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
儘管今年的情況有點特殊,大家要聚集起來有點難,但在往年,過年搓麻是一種全國化的民俗活動。小時候我偶爾會想,外國人新年的時候玩什麼?一樣是打麻將牌嗎?
今天的故事,就從一個外國人和麻將牌之間的因緣講起……
老外這麼玩說來話長
一對雞翅的紐奧良之旅
1979年,美國人Brodie Lockard在一次運動中意外受傷,雖然保得一命,但全身上下能動的零件也不比霍金多幾個了。Lockard沒有被傷病擊倒,憑藉著父親是亞利桑那大學教授的這層關係,他搞到了一臺Plato開發機,得到了開啟命運之門的鑰匙。
20世紀初期,麻將牌傳到了美國,但至少要3個人才能玩起來,對於Lockard這個病房裡的人來講那顯然是太奢侈了。當時,醫院裡流行一種單人麻將接龍遊戲,Lockard選擇將它製作成電子遊戲,取名為《Mah-Jongg》。以今天人們熟悉的遊戲來比擬,通俗來講,它的玩法類似於多層堆疊的「連連看」。
可以看出是真的傷得很重
數年後,動視製作人Brad Fregger找上Lockard,聯絡發行事宜。就這樣,這個在逆境中創造出來的遊戲在1986年得到了商業化推廣,改名為《上海》(Shanghai),在動視的營銷下成了休閒遊戲新貴,登上了當時的大部分PC平臺,獲得了各家媒體的聯合好評,銷量喜人。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是「上海」?Brad Fregger後來解釋說,動視市場部認為「上海」的讀音有種讓他們「感到被俘虜」的奇妙魔力,這個詞在英語中可以直譯為「Upper Sea」,在海之上的城市,聽起來有著讓人去探險的危險性和神秘感。
和荷蘭不出產荷蘭豆,紐奧良也不以烤翅聞名一樣,虧得是當年世界通信水平並不發達,否則,根本不這樣玩麻將牌的上海人民會跟你們玩命……
你們對上海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Shanghai》的PC版如此成功,自然要去向遊戲機投誠。這款遊戲在日本地區的主要代理發行商為Sunsoft,Sunsoft對版權的管理比較嚴格,但這種遊戲做起來不算難,有點水平的程式設計師就能複製一個差不多的。
客觀來說,這些模仿品給《Shanghai》的熱度做了不少貢獻。Lockard最早只設計了一種牌型,顯然是不能支持遊戲賣20年的。後來,很多優秀的模仿品被官方抄走,做進了續作的新關卡裡。
另外一方面,雖然法律規定不能把遊戲叫做「上海」,但照抄一份改成其他城市名還是可以的。早年間的PC上一時間冒出了很多莫名其妙的麻將配對遊戲,昆明、寧波、南京均遭此毒手。動視和Sunsoft有樣學樣,在傳統「上海」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北京、青島等派生玩法,街機系列的第4作甚至直接叫《上海:萬裡長城》,容我問一句:上海有長城嗎?
上海?萬裡長城?
後來,更多連中國城市名都懶得查的作者乾脆就把遊戲以「XXX Mahjong」的名義發布,通過Flash等手段遍澤世界每個角落,讓很多不認得麻將牌為何物的老外通過山寨「上海」認識了么雞、紅中、九筒、八萬,有興趣的人再通過它們了解正宗麻將的玩法。從結果來看,美國人民和日本人民幫著中國人民實現了一次極其成功的文化輸出,你看這事鬧的。
至今仍然有各種麻將在誕生著
大熊貓不會用魔術變出麻婆豆腐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街機市場的脫衣麻將已經初具規模,包括Capcom在內的很多公司都插了一腳。不過,這麻將規則本身是個天然門檻,不是每個人都捨得為了看幾張像素圖去學這門手藝。Irem公司考慮到這個痛點,結合了「上海」系列遊戲的規則和脫衣麻將的風潮,開發了街機遊戲《四川省女子寮編》。
