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0 13:43:54 [編輯:Andygui]
蘋果可能在2021年發表的12.9吋iPad Pro導入MiniLED背光技術,引發市場熱議。
根據集邦諮詢LED研究中心(LEDinside)最新調查,目前MiniLED背光顯示器的生產成本仍高於傳統的LCD與OLED屏幕,但隨著技術成熟及製程良率提升,預估每年MiniLED背光顯示器成本將以15~20%的幅度下降,在2022年將有機會低於OLED顯示器,具備市場競爭力,屆時MiniLED背光技術除了有望逐漸導入至蘋果的其他產品線,也將吸引其他一線品牌跟進採用。
集邦諮詢在最新《2020 MiniLED 次世代顯示技術與供應鏈剖析》報告指出,從MiniLED背光的成本結構觀察,由於2021年版的12.9吋iPad Pro預計會採用近10,000顆的MiniLED晶片作為背光源,因此僅是LED晶片、PCB背板、驅動IC等零組件成本就佔了不少比重,再加上測試分選以及打件等製程,因此推估現階段MiniLED背光顯示器成本仍高於100美元,其中MiniLED背光模組成本就佔六成以上。
在MiniLED背光成本仍偏高的情況下,蘋果仍積極導入MiniLED背光技術的原因,可以從應用面與供應鏈分別探討。
以應用面來看,目前平板計算機以觀賞影片、文字處理、簡易商業播放展示等用途為主,但還有一部分的專業用戶對於屏幕表現有更高要求,如遊戲玩家和繪圖設計工作者等。以遊戲應用為例,未來隨著遊戲對於硬體規格要求提升,MiniLED背光顯示器可以呈現明暗對比更分明的畫面,創造更好的遊戲體驗。
此外,繪畫、藝術相關專業工作者對於色彩精準度要求極高,MiniLED背光技術可以實現更高演色性與對比度,大幅提升現有平板的顯示效果。
目前MiniLED背光顯示器的對比度將可達到10萬:1以上,而色飽和度可達DCI-P3 90%以上,將更能夠滿足專業人士的工作需求。
集邦諮詢認為,雖然OLED屏幕也能做到上述的顯示效果,但OLED材料受限於信賴性問題,使用壽命低於MiniLED背光顯示器。
此外,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目前OLED面板的供應仍由韓廠三星與LG顯示所主導,雖然中國OLED產能在2020年後將急起直追,然而製程良率及產品質量仍需要時間提升。因此蘋果選擇供應鏈相對開放與多元的液晶面板,並搭配MiniLED背光技術做為未來顯示技術的發展主軸,既能擺脫面板供給的限制,也能為Micro LED顯示技術鋪路。如果蘋果在MiniLED背光技術能取得一定的成本優勢以及技術與專利壁壘,將有助於加速Micro LED技術研髮腳步。
2020 MiniLED 次世代顯示技術與供應鏈剖析
出刊日期: 2020年4月30日
語系: 中文/英文
格式: PDF
頁數: 120
第一章 MiniLED 定義與市場規模分析
- MiniLED晶片尺寸定義
- MiniLED背光顯示器架構
- MiniLED自發光顯示器架構
- 2020-2025 MiniLED產值分析與預測
- 2020-2025 MiniLED產量分析與預測
- 2020-2025 MiniLED 顯示器滲透率預測
第二章 MiniLED 背光顯示器發展趨勢
- MiniLED 背光顯示器產品總覽
- 產品定位分析-顯示效果
- 產品定位分析-信賴性
- 產品定位分析-成本競爭力
- MiniLED應用產品-Tablet 不同顯示光源成本分析
- MiniLED應用產品-Tablet 背光顯示器成本分析
- MiniLED應用產品-Tablet 背光顯示器出貨量與競爭力分析
- MiniLED應用產品-NB 不同顯示光源成本分析
- MiniLED應用產品-NB 背光顯示器成本分析
- MiniLED應用產品-NB 背光顯示器出貨量與競爭力分析
- MiniLED應用產品-MNT 不同顯示光源成本分析
- MiniLED應用產品-MNT 背光顯示器成本分析(4608 pcs)
- MiniLED應用產品-MNT 背光顯示器成本分析(13032 pcs)
- MiniLED應用產品-MNT 背光顯示器出貨量與競爭力分析
- MiniLED應用產品-車用顯示器於不同顯示光源成本分析
- MiniLED應用產品-車用背光顯示器成本分析
- MiniLED應用產品-車用背光顯示器出貨量與競爭力分析
- MiniLED應用產品-TV 不同顯示光源成本分析(16384 pcs)
- MiniLED應用產品-TV 不同顯示光源成本分析(20736 pcs)
- MiniLED應用產品-TV 背光顯示器成本分析
- MiniLED應用產品-TV 背光顯示器出貨量與競爭力分析
第三章 MiniLED 自發光顯示器發展趨勢
- MiniLED 自發光顯示器產品總覽
- MiniLED應用產品-LED顯示屏裝置成本分析
