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中國大陸模式崛起與臺灣「民主傲慢」

2021-01-15 今日臺灣

臺灣《中國時報》1日發表社論說,奈克薩斯思想者大會今年首度邀請大陸學者與會,復旦大學教授張維為與歐美頂尖意見領袖就當今國際大勢和中國發展模式展開辯論。張維為是中國大陸活躍的意見領袖,他認為大陸崛起的背後有其文化、制度的優勢,也有能力不斷修正國家治理過程中的錯誤,這場辯論是近年來中西治理模式之辯的縮影。


《中國時報》1日社論表示,長期以來西方世界只看到大陸的發展成就,但並不認同大陸的發展方式,近年來隨著西方國家不斷陷入治理危機,全球化趨勢也接連受到「黑天鵝」事件衝擊而逆轉,西方國家開始探討大陸的發展理念乃至發展模式。對臺灣來說,也同樣身處變局。


海峽兩岸政治社會制度不同,但同屬中華文化,面對中國大陸快速的發展,更需要翻轉過去的視角,不能再以「民主的傲慢」對大陸發展經驗不屑一顧,而應正視自己出現的種種問題,學習借鑑大陸的經驗。


社論中說,兩岸之間雖有制度之爭,但爭論並不是為了展現所謂的優越感,更不是貶抑乃至仇視對方,而是為自己的發展道路尋找參照,檢視自己發展經驗的利弊得失,並加以修正,這才是理性務實的治理態度。大陸既然取得巨大的發展成就,顯然有其合理性,臺灣當然不能視而不見。


一個顯而易見的對比,在大陸能不斷透過改革解決面對的新舊問題。臺灣民主化近30年,卻仍然深陷不斷製造問題的惡性循環中,舊的問題未解決而新的問題卻層出不窮,每一屆新臺當局上任後都高喊改革,卸任之後卻都留下爛攤子給下一屆。如此循環往復,臺灣的競爭力也在虛耗中不斷沉淪。


社該指出,當然,「中國模式」是現在進行式,其本身也在不斷修正之中,對此,大陸也應該有清醒的認知。社論中強調,事實上,許多紛爭以及當前的許多困境恰恰是因美國而起,舊秩序的根基在眾多衝突中也已經開始動搖,國際體系進入了秩序重組時期,人類正從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秩序,過渡到非西方世界崛起的階段。與此同時,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模式,也漸漸轉軌中國推進的全球化方案,大陸的「一帶一路」就是中國推進的全球化方案代表作。朱雲漢提醒,舊秩序不是一夕之間崩解的,新秩序也不是馬上就能確立的,新舊秩序還會並存很長時間,形成一個漫長的過渡期。


這正是大陸當前所必須審慎面對的現實,好在我們也看到,中國大陸並不急於取而代之,而更傾向於與美國擴大合作,共同解決當前世界面對的諸多問題。針對區域糾紛,大陸也抱持有限參與的原則。


