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客戶,公有雲巨頭紛紛進軍私有雲

2021-01-10 電子產品世界

  如果單純以收入進行衡量的話,公有雲市場的巨頭們為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雲、阿里雲、騰訊雲和百度雲等。從2017年Q2到2018年Q2這一段時間中,上述六家巨頭均實現了兩到三位數的收入增長,如騰訊雲的收入就在一年內實現了近三位數的增長。同時,這些巨頭母公司或集團的股票價格也實現了可觀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91398.htm

  公有雲巨頭如何實現了這樣的增長?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是因為他們拋棄了傳統的私有雲模式,以便捷與高效吸引了大量的客戶。但是,在公有雲發展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卻看到公有雲巨頭們反而在進行私有雲方面的發展,而許多傳統供應商也在大力發展自身的私有雲服務。 下面我們不妨就舉例來看:

  科技巨頭的私有雲服務有哪些?

  阿里雲Apsara Stack Enterprise

  數周前,阿里雲推出了Apsara Stack Enterprise V3.0版(V1.0於2015年上市),該產品被阿里雲稱之為面向中小企業的「全棧」本地專有雲(私有雲)解決方案。阿里雲方面表示,Apsara平臺與其阿里雲平臺具有相同的雲原生架構,並將Apsara Stack描述為自身公有雲的「擴展」。據悉,Apsara可以對數百萬臺伺服器進行大規模的連接。起初,阿里雲將Apsara Stack的重心放在IaaS和大數據上,但近來它將注意力轉移到了金融應用上。對於Apsara Stack如何部署在客戶網站上我們尚不得知,但它看起來像是一種與整體阿里巴巴體系聯繫極為緊密的一種專業服務。

  AWS

  AWS認為一切應以自身虛擬私有雲服務(VPC)為基礎,從而組成某種打包型的部件。然後在AWS和私有數據中心之間添加一個硬體虛擬專有網絡(VPN)以進行連接。目前,AWS就實現了對VMware Cloud的連接,這將支持VMware的Sphere Hypervisor (ESXi)、Virtual SAN (vSAN)以及NSX網絡虛擬化平臺。不過,企業用戶可能需要一位雲服務架構師和其他一些專業人士來幫助他們安轉組件,並將其與現有的本地虛擬化設備連接起來。

  但是,儘管「虛擬私有雲」的描述十分恰當,這種幫助企業將自己的VM在私有基礎設施和雲基礎設施之間進行遷移的服務實際上並不能被稱之為「現代私有雲」。

  百度雲ABC-STACK

  在百度最近一次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大部分討論的內容都是如何實現AI,而這確實是百度近來的工作重心。去年,百度推出了ABC-STACK(包括AI、大數據和雲計算)平臺,以支持百度的深度學習平臺PaddlePaddle和其他主要的AI開發框架。而基於此平臺,百度與浪潮又聯合研發了ABC-STACK在混合/私有環境下的部署形式——ABC一體機。根據百度的介紹,ABC一體機一個節點能夠加16個GPU,單伺服器最高支持64片GPU卡、單集群支持並發調度1000臺伺服器,單機群支持並發調度100000訓練作業。百度對ABC-STACK的客戶定位是那些擁有龐大的數據湖和大量AI預算的大型組織。

  Google Kubernetes Engine(GKE) On-Prem

  Google同樣也在AI和基於容器的微服務中下了很大的賭注。數周前,Google在其Cloud Next大會上宣布其Kubernetes Engines(GKE) On-Prem正處於alpha階段,而今年晚些時候將進入beta階段。作為谷歌的私有雲軟體解決方案,谷歌承諾GKE On-Prem是「一個由谷歌驗證和測試的快速而簡單的安裝和升級體驗」,目標客戶是那些致力於將自身應用程式重構為嵌入式微服務的企業。

