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周刊 | 打好轉危為機、新舊動能轉換主動戰

2020-12-18 大洋網

打好轉危為機、新舊動能轉換主動戰

□ 李志堅 江麗鑫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黨中央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戰,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做到兩手抓兩不誤。筆者認為,廣州在做實做好「兩手抓、兩不誤」的基礎上,主動找準主攻方向著力培育發展新動能,在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確保安全有序復工之間以及轉型升級中找準平衡點和突破口。

轉型發展是廣州疫情防控的制勝法寶

疫情席捲而來,廣州經濟遭受陣痛,要靠轉型發展破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廣州餐飲、酒店、旅遊、線下商業等服務業受到一定影響。但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及傳統行業網際網路化的新業態經濟(電商、短視頻、遊戲、線上教育、知識付費等線上項目)得到明顯發展。對此,廣州可創新政策福利,扶持相關企業儘快復工復產,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和新能源、人工智慧、新材料等迎合市場需求的新興產業,實現保企業、保經濟、保民生訴求,使得廣州平穩度過此次難關。

廣州有底氣、有條件轉危為機,實現轉型發展。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與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之一,完備的產業體系及高水平的消費市場能夠為轉型後的新經濟發展提供市場空間;「千年商都」的經濟積累與華南交通樞紐強輻射力,可為廣州經濟轉型提供支撐;豐富的人才資源為轉型發展新產業提供智力保障。此外,享有盛名的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也為經濟轉型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和信心。特別是疫情下,傳統行業深受疫情衝擊,中小企業生存面臨挑戰,迫切需要轉型,政企轉型訴求達到空前一致。

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培育新動能

疫情下,廣州培育新動能要把廣州「十三五」收官和科學謀劃「十四五」充分銜接,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三個方面加大力度,在轉危為機過程中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技術創新。疫情當下,需要逆境而上的精神,時刻不忘技術創新,做好技術儲備,促進產品質量提升,穩定國際市場。廣州經濟發展需要科技助力,著力優化布局「一區三城十三節點」,引導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區塊鏈、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現代物流等重點產業領域突破一批前沿性、引領性的核心技術。

產品創新。此次疫情在生物醫藥市場需求和「宅經濟」影響下,萌生了大量新產品的需求,例如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遊戲手遊、VR/AR、無人機、運輸機器人等。廣州信息技術發達,醫療資源豐富、製造業底子雄厚等,應快速抓住這波需求,生產適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培育經濟增長點。

服務創新。廣州應把握現代信息技術和產業模式發展新趨勢,以商業模式創新和培育新業態等方式推動傳統服務業轉型發展。對接國家數字經濟、「網際網路+」戰略,以「網際網路+製造」「製造+服務」等模式,構建以網際網路引領的智能製造價值鏈體系,特別探索醫療O2O智能分診、人工智慧參與的智能問診、基因分析和精準醫療,基於大數據的新藥研發等「網際網路+醫療」應用新模式。

廣州新舊動能轉換十大主戰場

相比「非典」,疫情發生在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此次疫情將會加速經濟調整步伐,陸續催生新的業態,成為經濟升級的一個新起點。筆者認為,廣州要轉危為機,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可著眼十大重點領域:

一是生物醫藥研發。廣州是華南地區醫療健康服務中心,醫療資源擁有量居全國第三。廣州可充分發揮醫療健康產業獨特優勢,聚焦高端醫療、中醫藥等重點領域研究。

二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突破與融合應用,已成為一個地區贏得主動權的普遍選擇,也是疫情突發下,服務模式轉型保障民生需求的主要支撐。

三是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廠商應快速響應需求,滿足並培養用戶使用習慣,提供流暢、極致的體驗,這可能會帶來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拐點。

四是自動化物流。更加精準、高效、安全地完成醫用物資、生活用品等物流配送服務,為疫情期提供便利,需要完善構建「大數據+無人運輸機器+快遞櫃+配送人員」的現代物流網絡。

