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晶片「卡脖子」!我國再添「猛將」:12吋晶片廠正式投產

2020-12-24 金十數據

在美國新規之下,我國晶片製造屢遭「卡脖子」。但中國晶片行業化壓力為動力,在高新技術領域不斷突破。繼中芯國際晶片製造技術逐步追上臺積電、三星等全球頂尖晶片巨頭後,我國晶片製造行業又添一員「猛將」。

據證券時報12月21日最新報導,士蘭微宣布,該公司斥資170億元投建的12吋晶片生產線,已於今日(12月21日)正式啟動生產。據悉,該項目主要是規劃建設兩條12吋特色工藝功率半導體晶片生產線,生產產品以功率半導體晶片、MEMS傳感器晶片為主。

據介紹,士蘭微是國內為數不多的IDM(設計與製造一體化)公司,也是國內唯一一家有能力為華為、小米等主要手機廠商提供所有傳感器產品(除攝像頭和指紋傳感器外)的企業。此次,該公司正式投產12吋晶片生產線,其技術也將更上一層樓。

因為12吋晶片生產線是當前最先進的晶圓生產線之一,一般是用來生產7nm和5nm晶片的。不過,士蘭微晶片製造業務主攻的並非如臺積電一般不斷將晶片裡的電晶體做小至3nm,而是走非摩爾定律的特色工藝,根據物理特性做出不同晶片。

這一特性使得士蘭微對EUV光刻機的需求沒有中芯國際那麼迫切,其大部分晶片無需做到7nm以下的製程工藝,這為部分中企突圍光刻機「卡脖子」問題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據悉,目前,中芯國際正再次需求購買EUV光刻機,以為7nm以下晶片做準備。儘管此次採購能否成功還是一個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企技術的不斷突破,未來我國晶片產業的國產化將進一步加速。