- MiniLED應用產品-LED顯示屏裝置出貨量與競爭力分析
第四章 MiniLED 發光元件技術瓶頸與供應鏈分析
- MiniLED 技術流程總覽
- LED光源發展趨勢
- MiniLED 自發光封裝型式分類
- MiniLED 背光封裝型式分類
- MiniLED 發光元件技術製作流程
- MiniLED LED Chip 製程成本分析
- MiniLED 發光元件技術瓶頸分析
- MiniLED 封裝技術瓶頸分析
- MiniLED 發光元件供應鏈分析
- MiniLED 磊晶與晶片關鍵技術廠商分析-晶電
- MiniLED 磊晶與晶片關鍵技術廠商分析-三安
- MiniLED 磊晶與晶片關鍵技術廠商分析-華燦
- MiniLED 磊晶與晶片關鍵技術廠商分析-隆達
- MiniLED 磊晶與晶片關鍵技術廠商分析-首爾半導體
- MiniLED 封裝關鍵技術廠商分析-封裝廠商-億光
- MiniLED 封裝關鍵技術廠商分析-封裝廠商-葳天
- MiniLED 封裝關鍵技術廠商分析-封裝廠商-國星
- MiniLED 封裝關鍵技術廠商分析-封裝廠商-瑞豐
- MiniLED 封裝關鍵技術廠商分析-封裝廠商-宏齊
- MiniLED 點測與分選技術瓶頸分析
- MiniLED 點測與分選供應鏈分析
- MiniLED SMT關鍵技術廠商分析- SAULTECH
- MiniLED SMT關鍵技術廠商分析-久元
- MiniLED SMT關鍵技術廠商分析-惠特
第五章 MiniLED SMT製程技術瓶頸與供應鏈分析
- MiniLED SMT技術製作流程
- MiniLED SMT打件製程成本分析
- MiniLED SMT技術瓶頸分析
- MiniLED SMT轉移供應鏈分析
- MiniLED SMT關鍵技術廠商分析-ASM
- MiniLED SMT關鍵技術廠商分析-K&S
- MiniLED SMT關鍵技術廠商分析-Rohinni
- MiniLED SMT關鍵技術廠商分析-CyberOptics
- MiniLED SMT關鍵技術廠商分析-臺表科
- MiniLED SMT關鍵技術廠商分析-元豐新
第六章 MiniLED 驅動及背板技術瓶頸與供應鏈分析
- MiniLED 驅動及背板流程
- MiniLED PCB製程成本分析
- MiniLED 驅動IC製程成本分析
- MiniLED 被動式驅動分類
- MiniLED 驅動技術瓶頸分析
- MiniLED 驅動技術供應鏈分析
- MiniLED 驅動技術廠商分析-聚積(自發光應用)
- MiniLED 驅動技術廠商分析-聚積(背光應用)
- MiniLED 驅動技術廠商分析-集創北方
- MiniLED 驅動技術廠商分析-背光-聯詠
- MiniLED 驅動技術廠商分析- 背光-譜瑞
- MiniLED 背板技術瓶頸分析
- MiniLED 搭配PCB背板的優勢
- MiniLED 搭配PCB背板的挑戰
- MiniLED 搭配玻璃背板的優勢
- MiniLED 搭配玻璃背板的挑戰
- MiniLED 背板技術分野
- MiniLED 驅動背板技術趨勢
- MiniLED 背板技術供應鏈分析
- MiniLED 背板技術廠商分析-PCB廠-同泰
- MiniLED 背板技術廠商分析-面板廠-AUO
- MiniLED 背板技術廠商分析-面板廠- Innolux
- MiniLED 背板技術廠商分析-面板廠-BOE
- MiniLED 背板技術廠商分析-面板廠-CSOT
- MiniLED 背板技術廠商分析-面板廠-Tianma
第七章 MiniLED 區域廠商布局與競爭態勢分析
- MiniLED背光供應鏈分析
- 全球MiniLED主要廠商供應鏈分析
- 區域廠商開發動態分析-中國臺灣廠商
- 區域廠商開發動態分析-中國大陸廠商
- 區域廠商開發動態分析-日本/韓國廠商
- 區域廠商開發動態分析-歐美廠商
第八章 MiniLED 關鍵廠商發展動態分析
- 品牌廠商產品顯示技術列表-Apple
- 品牌廠商MiniLED發展動態剖析-Apple
- 品牌廠商MiniLED供應鏈-Apple
- 品牌廠商產品顯示技術列表-Samsung
- 品牌廠商發展動態剖析-Samsung
- 品牌廠商MiniLED供應鏈-Samsung
- 品牌廠商產品顯示技術列表-LG
- 品牌廠商發展動態剖析-LG
- 品牌廠商MiniLED供應鏈-LG
聯繫我們:
深圳:
| 臺北:
|
| |
王春勝(Perry Wang) perrywang@trendforce.cn +86-13825284100(微信同號) | 李星儀(Grace Li) graceli@trendforce.com | 葉孟珣(Melissa Ye) Melissaye@trendforce.com | 張貿庭(Eric Chang ) eric.chang@trendforc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