五是雲辦公。疫情期間,企業雲服務軟體、工具、平臺成為不少企業的剛需,若形成用戶習慣,這種辦公模式不會伴隨疫情結束而消失,將成為未來人們工作的一種新方式。

六是數字娛樂。數字娛樂模式和生活模式,通過此次「宅生活」實現初始用戶積累,抓住機會開展產品推廣和產業生態建設,有望迎來新暴髮式增長。

七是網際網路醫療。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補齊疫情管控技術短板,快速推動線上服務;優化AI算法和算力,助力病毒基因測序、疫苗/藥物研發、蛋白篩選等藥物研發攻關。

八是新零售。電商給居家防疫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生活便利。在這一特殊時期,為「無接觸」新零售新業態發展注入了新的商機。

九是網上教育。受疫情影響,全國高等教育、中小學都暫緩開學,線下教育遇到了客觀難題。但全國海量大、中、小學生轉向線上教育,為網際網路教育打開一片新的藍海。

十是智慧城市及治理。要做好疫情前市場監管、城市規劃、交通運行和疫情後人員跟蹤、信息公開、應急災備、社區管理等。

(李志堅為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廣州市人民政府第四屆決策諮詢專家;江麗鑫為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高新產業所所長)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陳文杰
聯繫我們:gzrbllzk@126.com


