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2 0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作為一個內陸城市,長春人對水的滿意度逐年攀升,在這次「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評選中,位居36個大中城市第二名,這樣高的首肯和評定,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市委、市政府這幾年為民謀福祉,下大力氣對伊通河進行全方位的規劃和治理。
「變了,變了,伊通河這幾年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75歲的市民孫文峰和許多世代生活在這裡的「老長春」一樣,見證了伊通河流域再現遊魚如梭、水鳥起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景致。
對於伊通河綜合治理,我市有著明確的思路——實施 「全區段、全流域、全方位」綜合治理;堅持水安全、水環境、水資源、水維護綜合施策;堅持工程治理與長效管理協同推進;堅持水岸同治、水城同治統籌布局——從根本上治理伊通河,重塑千年古流的健康肌理。
對於伊通河綜合治理,我市建委、規劃、水務等部門,和各城區、開發區協同作戰,全面展開伊通河綜合治理攻堅戰,努力把伊通河建設成為長春城市安全的「生命線」、綠色宜居的「生態軸」、美麗長春的「景觀帶」。
在治理過程中,我市始終把重心放在解決水汙染、提升水環境質量上,組織多家國內知名專業治水團隊參與設計,一河一策制訂整治方案;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作為方案專家組組長,對方案進行把關論證;全面推行治水工程質量保證金制度,嚴格組織考核驗收,實行按效付費;聘請東北市政院、中科院生態中心作為第三方技術諮詢和評估機構,對工程進行全面評估,確保投資見效、水質達標……
一城清水入畫來,碧水清流潤民心。一個綠色、智慧、人文、生態、宜居、幸福的長春,用驚豔的姿態再度綻放華彩!
「水更清澈了」「臭味沒有了」「環境更美了」「這才是公園該有的樣子」……一句句來自周邊群眾真誠的讚美,是衡量伊通河綜合治理成果最好的標尺。
經過綜合治理的伊通河流域,水質明顯改善,環境顯著提升,生態環境全面恢復,也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欣賞美景。為確保伊通河綜合治理的效果,我市制訂了《主城區水汙染防治實施辦法》,堅持水岸協同,建立「管、治、保」一體化綜合治理格局,防止治理成果出現反覆;完成治理的水體及時移交屬地政府和相關部門,實現由治理向管理的無縫連接;全面落實「河長制」和「湖長制」,建立了四級河長、湖長體系,健全完善了配套制度,形成了「屬地吹哨、部門報到」的工作機制。
聲 音
說起宋家明溝,很多老長春人都知道,常年淤積大量的垃圾,夏天發出難聞的臭味。隨著伊通河綜合整治工程串湖流域項目的展開,我們見證了宋家明溝改變。如今,這條溝還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宋家公園,家門口的環境美了,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幸福了。
——寬城區英倫小鎮居民 曹麗華
洋浦公園去年10月份正式開園,是我們周邊居民休閒的好去處,拔地而起的高大牌樓,充滿了中式古典園林的味道;以黑、白兩種顏色為主色調的山水廣場,讓大家眼前一亮;芳桃居前,凹凸起伏的地面上布滿雕刻,每件作品不僅做工精緻,還透著濃厚歷史氣息。
——二道區凱利花園小區居民 劉鳳林
記者:趙雪
製圖:遲末
原標題:《水清岸綠 伊通河歡唱幸福之歌 | 長春榮獲「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亮點解析(五)》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