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重磅消息:中國聯通宣布正式在上海、天津、廣州、深圳、鄭州、長沙6座城市率先啟動「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的辦理。這也意味著可穿戴 設備可以和用戶手機共享號碼,SIM卡也許將徹底告別舞臺!
什麼是ESim卡?
eSIM卡的概念就是將傳統SIM卡直接嵌入到設備晶片 上,而不是作為獨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設備中,用戶無需插入物理SIM卡(轉自百度百科)。可以廣泛基層於各種物聯網晶片之上。
在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也許過不了幾年,SIM卡就將不復存在了。根據GSMA預測,2020年,全球移動互聯設備將達到105億臺,遠遠超過全球人口總數。未來,在如此海量的聯網設備中,起到識別設備關鍵作用的晶片將不再是SIM卡,而是eSIM。(轉自百家號趣味科技) 即將取代SIM卡的eSIM則是個全新的物種。如果說SIM是移動互聯時代的物種,那麼,eSIM就是專門為萬物互聯時代量身打造的嵌入式集成晶片。簡單概括,eSIM具備不佔空間、低成本、高安全等特性,在技術上有著SIM卡無法比擬的優勢。萬物互聯時代,誰能在海量設備上低成本、高效率的部署晶片、傳感器 等電子器件,誰才能贏。在成本方面,由於SIM卡和卡槽的取消,eSIM相比SIM卡能夠降低4元左右的成本,這將極大推動其在物聯網中的普及。此外,嵌入式和集約設計讓eSIM在功耗方面也有明顯優勢。(轉自百家號趣味科技)從汽車 到工廠,eSIM已成為物聯網設備的中樞神經
目前,eSIM已經應用到了車聯網 、共享單車和消費 級電子設備等眾多領域。摩拜單車最新的智能鎖就是基於eSIM晶片設計,實現了更省電、終生免維護,且防盜能力強。聯想、小米 等廠商推出的4G 筆記本,以及三星 Gear S2智能手錶 上也都集成了eSIM晶片。
作為物聯網中一個核心的領域,車聯網在世界各國都被積極部署中。歐盟規定2018年所有新車都必須配備車載 緊急呼叫系統(eCall),而晶片則是eCall系統的核心元器件 。但是,傳統SIM卡同樣面臨著卡片被盜、卡片體積過大、通信率低、管理成本高等問題,比如由於車體震動可能造成晶片接觸不良、無法通信的情況。
那麼,eSIM是如何賦能車聯網的呢?這裡不得不提一家最早布局eSIM領域的業界先驅英飛凌。早在2008年,英飛凌就啟動了首個eSIM項目,開始供應嵌入式SIM卡用高質量安全控制器。目前,英飛凌旗下的eSIM產品線已經非常完善,面向三大領域,分別為:SLE97系列(消費電子級)、SLM97系列(工業級)和SLI 97系列(汽車級),其完全支持eUICC標準的硬體要求。
物聯網時代,eSIM這顆「芯」已經成為萬物互聯的硬體載體和安全信任根。目前,英飛凌已在全球交付超過1億顆安全控制器。加入GSMA後,英飛凌將助推新一代eSIM標準制定,並持續在汽車級、工業級、消費電子級,讓全球數十億消費者享受萬物物聯的智能體驗。(轉自百家號趣味科技)
華創通信束海峰團隊去年的研報就曾經說明ESIM卡在未來的重要性:
隨著物聯網的風口越來越近,未來百億級別物聯設備的安全連接都要以eSIM作為基礎。2016年2月GSMA宣布了eSIM遠程配置的規範,代表著首個GSMA標準化版本的可重複編程eSIM標準形成,eSIM發展正式進入快車道。基於eSIM生態 模式下卡商將大有作為。
1.順應物聯網發展,eSIM需求呈指數級爆發
縱觀全球,物聯網的應用推廣正在逐步加速,美國、歐洲和中國都在不斷加大物聯網相關投入並推出相應政策支持物聯網發展。而NB-IoT技術的突破更是為物聯網快速發展注入新動力,且提出了小型化、低成本等新的連接模塊要求。但傳統SIM卡由於其使用壽命短、操作環境要求苛刻、運營商綁定等特點,無法滿足物聯網各種極端條件下的通信要求。eSIM卡應運而生,eSIM內置於設備中,允許用戶更加靈活的選擇運營商套餐,或者在無需解鎖設備、購買新設備的前提下隨時更換運營商,這一發展符合SIM卡由大變小、由實變虛的趨勢,將滿足物聯網百億設備的連接需求。
2.eSIM新商業模式形成,搭建平臺搶佔控制權
在eSIM的生態系統下,SIM卡的生命周期不再是直線型 模式,在發行前運營商不再參與其中,在發行後eSIM與某一運營商籤約的終止只是下一個生命循環的開始而非其生命的終止。在這種形勢下,卡商、終端商和運營商從原有的以運營商為核心的鏈式結構轉化為相互依託的三角型結構,遠程配置管理平臺是連接三者的核心。未來將形成4種籤約模式,誰控制了籤約管理過程,誰就控制了eSIM生態的核心。目前,三大運營商都在積極布局eSIM籤約管理平臺在工業領域的應用。
3. 國外卡商公司基於eSIM積極布局物聯網平臺已經開展實施
公司不斷拓展傳統通信業務,雖然市場競爭逐漸激烈,業績仍穩中有升。此外,公司依託All-Pay支付平臺,與銀聯 開展合作,卡位行動支付 ,打造「卡、券、積分」生態系統;並通過入股卡拉徵信 、發布中企服務網,切入徵信領域。其次,利用自身信息技術與大數據 優勢,運用相關支付/徵信領域的用戶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最後,將這些分析結果通過日月同行運用於精準營銷,不斷將自身打造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綜合服務提供商。
4.投資建議
物聯網的發展為eSIM爆發奠定了基礎,百億級設備安全連接的需求將推動對eSIM卡及對應的籤約管理平臺需求的指數級攀升。但長期以來國內卡商公司處於市場忽略狀態,存在明顯的預期差。我們認為,在物聯網時代,擁有物聯網平臺技術,能夠為eSIM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慧卡 龍頭企業將在市場中收穫價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