  華為FusionCloud私有雲解決方案

  華為雲是中國電信、德國電信、Orange和西班牙電信重要的公有雲合作夥伴,多年來,華為云為中國、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電信合作夥伴們提供了大量的公有雲服務。華為全新的FusionCloud私有雲解決基於使用KVM虛擬化引擎的FusionSphere OpenStack發行版。為了企業級維護、安全和可靠性,華為加強了其商業OpenStack的發行版,但是OpenStack部署依然很複雜。

  IBM Cloud Private

  IBM私有雲數據(IBM Cloud Private for data)是一個基於Kubernetes的容器平臺。它與Google的解決方案同屬一類,它們針對的都是那些計劃構建全新應用程式和使用微服務的客戶。IBM將企業級的AI視為自身關鍵的競爭優勢,並希望能夠在混合雲用例中使用分析和AI功能。IBM表示,它Cloud Garage Service將幫助企業IT賣家實現IBM Cloud Private開發和部署實踐的現代化。

  相比之下,SAP在IBM Cloud的服務似乎正在做相反的事情,這項服務正在幫助客戶將傳統本地SAP的應用遷移到在IBM Cloud上運行的「私有版」SAP雲平臺上。

  微軟Azure Stack

  微軟重新設計了其Azure的公有雲代碼,以實現其Azure Stack的私有化。Azure Stack是Azure下屬的一個子集,其設計為是在最小的硬體集上添加第五個管理伺服器。Azure和Azure Stack使用相同的開發和管理工具,以便在私有和公有的Azure雲部署之間保持嚴格的一致性。Azure Stack可通過多個伺服器OEM (如Avanade, Cisco Systems, Dell EMC,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Huawei, Lenovo和Terra)來提供的半機架和全機架解決方案。

  Oracle客戶雲(Cloud at Customer)

  Oracle的客戶雲全權由Oracle來進行管理,通過IaaS、PaaS以及SaaS集成的方式,Oracle將客戶雲與自身雲服務(Oracle Cloud)連接在一起。同時,Oracle Private Cloud Appliance(PCA)是一個可擴展的硬體IaaS平臺,每個架構(Rack)上有兩個到25個雙套接字(dual-socket)的Intel Xero計算節點。如同AWS,Oracle也在致力於將客戶的Vmware vSphere虛擬機遷移到PCA上。

  但與AWS不同的是,Oracle客戶雲似乎是一個全新的虛擬機「直接遷移(Lift and Shift)」解決方案,它將幫助客戶遠離自己組裝虛擬化混合環境的複雜性。

  騰訊雲TStack解決方案

  騰訊雲的TStack解決方案基於OpenStack,並支持KVM和QEMU管理程序、VMware的ESXi裸機管理程序和Docker容器。騰訊表示,其TStack解決方案是一個鬆耦合的體系結構,而且專為獨立部署而設計,還集成了雲管理功能。與華為一樣,騰訊也在努力簡化OpenStack的部署。

  私有是趨勢還是熱潮?

  那麼,為何這些科技巨頭會紛紛進軍私有領域呢?這只是一種風尚潮流還是必然的趨勢?在一些觀點看來,是趨勢性的可能性要更高一些。

  首先是儘管公有雲發展了多年,但一些來自於特定行業的大型客戶依然會對公有雲的風險、安全和合規性問題心存芥蒂,特別是在金融(含保險和銀行)、電信和醫療等行業中。很多客戶依然會選擇進行進行私有雲或本地模式的部署,而在這些服務中,傳統的私有雲供應商更具能力,也更具經驗。

  這麼想來,公有雲巨頭與傳統私有供應商之間的合作便是有跡可循了。比如AWS和VMware的合作,在本周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VMworld 2018大會前夕,VMware就宣布將進一步擴展AWS Cloud on AWS服務,其中包括由AWS數據支持的Amazon RDS on VMware。

  二者的合作可謂是強強聯合,根據RightScale 2018年的《雲狀態報告》,VMware在私有雲領域中遙遙領先,其VMware vSphere的應用率高達50%。而另一方面,AWS又是公有雲領域中的絕對王者。通過合作,AWS可以學習到VMware的私有雲服務經驗,而VMware又可以利用AWS平臺推出更靈活性的產品以面向更廣泛的客戶。

