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雅集》目前豆瓣得分維持在5.1分。作為一位連《小時代》都看不下去的影迷,不得不說,對於郭敬明較為用心的作品《晴雅集》,這個分數是偏低了。《晴雅集》是一部各方面都較為成熟的商業大片,然而它在貼上「郭敬明作品」標籤後,一切性質都變了。
《晴雅集》無疑是聖誕檔話題熱度最高的電影,但始終不被電影市場看好,網絡上叫衰聲一片。
然而,《晴雅集》即使不被看好,可在映前的攻堅戰中,無疑它還是取得初步勝利的。6500萬元的總預售、點映票房,放在整個變幻莫測的2020年都是耀眼戰績。
截至目前,《晴雅集》票房達1.37億,在元旦檔期前,應該會和《拆彈專家2》一起「平分秋色」。
自2016年《爵跡》票房慘敗後,郭敬明沉寂電影市場四年之久。四年期間,郭敬明擅長的「流量電影」爆款公式徹底失效。這幾年,郭敬明迎來了自己電影生涯的轉型,一方面繼續手握流量公式,同時重新建立美學體系。
在今年的《晴雅集》中他緊抓自身另一個「特定審美」,開始向郭敬明電影另一個專屬標籤即「郭氏美學」轉變。
據好萊塢報導者消息,美國流媒體巨頭Netflix已經購買《晴雅集》版權,將於明年2月5日在全國數十個地區公映。而根據《好萊塢報導者》分析,北美業界將郭敬明視為「中國熱門電影製作人」,尤其是「年輕人最喜愛的」電影製作人。
近日,知名編劇、策劃人@鸚鵡史航 給了該電影不錯的評價。一些自媒體便將此事和此前參與聯合抵制郭敬明等人的汪海林聯繫起來。
汪海林立刻予以回應稱,「史航是我的朋友,他認為自己清醒,我覺得他糊塗,這不影響我和他的友誼。」
王晶導演的評價是:「畫面影像很凌厲,郭敬明果然是郭敬明」。綜合來看,《晴雅集》的確有一些弊病,並且異常明顯。「郭氏美學」中「私貨」,賞男色貫穿全片,形式噱頭大於劇情內容,諸多橋段與多部影視作品經典內容神似,這都迎來不少非議。
但另一面,《晴雅集》畫面美感基本得到大眾認可,服化道考究、有獨特設計感,配樂是亮點。主演演技尚可,不出戲,具有一定的共情感。
所以,《晴雅集》絕不是純粹的爛片。即便在「郭敬明」原罪論大量出現在網絡上,掀起一波又一波危機公關後,《晴雅集》依然能獲得首映成功,也證明其有其內容基礎的支持。
郭敬明在電影市場賺得盆滿缽滿,但前幾部作品的流量模式,讓他「原罪論」的帽子被扣實,且短時間很難摘除。即使新作《晴雅集》已經極力撇去「流量電影」標籤,引發大家對於「郭氏美學」的全新討論,但從映前爭議和目前的網絡評分不難看出,想要更多影迷觀眾買帳並不容易。
但作為影迷,不應該「與電影為敵」,拋棄成見,僅僅看電影本身,《晴雅集》的確有自己的優勢,特別是在今年大片不斷缺席的情況下。
首先,影片的音樂指導川井憲次,堪稱日本配樂宗師。錄音指導陶,他被稱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耳朵」。所以,《晴雅集》除了肉眼可見,砸了不少經費的服裝道具亮眼,另外一個最具審美性的電影元素就是配樂了。
開場第一幕打鬥戲,晴明和博雅為了一隻妖獸在城牆上爭奪古琴。兩人一個用劍,一個用扇,配樂的「琴瑟之合」,暗喻兩人其實是同一類人,並且在未來會惺惺相惜。
僅僅這一場打鬥戲,就可以看出影片在敘事文本上的用心,以及電影元素上的精打細磨。另外,雖然依然是郭敬明最愛的美男子陣容,但每一個角色的確都立得住,在個體行動上遵從了敘事動機。
而且對於「執念」和「欲望」這兩個主題有著較為深刻的探索和建構。人物之間的關係環環相扣,特別是法師和保護法師的式神之間的關係。而當式神為了完成「陪伴」的任務,最後想要成為「人」,並動了凡心時,人與妖,式神與主體之間的關係就變得更加耐人尋味,呈現出宿命式的悲劇循環。
郭敬明利用自己的編劇和寫作能力,罕見地把眾多敘事元素,多層文本編排進入到了故事中。但成也「複雜」,敗也「複雜」。導演強加的元素過多,所以什麼也沒講好。一開始是懸疑,到後面又走回到感情戲,前後搖擺不定,風格逐漸撕裂,直至崩盤。導致整個故事下來,除了炫目的特效以外,基本沒有什麼完整且深刻的記憶點。
另外,影片實在太長了,故事信息量撐不起這樣的內容長度。大量為了變得風格的長鏡頭更是讓人看到走神。
後面「解除懸疑」的部分直接讓演員「念出來」,關鍵部分硬生生插入回憶性敘事,一開始鋪墊的懸疑氛圍蕩然無存,還直接影響到了敘事節奏,低效率敘事到處都是,把應該緊湊的劇情給打散了。
如果影片的剪輯再凌冽一些,緊湊一些,《晴雅集》的整體觀感還能提升。不過,郭敬明太想要證明自己的「真誠」和「改變」,似乎變得有些「眉毛鬍子一把抓」,這也捨不得,那也放不下,最後拖累了整體敘事的節奏和分寸感。
最後想說,晴明和博雅本來應該是港片經典的「雙雄」模式,但隨著劇情的發展,居然逐漸弱化了兩人的存在感,讓公主和鶴守月躋身「主角位置」,甚至有將晴明和博雅弱化為二級人物的危險。
對主角失焦是危險的。處於人物關係中心的是公主,她本來應該始終在「幕後」窺視一切,最後卻突然走到了臺前,以她的選擇影響眾人的行為,還牽扯到了晴明的師傅。
內容量的平均分配,險些讓主角淪為配角,「晴雅集」變「公主守月」了。
無論最後的結果如何,《晴雅集》都已經成為郭敬明的翻身之作,他能夠堅持自己的美學體系,並且通過資源加以實現,對於中國電影來說,這樣的嘗試值得鼓勵。至於最後的票房走勢,還是讓給大眾「用腳投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