社論認為,臺灣面對國際新秩序的重新建構,必須誠實面對制度劣勢問題,並重新確立臺灣與大陸及世界的關係,若繼續與大陸為敵、否定大陸的制度與模式,臺灣將加速沒落。



相關焦點

  • 臺媒:臺灣人面對大陸已失去優越感「甘拜下風」
    原標題:臺媒:臺灣人面對大陸已從「走路有風」變「甘拜下風」​​參考消息網12月5日報導臺媒稱,適逢兩岸開放新聞交流30年,上世紀90年代第一批赴北京駐點採訪的記者、《中國時報》總編輯王綽中受訪坦言,以媒體人角度,兩岸開放交流30多年來,大陸迅速崛起最讓人印象深刻,身為首善之都的北京從六朝古都,躋身為國際現代化城市;早年臺灣人在大陸可謂「走路有風」,隨著兩岸綜合實力消長
  • 大陸童書直逼飛彈?臺灣民主果然是紙糊的
    當臺灣「文化部」因為民進黨議員和「立委」一句話,率爾禁掉一本書的時候,臺灣已經被推回「戒嚴」的「禁書年代」!荒唐的是,被禁的這本書是專門給孩子看的繪本童書《等爸爸回家》。簡體書出版於二月,正是疫情最烈之際,臺灣引進繁體版在五月,疫情依然緊繃,武漢才解封,而歐美拉警報;大陸彼時連「大內宣」的力氣都沒有,遑論「大外宣」。
  • 徹底解決臺灣問題?臺媒:假如我們是大陸,現在就是最好時機!
    作者:小新臺灣是中國和平解放以後遺留的問題,很多人都希望臺灣能夠回歸大陸。但是因為臺灣問題太過於複雜。不必要時是不會採取武力去徵服臺灣,但大陸從未說過不考慮不使用武器。而想要徹底解決臺灣問題,有臺媒表示:假如我們是大陸,現在就是最好時機,那為何會這麼說?大陸與臺灣島內之間,進行和平談判的前提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如果臺灣肆意挑戰大陸的底線,據不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大陸可能會考慮使用武力解放臺灣。使臺灣回歸大陸是民心所向,這個問題不管花多少年的時間都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 臺媒悲觀預測:蔡英文把臺灣的兩岸籌碼玩完了!
    臺媒說,眾所周知大陸對臺灣的政策,答案只有和平統一及武力統一兩種,有沒可能改變呢?一個GDP超過10兆美元的超級大國,會向臺灣的「分裂」讓步?全世界大概只有蔡英文會瞎說臺灣的意志力可以扭轉這個鐵一般的事實。
  • 臺媒:臺灣男子在大陸製毒被執行死刑
    【臺媒:臺灣男子在大陸製毒被執行死刑】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曾擔任彰化縣鹿港鎮山侖裡長的黃乃木(56歲,有搶奪、毒品前科)因在大陸進行製毒被逮捕,本月19日被執行死刑。  地方人士表示,3年前黃乃木與友人跑到大陸租房製毒,來年黃乃木的同夥再交付毒品時,被大陸公安逮捕送辦。當時公安在黃乃木的製毒房內,查獲毒品甲基苯丙胺、及含有甲基苯丙胺成分的固液混合物3000多克。  報導稱,最終法院判定,因黃乃木是製毒首領,所製造的毒品甲基苯丙胺高達4620公克,數量驚人,處以死刑。
  • 臺媒:假如我們是大陸,現在難道不是「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好時機?
    臺媒:假如我們是大陸,現在難道不是「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好時機?(圖片來源網絡)針對疫情期間臺海局勢及國際形勢變化,臺灣《旺報》日前刊發評論指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成為冷戰後30年來國際矛盾總爆發的催化劑。
  • 臺媒:大陸IT電子產業攻臺 臺灣市場淪陷
    臺媒:大陸IT電子產業攻臺 臺灣市場淪陷     免費打WeChat通訊軟體在臺火紅,全球網絡公司市值排名前
  • 大陸學者探討一國兩制「臺灣模式」:不等同於「香港模式」
    「和平統一模式下,兩岸的交流與互動一定要經過非常長的過程,因為需要觀念的變化,觀念的變化需要不斷的互動、衝擊來形成。」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重點談及對「一國兩制」臺灣模式的構想。王英津認為,在未來國家統一後的制度架構的設計上,「一國兩制」仍然是大陸最優先的選擇。臺灣回歸後的「一國兩制」的模式,可稱為「一國兩制」臺灣模式。
  • 臺媒又對大陸開啟"誇誇群"模式 網友:早點統一吧
    來源:東方IC繼上回臺灣電視節目對北京的大興機場開啟暴風式稱讚模式後,最近又有很多臺灣電視節目加入了對大陸的「誇誇群」模式,這回他們談的是「雙十一」購物節。臺灣的主持人們紛紛驚嘆大陸電商在倉儲、物流、人力節省、超級計算機調控等方面的「黑科技」已超越臺灣。但大陸網友則紛紛對此表示:這些只是我們的「基本操作」啦!還有網友說:早點統一吧,臺灣就不用天天大驚小怪了。眾所周知,「雙十一」是大陸最知名的電商購物節之一,即使沒有來過大陸的臺灣同胞也一定會有所耳聞,因為這幾年,「雙十一」也開始影響臺灣市場了。
  • 臺媒:世界越來越「依賴」大陸,臺灣怎麼辦?
    編輯:拾遺 眾所周知,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就以飛速的發展,在經濟、文化、軍事等眾多領域都有著斐然的成績,臺媒也意識到世界對大陸的「依賴」正在不斷地加深
