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立訊搶走蘋果訂單,富士康不再獨享蘋果訂單

2020-10-03 大衛聊科技

由於年初特殊時期的影響,智慧型手機市場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好在這幾個月有了回暖,而且下半年也是各大手機廠商發布旗艦機的重要時期,因此代工廠的業務量也出現了暴增。在年初的時候沒有訂單,結果現在訂單多到要不斷招人的地步。作為國內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8月份的營業收入達到了4205.46億元,這也是富士康這些年來同期的最高紀錄了。

雖然富士康在代工行業可以算得上是領頭羊,但是不得不說富士康還是大意了,因此早前郭臺銘一會想要去印度建廠,一會想要去美國建廠,但是由於都不順利,只能灰頭土臉的回到內地,然而國內代工行業早就變天了,富士康的地位也很可能不保。就連富士康的大靠山蘋果公司也開始把訂單分散,富士康不再是獨享蘋果大單的代工廠了。

富士康的複製品

這一次從富士康手裡搶到了蘋果的訂單第一家代工廠就是比亞迪,比亞迪可以算是富士康的複製品了。因為當初富士康已經有了不小的規模,比亞迪的創始人王傳福想要去富士康學習參觀,當時的郭臺銘可能也沒有把比亞迪放在眼裡,大方的帶王傳福參觀,同時還把自己的一些經驗和工廠的細節分享給了王傳福。

但是王傳福「偷師」成功以後,就開始大力發展代工業務,並且王傳福也採用了富士康的作業模式,在很多方面都學習了富士康的經驗,比亞迪可以算得上是富士康的複製品。這一點是讓郭臺銘非常憤怒的,但是現在也沒有辦法改變了。而且就是這家富士康的複製品,已經可以搶走蘋果的訂單了,蘋果今年發布的新款iPad Air就是比亞迪代工生產的。

富士康培養的小弟

另外還有一家代工廠也搶走了蘋果的訂單,而這家公司就是富士康培養的小弟——立訊精密。立訊精密跟富士康的關係就相當複雜了,立訊精密的創始人是富士康的前員工,而且當初創辦立訊的時候,因此資金不足,王來春還向郭臺銘借了一筆錢。

後來富士康的業務越來越多,自己幾乎吃不下了,所以就把王來春喊回來協助自己,因此富士康接下蘋果的代工訂單,而立訊精密就幫助富士康代工,立訊完全就是富士康的小弟,也被同行戲稱為「富士康的代工廠」。本以為這兩家企業關係親密,但是沒想到立訊現在也開始獨立接單了,而且還是蘋果的AirPods訂單,跟大哥富士康直接搶生意了。

並且今年立訊還收購了一條iPhone產線,這就表示立訊也擁有了可以代工iPhone手機的能力,所以說未來立訊很可能還可以拿下蘋果更多的訂單,富士康的處境就沒那麼樂觀了。

