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這首詞,把孤獨寫得淋漓盡致,看了讓人心疼!

2020-12-14 慶餘說詩詞

你有沒有一瞬間覺得自己特別孤獨?其實孤獨才是人生的常態。就像古代詩人那樣,他們總有一種孤獨的情緒,被揉進了詩詞裡。李白說:「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秦觀說:「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嶽飛說:「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或許一個真正的詩人,都有著一種極為深沉的孤獨感。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北宋詞人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便是將這種孤獨感寫得極真切深刻的一首詞。我們都知道蘇軾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首詞就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樂觀曠達的蘇軾,雖然能渡過生活的艱苦,但內心深處的孤獨卻是他人難以理解的。

因此蘇軾便寫下這首詞,藉助於月夜孤鴻這一意象託物寓懷,表達了自己貶謫黃州時期的孤獨處境,以及高潔自許、不願隨波逐流的心境。黃庭堅曾稱讚此詞說:「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這顯然是對此次藝術技巧的盛讚,但我感受最多的卻是蘇軾的這首詞,把孤獨寫得淋漓盡致,惹人心疼。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詞的開篇「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蘇軾便為自己的孤獨心境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即在一個漏壺水盡,夜深人靜的夜晚,蘇軾走出定慧院,抬頭看到了一彎缺月從稀疏的桐樹間透出清暉,就像是掛在枝椏間一樣。我們可以試著想像一下,就會明白蘇軾看到的是一個寧靜幽寂的天地,而在這天地間唯有他一人。

「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即有時會見到幽居的人在月下孤寂地徘徊,就像那縹緲的孤雁飛過天穹一樣。很顯然,這裡的「幽人」形象,具有孤高的心境,也具有超凡脫俗的境界,所以才會像那縹緲若仙的孤鴻之影。而蘇軾之所以這樣寫,便是因為他自己就等同於那個「幽人」。所以他高潔自許,不隨波逐流,獨自往來。

但話說回來,蘇軾內心的孤獨感仍然是常人難以理解的。因此蘇軾在詞的下片緊接著便說:「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也就是說蘇軾突然從孤獨的心境中驚醒過來,回過頭想的時候,卻心生怨恨,因為無人知情。既沒有人能夠理解自己孤獨的內心。我們常說知音難尋,相信都能體會到蘇軾這種孤獨的感覺,儘管每個人孤獨的主要原因不一樣。

最後,「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即孤鴻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棲息,甘願在沙洲上忍受夜晚的寂寞悽冷。孤鴻不肯棲息,是因為它遭遇到了不幸,心懷幽恨。而蘇軾不也如此嗎?因為遭遇到了不公平的政治打擊,被貶到黃州過著孤獨的夜晚。由此可見,這裡蘇軾以擬人化手法,表現出了自己與孤鴻惺惺相惜的心理活動。

