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創作
插畫是如何創作出來的?插畫家如何延展自己的想像力?今年,12位插畫家將來到現場給孩子們辦互動工作坊,他們的創作形式多種多樣,有用溼括畫展現顏色與情緒蕪小嫻,畫動物的高手乾乾,將帶領孩子做立體書的咕咚……這些插畫師將把書展現場變成臨時工作室,讓家長和孩子們看到創作的奇妙,帶領孩子一起進行簡單的創作,體會動手的快樂,打開想像力的大門。
在互動工作坊的旁邊,還有一道長長的大插畫牆,童書展的三天期間,除了12位駐地插畫家,還有十幾位插畫大師也將加入以「我眼中的童書展」為題的大插畫牆的創作。11月18日,馬岱姝、羅傑·米羅、哈維爾·薩巴拉三位插畫大師將以上海為題,在童書展留下他們與上海的故事。《小美人魚》的創作者,迪士尼斐羅·巴恩哈特,美國著名兒童作家蘿拉·瓦卡羅·希格,中國兒童插畫家鬱蓉,德國兒童插畫家達妮拉·庫洛特,以色列插畫家歐芮特·博格曼等,數位插畫大師將現場教小朋友們如何進行繪畫創作。
還有「編輯課——插畫的想像之美」,在蒲公英中西插畫家論壇上,中外插畫家九兒、馬鵬浩、李清月、亞歷山德拉·米熱林斯卡、丹尼爾·米熱林斯基、賈維爾·贊巴拉。插畫家們從各自的創作經歷以及作品本身等方面出發,對孩子的藝術素養和藝術教育等進行研討。
現場展覽
插畫展這種浸入式的藝術體驗,非置身其中是無法真正體味。今年童書展的現場安排了四場展覽——金風車青年插畫家大賽入圍作品展、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殘疾青少年圖書文獻中心精選書籍展、2017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品展和五周年特別策劃展。
羅傑·米羅、漢娜·巴特林、朱成梁三位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獲獎者每人帶來60幅插畫作品,組成童書展五周年特展。他們擅長於在繪本中加入對人生的思索,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與孩子溝通,關於生命、死亡、鄉愁、虛無……什麼這些看似黑暗的主題贏得了孩子的心?三位作家又是如何用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和敘事手法,打動孩子們的?展覽將在童書展三天之中開放。
IBBY文獻展是一個非常特別的項目。許多殘疾青少年無法閱讀或欣賞普通的書本,他們需要特別製作的書籍。IBBY殘疾青少年圖書文獻中心位於多倫多公共圖書館內,擁有大量適合殘疾青少年的國際精選書籍。童書展將從最佳文獻中精選50本2015年至2017年間出版的外文書籍進行展示。
本土原創
觀察今年的童書展上的新書目錄還可以發現,打開眼界的中國家庭,不再滿足於西化的童書,不僅希望自己的孩子吸收全球教育的精華,也更加在意孩子是否可以立足本土,擁有自身文化的自信,國內出版界也著力打磨帶有中國文化基因的本土原創作品。
比如今年,凱叔與果麥出的《凱叔聲律啟蒙》,每天三分鐘,和孩子共讀純美中國童謠;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時節之美:朱愛朝給孩子講二十四節氣》,將科普、文化和傳統習俗相融合。而中信童書的經典藝術啟蒙系列《DADA全球藝術啟蒙》,在向中國孩子和父母介紹了西方近現代藝術大師以及當代藝術之後,今年年底將推出全部由中國藝術史學者、教授原創的《DADA中國系列》,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把傳承千年的中國式美學,變成他們人生中藝術啟蒙的重要一環。
還有一部首發作品是蒲公英童書館原創作品《桃花魚婆婆》,這是一部現代中國「巫婆」的圖畫書。《桃花魚婆婆》故事本身不僅具有神秘感,同時也具備一種樸實的力量。文圖創作者、兒童文學作家彭學軍以及自由插畫師馬鵬浩將在現場與讀者分享當代巫婆童話、湘西文化、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如何走進當代兒童的童年等等。本報記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