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生的人》:擺脫社交焦慮的10種方法

2020-12-14 小周的讀書筆記

如果將「認生」看作社交恐懼症的前兆、臨界線的話,那麼60%的人對社交感到強烈的焦慮,10%的人被診斷為「社交恐懼症」

認知扭曲是一種思維方式的惡習,所產生的消極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嚴重的認知扭曲會讓人變得抑鬱,認為任何事物都毫無價值,使人對生活喪失興趣。所以為了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我們有必要及時糾正這些認知扭曲,所以本文接著上一篇文章講解擺脫社交焦慮的10種方法。

1發現焦慮,控制焦慮

要緩解焦慮,控制焦慮,首先要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會感覺到焦慮,自己的焦慮程度是多少。一般來說,當人們的焦慮值升高的時候,人們很容易產生認知扭曲,所以在焦慮值比較高的時候,不要做任何跳躍式的結論,也不要做任何情緒化的推理。當焦慮值降低的時候,再嘗試用積極的思維去進行思考。

比如:在參加演講的時候,10分焦慮是正常情況,30分焦慮會開始喝水,50分焦慮會開始頻繁地上廁所,這時候理性會逐漸地出走。70分焦慮是手心出汗,開始打退堂鼓,想找個地方鑽進去,躲起來。這時候消極的想法開始產生,所以這時候需要控制自己不要去做任何跳躍式的結論,比如我能力不行,不應該來參加比賽諸如此類的結論。

其次享受想不通的15分鐘。

還是上面的例子,我的焦慮始終無法緩解,但是這件事情對我很重要,我不做不行,所以這時候乾脆橫下心,為自己創造一段「想不通的時間」,時間最好控制在15分鐘以內,用這段時間在頭腦中將最好的情況與最壞的情況都預演一遍。好的結果是我深情並茂,獲得了大家的掌聲。壞的結果是我忘了詞,並且內容也不記得,受到了人們掌聲鼓勵,羞愧地哭了起來,面對眾人啞口無言,最後慘澹收場。一般來說生活中最好或者是最壞的情況不會發生,所以利用15分鐘將最好和最壞的情況都預演一遍。之後就不要想了,因為煩惱久了會浪費時間,思維變得更加消極,對演講是毫無意義的。

2轉移注意力

社交焦慮的人往往會更加關注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別人是怎麼看我的?」「對方會怎麼想我呢?」「他們都會在背後怎麼評價我呢?」。實際上,正是這種將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身上的行為反而會讓社交焦慮的人變得更加焦慮。人在焦慮的時候,臉就會越來越紅,聲音也會慢慢地變得顫抖,支支吾吾,話也說不清楚。

當一個人焦慮的時候,他的注意力會聚焦在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身上。所以人們必須要學會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身上,實驗發現當人們需要記住對方外貌時候,人的意識會發生轉變,人們會將注意力放在對方多高,多胖,皮膚是否白皙,舉止是否優雅上,關注自己的精力減少,焦慮就自然而然地減少了。

但是人們不可能一直盯著對方看,所以人們可以藉助電視機進行轉移注意力的練習,比如這個藝人長得如何人,有什麼樣的特點,等等。 通過這種練習,人們會漸漸地做到即使關注自己本身,也能夠冷靜地將注意力轉移到他人身上,降低自身的焦慮感。

實際上人們關注自己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只不過人們要在關注自己和他人之間找一個合適的平衡點,這樣才不會在社交的過程中,感覺到焦慮。

3更換記憶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人都被過去的記憶所束縛,但是實際上過去的記憶卻並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程度上,人的記憶具有可塑性和隨意性,所以人們在感覺到痛苦的時候,完全可以將自己的內容進行改寫,讓消極的內容變成積極的內容。

比如我在圖書館摔了一跤,周圍的人因為這個聲音都把目光轉移到我身上,我覺得很丟人,我的記憶到此為止了,但是我回到寢室之後,可以穿越回當時的情境中,更換自己的記憶,比如說站起來鞠躬 ,跟被打擾的人說聲對不起,大家也原諒了我。