綜上所述,這首詞主要通過對月夜環境和孤鴻的描寫,表達了詞人一種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而最容易感染人的,無疑是字裡行間所體現出來的難以被人理解的孤獨感。因為這種孤獨感,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會常常出現。總的來說,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一首詞,把孤獨寫得淋漓盡致,惹人心疼。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蘇軾的這首詞寫洗澡搓背,本來覺得可笑,讀後卻令人深思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詞的題材內容是非常狹窄的,直到北宋初期,經過歐陽修、柳永等人的不斷努力,尤其是裡程碑式的人物蘇軾的大力開拓,提出「以詩為詞」的觀點,詞才真正達到了「無事不可寫,無意不可入」。而蘇軾本人則是這一觀點的大力推動者和親身實踐者。比如,在一次洗浴搓背後,蘇軾回來就寫了一首詞,洗浴搓背這件事就成了這首詞的題材。
  • 蘇軾晚年的這首詞很少有人知道,卻道盡了人生愁苦,不忍卒讀
    總之,蘇軾這種豁達樂觀的積極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但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行香子·秋與》,卻一反蘇詞平常的豁達樂觀,而是字裡行間充滿了對官場坎坷、世路滄桑的感嘆,以及對自己風燭殘年的悲傷。概括來說,它是一首風格悲涼悽婉,情感沉鬱纏綿的悲秋之作。與尋常悲秋之作所不同的是,蘇軾這首詞集合了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為一體。
  • 蘇軾半夜睡不著,詩興大發給蘇轍寫首詞,衝著開頭7字便值得一讀
    公元1094年,57歲的蘇軾再一次被貶,夜宿造口時,被雨驚醒後便睡不著了。於是詩興大發給弟弟蘇轍寫了首詞。這詞寫得很水平,但多年來卻被後世嚴重忽視了,讓我們來讀一讀:《木蘭花令·宿造口聞夜雨寄子由才叔》梧桐葉上三更雨。驚破夢魂無覓處。夜涼枕簟已知秋,更聽寒蛩促機杼。
  • 蘇軾如何形容女子?寫的這首詞,以花喻人,最後一句令人心動
    當一位女子在淡淡的月光下時,蘇軾寫出來了這樣的後兩句「淡月朦朧,更有微微弄袖風」。這兩句裡面沒有題花,也沒有題女子,但仔細深度就能發現,詩人蘇軾把女子與花朵都賦予了一種朦朧的美,使兩者相互映襯。醉字不是說明女子是因為喝醉而進入睡眠的,醉字寫出來了一、女子熟睡的死,進入睡眠的快,二、女子是在這柔和有著淡淡香氣的微風中不知不覺的進入的睡眠。有人肯定在想,為何詩人要如此麻煩的寫女子的美,寫花朵的美。
  • 蘇軾19歲難忘新婚夜寫下這首詞,盡情傾瀉,果然還是年輕人
    蘇軾一生作品無數,幾乎都是經典作品,哪一首拿出來都是膾炙人口。我們喜歡蘇軾的灑脫,喜歡他不拘一格。「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勇氣和瀟灑,千百年來有幾人?我更喜歡蘇軾對王弗的深情,「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種刻到骨子裡的愛情,怎能讓人不羨慕?今天安久想和大家分享一首蘇軾新婚夜寫給妻子的詞,這也是他們甜蜜愛情的見證。
  • 蘇軾寫了首很是肉麻的詞,連用四句名言,將妻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
    三位王姓女子中,王弗是他的原配,也是一生摯愛,那首《江城子》就是為她而寫,這大概這就是應了那句話:你走後,我愛上的人都是你!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蘇軾為王弗寫的另一首詞,有人說這是蘇軾最早開始嘗試填詞之作。
  • 蘇軾這首詞把夕陽西下的美景,寫的很是悽美,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蘇軾作為一代文學大師,他也是寫過很多關於夕陽的作品,譬如他的這首《南鄉子·春情》,便是其中最經典的一首,寥寥數語,便是營造出了一種悽美的意境,把夕陽西下的美景,描繪的淋漓盡致,讀來更是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南鄉子·春情》宋代:蘇軾晚景落瓊杯,照眼雲山翠作堆。認得岷峨春雪浪,初來,萬頃蒲萄漲淥醅。春雨暗陽臺,亂灑歌樓溼粉腮。一陣東風來捲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開。
  • 老秀才納小妾,蘇軾寫兩首詞戲謔,把不能說的秘密調侃得有聲有色
    每逢佳節思親之際,蘇軾想的卻是全人類,「千裡共嬋娟」;受人所累險些喪命,蘇軾卻一句鮮衣怒馬,「城東不鬥少年雞」;面對人生劫難險阻,蘇軾如雲霧起落,「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的文字裡透著濃濃的韻味,不管是嬉笑怒罵,還是曲折離合,都給人一種淡淡的視覺回味。想當年,八十歲老張先娶得十八歲紅錦娘,蘇軾寫下「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的笑語,被引為千古絕唱。
  • 辛棄疾這首詞,寫法新奇,開頭讓人忍俊不禁,讀後滿是敬佩之情!
    在宋朝的詞人當中,辛棄疾是很有個性的,後世人一般都覺得他和蘇軾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但是兩個人的作品卻都各有特色,辛棄疾身上的文人的那種文雅要少一些,但是卻多了一些沙場當中的那種張狂。辛棄疾寫出來的豪放派的詞,並不是單純地寫狂,而是在詞的表達當中體現出來的浩然正氣。
  • 晚年時的辛棄疾,掉牙被嘲笑,寫了首詞調侃,讓人忍俊不禁
    說到宋朝詩人辛棄疾,可能很多人都想到他的「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壯志難酬的憤懣。亦或是「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俠義豪邁。他的詩詞有金戈鐵馬的豪情壯志,也有小橋流水的細膩溫情。辛棄疾別號稼軒居士與蘇軾合稱「蘇辛」, 被稱為「詞中之龍」。作為一個愛國詩人,他把自己的愛國情懷和報國之心融於他的詩詞中。但他的一生起起落落,命運多舛。
