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南雄市旅遊攻略之南雄梅關古道

2020-12-17 泰國那些妖兒

小夥伴們,你們的妖兒來咯~昨天廣東的天氣真是非常好啊,我已經忘了多久沒見過這麼好的陽光了。回到話題,今天小編帶你們去雲遊韶關,重走梅關古道。不出省就想看景的廣東人你們可以準備起來了。

梅關古道送子井

韶關南雄,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嶺南南麓,北邊與江西省接壤,有中國「恐龍之鄉」、「銀杏之鄉」、「姓氏文化名都」等美名。市內特色旅遊景點頗多,有梅關古道、磯珠古巷、古銀杏群等。當地特產有板鴨、銀杏、嶺南鵝王等。小編這次介紹的梅關古道,是古代和近代中原與嶺南的來往路線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

北伐軍出徵處

梅關古道,是一條穿越大庾嶺的道路,橫貫江西大餘縣與廣東南雄市之間,是古代經貿來往的必經之道,也是現在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古驛道。說到梅關古道,就不能不提梅嶺。梅嶺之名起源有二,一說以南遷越人首領梅娟的姓氏命名。戰國時期,中原戰亂,越人南遷。以梅娟為首的一支越人遷徙隊伍翻山越嶺來到了大庾嶺嶺南,在此安宅紮營,開荒耕織,這一帶就被稱為梅嶺。因為越人的到來,中原文化傳播到了南嶺以南,嶺南的經濟和文化得以迅速發展,梅嶺一帶也就成為了中原人南遷的必經之路。二說是因為此地梅樹多,漫山遍野,遍布大庾嶺。

古道不是太好走,注意別拉傷腿

梅關古道的歷史要從秦朝說起。秦朝統一中國後,在梅嶺之頂設橫浦關(又稱小梅關),達到開發嶺南的目的。後橫浦關不幸在戰爭中被毀,地址成疑。公元719年,張九齡路過梅嶺,見此路險峻難以通行,便向唐玄宗進言開鑿梅嶺官道。唐玄宗深知梅嶺官道的重要性,就命張九齡負責此工程。

古道旁邊有賣飲料的

在開鑿此道時,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在開鑿梅嶺官道之時,唐玄宗給出三年限期。初時進展順利,但梅嶺頂上巖石堅硬,且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今天鑿開一點,明天又合攏過來。張九齡每天到工地監工,七七四十九天過去了,工程毫無進展。第五十天,一老翁道出解決之法——要用孕婦的血祭祀山神,方可開道。張九齡的侍妾戚宜芬得知此事後,夜半起床,佩上長劍,冒著寒風走到梅嶺巨石旁,以命祭天。經此事後,巨石鑿多少開多少,不會合攏了。經過兩年的努力,梅嶺古道終於完工。後人感激戚宜芬敢於獻身的精神,在南山腳下建起夫人廟,在廟中時時供奉著戚宜芬。

梅嶺古道

梅關關樓立於梅嶺之巔,聳於梅嶺分水界上。漢至唐時,梅嶺並未設關,宋代嘉佑年間,才在梅嶺設關,作為江西和兩廣之間的分界點。梅關古道是中原與嶺南的要害之道,經貿往來必經此道,古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每逢戰爭,關樓必定有所損害。不斷的戰爭使梅關傷痕累累,屢次破壞,屢次修整。現在殘存的關樓是明朝萬曆年間修建的,城門二側有對聯「梅止行人渴,關防暴客來」。可見,梅關對嶺南人民的安危有重要意義。梅關古道,為嶺南人民帶來發展,梅關關樓,守護著嶺南人民的繁榮。

關樓

梅嶺的梅花在小編眼裡是梅嶺古道最美的景色。梅嶺的梅樹在大庾嶺南北皆有種植,「庾嶺寒梅」是我國有名的四大探梅勝地之一。到了冬日,漫山遍野的梅花爭相開放,讓人置身於梅海之中。若是恰好遇上了雪天,飄雪與落梅也就傻傻地分不清了。這不禁讓我想起了王安石名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嶺有一奇景,往往大庾嶺南邊的梅花開了,而北邊的梅枝還是光禿禿的。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嶺南的溫度較嶺北高,花開得會早一些。