記憶不是絕對不變的。當你強制把美好的回憶加入到其中時,你會忽然豁然開朗。既不給他人添麻煩,還能助力自己的人生,這種辦法顯然是可行的。

4發現小確幸

社交焦慮的人通常只會關注事物的消極面,但是只要通過練習,社交焦慮的人也能夠從只關注消極面,向關注積極面轉變。社交焦慮偏向能夠得到糾正,社交焦慮也可以得到緩解。

比如「三件好事」積極練習法。也就是在每天睡前記錄三件好事,可以幫助人們提升幸福感。為了更好地將這三件事情細分,挖掘身邊的小事,可以將這三件事假定為:①完成的事;②開心的事;③感恩的事。

很多消極的人都認為自己不可能會碰到好事情,但是只要仔細挖掘,每天都有好事情發生,通過這種積極的練習,並且將這些事情記錄下來,一段時間之後人們就會更加積極地看待事物,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也不會這麼焦慮。

5多表揚自己

積極練的基本觀念是找尋小確幸。接下來重要的是,學會表揚自己。那些社交焦慮的人給自己的人生設置了很高的標準,所以在生活中也很少去表揚自己,但是如果不及時對當下的自己給予一定的鼓勵,焦慮的情緒就很難平復。

比如:今天我畫的畫獲得了朋友圈好多人的表揚,我其實也挺棒的嘛。

或者是終於吃到了螺螄粉,真幸福,其實我也是一個知足常樂的人。

6尋找其他的思維模式

一個人的想法可以改變一個人。因此,站在自己之外的角度思考問題是極為重要的。即使不了解別人的想法,也儘量嘗試站在某個人的立場思考問題,把它當作一種練習。社交恐懼症的人往往由於過去的某個事件所帶來的心理創傷,只能從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對這類人來說,站在他人立場思考問題是十分重要的。你可以試試看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你的世界觀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7學會聽別人說話

對於社交焦慮的人來說,讓他們學會巧妙地接茬,將別人拋出來的話題再拋回來其實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對於社交焦慮的人來說,可以從傾聽他人說話開始練習說話。而對於社交焦慮的人來說,首先要擺正心態,不擅長其實沒有關係,沉默也沒事,也不要絞盡腦汁去想怎麼樣附和對方更好。這些都沒有太大的關係,重點是要不斷地嘗試與人交往以及不要將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身上。

如果對方的話,或者是對方認為我的話很無聊應該怎麼辦?

實際上人們每天90%的聊天內容都很無聊。對話就是接球,對方扔過來,你接住然後扔回去。即使覺得對方的話沒有意義也沒有關係,如果總想著給自己設定目標,讓聊天變得有趣,那麼聊天本身就會變成一種負擔。

8與人親近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到自己和他人之間的共同之處

9如何在公共場合保持冷靜

當一個人開始感到焦慮的時候,呼吸頻率會加快,所以當人們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就可以逐漸地達到鎮靜的作用。

深呼吸,吸氣,吐氣!

10想得開的辦法

當人們想不開時,總會選擇逃避。社交恐懼症的患者中有人依靠飲酒來減少焦慮情緒,最終變成了酒精依賴症。還有不少人在喝得酩酊大醉的時候,才能暢所欲言。不可否認,適當的飲酒確實可以緩和緊張的情緒,但是任何事情做過了頭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在生活中也不止喝酒這一種方法,社交焦慮的人可以嘗試多種方式去發洩自己的情緒,比如跑步,唱歌,瑜伽,健身等。

希望認生的人能夠通過嘗試解擺脫社交焦慮的10種方法,能夠逐漸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相關焦點

