戰術雷射武器,顯然是第三次「抵消策略」中應重點發展的項目。

技術剖析

2萬瓦光纖雷射器能用在軍事上嗎?

那麼,中國研發的2萬瓦(20KW)光纖雷射器,能不能應用於中國的戰術雷射武器研發呢?筆者認為還有一段距離。

首先,光纖雷射武器的關鍵性部件之一是單模光纖雷射器。其代表就是美國IPG光子公司生產的10KW單模光纖雷射器。它除了被廣泛民用外,也被美國軍方大量採購用作戰術雷射武器的基本模塊。

前文所述,美國正在開發和試驗中的戰術雷射武器大多使用的都是IPG公司的這款產品。而該公司在2009年首先研發出10KW單模光纖雷射器之後,也毫不掩飾他們對武器市場的濃厚興趣。

中國武漢銳科光纖雷射器研發的20KW光纖雷射器,應該還是多模光纖雷射器。從技術層面上來講,高功率光纖雷射器分單模和多模。將幾個較低功率的單模光纖雷射合成一個千瓦級的輸出,應遠比千瓦級的單模輸出要容易。而此前該公司研製的最大多模光纖雷射器為4KW。

如果中國生產的20KW光纖雷射器是單模雷射器,那麼就不是打破國外壟斷的問題了,就成為世界第一的雷射神器了。因為世界領先的IPG公司也很難將單模光纖雷射器提升至20KW,技術界普遍認為單模光纖雷射器的上限就為10KW。

那麼在戰術雷射武器領域,能不能用高功率的多模光纖雷射器代替難度大的單模光纖雷射器。答案是不能。因為多模雷射器的功率雖然大,但光束質量差,因此不能應用於雷射武器,而只能在工業領域進行應用。因此,中國2萬瓦光纖雷射器的主要目的就是打破國外壟斷,降低進口成本,使得雷射製造技術能夠更大應用於我國的高端製造領域。

早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中國某公司就已經推出了「低空衛士1」雷射攔截系統,但研究該系統資料後發現,該系統的輸出功率為10KW,和美國同類型武器相比,只能攔截小型慢速的民用無人機,無法應用於軍隊的戰術雷射領域。

信心倍增

需要多種技術均取得突破

不過,我們對中國研發類似IPG公司的10KW單模光纖雷射器,還是抱有相當的信心。以我國武漢銳科公司為例,在該公司的帶動下,中國已經初步實現了百分之百國產光纖雷射器的產業鏈。 2011年,IPG公司10KW單模光纖雷射器主要技術奠基人、擁有國際專利24項和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雙包層光纖雷射器」發明專利的美籍教授,就曾到武漢銳科公司考察,對中國國內能夠擁有自主產權的國產化、產業化光纖雷射器感到震驚和興奮,並表示願意與銳科公司合作,促進其加速發展。

一旦中國公司能夠研發10KW單模光纖雷射器,那麼幾乎馬上就可以通過非相干合成的方法研製出戰術雷射武器。所謂的「非相干合成法」就是將多個光纖雷射器平行地綑紮在一起,沿同一方向引導這些雷射器輸出光束,這樣就能使他們在空間疊加在一起,從而增加了總功率,美軍現在好幾種開發中的雷射武器就是通過這種方法研製成功的。

但是只有大功率的單模光纖雷射器,是不是就能突破戰術雷射武器的全部呢?顯然不是。因為這種「綑紮」而成的雷射武器不能提高合成光束的亮度,而且光束質量差、射程有限、體積龐大。這種光纖雷射武器只能裝載在艦艇這種大型平臺上,而要裝載在戰機和地面車輛上,就需要產生亮度更高、光束質量更好的雷射,能量的利用率更高,這就需要光束相干合成和光學相控陣等技術。

例如我們前面說到的美軍機載雷射武器「聖劍」項目,使用的就是21單元的光學相控陣,把21道光纖雷射光束合成了單一光束,功率效率超過35%,而且具有大氣補償功能,可以避免大氣湍流擾動對雷射光束的影響。在試驗中,這種低功率陣列可精確擊中7公裡距離的目標,比現有雷射武器提高了4公裡多。

另外,美國還啟動了「閃電」項目,其作戰目標是反光電或紅外製導的空空飛彈和地空飛彈。該項目使用了光纖雷射陣列,研發目標是比現有雷射武器輕10倍且更為緊湊的雷射武器系統,以極小的體積和質量搭載到飛機平臺上,用於飛機自衛和中程彈道飛彈防禦。

因此,只有中國在大功率單模光纖雷射器、光束相干合成和光學相控陣技術這幾方面都取得突破,我們才能在不久的將來,看到中國的戰術雷射武器出現在解放軍的軍艦、戰車甚至像殲-20這樣的作戰飛機上。