相關焦點

  • 李鴻谷:動能轉換要在新舊之間找到平衡點
    本報記者 吳靜 盧志坤 濰坊報導12月3日,由中國經營報社和山東省委宣傳部、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共同主辦,濰坊市委宣傳部協辦的「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峰論壇在山東省濰坊市舉行,就新舊動能轉換的經驗做法展開深入交流。
  • 努力在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中走在前列
    努力在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中走在前列——日照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李在武談新舊動能轉換建設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是黨中央交給我省的重大政治任務,是山東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也為日照在新一輪轉型發展中突破瓶頸制約、塑造競爭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了廣闊空間、提供了更高平臺。
  • 抓住新舊動能轉換的著力點
    作者:盛朝迅  近年來,我國加快傳統動能改造提升,積極培育新動能,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在增加有效供給、帶動就業、支撐經濟發展、促進結構調整等方面成效顯著。  新興為要:加快培育一批十萬億元級新興支柱產業  加快新動能培育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必然途徑。
  • 向新舊動能轉換要效益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關鍵期,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是有效應對下行壓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動能轉換的條件不一,需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  從土地資源緊張的實際出發,山東省沂源縣將壯大工業園區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出路,統籌土地、人才、資金等要素資源,一方面通過土地增減掛鈎、園區村搬遷等措施,為工業企業騰挪空間,另一方面推進「退城進園」。同時在「管委會+公司」模式下提升服務水平,保障招商引資政策的穩定與持續,逐步蹚出了硬體與軟體並重、引資與引智並舉的法治化營商興業新路子。  「硬」的一手要真過硬。
  • 濰坊昌邑吹響新舊動能轉換「集結號」
    齊魯在線7月19日訊 近日,山東浩信集團承擔的山東省汽車制動件精密鑄造技術工程實驗室被評為省級工程實驗室,其市場競爭力及影響帶動能力持續增強,這是昌邑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個縮影。該市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作為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牛鼻子」工程,健全完善工作體系,全力以赴推進,吹響新舊動能轉換「集結號」,引領經濟社會實現更高層次新發展。
  • 周連華:全力跑出新舊動能轉換的「加速度」
    周連華說,近幾年來,山東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騰籠換鳥、鳳凰涅磐」、「在高質量發展上奮力趟出一條路子來」的重要指示要求,緊緊抓住2018年1月獲批建設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重大機遇,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
  • 央視《焦點訪談》聚焦株洲新舊動能轉換
    清退「化工圍城」,換得「碧水藍天」 央視《焦點訪談》聚焦株洲新舊動能轉換 記者 鄧偉勇 株洲日報訊 1月5日晚,央視《焦點訪談》欄目以我市清水塘老工業區搬遷改造、新舊動能轉換為例,講述了過去五年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的轉折性變化
  • 科技成新舊動能轉換「助推器」
    這無疑為該市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發展打了一針「興奮劑」。周村區科技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是新舊動能轉換的排頭兵,在實施科技項目、高企培育、平臺創建等方面給予重點關注,支持企業創新發展。淄博上百家企業因科技而興,科技而強。這得益於該市全面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 棗莊市委書記李峰談新舊動能轉換
    棗莊是魯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三年來,持續做好「去、增、提」三篇文章,堅決淘汰落後產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邁出資源型城市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今天,本報邀請棗莊市委書記李峰,向讀者介紹棗莊實施新舊動能轉換以來,凝心聚力抓發展、艱苦奮鬥搞經濟的「棗莊模式」。
  • 「數」說濰坊|新舊動能轉換這三年
    「數」說濰坊新舊動能轉換這三年「按照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目標要求,濰坊市啟動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三年來,通過定規劃、建機制,育產業、抓項目,強動力、固支撐,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接續推進,為全市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高品質城市提供了重要保障。
  • 山東蒙陰:創新驅動奏響新舊動能轉換強音
    中國經濟導報訊  劉靜華  記者尹明波報導  今年以來,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科技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奏響「幫扶」「聚才」「兌現」三部曲,推動了科教改革攻堅行動有效落地,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有力支撐。
  •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謀新篇:加速打造新動能 傳統產業煥新顏
    來源:中國經營報原標題:加速打造新動能 傳統產業煥新顏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謀新篇本報記者/吳靜/盧志坤/濰坊報導作為國內第三大經濟體的山東,近年來正不斷吹響新舊動能轉換的號角。201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同意設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
  • 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老樹樁上生新芽
    這既是濟鋼集團轉型發展的鮮活比喻,更是山東省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201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成為全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  風生潮起,只爭朝夕。自當年起,山東每年春節後上班第一天都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召開主題大會,省委書記劉家義部署工作,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 古邵鎮:創新思想觀念 實施新舊動能轉換
    原標題:古邵鎮:創新思想觀念 實施新舊動能轉換   古邵鎮地處棗莊市中南部,京杭運河北畔,是以沿運經濟為特色,以港航物流、
  • 新動能·新山東|歷經三年濟南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交上了這樣一份答卷
    在經濟發展中,它是今年衝擊GDP「萬億俱樂部」的種子選手;在區域發展中,它的目標是建成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在對外開放中,它是山東自貿試驗區的濟南片區;在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中,它是「三核引領」的「三核」之一,是先行區,未來還將是「京滬會客廳」,央企、跨國公司北方總部基地,省企總部中心,高端製造業創新基地……利好政策疊加,給濟南帶來了發展機遇。機遇的背後,新舊動能轉換是不變的要求。
  • 2019年濟寧市新舊動能轉換現場觀摩團走進曲阜
    濟寧新聞網11月13日訊(記者 李志豪 李統帥)11月12日至15日,濟寧市召開新舊動能轉換現場觀摩會議。按照會議日程安排,今天下午,觀摩團走進曲阜市,實地觀摩了晶導微電子年產300萬片6英寸GPP晶片項目、天利藥業科技園項目、東宏聚烯烴改性防腐新材料智能製造項目等3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
  • 新舊動能轉換激發「富強濱州」建設澎湃力量
    新舊動能轉換既是一場深刻的生產力革命,也是一次生產關係變革,涉及觀念理念、體制機制、要素投入等多方面重大調整。在這場重大調整中,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今天本報推出濱州市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巡禮專題報導,全面展示濱州用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先行先試、敢闖敢幹的改革精神,堅持問題導向,打通淤點堵點,激發整體效能。
  • 陽穀電纜集團:爭做「新舊動能轉換」先行者
    9月12日,新動能新發展——「開放的山東」全媒體採訪活動走進山東陽穀電纜集團有限公司,了解這家企業根據新舊動能轉換要求,促進企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歷程。自1986年成立以來,陽穀電纜集團始終堅持「黨旗紅企業興」的企業發展理念。
  • 新動能·新山東丨歷經三年 濟南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交上了這樣一份答卷
    今年,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之年。作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探路人」「先行者」,濟南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攜河發展」隧道一頭連著南邊的濟南主城區,一頭連著北邊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全線貫通後將打破黃河對濟南城市發展的制約,助力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攜河發展」。  2018年年初,《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獲批,提出要在濟南高水平規劃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
  • 濟寧兗州區努力打造新舊動能轉換示範區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濟寧報導  近日,兗州區深入學習貫徹濟寧市新舊動能轉換項目現場觀摩會議精神,把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作為統領兗州區經濟發展的「一號工程」,加快重點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