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過三代」,很多財富巨佬似乎都難以逃脫這個魔咒,但有一個神秘的家族卻輕而易舉地將魔咒擊破了,那就是洛克菲勒家族!它的締造者是十大財團之首、世界公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另外,洛克菲勒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世界首富,就連比爾蓋茨都將其視為自己最崇拜的賺錢偶像。
為什麼出身貧寒的洛克菲勒能夠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而且還能讓家財綿延六代仍然不絕呢?其實原因在就在於洛克菲勒曾經寫給兒子的38封家書中,從信中,我們可以總結出洛克菲勒家族獨富六代的3點原因。
1.財富是神的賜予,獲得它理所應當
洛克菲勒雖然出身貧寒,但他的父親一直教導他:「你應該是富翁,你沒有權利當窮人」,父親一直鼓勵洛克菲勒追求財富,「財富是神的賜予,我們只能去信任並接受他,而不能置之不理」。
所以在父親「賺錢就是王道」的思想影響下,洛克菲勒從小便有掙大錢的宏圖偉志,他中學時的夢想便是擁有10萬美元。儘管很多人都在嘲諷洛克菲勒不自量力,痴人說夢,但洛克菲勒對這些嘲諷充耳不聞,他只專注於開展自己的商業畫卷,並為此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在16歲剛讀完高二後,洛克菲勒便開始在商海中獨自闖蕩,以期望獲得財富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洛克菲勒從不認為自己應該窮一輩子,成為富有的人只是一件理所應當,順理成章的事情,在這樣的信念和執著下,洛克菲勒也終於成為了億萬富翁。
2.家風簡樸,不將兒女當成掌中寶嬌養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洛克菲勒深知此理,於是對於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視。因為深知積累財富的不易,所以洛克菲勒為了防止兒女敗家,時刻給他們灌輸自己在一貧如洗時形成的價值觀:保持節儉樸素。
洛克菲勒認為,防止子女揮金如土,首先就是不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父親有錢。在孩子們成年前,洛克菲勒從不讓他們去自己的辦公室或者煉油廠。洛克菲勒還讓自己的孩子學會做家務,照顧自己的生活,如果能做好,他們才會有一點零花錢。就連洛克菲勒的小兒子在8歲以前穿的全是前面三個姐姐的裙子,但他仍然感激父親的這種教育理念,他明白了父親無聲的教誨:不管在政府裡,生意上還是個人理財上,節儉都是良好財政結構的頭等必需品。
3.財富是種責任:慈善+家族責任感
「我沒有將自己視為拯救者,更沒有自命不凡、不可一世,只有傻瓜才會因為有錢而自命不凡,因為我是公民。我知道,我擁有巨大財富,我也因它而承擔著巨大的公共責任,比擁有巨大財富更崇高的是,按照祖國的需要為祖國服務。」
約翰的前半生,在自己的石油帝國大展身手,聚斂財富,但到了後半生,他卻把自己獻給了慈善事業!截止20世紀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機構,他贊助的醫療教育和公共衛生是全球性的。他一生直接捐獻了5.3億美元。他的整個家族的慈善機構的贊助超過了10億美元。
洛克菲勒也知道,家庭富裕的孩子越容易受到誘惑,這樣財富敗起來也會很快。所以,家族守業者若是想繼續創造財富,保證自己的財富總量不縮水,那就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與擔當意識。幫助他人,他們才能持續地成長。只有後代們意識到自己所承載的家族使命,最終才能成長為合格的財富管理者與傳承者。
洛克菲勒嘔心瀝血,將其一生的成功思想、智慧寫在了給他兒子的38封信裡,後來人們將這些書信編冊成書,也就是《洛克菲勒給兒子的38封信》,這裡面飽含了一位父親對孩子濃濃的愛以及殷切的希望,真實、完整地記錄了洛克菲勒在其98年的崢嶸歲月中的人生智慧和成功之道。
你既可以買來給孩子看,培養他為人處世、做人做事的方法,讓他超越同齡人。當然,你也可以買來給自己看,讓自己能夠找到實現財富自由的方法。
我們離首富可能很遠很遠,但是他們的思想卻離我們很近很近,等我們悟透了其中八九,成功不過指日可待。推薦大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