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為了M.2硬碟,把用來10年的電腦淘汰了,當然,老電腦其實還能用,但是我想把系統盤拿走做移動硬碟,就準備為它重配一個體積小點,只要能裝個系統的硬碟。因為老主板有mSATA接口,而且這種接口的硬碟又比較便宜,於是就入手了一塊,結果安裝的時候發現,我這個mSATA接口固定位置好像缺配件,看來它不能做系統盤了,就乾脆用它做移動硬碟吧。
Orico的mSATA硬碟以及硬碟盒的包裝風格是一看就是出自同一個設計師之手。外面都是相同配送的封套,裡面是黑色的塑料盒。
先看mSATA硬碟,這種硬碟規格,近年來已經被M.2硬碟給淘汰了,只不過電腦硬體的性能提升太慢了,所以淘汰時間很長,還有大量的老電腦有這樣的硬碟接口,特別是筆記本電腦。而筆記本電腦淘汰比桌上型電腦要快,這些淘汰下來的mSATA硬碟,也可以改成移動硬碟使用。
其實mSATA硬碟體積不大,但盒子倒是挺長的,硬碟託盤下面放著它的說明書和配件,而配件就是兩個固定螺絲盒一把梅花起子。
Orico 這款mSATA硬碟的尺寸只有30×51mm,厚度3.3mm,硬碟的主要元器件都被一張貼紙給蓋住了,看不到表面的各種晶片。
硬碟背面也是同樣的情況,只能看到貼紙,而且從文字描述可以看到,貼紙一旦被撕,產品就失去保修。從參數上看,它用的是慧榮SSD晶片主控方案,顆粒使用的是64層3D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提供五年售後。
再看再看Orico mSATA硬碟盒,它的包裝尺寸就沒有硬碟那樣誇大,符合產品應有的尺寸。
這款硬碟盒體積很小,不足一張名片大小,重量40g,厚度僅11mm,類似於一個名片盒子,這樣的小體積,最大卻你能容納2T容量的mSATA硬碟。硬碟盒的合身使用了一體成型的鋁合金材質,表面做了磨砂處理,不但手感細膩,還不留指紋。而鋁合金材質不但十分堅固,最重要的是能屏蔽電磁波,避免硬碟被幹擾。
硬碟盒的前半截是個灰色的塑膠套,裡面藏著USB3.0接口,這款產品沒有使用連線的連接方式,而是用了USB直插,使用起來比較方便,但缺點是在接口比較緊湊的地方不太好用。
盒子底部的兩個側面,都是用螺絲固定的,硬碟盒內部是目前只有電路板,沒有硬碟,需要自行拆除後,安裝mSATA硬碟,因此,它配送了安裝螺絲和螺絲刀。
另外,它還配送了兩張看上去材質和外殼類似的貼紙,它的作用是當硬碟安裝好以後,可以用來遮擋螺絲,讓它變得更美。當然,貼之前確認一下,是不是以後不打算變動了,因為貼了以後再拆會很麻煩。
至於拆解,可以從前面拆,也可以從後面拆,都一樣。拆下來可以看到USB是和PCBA板連在一起的,板子的正面有mSATA接口,為了不影響使用,它的其它電子元件都設計到PCBA板的背面,這樣就不會和硬碟接觸。
PCBA板上沒有固定螺絲的地方,只有打孔,因此,配件中,除了兩個螺絲外,還有兩個螺絲扣,要把它先卡在PCBA板上,再固定螺絲,安裝很簡單,輕鬆搞定。
受限於體積問題,機箱上兩個USB接口,插上它,另一個就被擋住了。硬碟盒底部有個開孔,這裡藏著一個藍色的LED指示燈,通電時燈光常亮,有數據傳輸的時候,燈光閃爍,一看就能分辨出硬碟的工作狀態。
新的硬碟初次使用需要先初始化一下,否則無法識別,通過計算機的磁碟管理功能,可以為它進行初始化操作。
最後測試一下它的讀寫速度,Orico 這款mSATA硬碟的官宣讀寫能力在500mb/s以上,把它變成移動硬碟後,受到硬體的限制,隨機讀寫速度只能達到400mb/S左右;至於4K的讀寫能力,硬碟本身在Q32T1模式下至少能達到200mb/S左右的讀寫能力,而作為U盤狀態下,我的電腦硬體只能達到20~50mb/S左右的讀寫能力。
Orico這款硬碟盒造型上符合了小巧的定義,並且鋁合金的外殼很堅固,不易損壞,手感也不錯;USB直連接口,省去了線的煩惱,但也比較佔地方,算是有得有失吧;性能方面,受我硬體的限制,只能達到400mb/S的讀寫速度,比500mb/S的滿速狀態,稍差一點。作為已經被M.2固態硬碟淘汰掉的上一代硬碟格式,mSATA硬碟的最好的歸宿就是成為一塊小巧便攜、高速大容量的移動硬碟,Orico這款硬碟盒價格便宜,性能不俗,值得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