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載人前的最後「彩排」——神舟四號飛船發射成功

2021-01-05 騰訊網

2002年12月30日0時40分,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隨著戈壁灘傳來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火箭騰空而起,神舟四號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在任務期間,正值隆冬,發射場迎來了最為嚴寒的天氣,飛船在零下20多度的惡劣氣候條件下順利起飛,創造了世界超低溫發射的奇蹟。

神舟四號發射升空

「祝全國人民新年快樂!」2003年1月1日0時9分,太空傳來了清晰、甜美的新年祝福聲。這是神舟四號飛船通過天地語音通信系統向全國人民發出的第一聲問候。

在這次飛行中,載人航天應用系統、航天員系統、飛船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分系統全面參加了試驗,先後在太空進行了對地觀測、材料科學、生命科學試驗及空間天文和空間環境探測等研究項目,預備航天員在發射前也進入了飛船進行了實際體驗。飛船在軌飛行期間,船上各種儀器設備性能穩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寶貴的飛行試驗數據和科學資料。

首批監測數據新出爐

正如地面活動受天氣影響一樣,神舟四號飛船在軌運行也會受到空間天氣的影響。太空中的各種帶電粒子輻射和中性大氣是威脅航天員生命,影響飛船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此次任務中首次進行了大規模空間環境監測,摸清了飛船軌道空間的高能帶電粒子分布情況。神舟四號飛船軌道高能帶電粒子以電子為主,質子和重離子較少,主要分布在南大西洋上空。其粒子分布區域較氣象衛星軌道的粒子分布區域小,位置偏南。

2000年至2001年是太陽活動期,從神舟四號發射到今後幾年內是空間天氣的寧靜期。「風和日麗」的空間天氣,為未來載人飛行提供了有利的機遇。留軌的8臺探測儀器隨軌道艙在軌運行半年,對飛船運行軌道進行更詳細的監測,為研究和預報空間環境、改進飛船設計等提供數據服務,為載人飛船的正式飛行當好「偵察兵」。

首創微波遙感三合一

首次用於飛船的多模態微波遙感器由微波輻射計、雷達高度計、雷達散射計三種模態儀器構成。我國首創的遙感器隨飛船上天,結束了中國航天沒有微波遙感的歷史。儘管國外也有三個模態同時上天的先河,但僅中國擁有統一監控系統控制概念的版權。

地球有60%~70%被雲層覆蓋,多模態微波遙感器不論颳風下雨和白天黑夜都能開展全天候的工作,彌補了可見光、紅外技術在惡劣天氣下不能工作等缺陷。留軌半年期間積累的數據可為海洋、氣象業務衛星提供技術基礎。這種遙感器用於海洋和氣象衛星上,對進一步分析海洋災害、資源、風場,海洋動力環境和海氣能量的轉換等方面均會產生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首次液滴太空喜遷移

液滴熱毛細遷移實驗是神舟四號飛船有效載荷的一部分。眾所周知,在地球上由於浮力的作用,水中油滴會漂浮到水面,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液滴的熱毛細遷移現象會顯現出來。如果在某種液體中施加溫度梯度,液體中的液滴就會由溫度低的區域向溫度高的區域移動,並留下一條運動軌跡。從液滴在太空中的「遷移」現象,可研究液滴在微重力環境下的遷移速度、軌跡、尾跡情況。神舟四號飛船安裝在實驗設備中的攝像機將氟液液滴在矽油中運動的全程拍攝下來,並傳回了實驗進行過程中的圖像。

液滴遷移實驗是首次在神舟飛船上搭載的、在長時間穩定的微重力環境下進行的空間微重力流體物理科學實驗。液滴熱毛細遷移實驗除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外,還有著重要的空間應用背景。此次空間實驗使微重力流體實驗在某些關鍵實驗技術上獲得突破,取得了重要的技術進步並為今後的空間流體物理實驗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微重力流體物理學科方面,將會獲得有價值的學術研究成果。此次空間科學實驗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微重力流體物理空間科學實驗的研究能力已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神舟四號飛船在軌期間,舉行了一場籌備了10年之久的兩對「細胞太空婚禮」,分別是一對動物細胞「新人」——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以及一對植物細胞「新人」 ——黃花菸草原生質體和革新一號菸草原生質體。生物學初步測定已經確認可獲得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實驗結果,空間細胞電融合實驗的成功標誌著我國掌握了空間細胞融合等技術,為我國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生命科學儀器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此次任務中,軌道艙按照預定程序留在太空運行半年期間,還開展了綜合精密定軌實驗、生物大分子和細胞的空間分純化、有效荷在軌技術支持系統實驗等在軌應用任務的科學和技術研究,取得了大量寶貴的飛行試驗數據和科學資料。