  • 《認生的人如何克服社交焦慮》:害怕人群的人,只是對人不感興趣
    這是一本社恐青年看到封面就想馬上翻開來看的書,真正的書名是《認生的人:如何克服社交焦慮》。書名中所謂「認生的人」,指的是尚未達到社交恐懼症診斷標準的人。按照美國精神醫學會的DSM-5診斷標準,社交恐懼症的判定需要達到下述標準:對人際關係感到持續性焦慮,且對日常生活產生影響,類似狀態每天發生且持續6個月以上。
  • 家長不用擔心寶寶認生,這個月齡開始認生,說明寶寶發育好
    育兒之路上有很多的煩惱,每一項都讓家長焦慮不已,其中一項便是認生,大多數人都深有體會,而對於認生這件事,家長們更多是抱著負面的情緒。 而實際上孩子有認生的表現反而是好事,家長們大可不必為此而鬱悶。
  • 教你擺脫自我懷疑的 10 種方法
    文本分為四部分,分別是自我懷疑的源頭、常見的類型、如何判別自己是否處於自我懷疑之中,以及擺脫自我懷疑的十種方法,可通讀、可跳讀,幫你認識自我懷疑的真面目和學習對付它的方法。 你也可以直接跳讀,看你最感興趣的部分: 自我懷疑從哪裡來 最常見的幾種自我懷疑類型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處於自我懷疑中 永久性擺脫自我懷疑的10個方法 一、自我懷疑從哪裡來
  • 社交焦慮障礙的病因、症狀及診斷
    社交焦慮症(有時被稱為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焦慮症,在社交場合會引起極度恐懼。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很難與人交談、結識新朋友和參加社交聚會。他們害怕被別人評頭論足。他們可能明白他們的恐懼是不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但卻感到無力克服。 社交焦慮不同於羞怯。羞怯通常是短期的,不會擾亂一個人的生活。社交焦慮是持續和衰弱的。
  • 越想擺脫焦慮越焦慮?是猴子思維在作怪,教你快速識別並改變它
    我們想讓它停止,但是往往越想擺脫,反而越焦慮。遺憾地告訴你:你陷入猴子思維了。不過,你也別擔心,你並不是孤身一人。全球有超過3億人和你一樣,也經常受到猴子思維的困擾。要想改變,其實也很簡單。只要我們識別內心的小猴子,停止餵養焦慮的心,就可以跳出猴子思維,走出困境。《跳出猴子思維》這本書就可以幫助我們。這本書是美國作家珍妮弗·香農所寫。她是美國知名心理治療師,專門從事焦慮認知行為療法。認知行為療法是當前治療焦慮症最有效的方法。
  • 給社恐,6個技巧克服社交焦慮
    如果會的話,可以參照下面這個指南了解社交恐懼症的症狀、治療方法,還有一些自助小手段。 01.什麼是社交焦慮症? 其實很多人都會在演講或面試時感到緊張或害羞,但這並不是社交焦慮症。
  • 擺脫刻板印象,展開陌生人社交的3種創新思考
    原標題:擺脫刻板印象,展開陌生人社交的3種創新思考提到陌生人社交,大家都會想到兩個該領域固有的缺陷:一是輕佻曖昧,擺脫不了「約」的低俗印象;二是用戶穩定性不高,做再好最終也是給微信引流。這也使得很多人說陌生人社交是偽需求、是天花板不高的行業。
  • 寶寶認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應該如何幫助寶寶
    昨天晚上,隔離鄰居拖我照看一下她6個月的小孩,家裡沒人,她要下樓買點東西,對於這種樂於助人的事情,當然不能拒絕啦!沒想到鄰居剛走,寶寶就開始哭,怎麼哄都哄不好,我也是束手無策!
  • BB認生只讓我抱,如何是好?
    ♠ 情況還好寶媽:jtt198912是啊,我家也認人了,他爺爺隔一個星期來我家一次,看見爺爺哭了,不過一會就熟悉了。♠ 晚上認人寶媽:琦琦寶貝我兒子也比較認生,白天還好,晚上的時候就只要我和我媽抱。✔ 及時安撫寶寶比如寶寶看到你很開心,你要用開心的表情來回應他。若寶寶一看到你哭鬧,那麼千萬不要露出緊張甚至厭惡的表情來。
  • 從焦慮賭徒到時間囚徒:社交網絡為何能讓人上癮?-虎嗅網