結語

其實現在蘋果公司也在有意的分散訂單,不願意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面,因此比亞迪和立訊精密才有機會獲得蘋果的訂單,富士康現在還想一家獨大也很難了。在任何行業都是一樣,如果想要一直獨大是不可能的,不進則退在什麼行業都是適用的,不知道現在的郭臺銘有沒有一絲後悔呢?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一個是富士康的複製品,一個是郭臺銘培養的小弟,現搶走蘋果訂單
    就連富士康的大靠山蘋果公司也開始把訂單分散,富士康不再是獨享蘋果大單的代工廠了。而且就是這家富士康的複製品,已經可以搶走蘋果的訂單了,蘋果今年發布的新款iPad Air就是比亞迪代工生產的。本以為這兩家企業關係親密,但是沒想到立訊現在也開始獨立接單了,而且還是蘋果的AirPods訂單,跟大哥富士康直接搶生意了。
  • 富士康慌了?比亞迪做完口罩,現在又拿下蘋果iPad訂單
    而新款的iPad的代工廠正是比亞迪,比亞迪在口罩業務之後,又開始賺蘋果的錢了,而且這次可能連富士康都要慌了。iPad以外,還有新一代的iPad touch以及部分的iPhone訂單。雖然蘋果跟富士康合作緊密,但是這些年來富士康動作很多,美國和印度建廠都不順利,人工成本增加,再加上人員流動太大,經常招聘和辭退員工,使得代工效率很不穩定。所以蘋果並不太願意把所有的訂單都交給一家公司,其實除了比亞迪以外,富士康的「小弟」——立訊精密也拿到了部分蘋果訂單。
  • 蘋果轉移訂單,富士康地位不保,回馬槍也沒用
    本來郭臺銘就想要回到內地,但是沒想到自己的靠山蘋果態度卻改變了,蘋果把大量的訂單交給了立訊精密和比亞迪,很顯然已經不想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面。而且比亞迪和立訊精密也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特別是比亞迪。比亞迪的業務非常的廣泛,跟富士康相比,優勢會更大。而且比亞迪在科技研發方面也有自己的技術,這也是比亞迪的優勢所在。
  • 立訊精密狂拿蘋果訂單,富士康「代工一哥」地位不保,成立工作組...
    逐步切入蘋果供應鏈上市之後,立訊精密開啟脫離富士康路程。通過併購成功切入蘋果、華為產業鏈。2011年通過併購崑山聯滔電子有限公司,切入蘋果產業鏈;同年併購科爾通訊,邁入通信領域,切入華為供應鏈;2012年併購福建源光電裝有限公司進入汽車電子領域。立訊精密通過一系列資本操作,形成消費電子,電腦精密組件以及汽車電子等三大業務,成為國內精密製造企業代表。
  • 國產巨頭再次發力,拿下蘋果大訂單,富士康還有機會嗎?
    富士康迎來了不少對手,代工市場之爭是代工企業必須參與的,比如拿下AirPods 訂單的有立訊精密,這家代工廠是富士康一大對手。可是除了立訊精密以外,比亞迪也出手了。根據最新的消息顯示,比亞迪成為蘋果新iPad代工方。比亞迪這一國產巨頭再次發力,拿下了蘋果的大訂單。比亞迪給蘋果代工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十年前比亞迪就已經是蘋果的供應商了。
  • 富士康已被取代,立訊、比亞迪都已興起,富士康該何去何從?
    以前是富士康主動要走,留都留不住,現在富士康不想走都不行了。就在偉創力、富士康和臺積電斷供華為以後,海內沒辦法,只能本人確立手機供應鏈產業,立訊和比亞迪都已興起,要知道立訊市值已超出富士康,從富士康手裡拿走20%的蘋果耳機訂單以後,又獲得了2億蘋果的背板訂單,富士康的商場份額1降再降,富士康已被取代。這也闡明海內供應鏈企業即便不憑藉外界,也有能力確立完備的產業鏈。
  • 立訊精密狂拿蘋果訂單,富士康恐「代工一哥」地位不保,成立工作組應對衝擊?
    「郭總裁的語言雖然樸實,卻蘊含著深邃的內涵,我經常把郭總裁的名言講解給員工聽,讓員工感受富士康文化。」王來春也曾向媒體表示,通過學習鴻海的經營模式實現了增長。正是不斷藉助富士康背後的推力,2010年9月15日,立訊精密這個「小富士康」終於A股上市。逐步切入蘋果供應鏈上市之後,立訊精密開啟脫離富士康路程。通過併購成功切入蘋果、華為產業鏈。
  • 代工AirPods,傳富士康已承接立訊訂單
    早在半個月前,數據君便從供應鏈處獲悉,立訊精密把40%的AirPods訂單交由富士康生產,為此,富士康在越南緊鑼密鼓地布局產線和設備,此外,蘋果最新發布的iPhone12  「富士康承接AirPods訂單,一是立訊給蘋果代工的AirPods降噪不良率高、無法滿足蘋果需求量,導致缺貨,二是立訊也想拓展更多iPhone代工業務。」
  • 華為之後,比亞迪拿下蘋果代工大單,富士康再度受挫
    9月15日,據《科創板日報》報導,來自供應鏈的消息,比亞迪將獲得蘋果iPad的代工大單,從透露的數據來看,比亞迪這一次將獲得iPad Pro項目的10-20%訂單,iPhone9的部分訂單,以及新一代iPad touch的訂單,因此在蘋果新品發布會之後,比亞迪市值大漲,截止到9月16日15點,比亞迪市值高達2875億元。