文 | 呂佳敏 題 | 徐曉冰 圖 | 饒建寧 審 | 徐曉冰

相關焦點

  • 士蘭微:12吋晶片生產線正式投產
    打開APP 士蘭微:12吋晶片生產線正式投產 全球半導體觀察 發表於 2020-12-22 16:03:42 2020年12月21日,士蘭微電子12吋晶片生產線正式投產!
  • 士蘭微電子12吋晶片生產線正式投產
    打開APP 士蘭微電子12吋晶片生產線正式投產 世界半導體論壇 發表於 2020-12-28 11:15:16 12月21日,士蘭微電子12吋晶片生產線正式投產。
  • 士蘭微:12吋晶片生產線今日正式投產
    2020-12-21 18:48:22 來源: 證券時報 舉報
  • 士蘭微12吋晶片產線一期正式投產
    昨(21)日,士蘭微宣布12吋晶片生產線一期項目正式投產,總投資50億元,月產能4萬片。2018年,士蘭微與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政府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合作協議,士蘭微與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220億元,在廈門規劃建設兩條12吋90~65nm的特色工藝晶片生產線和一條4/6吋兼容先進化合物半導體器件生產線。2018年10月,士蘭微廈門12吋晶片生產線暨先進化合物半導體生產線在廈門市海滄區舉行開工典禮,2019年12月主廠房封頂。
  • 中國晶片背水一戰,「龍芯」正式啟用,中科院打響晶片突圍戰
    導讀:中國晶片背水一戰,「龍芯」正式啟用,中科院打響晶片突圍戰!,所以我國的華為才會在半導體晶片領域被打壓,甚至被「卡脖子」發展!,據悉,中科院已經正式對外宣布:中國晶片將棄用之前一直使用的美國MIPS架構技術,開始全面轉向我國自主研發的「龍芯」架構,這也就意味著國產「龍芯」正式啟用,中國晶片領域的突圍戰將正式打響!
  • 中國晶片背水一戰,「龍芯」正式啟用,中科院打響晶片突圍戰!
    導讀:中國晶片背水一戰,「龍芯」正式啟用,中科院打響晶片突圍戰!自從美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發現了半導體晶片的材料屬性以後,集成電路半導體晶片就開始逐漸成為了整個科技領域發展的核心;而在美國也誕生了很多半導體晶片巨頭企業,像英特爾、高通等企業都是全球有名的晶片科技企業,這讓美國也擁有著全球晶片領域的絕對話語權,所以我國的華為才會在半導體晶片領域被打壓,
  • 士蘭微廈門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
    士蘭微廈門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廈門士蘭集科微電子有限公司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士蘭微電子12吋晶片生產線項目由廈門士蘭集科微電子有限公司負責實施運營,規劃項目總投資170億元,規劃建設兩條以功率半導體晶片、MEMS傳感器晶片為主要產品的12吋特色工藝功率半導體晶片生產線。
  • 中國晶片背水一戰,正式棄用美國技術,中科院打響晶片突圍戰
    自從美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發現了半導體晶片的材料屬性以後,集成電路半導體晶片就開始逐漸成為了整個科技領域發展的核心;而在美國也誕生了很多半導體晶片巨頭企業,像英特爾、高通等企業都是全球有名的晶片科技企業,這讓美國也擁有著全球晶片領域的絕對話語權,所以我國的華為才會在半導體晶片領域被打壓,甚至被「
  • 突圍「卡脖子」技術?華為公布晶片專利,並投資多家半導體企業!
    導讀:突圍「卡脖子」技術?華為公布晶片專利,並投資多家半導體企業! 然而就在華為公司在國際市場上快速發展的時候,卻突然遭到了打壓,而且隨著打壓力度的不斷增加,華為在全球半導體晶片領域的供應鏈也直接被切斷,就連臺積電都無法再繼續給華為代加工海思麒麟晶片了
  • 中科院入局後,中國再添一員猛將!
    光刻機,想必已經不用我們再多贅述,大家也都知道了光刻機對於晶片產業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採用先進工藝的晶片更是如此。用之前中科院院長的話說,光刻機是被列為「卡脖子」清單中的成員。當然並不是說我們在國產方面沒有自己的光刻機,只是在先進工藝上,目前還沒有做到國產化。
  • 江蘇一地有望「撤市設區」,一旦成功,常州或將再添一「猛將」
    江蘇省的實力是非常強的,其境內地區無論大大小,有有著很不錯的發展,省內的整體經濟也在我國排位第二,是我國的一員「猛將」,該省內的經濟也因此極具特色,在我國的縣級單位百強榜中,很多縣都是該省的,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了該省經濟發展的強大。
  • 2020年CIS晶片缺貨的原因分析
    2020年CIS晶片缺貨的原因分析 GY 發表於 2020-12-06 09:30:12 晶圓產能緊張,造成CIS晶片行業頻頻出現缺貨、漲價的局面。
  • 5nm旗艦晶片又添猛將,驍龍875即將發布
    11月23日,高通官方微博表示將於12月1號-2號舉辦2020年度高通驍龍技術峰會,一時間,全新的高通驍龍875處理器也就成為了網友們熱議的焦點。根據目前官方以及網絡上曝光的消息,驍龍875處理器將會採用目前業界最前沿的5nm EUV工藝,並且還使用了全新的CPU架構組成的八核設計,性能較前代產品迎來大幅提升。
  • 「卡脖子」的晶片或實現超車?中科院表態後,晶片廠態度急轉直下
    美國對中國採取了一系列的貿易限制措施,其中晶片領域的限制最受關注,影響也最為廣泛。由於美國的重重打壓,中國企業華為不得不面臨一段時間內無高端晶片可用的尷尬局面,這也顯示了我國在晶片製造環節的薄弱,技術跟不上就註定要受制於人。
  • 華為晶片工廠正式封頂,建設速度超乎想像,晶片有著落了
    我國作為全球晶片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之一,晶片直接關係到很多產業以及企業的安全問題,在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過去十幾年我國也非常注重對晶片產業的培育,目前我國也誕生出了不少有實力的晶片企業,這些企業既有晶片設計企業也有晶片代工企業,還有跟晶片有關的相關產業鏈企業。
  • 中國晶片破釜沉舟,龍芯「再造」計劃啟動,晶片突圍戰正式打響
    導讀:中國晶片破釜沉舟,龍芯「再造」計劃啟動,晶片突圍戰正式打響!,但由於我們無法生產出高端的晶片來,所以國產科技企業生產所需的晶片也幾乎都是依賴於從美國高通等晶片企業進口而來!,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華為海思半導體也終於躋身全球前十晶片設計公司行列;但華為卻並沒有在晶片的下遊布局,這就導致華為被打壓以後,也將面臨晶片斷供的危機,如今面對重重封鎖,中國晶片也只能破釜沉舟,開始想辦法突出重圍!
  • 我國內存快閃記憶體明年實現國產:三家晶片廠將量產
    據行業媒體最新消息,明年,中國大陸將有三家存儲晶片廠竣工投產,這意味著內存快閃記憶體將實現國產化,未來價格可能下降。據中國臺灣電子時報網站引述業內人士稱,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將有三家存儲晶片廠竣工並投入量產,它們分別是長江存儲、福建晉華集成電路公司(以下簡稱晉華公司),以及安徽合肥Innotro存儲公司(之前被稱為合肥睿力公司)。這也意味著中國大陸的存儲晶片空白正式被填補。
  • 解放碑日月光廣場,晶片廠是怎麼變成高樓大廈的?
    臺灣當局通過審查時,已是2006年,選址重慶沙坪垻西永微電子工業園,到2007年1月,茂德科技正式與重慶市政府籤訂投資建設8英寸晶片工廠,並成立分公司重慶渝德科技。茂德科技不是第一個進入重慶的晶片企業。
  • 華為首個晶片廠建成,自研晶片100%去美化,這個信息才是關鍵!
    自研晶片終於迎來好消息!阿斯麥1nm光刻機完成設計,我國才剛剛到22nm;臺積電已經量產5nm,中芯國際才量產14nm;半導體方面的部分材料不是被美就是被日韓所壟斷著。此前華為任正非就已經表示,國內不是設計不出晶片,而是基礎工業不行,但又何止是基礎工業,根據中科院教授劉雲的表示,諸如晶片,作業系統,手機射頻器件,雷射雷達等35項技術都被卡脖子,所以不少人說中國芯想要崛起,實在是太難。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華為傳來好消息,100%去美化!自研晶片即將量產。
  • 2020年CIS晶片缺貨真相:整體需求疲軟下的「擇優機制」
    晶圓緊缺導致製造成本增加,於晶片廠來說基本屬於不可抗因素,所以不論客戶大小都會有一定幅度的漲價,供應商總不能做虧本生意。另外在產能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比漲價更讓大客戶在意的是能否按時交貨。」除上述提到的產業因素外,惡意炒貨也是致使市場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一家國內CIS晶片廠商指出:「其實大多數原廠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和客戶的節奏在備貨,並且是排斥炒貨這種做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