連連看

蘇聯雷射武器

攻擊美國衛星

雷射武器從誕生之日起,就曾被視為反衛星的戰略性武器。冷戰期間,曾有報導稱蘇聯使用雷射武器攻擊了美國衛星,而後來美國更是自己測試了雷射武器反衛星的效果。

1975年10月18日,美國北美防空司令部控制中心報導稱,在印度洋上空的647預警衛星的紅外探測器受到來自蘇聯西部的強紅外閃光幹擾,不能正常工作。1975年11月17日、18日兩天,美國空軍的兩顆數據中繼衛星,由於受來自蘇聯的紅外幹擾,又停止了工作。據查,是紅外姿態控制儀失靈。

1980年5月22日,美國負責公共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託馬斯·羅斯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其他情報部門業已查明,蘇聯正在研製一種能夠摧毀衛星的雷射武器系統。」他接著又說,「但是,這項研究在美國也在進行著。蘇聯在達到的功率方面也許稍稍領先。」

另外在1997年10月17日,美國用地面化學雷射發射裝置向美國要報廢的軍用氣象衛星發射雷射束。這種被稱為MIRACL的紅外化學雷射器,第一次試驗使用高功率雷射器分兩次照射了位於低地球軌道上的空軍MSTI-3研究衛星。雷射束擊中了目標點——中程紅外照相機。被照射後,紅外照相機沒有產生圖像,表明衛星傳感器受到了攻擊。

緊接著美國陸軍又用低功率的化學雷射器進行了第二次射擊衛星試驗,對衛星上的紅外照相機進行了3次照射。這次試驗的成功是美軍雷射反衛星武器的一個重要裡程碑。但目前有關MIRACL雷射器的後續發展幾乎沒有任何公開報導了。

飛機裝雷射大炮

去攔截戰術飛彈

相對於美國的MIRACL雷射武器,YAL-1機載雷射系統的名氣就更大了。這種由波音公司研製,裝設於改裝的波音747-400F、功率達兆瓦級的氧碘化學雷射器武器系統,被用來攔截戰術彈道飛彈。

這種裝在飛機上的雷射炮,並不能貫穿或擊碎目標,而是通過加熱削弱飛彈外殼,使其在高速飛行的壓力下無法承受而自行瓦解。這種雷射武器不是光纖雷射武器,而是使用類似火箭的化學燃料產生雷射能量。每個YAL-1機載雷射系統可以攜帶發射20發燃料,低能量發射對付小飛彈時可以發射40發。項目中每次出擊還需要有戰機和電子幹擾機護航。使用時,飛機必須以8字體繞圈飛行儘量滯留於空中,靠近敵軍飛彈可能上升之處。飛機可以用空中加油儘量延長滯空時間。

這種飛機外觀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機首部位的大型雷射炮塔,而飛機內部則裝有二氧化碳雷射器,共分成六個模塊,每個模塊都和一部SUV汽車一樣大,重3000公斤。開火時,5秒鐘所發出的能量就相當於一個美國家庭一小時的用電量。

最後這種飛機由於預算縮減,而於2011年被美軍取消,並於2012年2月14日飛往位於亞利桑那州土桑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的飛機墓地封存。

雷射背後的翻譯高手

雷射的英文LASER原是「通過輻射受激發射的光放大」的英文縮寫,表示光受激放大的過程,而不是放大之後出來的光。

1964年10月,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主辦的《光受激發射情報》雜誌編輯部致信錢學森,請他為LASER取一個中文名字,錢學森建議中文名為「雷射」。同年12月,第三屆光量子放大器學術會議召開,由嚴濟慈主持,討論後認為這一翻譯既正確又響亮,正式採納錢學森的建議,將LASER正式翻譯為「雷射」。 木易