  不過,有人認為,公有雲供應商與私有雲供應商之間的合作所推出的服務並是純粹的私有雲,而應是「混合雲」,因為很多該類服務會依賴於公有雲供應商的底層架構,更多也會呈現出「雲託管」或「專有」這樣的服務形式(至少公有雲供應商是這樣描述的)。

  同時,這也引發了人們另一個方面的思考,那就是這類全新的私有雲會很貼近於現在的公有雲,比如在國外研究機構Wikibon最新一份的報告中,作者就指出,「真正的私有雲」應帶有一些公有雲的特徵,特別是其可以簡化用戶與供應商的關係,提供自助服務式的產品,推出更為靈活的IT資源消費方式等。

  爭鬥的終點將是混合雲?

  恐怕有關公有雲與私有雲孰優孰劣的討論依然會繼續下去,但似乎這樣的討論不再具有那麼大的意義。一方面,如今的公有雲的安全性正在與傳統私有雲相靠齊,另一方面私有雲也開始向擁有公有雲般的靈活性與便捷性邁進。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在公有雲供應商進行「私有」的同時,傳統私有雲供應商也在進行著「公有」,比如Oracle收購NetSuite,SAP收購CallidusCloud等。

  當公有雲與私有雲二者邊界愈發模糊時,或許他們最終將會融合成一體,成為一種全新的「混合雲」或「多雲」模式。在Wikibon報告中,作者就指出,企業公有雲和本地真正私有雲的很大一部分將成為集成混合雲的一部分。這種最高效、功能最強的混合雲將共享公有雲與私有雲之間的存儲資源、超大規模伺服器以及編排/自動化層。

  儘管看起來這依然是個設想,但我們不應忽視該領域的潛力。畢竟,私有雲和公有雲的出現、應用以及圍繞於二者的討論均源自於客戶的需求,而混合雲和多雲的出現也是如此,它們的出現背後正是大量的大型企業既渴望雲計算的便捷與高效又擔憂潛在風險和安全問題的矛盾心理。

