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農商行:做好地方金融支農支小「排頭兵」

2020-12-19 證券市場紅周刊

近日,筆者在重慶本土最大的涉農貸款銀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重慶農商行」,A股代碼:601077.SH,H股代碼:03618.HK)了解到:自2008年成立以來,該行始終堅持「改名不改姓、改制不」的莊嚴承諾,並充分利用改制、上市帶來的體制機制效應,始終堅持「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服務縣域經濟」的市場定位,積極創新金融產品,推出多項務實舉措,持續為「三農」、小微企業注入源源「金融活水」,認真做好地方金融支農支小「排頭兵」。

立足服務「三農」,認真踐行支農使命

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庫區、大山區和民族地區於一體,有著3000多萬人口,發展潛力巨大。據了解,縣域及農村地區,一直是重慶農商行金融服務的主陣地。多年來,該行持續將人員、資源、服務等向縣域及農村地區傾斜,積極助推城鄉融合發展,矢志不渝做好「三農」客戶的「貼心人」,為「三農」經濟發展注入源源「金融活水」。

為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近年來,重慶農商行已成功搭建起了物理網點、電子渠道、農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務點」、流動銀行服務車、線上電子平臺等全方位、多模式的金融服務網絡,形成了「鄉有網點、村有服務、家有手機銀行」的「三級」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舉例來說,在重慶農商行1770多個營業網點中,在重慶縣域就設有營業網點1450多個,縣域網點佔比達80%以上。截至2020年6月末,該行在縣域地區已上線480多個農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務點」、150多個24小時自助銀行中心、4780多臺自動櫃員機及自助查詢終端及線上電子渠道開展金融服務,確保縣域地區能夠便捷、及時、有效地獲得金融服務。

與此同時,重慶農商行堅持把履行社會責任與助力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結合起來,加大涉農產業和「三農」金融支持力度,積極構建多層次、多渠道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近年來,該行瞄準縣域新產業、新業態、新主體發展,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及服務,積極推進銀政、銀擔等合作模式,打造覆蓋面廣、形式多樣的產品體系。針對從農戶到農村各類市場主體的不同類型客戶需求,該行創新推出了菸葉種植貸、農產品鮮儲保證貸、小企業訂單貸、支農創投貸、扶貧收購貸等50多款鄉村振興信貸產品,形成了從農戶到覆蓋農村各類市場主體、從傳統存貸匯到新型投融資的完整產品線。據統計,截至2020年6月末,該行涉農貸款餘額超過1600億元,約佔全市涉農貸款總額的30%,推動「三農」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重慶農商行積極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圖為該行支持的潼南區雙壩蔬菜基地一角。

立足小微企業,助其渡過疫情難關

民營及小微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為了更好地服務民營及小微企業發展,該行從頂層設計入手強化金融服務保障,並積極加強金融產品及服務創新,傾力支持民營及小微企業發展壯大,並堅持扶上馬、送一程,傾力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一方面,該行專門設立了小微金融條線,在其下又設小微金融業務部,致力打造專門條線、專屬產品、專有流程、專職隊伍、專項考核「五專」機制。同時,充分運用其全轄14家小微企業專營支行,在40多家分支行設置的900多個小微辦貸機構以及小微2200餘名小微客戶經理的服務優勢,及時為民營及小微企業客戶提供專業化、綜合化的「一攬子」金融服務,有力對接企業發展金融服務需求。

另一方面,為更好解決民營及小微企業缺抵押、缺擔保物造成的融資難問題,該行積極探索銀政、銀擔合作模式,積極構建風險補償及分擔機制。如,該行先後創新推出訂單貸、發票融資、稅易貸、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科技成長貸、增信貸及醫保貸等多款弱擔保信貸產品,有力破解了廣大小微企業因為缺乏足值抵質押物、擔保物而出現的融資難題。截至2020年6月末,重慶農商行已形成了覆蓋全市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網絡,普惠性小微企業貸款戶數近13萬戶、較年初增加4400多戶,貸款餘額超過730億元、較年初增加近80億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全市經濟恢復提振,重慶農商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六穩」「六保」工作的決策部署,紮實做好小微金融服務工作,單列普惠小微信貸計劃,助力穩企業、保就業。一是疫情發生後,將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內企業以及與疫情防控和生活物資保障相關的企業納入信貸投向優先支持類客戶範圍,主動對接,用好防疫專項再貸款資金,滿足其合理融資需求。二是復工復產以來,用好央行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資金以及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和延期支持工具,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主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擴大政策惠及面,著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三是堅持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併合理運用續貸、展期、減免貸款逾期利息等方式,助力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擴產擴能。

「下一步,重慶農商行將持續發揮地方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作用,認真做好地方金融支農支小『排頭兵』,不斷加大『三農』及小微金融產品及服務創新力度,持續為客戶提升金融服務便捷度與獲得率,傾力為『三農』、小微企業發展注入源源『金融活水』,為助推重慶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新的更大力量!」重慶農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源重慶農商行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轉載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