神舟四號成功返回

神舟四號按預定計劃在太空飛行了6天零18小時,環繞地球108圈後,其返回艙於2003年1月5日晚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準確著陸。作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艘正樣無人飛船,神舟四號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完全一致。這次試驗,是我國首次載人飛行前的最後一次無人飛行試驗,全面考核了載人飛行的技術狀態,作用十分重大,意義非常深遠。

神舟四號發射成功後,時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胡世祥告訴我們:「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啟動和發展,最大的收穫是我們培養了一批跨世紀的人才,這是最寶貴的。」這次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日臻成熟,標誌著我國綜合國力、科技實力顯著提高,為最終實現載人飛行奠定了基礎。

來源/《挺進太空——中國載人航天紀事》、中國科學院

編輯/李晨

中國載人航天ID:zairenhangtian

相關焦點

  • 百年瞬間丨「神舟」四號飛船成功返回
    >《中國共產黨百年瞬間》百年瞬間丨「神舟」四號飛船成功返回02:04來自國際在線2003年1月5日18點28分,在環繞地球108圈後,「神舟」四號開始從南大西洋上空向著祖國大地返回,按照設計軌跡,飛船返回艙安全降落在內蒙古中部草原。
  • 18年前的今天:我國成功發射「神舟四號飛船」
    2002年12月30日0時40分,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震天巨響中,神州四號飛船騰空而起,疾速飛向太空!!!神舟四號發射升空神舟四號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
  • 2008年9月25日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中國首次「太空漫步」成功!
    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升空,這是中國第三個載人太空飛行器,它也成為了中國「太空漫步」的裡程碑。發射成功後,三名太空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操作手)和景海鵬(實驗員)發回信號,揮舞著國旗畫面的那一刻至今讓很多人印象深刻。
  • 中國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6年10月17日早晨7點30分28秒,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一號由長徵2F遙十一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自2013年完成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之後,時隔三年再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宣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科技日曆|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中國首次「太空漫步」成功!
    科技日曆|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中國首次「太空漫步」成功!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升空
  •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熱烈慶祝神舟七號飛船太空人平安返回翟志剛太空漫步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以下簡稱神七)是中國第三個載人太空飛行器,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在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4秒988毫秒,由長徵2F火箭發射升空
  • 神舟七號飛船:載人 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湖南韶山
    12月20日上午10時20分許,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簡稱「神十」返回艙)是兩天前從北京出發的。12月18日上午,記者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見證了「神十」返回艙啟運。
  • 神舟十號飛船
    神舟十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921工位」,於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由長徵二號F改進型運載火箭(遙十)「神箭」成功發射。在軌飛行15天,並首次開展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2013年6月26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返回地面。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家」韶山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現場。昨天(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今後,返回艙將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長期展陳。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出徵太空,15天後,飛船返回艙安全著陸。在軌飛行期間,神舟十號飛船完成與「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自動交會對接、飛船繞飛等技術試驗。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高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2噸多,此前曾在多個重要展覽中對外展出。此次交接後,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長期展陳。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小米自主研發處理器跑分首曝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最新消息,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剛剛宣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 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景海鵬、陳冬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
    中新網韶山12月20日電 (付敬懿)12月20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經過兩天的運輸,順利從北京運抵湖南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入軌後,於6月13日與天宮一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 今年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2020年將建成載人空間站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模擬資料圖)浩瀚太空將在今年迎來不少中國的「客人」。記者昨天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我國今年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也將進行首飛,這一年我國的宇航發射次數將首次突破20次。在2016年的宇航發射任務中,有15次為重大專項任務或首飛任務。載人航天工程要完成長徵七號首飛、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發射任務,備受各方矚目。
  • 新聞背景:神舟飛船已有4次載人飛行8人飛天
    中新社酒泉6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搭乘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即將於11日傍晚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開展中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應用性飛行。  此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成功發射9艘神舟飛船和1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先後成功實施5次無人飛行試驗和4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將8名中國航天員成功送入太空,其中,航天員景海鵬「神七」、「神九」兩度飛天。
  • 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 空間應用系統總師是南航校友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王偉 王超 記者 金鳳)10月17日上午,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作為載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統之一的空間應用系統,主要負責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趙光恆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早報】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 高德和百度地圖誰第一?/...
    【早報】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 高德和百度地圖誰第一?神舟十一飛船今日發射,景海鵬和陳冬任航天員今早 7 時 30 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已發射,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 神十入湘丨回顧: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的「天上15天」
    2013年6月11日,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十號飛船出徵太空,並在軌飛行15天,這是我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進行應用性飛行。 15天的太空生活,刷新了中國載人航天紀錄: 6月13日,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宮一號。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韶山向大眾展陳
    今天(20日),經過兩天的運輸,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小米魅族聯想發來賀電
    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點火升空,將於2天後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牽手」太空,景海鵬和陳冬開啟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太空駐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