相關焦點

  • 科技雲報導:公有雲基因的UCloud是如何做私有雲生意的?
    無論是一線雲計算巨頭,還是頭部雲計算創業公司,都不得不面臨UCloud的貼身廝殺。 讓人好奇的是,在雲計算的下半場競爭中,UCloud為什麼要大力進軍私有雲,以及準備如何打好這一仗?基於UCloud公有雲成熟的技術能力,UCloudStack既可以提供3節點構建生產環境的輕量部署,也可以實現上千節點的大規模交付,無論是大型政企機構還是中小企業,都可以享受UCloudStack帶來的技術紅利。為了兼顧到企業現有的IT資產,UCloudStack不強行綁定硬體及品牌,兼容X86和ARM架構,也能夠有效降低用戶管理維護成本,並為有定製需求的客戶降低定製成本。
  • 私有雲,新一代私有雲與公有雲有哪些區別?
    新一代私有雲與公有雲企業都在數據中心領域展開競爭。無碎片化版本,功能持續進化是公有雲的優勢,而新一代私有雲在這方面與公有雲能力拉平的同時,對於企業用戶來講在適用企業數據中心複雜度上、在規模和架構上等方面比公有雲更加貼合企業用戶的需求。
  • 雲行業研究報告:公有雲、私有雲和雲生態
    因此從交付部署遷移、運維及運營、安全和培訓都需要私有雲提供方來參與。更成套和體系化的服務,更顯著的持續性支持,是私有雲不同於公有雲的顯著業務特點。因此私有雲面向的對象往往是真正的「大客戶」:金融銀行、政府、國企以及大中型民企,這些對象是私有雲的主要客戶。5.
  • 公有雲私有雲還是混合雲:應該怎麼選?
    不過,開始對雲解決方案提供商進行調查之前,他們首先需要了解哪種類型的雲是正確的選擇。即使在 IT 專家中,「雲」一詞對不同的人而言,其意味也不盡相同。雲不僅有所謂的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之分,它們的工作原理也有差別。富網際網路應用程式(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 和經紀商們必須先甄別哪些雲是在真正實踐時的正確選擇。
  • 公有雲還是私有雲?5個因素幫你選
    在選擇之前先來通俗的理解一下公有雲和私有雲吧。私有雲,是企業利用自有或租用的基礎設施資源自建的雲;你也可以這樣理解,私有雲是其企業在自家院子裡建的,給自己用的雲。有些企業稱它為「專有雲」,名字不同,但含義基本相同。公有雲使用範圍更廣泛,顧名思義是出租給公眾的大型的基礎設施的雲,只要付費,就能夠使用了。
  • 公有雲高手UCloud如何玩轉私有雲?
    私有雲,過去一直都是傳統IT廠商的「地盤」,公有雲服務商甚少涉足這個領域。但情況在最近兩年出現了明顯變化,公有雲服務商們大軍進入到私有雲市場已成大勢所趨,未來會在該域施加更多影響力。私有雲的星星之火UCloud與私有雲緣分頗深。在成立之初, UCloud也曾接手過部分私有雲項目,但經過一系列嘗試與探索之後,UCloud最終決定將公有雲定為業務發展主線,並且日後在公有雲市場取得輝煌成就。
  • 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社區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朵?
    近幾年隨著雲計算技術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選擇了部署雲計算方案,但是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到底怎麼選,或者說它們各自具體有什麼區別,很多人是不了解的,針對不同需求的企業擁有不同部署方案,如果不了解的話,選型也會為難。今天我們深入淺出舉一個例子,讓你通俗的明白什麼是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和社區雲。
  • 企業上雲必須先了解,淺談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優缺點
    近幾年隨著雲計算技術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選擇了部署雲計算方案,但是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到底怎麼選,或者說它們各自具體有什麼區別,很多人是不了解的,針對不同需求的企業擁有不同部署方案,如果不了解的話,選型也會為難。
  • 私有雲「Leader」眼中的私有雲
    分享給大家一套python爬蟲課程,想領取資料的同學請關注並私信我「python」,即可領取六節爬蟲課程傳統政企客戶上雲首選公有雲還是私有雲?政企客戶選擇私有雲是否有一把統一的標尺?隨著容器技術、邊緣計算等的興起,私有雲未來的演進方向又在哪裡?近日,全球權威諮詢公司GlobalData發布的全球私有雲解決方案評估報告,將我們從熱熱鬧鬧的公有雲市場又拉回到略顯低調的私有雲市場。在「新基建」和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雙輪驅動之下,私有雲將何去何從?
  • 雲主機的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有什麼不同?