相關焦點

  • 中科梅曼推出1200W光纖輸出半導體雷射器
    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西安中科梅曼雷射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段開椋博士向參加本次會議的來自中科院相關研究所、鞍山市科技局及相關單位、海城市人民政府及相關企業代表作了題為「提升國產高功率光纖雷射器水平,促進我國雷射製造業發展」的報告。
  • 中國稀土之鉺,雷射武器、光纖通訊、量子計算之魂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稀土不會用,那才叫命苦!我們繼續講中國稀土應用系列,講一講稀土在尖端科技雷射武器、光纖通訊和量子計算中的應用。因此,雷射武器也被稱為未來武器,但是眼下來說,雷射武器有一個最大的剋星——霧霾!俗話說霧霾防雷射嘛!美國早在上個世紀就開始了雷射武器的相關研究。本世紀初,美軍對雷射武器的研發重點從傳統雷射器遷移到了光纖雷射器上,通過多年的研發,目前已經生產出了多款可以應用於實戰的光纖雷射武器。
  • 細數品牌光纖雷射器生產廠家有哪些
    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進口光纖雷射器品牌,也是市場上佔有率最大的一個雷射器品牌。具備純正德國血統,高品質的製造工藝以及最高技術。在使用壽命上,官方宣稱使用壽命能夠達到10萬小時以上,不過具體還有待考證。在性能上,從市場反饋出的信息表明還是非常不錯的。
  • 深圳創鑫雷射發布40kW超高功率雷射技術
    日前深圳創鑫雷射攜手山東濟南邦德雷射聯合發布最新40kW雷射切割技術,40kW多模連續雷射器創下國內同類工業切割用雷射器功率最高紀錄,所配備的單模塊6kW也同步打破國內工業實用型單模最高紀錄。雷射加工設備作為新興智能製造裝備,堪稱國之重器。而雷射器相當於雷射加工設備的「心臟」。經過十多年的快速追趕,中低功率國產雷射器已經和國外技術沒有太多的區別,國產替代接近完成;而在高功率尤其是超高功率這塊,國產雷射器和國外產品之間還是有一定差距。創鑫雷射此次推出的40kW,對中國雷射領域核心技術的研發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 聯創光電雷射子公司完成註冊 瞄準高端光纖雷射器泵浦源
    原標題:聯創光電雷射子公司完成註冊 瞄準高端光纖雷射器泵浦源   聯創光電(600363)日前公告,公司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應用電子學研究所
  • 高功率雷射技術應用只能囿於雷射切割?
    如今,高功率光纖雷射技術是行業同仁普遍認可的未來主流發展方向。不論從市場競爭角度還是用戶應用方向來看,高功率光纖雷射技術的增長速度一年比一年強勢,疫情之下,都未能受阻。這在2020上海工博會上體現得尤為淋漓盡致。去年工博會上,我們明顯感覺到高功率產品濃重的火藥味,今年卻感覺各家平和了許多,似乎已成為切割應用的標配產品。
  • 國產光纖雷射器的突破與不足
    在銳科雷射冠名的智能製造升級專場,銳科雷射副董事長閆大鵬作了「國產光纖雷射器的現狀及未來」的主題演講。 新能源行業中許多不同的生產和製造過程, 光纖雷射器必不可少, 包括電池和電機的電力傳動系統的製造。例如焊接 、清洗、切割 、打標等, 使用功率範圍從幾十瓦到幾千瓦的光纖雷射器來實現的。
  • 專注光纖雷射器產業的光惠雷射(GW)獲近億元融資
    據介紹,GW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自主產權的雙向976nm單腔高功率泵浦技術、高亮度單模組雷射器技術、成熟的萬瓦級光纖雷射技術,40%以上的高光電轉化效率的976nm技術在萬瓦級產品上競爭優勢明顯。   「光纖雷射器產業的發展也符合遵循摩爾定律,即性能及效率不斷提高,價格不斷降低,應用場景持續擴大,規模效應非常明顯。
  • 戰術高能雷射武器研製歷史與發展過程
    該演示器盡最大可能使用現有的裝置和技術,並考慮到未來生產改進計劃的需要,採取了一些措施。美國陸軍期望戰術高能雷射器能夠攻擊無人機、巡航飛彈、反輻射飛彈等目標,並準備擴大戰術高能雷射武器的應用。美國陸軍準備在2003~2005年用這種武器系統取代「毒刺」防空飛彈系統。
  • 雷射特性、半導體雷射器、光纖雷射器三者的應用場景
    打開APP 雷射特性、半導體雷射器、光纖雷射器三者的應用場景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8 17:17:58 如果使用透鏡,光束可以聚焦在一個小點上,這樣就可以實現較大的局部功率密度。 由於塑料的熔點低,且導熱性差,因此塑料焊接僅需要相對較低的雷射功率。通常,塑料焊接用雷射功率在5-600 W的範圍內,而金屬加工通常需要幾千瓦。 主流使用半導體雷射器,塑料雷射焊接主流採用半導體雷射器,能夠提供足夠好的光束質量。此外,半導體雷射器能夠非常有效地將電流轉換為光能,並且成本相對便宜。
  • 國產雷射器攻克超高功率難題
