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產業園區、開發區相比,產業功能區通過構建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吸引集聚人才、技術、資金、信息、物流等要素高效配置和聚集協作,形成集研發、生產、消費、生活、協作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新型城市社區。成都高新區以產業功能區為抓手推動高質量發展,產業集群效應凸顯,今年前10個月,已落地百億級項目10個。今年上半年,實現產業增加值1191.4億元,同比增長7%。
今年前10個月,成都高新區落地百億級項目已有10個:總投資130億元的網易數字產業基地、110億元的奕斯偉板級封裝系統集成電路基地、15億美元的阿里巴巴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基地、100億元的字節跳動西部中心……一個個巨頭看好成都,陸續投資成都高新區的背後,是成都高新區以產業功能區為抓手推動高質量發展、產業集群效應凸顯的有力證明。
成都高新區全力推進新經濟活力區、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天府國際生物城、交子公園金融商務區和未來科技城全域五大產業功能區建設,產業質效和科創實力持續壯大提升,為經濟增長注入活水。今年上半年實現產業增加值1191.4億元,同比增長7%。
強鏈補鏈做強產業集群
9月28日,京東方智慧系統創新中心開工儀式在成都高新西區舉行。該項目投資100億元,將整合京東方全球化的戰略生態夥伴資源,打造更為完備的柔性顯示產業生態圈。
「成都高新區相關領域的人才聚集度高,產業鏈上下遊日益完善,營商環境良好,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這也是我們深耕成都12年,並多次對成都高新區追加投資的原因。」京東方集團副總裁秦向東說。
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特徵要求和疫情影響,更加凸顯了產業生態的重要性,而其中的核心基礎就是產業鏈。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成都京東方一度面臨柔性屏專用保護託盤供應不足的情況。高新區及時對接,協調支持同在高新西區的供應廠商成都金安匯泰科技有限公司恢復產能,幫助企業解決了難題。
「我們圍繞頭部企業聚點成鏈,通過不斷發揮協同效應,做優做強產業集群,提升產業鏈上每個企業的競爭力。」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局相關負責人說,「京東方成都智慧系統創新中心開建當天,華興源創西部總部項目也開工建設,這是專門針對京東方的補鏈項目。」
京東方所在的成都高新西區是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的主要承載區,目前,這裡已形成了從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整機製造到軟體服務的全產業鏈條。
而位於成都高新南區的成都新經濟活力區,則聚焦5G通信與人工智慧、網絡視聽與數字文創、大數據與網絡安全等新經濟細分領域,將產業鏈作為項目招引的「磁力鏈」,立足「穩鏈」促進產業向「專精特新」發展,新經濟活力不斷迸發。
今年以來,百度智能駕駛項目、騰訊新文創總部、字節跳動創新業務中心、滴滴西部創新中心等頭部企業紛紛在成都新經濟活力區布局。
「在功能區內不需要全球採購就能在短半徑內完成生產配套,甚至在產業聚集度高的區域,一棟樓就是一個產業鏈,上下樓就是『上下遊』。」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不斷健全的產業鏈形成良好的產業集群效應,今年,高新區除10個百億級大項目外,還新籤約引進產業鏈配套中小企業及研發創新項目81個,同比增長26.6%。
科創空間支撐創新發展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成都高新區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一批高品質科創空間加速布局。
2017年,作為電子科技大學與成都高新區校地合作模式的新探索,成電國際創新中心啟動建設,項目依託電子科技大學科研、人才等資源優勢,打造電子信息產業原始創新策源地。目前,已落地西南首個國家級「芯火」雙創基地。該基地以集成電路企業共性需求為著力點,旨在為小微企業、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提供IC設計、流片、測試、人才培訓、投融資、孵化等專業服務。
科創空間既是產業基礎能力和公共服務平臺的主要承載區,也是未來產業生態功能和市民生活空間的集中展示區。
今年8月,成都高新區與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籤署合作協議,將聯合在未來科技城科創空間——未來科創中心,打造前沿科學中心、新一代信息技術國家級實驗室、國家集成攻關大平臺、國際一流教育園區。
「通過支持建設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引導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落地、支持創新創業載體聚集等方式,我們正加速推進七大高品質科創空間建設。」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高新區還致力於創新企業的培育,包括實施企業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體系,構建「業界共治」產業發展模式,發布「城市機會清單」,為新技術、新模式提供應用場景。
產業社區推進「人城產」融合
森林魔法學院、湖畔泡泡屋、美食市井、網紅鳥巢……9月29日,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生態價值轉化場景展示暨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園開園,生物城正式授牌成為中國第四個、成都第一個國際舟釣路亞基地。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堅持以公園城市引領城市發展方式變革,將城市建在森林中,將實驗室建在花園裡。」生物城相關負責人表示,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園作為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的生態綠心,以生物產業及高端人才需求為導向,將打造成為國際生物城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典範。
「一個產業功能區就是若干個高品質新型城市社區。」與傳統工業園區相比,產業功能區最根本的變化,就是將「產城人」變成了「人城產」——以人為中心,提高園區功能複合率和宜業宜居度,實現職住平衡,打造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空間載體。
在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清水河無線創智產業社區,河水緩緩流淌,生態綠道與綠植形成錯落有致的景觀體系,吸引附近不少居民前來遊玩。清水河公園一側,人才公寓、幼兒園、小學正在加速成型。
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舒適、生態空間山清水秀,這樣的景象正在成都高新區全域產業功能區逐步呈現,吸引來眾多高端人才。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以產業功能區為抓手,以「人城產」邏輯推動城市發展方式轉型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形成經濟發展新引擎,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助力成都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和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來源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