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Xene氧化界面熱傳遞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2020-12-27 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袁開軍團隊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李介博、教授燕鑫合作,在MXene(Ti3C2Tx)氧化界面熱傳遞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物理化學快報》。

熱管理對器件的長效性具有重要的影響,新興二維過渡金屬氧化物MXene被認為在儲能,電磁屏蔽,光電探測和光熱治療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但是,實際應用中,電子在電極上的移動,使MXene薄片內部產生大量熱量,導致各類型器件局部熱損傷。

該論文第一作者、袁開軍團隊研究生張琦表示,熱量積累會加速MXene表面氧化影響器件長效表現。因此認知MXene及其氧化結構對熱傳導的影響至關重要。而熱傳導速率需從超快時間尺度測量以及微觀界面結構中分析其基本的熱擴散機制。

通過飛秒超快光譜與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團隊發現,Ti3C2Tx部分氧化後產生Ti3C2Tx-TiO2界面,該界面結構顯著加速了界面間的熱傳遞速率,但降低了面內的熱擴散速率。分子動力學模擬闡明了Ti3C2Tx界面氧化機率對熱傳導速率之間的關係,從分子層次上解釋了化學鍵結構對熱傳導率的影響。該研究對於基於氧化物界面熱管理和熱調控的器件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x.doi.org/10.1021/acs.jpclett.0c02886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利用超快時間分辨光譜揭示MXene氧化結構下的傳熱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袁開軍團隊,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李介博、燕鑫合作,在MXene(Ti3C2Tx)氧化界面熱傳遞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大連化物所等利用超快時間分辨光譜揭示MXene氧化結構下的傳熱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袁開軍團隊,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李介博、燕鑫合作,在MXene(Ti3C2Tx)氧化界面熱傳遞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熱管理對器件的長效性具有重要的影響,新興二維過渡金屬氧化物MXene被認為在儲能,電磁屏蔽,光電探測和光熱治療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然而,應用過程中由於電子在電極上的移動,導致MXene薄片內部產生大量熱量和局部溫度升高,造成各類型器件的局部熱損傷。因此,理解氧化反應對界面熱傳導的影響可以從MXene器件設計上避免或減少可能發生的熱損傷。
  • 「光合作用」不再怕熱—新聞—科學網
  • 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何宏平、博士研究生李尚穎等人在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礦物學家》上。
  • 瓦爾登(Walden)翻轉取代反應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瓦爾登(Walden)翻轉取代反應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數十年的大量研究表明具有中心勢壘的氣相SN2反應表現出反向二級動力學同位素效應(即當同位素取代的原子並沒有直接參與反應時,室溫下的速率常數kH/kD<1),而反應截面表現出較強的正向二級同位素效應,同時反應的閾值能量遠大於計算的勢壘高度。然而,造成動力學和反應截面同位素效應差異以及高能量閾值的原因一直沒有得到闡明。
  • 超對稱唯象學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河北大學粒子物理團隊日前在超對稱唯象學研究方向取得了若干最新進展,相關論文在《高能物理期刊》和《歐洲物理期刊C》上發表。
  • 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應用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河北大學與清華大學合作
  • CT數據三維重建和可視化軟體開發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使用Drishti Paint對澳大利亞早泥盆世盾皮魚頜骨脈管結構進行三維重建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盧靜、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博士生胡雨致和澳大利亞國家計算中心Ajay Limaye博士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上發表了團隊在三維重建和可視化計算機軟體開發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
  • 2017中國十大醫學進展/新聞人物揭曉—新聞—科學網
    2018年1月1日,由《醫學科學報》、《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主辦的「2017中國十大醫學進展/新聞人物評選活動
  • 「彈」然自若的智能新金屬—新聞—科學網
    日前,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王沿東研究團隊製備出一種寬溫域下具有零滯後超高彈性應變的NiCoFeGa單晶纖維,有望滿足航天和醫療領域的這一迫切需求。 新研發出的超臨界彈性材料的服役溫域可從-273℃到150℃,而且性能對溫度變化不敏感,這將滿足探月以及其他外太空探測對彈性元件的苛刻要求。
  • 2015鋁合金陽極氧化工藝*研究進展
    1 工藝參數的研究進展     工藝參數對陽極氧化過程的影響十分重要,陽極氧化膜層的性能取決於各種工藝參數在硫酸電解液體系下對7A04鋁合金進行硬質陽極氧化處理,研究溫度正負脈衝電流密度正負脈衝電流時間比以及氧化時間等工藝參數對製備的氧化膜層的厚度硬度以及形貌的影響結果所製備出的陽極氧化膜具有緻密的組織結構和更高的硬度值以下分析陽極氧化工藝參數的研究進展
  • 在自然條件下發現+1價鈣離子二維晶體—新聞—科學網
    最近,西安交通大學物理學院張磊、張朋、張勝利教授團隊聯合上海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浙江農林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廈門大學相關團隊,基於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
  • 狙擊「新冠」,中科院微生物所有哪些進展—新聞—科學網
    疫苗研發與抗體開發 《中國科學報》:大家關心的疫苗研究進展如何?  微生物所新型疫苗及抗體工程研究組研究員嚴景華:現在研發的疫苗主要分為滅活疫苗、亞單位疫苗、病毒載體疫苗,DNA疫苗或mRNA疫苗四個方向。我們課題組承擔的一個任務是重組蛋白亞單位疫苗研究。
  • 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關鍵部件研製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6月1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能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相關的物理和關鍵技術預研究」等項目的支持下,CEPC加速器部分的關鍵設備研製取得了多項成果
  • 氮摻雜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活性位點被揭開—新聞—科學網
    課題組供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德會團隊在無金屬氮摻雜碳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通過可控合成含有不同氮物種及摻雜量的氮摻雜碳材料,揭示了石墨氮調控的近鄰碳是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制一氧化碳的活性位點。
  • 海水稻研發推廣取得階段性成果—新聞—科學網
    目前中農海稻公司已完成了20多個海水稻(鹽鹼稻、功能稻)系列新品種的選育和區域試驗;研發了海水稻生態修復技術體系,並取得一系列試驗成果;在我國重點鹽鹼地區建立了30多萬畝生產示範基地。該公司圍繞海水稻分子育種和生態修復,已獲得近20項專利,制定、發布了「海水稻弱鹼米」和「海水稻高抗性澱粉米」產品標準,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新聞—科學網
    3月20日,「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量子秘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
  • 全國高校首家翻譯研究院在上外成立—新聞—科學網
    據介紹,新成立的上外翻譯研究院將發揮研究基地功能、學術平臺功能、學術引領功能、學科諮詢功能和學術創新功能,更好地整合翻譯研究學術力量,提高翻譯研究整體水平和高層次翻譯人才培養能力,籌劃重大翻譯研究課題,並與國內外譯學機構開展高端合作研究與交流,為全國翻譯研究學者提供切磋交流的高層次學術對話平臺。
  • SciFinder開發獲得新進展 提供API接口支持—新聞—科學網
    SciFinder開發獲得新進展 提供API接口支持
  • 郭光燦院士團隊實現量子超表面圖像邊緣探測—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超表面圖像邊緣探測實驗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與合作者利用高品質偏振糾纏源和高效介質超表面,實現了待檢測圖像狀態在正常模式和邊緣探測模式遠程的開關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