    當我們在選擇雲計算平臺的時候,或許會有這些疑問,然而 今天這篇文章卻可以讓你一目了然,深刻的理解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的區別。那麼在搭建使用M2M設備管理平臺的時候,該選擇公有雲,私有雲還是混合雲?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各有什麼優劣勢?哪個性價比最高?當我們在選擇雲計算平臺的時候,或許會有這些疑問,然而  今天這篇文章卻可以讓你一目了然,深刻的理解三者之間的區別以及聯繫。接下來就給大家普及一下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的區別。
  • 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架構之間的界限正在模糊
    在私有雲中,組織在自己擁有基礎架構上部署雲服務。混合雲體系結構包括兩種類型的基礎架構的組合。傳統上,雲基礎架構的所有權還決定了誰負責在不同的架構模型下提供雲服務。公有雲提供商管理其基礎架構上運行的雲服務,如 AWS EC2 或 S3。在私有雲中,組織負責通過 OpenStack 等平臺調配和管理自己的服務。
  • 雲計算必備知識:公有雲與私有雲
    私有雲在原理上類似,但是建立在防火牆之後,並且僅向有限數量的已批准用戶提供託管服務。輔助功能公有雲可以將數據複製到許多位置,因此遍布世界各地的用戶可以將公有雲用作內容分發網絡的替代方案。因為公共雲是通過Internet訪問的,所以它們可能會受到帶寬限制,而私有雲則是通過乙太網LAN高速訪問的。
  • 雲計算戰爭中國開打:國際巨頭落地公有雲
    雖然此前微軟、IBM的公有雲都搶先落地,但此次亞馬遜的落地,無論是微軟、IBM等國際巨頭,還是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國內巨頭,都在密切關注,並且積極行動,以應對亞馬遜落地後可能給市場格局帶來的衝擊。  亞馬遜公有雲落地中國註定會給其他雲計算企業無限壓力,他們紛紛宣布在雲服務上已進入戰略備戰期:IBM宣布與中國最大的中立IDC服務提供商世紀互聯聯手,將IBM頂級的雲計算基礎架構服務SCE+(SmartCloud Enterprise+)正式引入中國,開啟中國企業享用高價值託管私有雲服務。微軟宣布,聯想成為中國首家Cloud OS戰略合作夥伴。
  • 公有雲與私有雲哪個好?
    公有雲盤的免費策略都是套路前期網盤其實有非常多家的,但是很多人拿來存非法內容,監管層面翻車,涼了一批;然後又因為帶寬流量費太貴了百度雲不掏錢下載龜速百度網盤要賺錢只能逼大家去付費了,因此限速騷操作安排上了。
  • 金融雲排名:公有雲阿里、騰訊、百度;私有雲華為、浪潮、新華三
    2020年5月12日,IDC 發布的《中國金融雲市場(2019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金融雲市場規模達到33.4億美元,同比增長49.6%。其中,金融雲基礎設施與雲解決方案市場基本保持同步增長,增速分別達到50.0%和48.6%。
  • 3種B端購買模式:許可、私有雲、公有雲怪談
    讓客戶全買上也用不上,通常會按需按模塊購買。為了留存用戶,賣家也想了很多方式,從許可模式到私有雲模式,再到公有雲模式。01 許可模式通過認證允許可使用的密鑰進行激活的一種方式。通俗來講,許可模式就好比花了100萬買了一套房子,開發商把房子給你了,也給了鑰匙。
  • 私有雲部署公有雲體驗,ZStack與神龍伺服器的「黃金搭檔」
    日前,ZStack公司宣布與阿里雲合作推出基於神龍架構的彈性裸金屬私有雲,通過神龍伺服器和ZStack軟體,可以將阿里雲在公共雲領域獨有的技術實踐成果,敏捷輸出給私有雲和混合雲客戶。換言之,就是讓私有雲擁有與公有雲同樣的體驗。ZStack與阿里雲這對黃金搭檔是如何做到的?
  • 揭秘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的真實面貌
    為此,很多人現在習慣構建自己的雲盤,而這,就使得「雲」這一概念,從政府、企業往個人發展。一個著名技術專家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對於雲計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但是大家對於雲計算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共識,比如三層架構(SaaS,PaaS和IaaS)。除了三層架構外,大家也都認為雲可以被分為三種: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三種雲的真實面貌!
  • 叫板雲計算巨頭 華為殺入公有雲市場
    華為走出幕後在雲計算上的實力,是華為選擇進入公有雲市場的基礎。華為在2010年底啟動「雲帆計劃」,正式宣布進軍雲計算。2011年10月,華為宣布成立IT產品線。2014年,華為正式發布其名為Fusion Sphere 5.0的雲作業系統。
  • 從華為整合私有雲看雲安全趨勢
    近日,有傳聞稱華為關閉了GaussDB和私有雲業務,引起業內的熱議和廣泛關注。有私有雲廠家拍手稱快,認為對所有雲廠商來說都是一件好事。直到5月15日,華為雲發布政企戰略,並宣布華為雲Stack系列新品正式上市,對於傳聞,他表示並非關閉私有雲,而是團隊整合。雲計算的市場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