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在國內外接連爆發,多國政府發布居家隔離措施來防範疫情蔓延。疫情的爆發抑制海內外市場線下的消費需求,但是閉門不出的日子促使線上消費需求進一步釋放,使得線上購物成為主流的購物方式。根據商務部的數據統計,2020年前5個月,跨境電商零售出口逆勢增長,同比增長12%,跨境電商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與此同時,受全球疫情的影響,多國在出入境、物流、海關監管等方面趨嚴,跨境電商也面臨著資金周轉困難、「有貨難賣」的局面,在釋放出巨大發展潛力的同時,跨境電商也承受著來自行業困境的大考。
2020年受疫情因素影響,國家大力支持跨境電商貿易,不斷改善跨境電商整體配套,優化市場發展環境。4月7日,國務院會議決定增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旨在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支持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與此同時,在稅收政策上,根據2020年最新政策,跨境電商企業採用應稅所得率方式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率統一按照4%確定;在稅目以及進出口商品中,擴大了冰凍水產、酒類、電器等92個稅目商品;同時,鼓勵、支持企業共建共享海外倉,對加工貿易保稅料件、製成品內銷的商品年底前暫免徵收緩稅利息等。
總而言之,政策上的助力,給跨境電商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疫情期間,據數據顯示,用戶購買力與購買頻率整體趨勢不降反升,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期間,有40.3%的用戶購買力增加,使用跨境電商平臺頻率增加的用戶佔比高達65.3%。儘管部分消費需求因疫情受到衝擊,但國內消費者的購買力以及對於跨境電商平臺的需求依舊呈現上升趨勢。
產品品類上,在疫情居家生活、遠程辦公等新場景驅動下,高品質的防疫物資、生活必需品,家居、廚房用品、個護健康、室內運動、寵物和園藝等產品需求不斷上升;
發展模式上,直播帶貨成為跨境電商營銷新熱點,天貓國際、央視等平臺紛紛開展公益直播帶貨,同時跨境電商還創新雲端模式,比如在採取雲端模式的廣交會上,10天時間裡2.6萬家企業活躍於數萬個直播間,24小時不間斷向全球展示180多萬件商品,吸引了來自217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採購商註冊觀展,採購商來源分布創歷史記錄,極大的提升了展會的影響力,助力跨境電商成為外貿消費的新潮流。
疫情讓中國再次向世界證明了其全球製造業大國的地位,中國的防疫物資出口全世界,幫助其他國家一起抗擊疫情,但也讓西方一些國家意識到產業鏈的短板,而必須依賴從中國進口的事實,這使得後疫情時代,各個國家會逐步加緊完善、建設自己的產業鏈,以避免可能出現的國家安全風險;與此同時,疫情帶來的嚴重經濟衝擊,使得許多國家政府加大了對重要行業的支持力度,優先考慮其自身國內利益和就業,表現手段之一就是限制貿易。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發布報告預測,受新冠疫情影響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今年全球貿易將縮水13%到32%。貿易保護主義上升,就意味著國與國之間的貿易的依存度下降,進而逐步減少從其他國家(包括中國)的進口數量,這不利於我國跨境電商發展。雖然各國在短期之內還做不到自給自足,但是貿易保護主義風潮會一直延續,導致貿易壁壘的增加。
1.商品庫存
一方面,在疫情前期,國內大部分跨境電商賣家的庫存備貨量僅能維持1-2個月,部分賣家因為自身的業務模式,沒有庫存,大多數賣家面臨無貨可賣的情況;
另一方面,隨著生產逐步恢復,一部分跨境電商賣家又面臨著因疫情原因部分貨品需求減少,造成滯銷的情況。比如運動戶外品牌菲萊仕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主營登山杖、瑜伽類等品類,外貿佔比公司銷售額的60%,主要出口中東地區,目前面對海外疫情,出現約10萬單退單以及庫存積壓的情況。
2.物流和發貨
受疫情影響,各國航空公司、海運公司均出臺了暫停中外主要航線的措施。航運政策的變化,直接導致停、限制腹艙物流運輸等情況,這嚴重影響跨境物流的時效性。與此同時,物流資源緊缺導致空運成本大幅上漲,也加大了跨境電商企業得成本。
3.經營困境
一方面,疫情雖然逐步恢復,但是在疫情期間停工的費用成本依然需要彌補與支付,包括辦公租賃成本、貨物倉儲成本等等,因此現金流的問題成為企業生死的關鍵問題之一;
另一方面,海外物流渠道的停滯導致貨物無法準時到達,貸款被拖長達半年甚至更長,這些都給跨境電商企業得經營帶來極大困難。
新冠疫情給我國跨境電商帶來的短期不利影響一方面體現在物流方面,如入境限制、運力不足、運輸成本上升等,這些因素的影響會隨著疫情的好轉而逐步減弱;另一方面,由疫情帶來的經濟壓力造成的購買力下降、供應商倒閉帶來的產業鏈創傷以及貿易保護主義的全球蔓延等長期因素,對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產生更為深刻的影響。這需要我國政府、行業協會和跨境電商平臺企業一起共克時艱。
政府層面可以短期內應減免稅收,協調銀行向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提高通關物流的便利化程度,調配資源保障進出口貨物的國際運輸;
行業協會應發揮行業平臺作用,協助相關企業對接資源,加強培訓與溝通,促進傳統外貿企業的數位化轉型;
跨境電商平臺企業應減免賣家的會員費,創新引流方式,開設網上展會,引導傳統企業線上化發展;最後,跨境電商要積極自救,出口轉內銷,參加線上展會,採用網絡社區營銷和直播帶貨方式,提高商品的曝光量,適當轉移和拓展適合疫情期間的商品品類,創造性地拓寬生存空間。
危與機總是相伴而行,從長遠角度來看,疫情給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如培養了消費者的網購習慣,加速傳統外貿企業數位化的進程,拓寬了跨境營銷模式等。疫情過後經歷過大浪淘沙的跨境電商企業將面臨一片藍海市場,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必將邁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