相關焦點

  • 重慶農商行:金融服務「出實招」 支農支小「見實效」
    按他的話講,這幾年還多虧了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重慶農商行」,A股代碼:601077.SH,H股代碼:03618.HK)金融服務「三農」政策好、資金扶持力度強。縣域及農村地區,是重慶農商行金融服務的主陣地。多年來,該行持續將人員、資源、服務等向縣域及農村地區傾斜,積極助推城鄉融合發展,做「三農」客戶的「貼心人」。
  • 天津濱海農商銀行:打好支農支小「組合拳」
    多虧了濱海農商行為我辦理了貸款展期,幫我解了燃眉之急!」世紀港星負責人感慨道。疫情發生後,天津濱海農商銀行衝在金融服務第一線,主動對接、快速反應,通過開通綠色通道、降低融資成本、推出特色產品、優化線上服務等方式,打好支農支小「組合拳」,全力支持小微、涉農企業復工復耕。
  • 農信機構一把手熱議政府工作報告:堅守支農支小定位 服務好地方經濟
    作為地方金融主力軍,2020年,博愛農商銀行將緊緊圍繞黨中央經濟工作部署,全面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精準落實扶貧政策,積極踐行普惠金融,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聚焦脫貧攻堅、鄉村建設、農村改革等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堅持「支農、支小、支微」的戰略定位,做群眾滿意的貼心銀行、企業放心的夥伴銀行、政府信賴的本土銀行,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學習政府工作報告後,我心裡更加堅定了回歸本源、聚焦「三農」,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決心。
  • 洪江農商銀行紮實落實央行「支農支小」政策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10日訊(張自鑫)3月6日,為落實央行「支農支小」再貸款政策,解決企業資金緊缺的難題,洪江農商銀行開通信貸快速通道,僅48小時就完成2000萬元的貸款受理及發放工作。在前期發放疫情防控專項貸款的基礎上,再增加再貸款專用額度5000萬元,用於幫助小微企業和農業有序發展,並享受最低優惠利率。3月6日,該行在48小時內就順利完成對湖南省洪江市黔陽建築工程公司、洪江市威遠建築有限責任公司申請的流動資金2000萬元的貸款受理及發放工作,並實現特惠利率年息僅4.55‰。
  • 禹城農商銀行:著力支農支小 支持實體經濟
    近年來,禹城農商銀行不斷創新思路方法,堅持支農支小,推動「服務『三農』和實體經濟,落實落地。  提升政治站位,抓牢黨的建設。一是推動黨建業務深入融合。截至目前,總行黨委已分別與禹城市農業農村局黨組、省農擔德州管理中心黨支部籤訂黨建共建協議,以黨建共建帶動業務發展,督導各黨支部與轄內企事業機關單位、村黨組織籤訂黨建共建協議,要求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共建活動。
  • 用好「支農支小再貸款」政策 助力濟寧經濟發展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落實央行專用再貸款政策,濟寧審計中心加強統籌部署,指導全市11家農商銀行積極向人民銀行申請再貸款資金,對疫情影響出現資金短缺的小微企業、種養殖、脫貧攻堅等重點行業,積極給予低成本、普惠性的資金支持,積極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 曹縣農商銀行:立足支農支小 服務鄉村振興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5月28日訊 (見習記者 劉峰 通訊員 劉鵬 蘇藝敏) 曹縣農商銀行通過延伸服務觸角,深化服務內涵,加大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復工復產力度,推行「三位一體」營銷工程、駐村調研員制度,零售類貸款實現新突破。
  • 宜章農商銀行:深耕支農支小市場 持續做好「小」字文章
    近日,宜章農商銀行梅田支行積極貫徹落實市辦事處「千名黨員聯千村」行動要求,該行支行行長帶領客戶經理深入走訪聯點村梅田鎮岑塘村,全面了解該村各項種養殖情況及春耕備耕資金需求。該行客戶經理走訪農戶周大姐家時,在表明來意後,經過一番仔細交流,周大姐才緊皺著眉頭小心翼翼的問道:「我需要12000元貸款買樹苗,但是只需要這麼多....你們農商銀行能支持嗎?」據了解,周大姐是該村的資深種養殖戶,有著15年冰糖橙種植、8年養豬的種養殖經驗。
  • 萊州農商銀行:做實支農支小 助力鄉村振興
    立足服務三農 做好支農大文章  一是全面走訪,精準支持。該行選派17名黨支部書記掛職金融副鎮長,34名客戶經理骨幹掛職村委(社區)金融助理,積極對接地方政府和村兩委,了解地方扶貧規劃,配合做好各項扶貧工作。各黨支部建立扶貧服務隊,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深入了解貧困村、貧困戶情況,除開展結對幫扶外,還因地制宜組織金融宣講、捐資助學、義務看診、走訪慰問等多項活動,把金融政策和助貧物資送到貧困戶手中。