古橋

梅關古道有南雄和大宇兩個入口,元旦前後最好從南雄入梅嶺,此時南嶺梅花開得較好。若是春節過後想碰碰運氣可以從大餘入。

文章發晚了,古道梅花開放時最好看,沒辦法稿子有時候寫完就忘發啦。對不起各位讀者,可以年底去轉轉,不過一定不要穿高跟鞋,切記,切記。

這次小編就先介紹這多啦,歡迎你們的評論喲~

有想旅遊的地方可以告訴妖兒,幫你提前介紹下景點喲。

相關焦點

  • 憶我們的南雄掃黃行動!爬梅關古道,泡野溫泉,看銀杏黃
    南雄銀杏位於廣東省南雄市東南(坪田鎮),西北(帽子峰鎮)距南雄市區58公裡的坪田鎮。其實南雄銀杏最佳觀賞期也就是短短的14天左右。 群主在南雄有線人,11月中旬通過幾個電話後,確認那邊的銀杏已經到了最佳觀賞期了,我們10多人就出發了。我們的計劃分為3步。第1,從大餘方向爬到梅關古道 2,晚上住在有野溫泉的村子農家樂泡免費溫泉,3,到南雄去看銀杏黃,這就是我們的掃黃計劃。非常完美。
  • 重回南雄故事現場《牡丹亭》尋夢古梅關
    今天從南雄市區到梅嶺20多公裡路上,在梅關古道兩旁處處是梅花樹,尤其是梅嶺更是名副其實的「梅園」由此,詩文中的梅花、梅嶺與嶺南,常有三位一體的象徵意義,在其詩作中以梅嶺、梅花、韶陽表徵嶺南之意明顯,表達了他對嶺南的眷戀之情。這些文化意象融入了湯顯祖對《牡丹亭》的創作全過程,讓他「庾嶺歸來筆有神」。
  • 銀杏之鄉,姓氏文化名都,廣東南雄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
    南雄古稱雄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大庾嶺南麓,毗鄰江西,自古是嶺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粵贛邊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稱「居五嶺之首,為江廣之衝」、「枕楚跨粵,為南北咽喉」。南雄南北兩面群山連綿,四季分明,境內還有眾多歷史文化古蹟,素有「銀杏之鄉」、「恐龍之鄉」、「特色竹鄉」、「姓氏文化名都」等美稱。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廣東南雄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吧。
  • 梅關古道,嶺南第一關
    位於粵北的南雄有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古驛道梅關古道,這裡是賞梅的好地方,步移景換,步步沁心。而蜚聲海內外的珠璣古巷呈現悠久博大的祠堂文化,浸潤其中,可了解廣府文化的來龍去脈。圖說:梅關古道 來源:網絡古道梅花 南枝落北枝開梅關古道翻越大庾嶺、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相傳由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命名,這裡是南北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被譽為「嶺南第一關」。
  • 梅關古道一個太值得去的地方!讓你熱血沸騰!
    對,是梅關古道的最高點,隨便你往哪下都是省與省的交界點了。我們這十多戶外隊友此行目的三個,一是參觀梅關古道,二是爬山累了晚上泡鄉村免費野溫泉、三是去南雄看銀杏。梅關古道是翻越大庾嶺、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距大餘縣城10公裡,距南雄市區20公裡。梅嶺古道是全國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驛道。
  • 南雄|滿地金黃銀杏的「帽子峰」,還有賞梅好去處的「梅關」
    梅關古道是翻越大庾嶺、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距大餘縣城10公裡,距南雄市區30公裡。門票是40元/人/次。梅關,古稱秦關,自秦漢以來,就是當時溝通中原與嶺南、貫通珠江與長江兩大水系的五條最主要通道之一。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公元前214年攻取嶺南,築起梅關這道險要關隘,打開了溝通中原南北的通道,就是起初的梅關古道。