「上海」和上海沒什麼關係,《四川省》跟四川倒不是全無聯繫,在日本人公認的歷史中,他們得到的第一副麻將牌是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由英語教師名川彥作從四川帶回老家的。在他們心中,大概四川省和麻將有種宿命的聯繫。
《四川省》應該說是山寨「上海」系列的作品裡改造最成功的一款。從規則上來講,「上海」中需要消除的兩張牌必須有一條長邊暴露在外,加上需要進行多層堆疊的計算,玩起來不是特別直觀。《四川省》的牌全都擺在一個平面上,兩張牌之間的連線不超過兩次彎折即可消除,因此在日本也被稱作「二角取り」——這已經跟我們熟知的「連連看」差不多了。相對來講,這種玩法更符合一般常識,玩家接受起來更容易。
值得紀念的「歷史巨著」
從遊戲名中可以看出,遊戲原本的賣點是脫衣麻將,設置了4名不同年齡段的女主角,適應各種人群口味。遊戲超出Irem預期地獲得了成功,但後來事情發生了變化,本來是面向中青年男性的遊戲開始多了各種各樣層次上的客源,大家一心撲在麻將事業上,沒人關心作為賣點的美女脫衣了。
Irem其實也是知道這一點,在後來向其他平臺移植《四川省》的時候,反常地刪除了一切香豔要素,只留下最純粹的「捉對廝殺」快樂,頗受好評。在1993年的續作《四川省2》裡,乾脆連麻將牌都是非必須要素了,玩法甚至變成了在埃及金字塔裡消寶石。
有趣的是,當時的動視和Sunsoft在若干種遊戲機上都發行了「上海」,不免就和Irem的作品會有狹路相逢的時候。Sunsoft和動視合作之後,高調宣布享有一切「上海」及其派生作品的版權。與之相反,Irem當時是主營動作遊戲的大廠,玩麻將配對純屬玩票,大成功之後並沒有特別執著於版權問題。這不僅是相對於原版「上海」的低調,Irem對「四川省」的模仿者們也比較寬宏大量。
當時,日本的很多民間開發者總是把能夠開發出「四川省」類遊戲作為自己的第一堂自習課。保證生成不卡死的版面就夠初學者研究幾天,在傳統遊戲方式上加料更是挑戰他們的創造力。很多商業公司也把「二角取り」設計應用在自家遊戲當中。
GB上的正面交鋒
《四川省》的一種變體
從街機到PS2,再到Switch,動視和Sunsoft執著堅定,一遍遍地賣著沒什麼變化的「上海」,都快成新平臺保留節目了。「四川省」的衍生系列則實質上成為了遊戲界的公共財產,當然,這類遊戲需要常做常新,敢拿出來賣錢的必定要搭上點別的內容,比如D3 Publisher在Switch上發售的《二角取り: 鏡花水月》……
脫衣益智遊戲,永遠的矛盾命題
外國麻將在上海
動視和Sunsoft作為「麻將配對圈」裡唯一手握版權的大哥,反倒是最不受世界人民待見的,這箇中原因還真值得說上一說。
首先,在胡編亂造城市名的那些製作組裡,最大牌的公司是微軟。Windows 3.X裡搭載了一個和「上海」有八成相似的遊戲《臺北》(Taipei),動視拿它沒什麼辦法。微軟見狀,當然也就蹬鼻子上臉,在自家販賣的微軟遊戲包裡兩次收錄《臺北》,後來在Windows Vista裡給遊戲改名為《Mahjong Titans》,不知道人僅從名字上已經看不出什麼抄襲的痕跡了。
現在,這個遊戲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Microsoft Mahjong》,作為Win10系統的免費零件配送,奪走了PC上麻將配對遊戲的半壁江山。有了微軟的這個舉動,幾乎全平臺發售的「上海」從未在Xbox系主機上登場。這個故事教育我們,能夠打敗流氓的,一般只有更大的流氓。
真就還原神作啊
微軟剝奪了官方「上海」在PC上的半壁江山,而剩下的半壁其實他們也沒保住。
本來,在微軟這兒吃了癟,去別的地方賺賺面子還是可以的。比如說,有位叫做「Naoki Haga」的個人開發者就曾因開發了《Lunatic Shanghai》被動視重拳出擊。開發者辯稱,我只是和你們湊巧取了同一本中國麻將經,但既然用了「Shanghai」這個詞,那就是無法繞過的版權官司了。