    社交媒體如何控制用戶情緒?全媒派:你通過研究發現,社交媒體的使用頻率越高,人們就會越焦慮。但是現代社會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幾乎無法脫離社交媒體而生活,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社交媒體的過度使用一定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如何緩解手機APP帶來的壓力?全媒派:社交網絡時代,焦慮、迷茫和不安是年輕人的常態嗎?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應對呢?
  • 如何擺脫身材焦慮?把身體還給自己的幾個方法
    今天的文章我就很想談談顏怡顏悅說的概念——「身材焦慮」。身材焦慮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我發現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身材有問題,每一個人都在聊減肥。我身邊的人不管她看上去有多瘦,90斤的女孩子會覺得自己胖,100斤的也會覺得自己胖,好像沒有一個人是覺得自己身材是剛剛好的。
  • 經常壓抑焦慮很痛苦?教你4招輕鬆擺脫痛苦
    現代人們的生活節奏非常快,很容易產生心理壓力,長期心理壓力過大就會出現壓抑焦慮的情緒,會讓人感覺非常痛苦。壓抑焦慮不僅影響身心健康,還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如果不加以控制,甚至會產生更加嚴重的心理疾病。
  • 這五招幫你手機一天節省20%電量 擺脫電量焦慮
    春節期間,避免不了走訪親友,組隊「開黑」的可能,相信也有不少人遭遇到手機電量告急狀況,在外手機被「凍」的沒電也是常有之事,那麼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慘事發生?我們以華為手機為例,讓你迅速學會這五個小技巧,立刻擺脫電量焦慮,一起來看。
  • 對抗焦慮,你需要的方法都在這裡
    你是否一直被煩惱和焦慮困擾?文中的方法可以幫你緩解憂慮情緒,減輕焦慮。懷疑和焦慮是生活的常態,我們很自然地會為沒有支付的帳單,即將面試的工作或很快到來的初次約會而焦慮。但是,如果焦慮持續存在且無法控制,就會對我們的身心造成影響。
  • 如何克服社交焦慮:理解聚光燈效應
    這個實驗的目的在於重現一個令人尷尬的場景,被抽取的學生知道自己是唯一遲到的人,他們認為自己會被所有人注意到。因為進門時,所有人都看向自己。實驗過後,研究人員問這些感到尷尬的學生,他們認為會有多少學生會清楚記得這件事。
  • 一篇文章了解社交焦慮-SAD
    嚴重的SAD患者可能表現過分害怕在他人面前做事,或者在公共場合進行社交活動,如果把SAD患者暴露在社交情境中,患者有可能誘發強烈的焦慮、驚恐發作、歇斯底裡。SAD是一種常見的、能力受損的心理問題,但人們對SAD重視不足,僅25%得到治療。
  • 自測有了這10個症狀之一,說明你焦慮了
    由於現代生活壓力大,很多人會由於社交、生活、工作等種種原因都會患上焦慮症,焦慮症嚴重時便會患上精神病,這使得我們的身心健康都有害,今天小編就帶你了解一下焦慮症的十個症狀,如果有出現以下症狀,可要當心,要及時的的進行自我調節,並且尋求自己的好友進行幫助。焦慮症的症狀 第一 睡眠問題  難以入睡或睡不安穩往往與焦慮有關。
  • 不要陷入這12種有毒社交,早點擺脫一個人才能成功
    有些關係是健康而富有成功效果的,而另一些則恰恰相反也就是有毒社交。有害的人際關係會讓你在精神上和情感上都疲憊不堪,我們重要的是要意識到什麼時候有人會對你的工作或生活產生負面影響,這樣你才能與這種情況保持距離。1. 偏轉責任與情緒,有毒的人往往願意把自己正在做的負面事情投射到別人身上。
  • 一個「綠色口罩的熟悉人」引發的思考:孩子的社交焦慮如何破?
    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卻越來越多,希望他可以成為學霸,成為別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但是卻不知道,一生平安健康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期盼。(二)女兒的社交焦慮源自哪裡?有人說孩子小時候都害怕,長大就好了,可是在女兒長大的過程中,我卻發現伴隨著長大,害怕沒有消失,反而漸漸成一定的社交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