  • 富士康將Mac和iPad組裝逐步轉移越南,比亞迪iPad訂單更彰顯蘋果...
    多元化供應鏈一直是蘋果supply chain的一大策略,EPM和GSM從來都不想把雞蛋全部放在一個籃子裡,無論是產品開發還是批量製造。尤其是富士康這個大籃子,讓蘋果的議價很尷尬,畢竟一家獨大的富士康擁有太多的話語權。
  • 蘋果突然轉移百萬訂單,「富士康」不再是唯一選擇
    蘋果突然轉移百萬訂單,「富士康」不再是唯一選擇?一直以來,蘋果都和國內的富士康在展開合作,當初在郭臺銘從美國蘋果公司手裡接下iPhone手機等生產訂單以後,就讓富士康的規模擴大了不少,為了生產iPhone手機,富士康甚至還專門在河南鄭州建立了富士康手機生產工業園;每一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iPhone手機從這裡被生產出來,而中國大陸市場也一直都是iPhone手機的主要生產地!
  • 蘋果要打壓郭臺銘?立訊入局蘋果供應鏈,挑戰「代工王」富士康
    、和碩共享iPhone的整機的代工訂單,緯創以前主要是做舊款的蘋果手機,17年也開始做一些新的型號,因為這個原因,緯創它是斥資2億,在崑山來擴產,那麼這樣的話生產基本上能佔到蘋果百分之10的訂單,而這次33億人民幣緯創工廠被收購。
  • 富士康計劃赴印度建廠,蘋果卻將部分訂單交給中企
    其實,當蘋果公司站在巔峰後,背後受益者不僅只是蘋果,蘋果的核心供應商也因此賺得盆滿鐸滿,作為iPhone御用代工廠的富士康便是最為典型的例子。雖然耐克等品牌屬於低端製造領域,但是在高端製造領域也有著可替代廠商,比如能夠替代富士康的立訊精密和比亞迪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在疫情期間富士康產能受限,使得蘋果公司將部分原本屬於富士康的訂單交由比亞迪生產。
  • 富士康迎來最強對手?立訊精密和蘋果親密接觸?
    或許是因為蘋果公司擔心過度依賴單一代工企業面臨著難以壓縮成本的緣故,蘋果公司也在尋找著更多的代工企業。近年來,通過與蘋果的深度捆綁,立訊精密獲得了大量來自蘋果的訂單,富士康也開始感受到了壓力。 雖然富士康否認了這種傳聞,但不可辯駁的事實是,立訊精密的擴張確實是對富士康的代工業務產生了衝擊。立訊精密此前通過入股緯創進軍蘋果手機代工領域。今年上半年,立訊精密營業收入為365億元,同比增長70.01%,歸屬淨利潤為25.4億元,同比增長69.01%。
  • 立訊精密崛起讓富士康如坐針氈,「工作組」傳聞可能不是空穴來風
    雖然富士康在代工領域的霸主地位無人能敵,但公司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尤其在疫情期間,比亞迪搶走了蘋果的部分iPhoneSE訂單,讓富士康壓力倍增。不過讓富士康壓力倍增的可不只有一家。立訊精密是近年來崛起的中國另一家電子製造領域供應商。在2019年,立訊精密營收達到人民幣625億元,同比增長75%。近兩年,立訊精密虎口拔牙,從富士康手裡搶下蘋果公司的AirPods訂單,成為蘋果供應鏈中重要一員。
  • 頂替富士康搶iPhone訂單,郭臺銘始料未及
    先不談比亞迪拿下了大量的國產手機訂單,就連一家新的代工廠都悄然崛起,搶下了富士康的華為、蘋果大訂單。 眾所周知富士康還被稱為「蘋果御用代工廠」,他們可以丟失其他品牌的訂單,但唯獨蘋果的訂單他們一直死死地抓牢。
  • 蘋果和富士康雙雙「搬家」印度,立訊精密成最大贏家
    就拿富士康舉例,富士康基本上就是靠蘋果公司的訂單養活的,一旦蘋果公司的訂單不給富士康,那麼富士康就很難了。事實也的確如此,如今蘋果把國內訂單交給立訊精密,不知當初放言「大陸離不開富士康」的郭臺銘怎麼想?郭臺銘在善於制衡的庫克面前似乎有點兒不知所措了,如今富士康大舉進入印度市場或許就是為了挽留蘋果,不知道能否起效。
  • 立訊精密和比亞迪可能獲得蘋果Apple Watch Series 6、iPad更多訂單
    蘋果增加了Apple Watch Series 6和Wi-Fi iPad系列的產量。涉及的製造商包括製造Apple Watch Series 6的立訊精密和新iPad的比亞迪。
  • 國內第一大代工巨頭,拿下蘋果公司新訂單,有望挑戰富士康地位?
    這些年來,隨著蘋果公司在全球範圍內不斷的擴張,蘋果公司的上下遊產業鏈企業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多,除了富士康以外,蘋果在全球還擁有上百家的供應商;可以說依靠著蘋果公司的訂單,也養活了不少的上下遊供應鏈企業,隨著這些供應鏈企業的不斷崛起,也出現了一個可以挑戰富士康地位的企業,而它就是國內第一大代工巨頭企業立訊精密。
  • 大陸第一的代工巨頭,拿到蘋果新訂單,有望成為下一個富士康
    該公司與聲學技術和零部件供應商歌爾聲學便是此次AirPods Max的訂單完成方。根據Digitimes在報導中透露的消息,此次蘋果公司避開中國臺灣地區的企業,將AirPods Max的訂單全部交由立訊精密和歌爾聲學的決定比較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