  • 蘇軾用一首詞,寫儘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讓人無不動容
    不過,也正是因為他這樣不羈的性格,蘇軾的仕途之路十分坎坷,可以說累及半生,年老之際依然漂泊不定。因為自己長年的漂泊,被迫遠離家鄉和親人們。在有些時刻,即使是豪放不羈的大文豪,也有難耐思鄉之情的時候。在一次酒醉醒來之後,蘇軾寫下了一首描寫思鄉情緒的詞作《醉落魄.訴情》。在這首詞中,蘇軾毫不掩飾自己對於家鄉的濃濃思念,以及自己現下的孤獨寂寞之感。
  • 蘇軾一首描寫相思的詞,一開頭便驚豔了世人,把相思寫進了骨子裡
    蘇軾的詞雖然以豪放著稱,但是他的情詞卻同樣的婉約柔美,對於女性的柔美刻畫的也是非常的令人驚豔,例如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他的那首《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便他最為典型的一首代表,在這首詞中,蘇軾把那種女性刻骨的相思,描寫的淋漓盡致。《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宋代:蘇軾記得畫屏初會遇。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那日繡簾相見處。
  • 友情還能這樣寫?蘇軾這首特別的詞,卓爾不群,其中7字回味無窮
    而筆者本期要講的這首詞,是來自於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一首詞,大家都知道蘇軾的詞作大多豪氣沖天,而他也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人生哪裡能夠一直豪放,蘇軾也曾寫下一些比較抒情的作品,不過即使抒情蘇軾的詞作中也沒有纏綿悱惻之風,而多是飄逸超凡之作。本期筆者要介紹的這首詞正是這樣一首特別的詞作,沒有刻意的抒情,但是其中蘊含的淡淡的離別愁思卻是韻味十足,自有一番卓爾不群之感。
  • 蘇軾這首詞告訴了我們,雖然生活處處不如意,但是也要笑著去面對
    其實這首詞如果僅僅是從字面上來看的話,它著實是很一般,但是我們只要結合了蘇軾的人生經歷,還有當時的歷史背景,則是會發現這首詞就顯得別具一格,它不僅僅只是抒發了一種情感,更多的還是表達出了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畢竟生活中陷入了困境,這對於他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可是蘇軾並沒有被這種打擊所以嚇到,反而是積極地去面對,這樣的一種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
  • 蘇軾有一首最精妙的詩,全詩無一孤獨字眼,卻成為孤獨的最高境界
    讀過蘇軾詩詞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曠達灑脫的"樂天派"詞人。他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還常常蘊含哲理,具有宋詩的典型風格。公元1057年,20歲的蘇軾進京趕考。這首詞是蘇軾謫居黃岡時所寫,反映他苦悶、孤獨和憤激的心情。表達了他渴求自由生活和精神解脫的願望。全詩沒有一處孤獨的字眼,但是卻成了孤獨的最高境界。特別是最後那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 看完蘇軾這首詞便可知曉
    《減字木蘭花·立春》是蘇軾被貶儋州(今海南)期間所作的一首詠春詞。在宋代,儋州還是一個蠻瘴僻遠的「天涯海角」之地,景色荒涼,他人所寫的文學作品,也大都流露出一種飄零流落的悲感。而蘇軾卻在這首詞中,藉助立春的習俗活動,突出了儋州絢麗的春光,同時也寄託了他隨遇而安的曠達思想。
  • 20歲的蘇軾洞房後,偷偷寫下生平第一首詞,才子哄妻果然有一套
    不過唯一讓人感到遺憾的是蘇軾生平所創作的詞數量只有三百多首,而詩作卻足足有兩千七百首,因為詩歌一直以來就是流行的大勢所趨,而詞直到兩宋時期才逐漸開始在民間流行起來,所以蘇軾一開始是一位詩人,那麼他是如何走上詞人的道路的呢?蘇軾最早題的一首詞叫做《南鄉子·寒玉細凝膚》,由於蘇軾出名的詞太多了,所以這首詞自然就被淹沒在眾多名篇之中了。
  • 蘇軾在野外睡了一夜,醒來時在橋柱上寫下這首詞,成一首千古名作
    在此之前,蘇軾在仕途上是十分積極且充滿幹勁的,頗有「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架勢。但是在此之後,蘇軾被貶黃州,一度變得心灰意冷,有點消極和淡然。而這也是蘇軾人生的一大轉折點。被貶黃州之後的蘇軾,十分悠閒,公務很閒,所以有了很多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蘇軾閉門謝客寫下這篇神作,句句正讀反讀都一樣,令人拍案叫絕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正是蘇軾失意時所作的一首詞,當時43歲的蘇軾被貶至黃州,剛開始他難免心情不佳,於是閉門謝客,甚至躲進了道觀休養,就在這段時間他寫下了這篇神作《菩薩蠻》,這首詞共4句,句句正讀反讀都一樣,令人拍案叫絕。《菩薩蠻》北宋.蘇軾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
  • 好友喜得貴子,蘇軾送了他一首詞,讓你見識一下什麼是高級的調皮
    雖然在仕途上跌宕起伏,但他的文學造詣沒幾個人比得上。蘇軾在文學方面有著非常傑出的成就,更是宋代詩詞文學的領軍性人物。不管是詩詞書畫還是散文,在宋代文學領域乃至在整個中國文壇都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從蘇軾的詩詞作品中,我們不僅能感受到他的豪放灑脫,還能體會到他的溫柔深情。殊不知蘇軾其實還有幽默風趣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