    成立於2004年的深圳市創鑫雷射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我國首批成立的光纖雷射器製造商之一,多年來始終堅持自主創新,致力於推動光纖雷射器國產化發展,多項核心技術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技術空白,已發展成為國內首批實現在光纖雷射器、雷射光學器件兩類核心技術上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並開展垂直整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之一。
  • 華越國際淺談PRC雷射器在某些技術領域是怎樣神奇的存在?
    50多年來,雷射技術與應用發展迅猛,已與多個學科相結合形成多個應用技術領域,比如光電技術,雷射醫療與光子生物學,雷射加工技術,雷射檢測與計量技術,雷射全息技術,雷射光譜分析技術,非線性光學,超快雷射學,雷射化學,量子光學,雷射雷達,雷射制導,雷射分離同位素,雷射可控核聚變,雷射武器等
  • 我工業光纖雷射器國際標準獲通過
    12月10日,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宣布,一項名為「工業用光纖雷射器參數要求和測試方法」的標準正式成為該品類的國際標準,這是我國雷射產品類的首個國際標準。  雷射器是雷射設備的「心臟」,光纖雷射器是目前市場份額最大的工業雷射器,為市場的主流產品。
  • 全球第三的中國光纖巨頭,打破國外的壟斷,年入千億卻不知名
    大多數用戶在談及通信技術時,首先想到的便是華為。不過,華為雖然發展全面,綜合實力強勁,但並不是在每個領域都能成為中國企業的代表。像是在海底電纜市場,華為關聯企業華為海洋,市場份額只能排在全球第四。而計劃收購華為海洋的企業正是全球第三的中國光纖巨頭——亨通光電。據公開資料顯示,亨通光電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是國內最早從事光纖電纜生產和銷售的公司之一,並且多年來,亨通光電憑藉創新數次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在多個領域實現自主可控。
  • 雷射武器出現遼寧號航母上?厲害了我的中國海軍
    如今隱身作戰兵器、高超音速打擊兵器在現代戰場上大行其道,大大增加了空中打擊的突然性;複雜電磁環境、低成本誘餌彈、超低空小型無人機等其他因素也極大地降低了以高炮、防空飛彈為代表的傳統防空武器的作戰效能。近期,一系列中國海軍遼寧艦在海上進行訓練測試的照片在網絡上曝光,其中一個小小的細節卻引發了外界的高度關注:在遼寧艦的飛行甲板上,安裝了幾個類似貨櫃的神秘裝置,而且這套裝置明顯與整艘航母的艦上設施格格不入,似乎正在進行某種臨時性的試驗工作。
  • 中國雷射武器才是世界最強:陸基雷射武器已經在四川部署?
    作為高端武器研發的先驅者和探路者,美國一直以來都走在軍事科技的最前沿。雷射武器作為未來戰場的主要手段之一,早在冷戰時期,美國就已經不遺餘力的投入大量的軍費進行研究。最開始美國選用了化學燃料作為突破方向,但始終未能解決體積太大不符合實戰要求的問題,最終將其下馬。
  • 英諾雷射超短脈衝雷射器利用多項自研技術
    雷射行業是我國的戰略新興行業,國家十分重視雷射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陸續出臺了《中國製造2025》、《高端智能再製造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多項支持政策,鼓勵雷射企業通過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促進雷射技術與高端製造深度融合,構建完善的雷射製造產業體系。
  • 光纖雷射器不能切割木材?新型光纖雷射器能!
    不過在切割木材的實際過程中,氣化的同時基本上都伴有燃燒,這是因為氣化方式雖然具有高效能的優點,但是需要較高的功率密度才能實現。而實際的雷射照射過程,由於受雷射輸出功率和光束模式的影響,在材料光照表面總有部分區域的光束功率密度低於氣化所需的功率密度值,因此出現少量燃燒的現象。另外,雷射切割木材同樣需要與光束同軸的輔助氣流,一般為低壓惰性氣體或者空氣。
  • 光纖雷射器引領進入光時代
    光纖雷射器切割頭 圖源MWCS 2019 現場 從工藝優勢來看,雷射技術憑藉自身特點和優勢,推進工業進一步發展: 1. 通快獨有的綠光雷射器非常適合銅焊接任務,尤其適合深熔焊和熱傳導焊,能夠獲得高質量的焊接結果,功率可高達 3kW 且非常穩定,在焊接過程中抑制飛濺效果很好。它還可以焊接其他常用材料,如不鏽鋼或鋁,實現一臺雷射器在多種應用上的靈活部署。對於銅加工,其他雷射技術尚無法提供一機兩用的焊接方式。 2.
  • 打破國外壟斷!中國光纖通信行業低調的巨頭,年營收上千億
    值得一提的是,恆通集團多年來依靠技術創新,不斷打破國外壟斷,在光纖通信,超高壓海底電纜,矽光子和新能源材料等領域實現了獨立控制。在光纖通信行業中,該公司位居世界前三名。根據2020年的最新數據,恆通集團去年實現收入107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