沒辦法,如果還想繼續出,只好給遊戲換個名兒。1997年,一款免費遊戲《兄弟麻雀》(Kyodai Mahjongg)的1.21版橫空出世,至於作者是誰,遊戲開始畫面上標註的是「羽賀直樹作品」。羽賀直樹是個標準的日本人名,「上海」在日本方面交由Sunsoft代理,如果打起官司,看來只能讓Sunsoft在日本找人提告了。
可事情沒這麼簡單。1.21版的遊戲說明裡又寫著,開發者叫做René-Gilles "Naoki" Deberdt,作曲者為Tamura-san。順著這個痕跡,我們能找到製作者的官網「Cyber Namida」,這個網站有英語版,有法語版,但還就沒有日語版,網頁上清楚地寫著「Cyber Namida was created and designed by René-Gilles Deberdt」。
答案這時候就很明確了:遊戲的實際作者是給自己取了個日本ID「羽賀直樹」,本名叫「René-Gilles Deberdt」的法國人。
從初版到最終版,可以看出作者的成長
自1997年的1.21版開始,《兄弟麻雀》就從純免費轉成了註冊碼收費制。不過,它的可玩性和可定製要素到了4.X版本裡就遠遠甩了官方「上海」好幾頭,而且非常勤快地更新了10年之久,因而花錢買了遊戲的人也真不算虧。事實上,整合了神經衰弱、「四川省」、下落式三消等諸多小遊戲於一體,支持27種語言(包括簡、繁中在內)的《兄弟麻雀》名聲早就超過了動視的正牌產品。
說起來,這位法國人René-Gilles Deberdt可不是個一般人。根據他的自述,此人在1991年15歲時就參與Atari ST的軟體開發,之後又參與了動畫雜誌《Namida》的創立,做過「聖鬥士星矢」系列的法語本地化——他的遊戲取名《兄弟麻雀》也是出於熱愛「聖鬥士星矢」系列裡的阿斯加德兄弟。
此君還在各家出版社供職,負責管理維護多個日本文化法語論壇,2017年創建了Steam等平臺的數字版遊戲交換平臺Lestrade's,說不準還和前一陣鬧得沸沸揚揚的法國二手數字交易事件有關。這樣看來,開發維護10年麻將遊戲只是他多彩人生中的一環。
90年代中二病內味出來了……
前面提到,Irem並不執著於「四川省」的版權,友商就更加有了操作空間。比如,我曾經系統調查過一次FC非授權遊戲,發現中國臺灣地區的聖謙和全崴資訊就曾發行過《四川麻將制服篇》和《戰國四川省》,後者還轉手到了美國公司,改名《Tiles of Fate》搶佔市場份額。
PC方面,智冠科技在1990年向DOS「移植」了《四川省》,並連出了3代,出到第三代《四川省3:天府之國》的時候才想起原典有脫衣這回事,便找了一些90年代常見的模特藝術照加進去糊弄事,十分沒有誠意。相比之下,光譜資訊就良心一點,1998年推出《四川省2000》,在傳統四川省的基礎上追加了火把、炸藥、石牆等新的可玩要素,後來又開發了主打對戰的續作《四川省3000》,玩起來也其樂無窮。
一種非常好抄又好賣的類型
在「上海」和「四川省」裡,除了同牌消除外,還有梅蘭竹菊和春夏秋冬作為兩組可以互相消除的特殊牌,在這個老外創造的遊戲裡凸顯著中國麻將的最後一點文化基因。結果,我們臺灣同胞還把這個玩法給抄漏了。當然這一抄漏,長得就更像我們熟悉的那個「連連看」了。
2003年左右,已經頗有實績的小遊戲作者陳一進在個人網站上發布了免費遊戲《Kawai連連看》。後來的版本中加入了曾雲芊、簡誠志兩位開發者,朱俊負責簡體本地化,去除遊戲中的亂碼。
十幾年前的時候,國內大部分地區網絡還很落後,傳播遊戲主要靠四五塊錢的盜版盤。《Kawai連連看》容量不到10MB,很多盜版商燒錄光碟的時候會把它塞進去填縫,「連連看」就這麼像蒲公英一樣傳播到了全國各地,成為了一代人的經典回憶。
恐怕這才是大家最熟悉的畫面
2009年,《連連看5》以上海步天軟體有限公司旗下作品的名義發布,它跟美國人在病床上創作的麻將配對遊戲其實沒多大關係。不過,一個最初只是因為望文生義而取名「上海」的遊戲,它的模仿者們漂洋過海、更名換姓,最終落在了真正的上海,也算是命運開的一個無傷大雅的玩笑吧。
附錄:《四川省》遊戲娘化圖。
畫師:かにビー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