  • 「都是大陸害的」:大陸背鍋太多,連臺媒都看不下去了…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據臺媒12月13日報導,近來臺灣身陷一片霧霾之中。「行政院院長」賴清德12日和中南部縣市長會商解決之道,有縣市長在會中提到,臺灣冬天的空氣汙染主要是「從大陸飄過來的」,他拜託大陸要重視這個問題。 大陸當「背鍋俠」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這次連臺媒都看不下去了。本周三,臺灣「聯合新聞網」就發文報導了「那些年,大陸背過的鍋」。
  • 臺媒:對中國大陸貿易一路挨打!澳大利亞等不到「夥伴」相助
    據臺媒報導 在北京連續祭出禁止進口、加徵關稅重手後,澳大利亞西澳洲長麥高文(Mark Gowan)已改變溫和委婉立場,直接呼籲聯邦全力修復中澳關係,避免更大貿易損失。但有分析指出,儘管澳洲原本以為在中澳貿易爭議中能得到「民主夥伴」國家的支持,但現實卻是,在國際商業領域,「民主和戰略上的朋友往往是最激烈的競爭對手。」這家臺媒綜合報導稱,標普全球普氏亞太農業定價副總監Andrei Agapi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中國大陸目前正向美國進口大量產品,包括小麥、玉米及大豆等。
  • 臺媒:在美國的臺灣人是同胞 在大陸的就不是?
    原標題:臺媒:在美國的臺灣人是同胞,在大陸的就不是?來源:中國臺灣網長住美國的夫妻返臺後確診,島內民眾質疑其為已知症狀但未通報,且為享醫療之便才回臺。對此,臺灣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說,他們終究是想回家鄉的臺灣人,讓島內的民眾別太計較。臺灣「中時電子報」發表快評指出,相對2月3日武漢臺胞返臺後,民進黨當局稱其中有1名確診病例,蘇貞昌當時斥責「完全走樣,以後別想矇混過關」,真是此一時彼一時。
  • 「反制中國大陸,並正式承認臺灣」
    而在近期,一些澳大利亞政客的行為愈發放肆,甚至聲稱要「反制中國大陸」,並「公開承認臺灣地區」。據臺媒12月17日報導,有澳媒指出,澳大利亞執政聯盟昆士蘭自由國家黨國會議員克利斯坦森於近日公開叫囂稱,澳大利亞目前應該考慮用所有外交和貿易手段來解決與中國大陸持續存在的爭端,包括考慮「正式承認臺灣地區」。
  • 大陸外交官打臺「外交官」?臺媒要求道歉,趙立堅:臺灣沒外交官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10月19日報導,臺北駐斐濟商務辦事處工作人員在當地舉行活動的時候,有兩名中國駐斐濟大使館的外交官突然闖入,不僅破壞了現場,還「動手」打人了,導致一名成員「腦震蕩」。對此,臺灣眾多媒體爭相報導稱,臺灣「外交官」被打,還紛紛要求大陸向臺灣「道歉」。
  • 臺媒關注:大陸表態「不存在海峽中線」震懾臺灣
    參考消息網9月23日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9月21日說,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臺媒稱,這應是大陸官方多年來少有的直接且公開的表態,今後大陸的軍機、船艦甚至民間的漁船頻過「海峽中線」恐成常態。臺灣聯合新聞網9月22日報導稱,臺當局防務部門前負責人李傑在2004年5月在臺灣地區立法機構備詢時,曾首度公布「中線」確切坐標,作為兩岸在各自範圍活動的憑據。報導稱,但大陸從不承認有「海峽中線」,主要原因是:中國只有一個,若承認「海峽中線」等於將自己主權一分為二,讓兩岸適用國際法。
  • 臺媒預測兩岸關係:蔡英文玩光了籌碼,臺灣只剩「武統」一條路
    臺媒《中時電報》中也對此進行了深刻的分析,但是結果並不樂觀,甚至認為,蔡英文會將兩岸的籌碼直接給玩完。臺灣要想統一,就只有和平和武力兩種方式,對此很多臺媒發表了不同看法。其中,臺媒一致認為,蔡英文這種想企圖撼動大陸力量的行為完全是以卵擊石,大陸對於臺灣的態度,一直都比較傾向於和平統一。
  • 臺媒:臺灣首款5G手機來自大陸品牌
    參考消息網10月25日報導 據臺媒報導,臺灣市場首款5G手機上市,這款手機來自大陸品牌vivo。據臺灣《工商時報》10月23日報導,臺灣手機品牌最近半年來必回答的問題之一就是「何時上市5G手機」,多數品牌的回答都是等到臺灣5G網絡開通後,目標是成為第一家在臺推出5G手機的品牌。
  • 澳議員叫囂:「反制中國大陸,並正式承認臺灣」
    而在近期,一些澳大利亞政客的行為愈發放肆,甚至聲稱要「反制中國大陸」,並「公開承認臺灣地區」。據臺媒12月17日報導,有澳媒指出,澳大利亞執政聯盟昆士蘭自由國家黨國會議員克利斯坦森於近日公開叫囂稱,澳大利亞目前應該考慮用所有外交和貿易手段來解決與中國大陸持續存在的爭端,包括考慮「正式承認臺灣地區」。
  • 臺媒:大陸電視劇產量世界第一 高片酬吸引臺灣藝人
    臺媒:大陸電視劇產量世界第一 高片酬吸引臺灣藝人 2013年05月26日 16:3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