  • 全方位扶持擔當支農支小主力軍
    □本報記者 陳慧 本報通訊員 劉潔    紮根縣域勤耕耘,支農支小惠民生。    柘城縣,這個曾經紅紅火火的小縣城也難免被波及。    「柘城農商銀行是縣域內最大的金融機構,是支持縣域『三農』經濟發展的主力軍,面對疫情,我們不能退縮,要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政策部署,扛起『六穩』『六保』的光榮使命,全力保障民營、小微企業順利渡過難關!」關鍵時刻,柘城農商銀行董事長吳月英的話擲地有聲。
  • 邯鄲市城區聯社做好支農支小金融服務
    今年以來,河北省邯鄲市城區聯社在邯鄲銀保監分局指導下,加大涉農貸款投放力度,切實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該聯社引金融活水精準澆灌農業生產,截至10月末,發放支持春耕秋收供應、農副產品生產貸款13.09億元。同時,為加大金融支農力度,該聯社兩次申請專項支農再貸款共計12200萬元。
  • 臨清農商銀行:落實「三個強化」,做好支農支小主力軍
    臨清農商銀行堅守服務「三農」和實體經濟的市場定位,以推進鄉村振興和普惠金融戰略為切入點,堅持「三個強化」,不斷加大涉農貸款投放力度,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強化隊伍塑造,築牢人員保障。為更好地服務農戶,著力打造一支能力強、業務精、綜合素質過硬的支農隊伍,該行通過積極與當地黨委政府溝通協調,推薦16名支行行長掛職鄉鎮副鎮長,推薦18名客戶經理掛職村主任助理,參與鄉村社會事務管理,填補金融服務空白。通過強化教育培訓,讓客戶經理「會幹」,有方向、有目標;完善盡職免責制度,讓客戶經理「敢幹」,有保障、有底氣;強化考核激勵機制,讓客戶經理「願幹」,有平臺、有回報。
  • 省聯社改制成省級農商行會成為趨勢嗎 有哪些模式?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觀察|省聯社改制成省級農商行會成為趨勢嗎?有哪些模式?隨著北京、上海、天津、重慶4個直轄市和安徽、湖北、江蘇、山東、江西、湖南、廣東7個省份完成農信社改制成農商行的任務,農信社下一步改革的新方向或將出現在省聯社層面。
  • 潤昌農商銀行:專注支農支小 服務實體經濟
    今年以來,潤昌農商銀行堅守支農支小市場定位,全力服務地方實體經濟,以支行為單位組建23支紅馬甲金融服務隊,深入推進整村授信、網格化營銷,依託「四張清單」,細分客戶群體,精準對接服務,帶動實體貸款穩步增長。截至10月末,全行實體貸款餘額91.03億元,較年初增加6.04億元,實體貸款佔比91.26%。
  • 湖南村鎮銀行白皮書發布 明確「支農支小」服務定位
    湖南村鎮銀行白皮書發布 明確「支農支小」服務定位,近九成貸款投向農戶和小微企業 華聲在線11月25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淦璋)今天召開的湖南省首屆村鎮銀行發展論壇上,發布了湖南省村鎮銀行協會、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聯合編制的《2020湖南村鎮銀行發展白皮書
  • 重慶農商行持續發力 全力提升戰「疫」應急服務水平
    來源:中國金融信息網原標題:新華財經 | 抗擊疫情銀行業在行動:重慶農商行持續發力 全力提升戰「疫」應急金融服務水平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重慶農村商業銀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及上級監管部門的工作要求,積極對接防疫相關企業
  • 支農支小再貸款
    支農再貸款:是指中國人民銀行對各類農村金融機構發放的貸款。人民銀行從1999年開始發放支農再貸款,原來僅是作為一個貨幣政策操作工具,旨在支持農村信用社改進支農信貸服務,壯大支農資金實力,促進「三農」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其內涵與外延不斷突破,逐步發展成為中國人民銀行支持農村金融發展的重要工具。
  • 江蘇民豐農商銀行:創新服務助力鄉村振興
    原標題:江蘇民豐農商銀行:創新服務助力鄉村振興   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江蘇民豐農商
  • 廣東農信2021雲浮新興農商行校園招聘公告
    廣東農商銀行招聘網同步廣東農信招聘信息:廣東農信2021雲浮新興農商行校園招聘公告,報名時間:12月22日截止,更多關於雲浮新興農商行校園招聘,雲浮農商銀行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廣東農商銀行招聘頻道/廣東銀行招聘網)!
  • 劉剛:《用活浙江經驗 寫好支農支小「東臺答卷」》
    對農商行而言,堅持支農支小,深耕普惠金融,既是上級管理要求也是自身發展需要。浙江農信始終堅持走「小而美」差異化經營之路,堅守本源,堅守底線,堅守定位,實現了高質量發展,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借鑑。觀照自身不足,找準努力方向有初心,但戰略定位不夠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