  • 走古道,賞梅花……這場徒步活動精彩太太太多,最全攻略看這裡→
    今天告訴你~這場徒步活動的最全攻略小編就放在這裡了!穿越千年走古道收穫五種體驗!>(主題:紅色旅遊)梅關服務點(終點)(主題:生態旅遊)而這些站點都分布在梅關-烏逕古驛道沿線,遺存著大量古村落、古文物,如珠璣古巷、梅關古道
  • [他山之石] 人間最美四月天,「梅嶺古道」產業新
    這裡是廣東南雄,這裡是梅嶺古道。人間最美四月天。記者來到美麗的梅嶺,力圖探尋南雄旅遊產業的良性發展之路。站在來雁亭向上望去,一株株梅樹靜靜佇立。我們來的不是時候,還沒到梅花盛開的季節。南雄人都知道,從這裡向上就是賞梅的最佳地點,在這裡能看到五嶺最壯美的風景。而在記者眼裡,這裡最美的風景是今日南雄人的幸福生活。
  • 韶關南雄靈潭村:沉浸式文旅體驗產品「靈潭1927」亮相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文 通訊員 董子龍 7月31日,韶關南雄市珠璣鎮靈潭村寄心小院開業,其中小院植入的真人實景沉浸式文旅體驗產品「靈潭1927」也正式亮相。稻田裡精心「描繪」出的五角星與「1927」「2020」等圖案、數字標識格外引人注目。
  • 韶關南雄小眾溫泉度假村自駕遊,踏雪、賞梅、泡珍稀真溫泉
    舉報   龍華山溫泉度假村,坐落於中華文化驛站,天下廣府根源--韶關南雄市全安鎮暖水塘
  • 2020中國藝術與科技高峰論壇在廣東南雄召開
    論壇由南雄市人民政府、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主辦,南雄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展覽展示專業委員會承辦。論壇邀請了國內一線專家與學者,搭建溝通與互動的平臺,促校政行企緊密合作,產學研政互相融合,總結和交流藝術與科技(展示設計)專業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促進南雄市文化旅遊內涵建設,共同探索和推進南雄市生態文旅發展新趨勢與未來發展。
  • 江西大餘梅嶺古道,有「嶺南第一關」的美譽,風景優美卻少有人知
    江西大餘梅嶺古道,有「嶺南第一關」的美譽,風景優美卻少有人知,說起大餘縣,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在哪裡,它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西南,章江上遊地帶,距贛州市約70公裡,筆者也是第一次去大餘縣,牡丹亭、梅關以及古驛道都去過,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古驛道,即梅嶺古道。
  • 望斷梅關,夢回韶關——《牡丹亭》與南雄和韶關的歷史文化淵源
    周松芳 湯顯祖在偉大的傳世經典《牡丹亭》之《驚夢》一曲,女主角杜麗娘一登場即唱:「曉來望斷梅關一早起來,臉都不洗,妝都不畫,卻情深款款、如醉似痴地南望梅關,而且是「望斷」梅關——梅關之南是南雄,南雄過來是韶關(南雄今屬韶關市,過去並為二州),那她與南雄與韶關有什麼關係?湯顯祖這麼創作,又與南雄與韶關有什麼淵源?
  • 梅嶺古道與珠璣巷的傳說
    梅嶺古道與珠璣巷是中原文化向嶺南輻射的集散點,也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的交融之地。嶺南人文歷史以及風俗習尚不但與中原地區有乾絲萬縷的關係,而且,許多直接源發於中原文化。廣東人都自稱自己的祖宗來自珠璣巷。梅嶺為五嶺之一的大庾嶺之東首,地勢險要,踞大庾嶺之咽喉。相傳公元前200多年,中原戰亂不堪,大批越人南遷,當時有一位首領叫梅鋗,率領人馬一路奔波來到大庾嶺,見此地樹木蔥蘢,風光綺麗,便在南麓安營紮寨,繁衍生息。梅鋗因率隊拓荒有功,受封為萬戶侯。人們便以他的姓氏,稱這一帶為「梅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