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6元賣2000!毛利高過茅臺,最暴利行業為何仍說賺不到錢?

2020-12-18 騰訊網

來源|海西商界(haixishangjie)

作者|李南京

一直覺得眼鏡行業暴利,但沒想到這麼暴利。

近日,明月鏡片的上市再次將眼鏡暴利推到了公眾的視野中,據招股書披露,一塊明月鏡片的成本僅6.23元,一副眼鏡的成本也不到60元,卻可以賣到近2000元的價格,價格直接翻了300倍。

而明月鏡片的毛利潤竟然高達95%,要知道國內第一神股茅臺的毛利也約在90%左右,而明月鏡片的電商毛率竟然超過了茅臺,也難怪它要衝擊上市!

那麼,如此低門檻的行業為何能保持如此高的收益呢?

成本6元的鏡片,卻賣出2000元天價

眼鏡行業裡流傳著這麼一句話:「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

這背後揭示出的行業「暴利」似乎早已是公開秘密。

而明月鏡片的利潤更是超乎想像,這家崛起於「中國眼鏡之都」丹陽的生產商2019年營業收入高達5.53億元,淨利潤實現了271.5%的增幅。

與市面上動輒售價上百元的鏡片相比,明月鏡片出產的鏡片的生產成本只有幾塊錢,行業堪稱 「暴利」。

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然而在京東平臺上,明月鏡片每副最低銷售價格為228元。與之相伴的是公司線上自營零售的成鏡毛利率為74.58%。

而作為「國內眼鏡第一股」的博士眼鏡,雖然近年來一直呈現下降趨勢,但即便如此,它也仍然保持著毛利潤74%以上的收益,可以說70%的利潤是眼鏡行業的基礎水平了。

巨大的利潤也吸引著更多玩家的入局,據企查查專業版數據統計,目前我國共有104萬家眼鏡相關企業,2019年註冊量突破29.3萬家,比十年前增長了1072%。

這就不得不說中國龐大的市場容量了,據統計,中國有超過6億人患有近視,而其中初高中學生的近視率高達70%,預計今年中國眼鏡零售市場的規模將達到850億元。

除此之外,中國還佔據全球眼鏡製造行業70%的份額,可以說,1072%的企業增長完全是在情理之中,並且仍然有不斷增長的趨勢。

假性暴利,你認嗎?

而暴利之下,是一群覺得不值得的消費者,在知乎搜索「眼鏡」,其中「配眼鏡吃過那些虧」,成為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畢竟消費者看到的僅僅是300倍的翻倍價格,但或許「暴利」並非我們想像的如此風光。

雖說毛利潤都是在70%以上,但研究之後,我們發現毛利潤高主要來自產品進銷差價和供應商返利,如果算上店面費用、銷售費用和人工費用等成本之後,淨利潤就不足10%了,相當於零售價1000元的眼鏡,生產商只賺到了105元。

而早期明月鏡片也一樣,作為鏡片的生產商,明月鏡片單個鏡片出廠價約為13.5元,然而在市面上,這些鏡片被提價數倍甚至十數倍售賣給消費者,由此可見,明月鏡片作為眼鏡生產頭部企業之一,只獲得了整個鏈條中的一小部分利潤。

而由於技術壁壘不高,近年來明月鏡片的經銷商數量不斷下降,2019年不僅沒有新增經銷商,反而有4家退出。

而明月鏡片95%的電商毛利是建立在請明星做營銷,達到品牌效應後增強線上定價話語權的基礎上,2019年明月鏡片營銷費用就佔到了總收入的五分之一,羊毛出在羊身上。

如此看來,「暴利」的眼鏡行業也沒那麼風光。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博士眼鏡盈利的20%以上竟然來自銀行理財收入。

即使老牌眼鏡玩家也要靠保本理財,日子也不好過,更別提其他小規模品牌,因此,我們看到除了博士、寶島、明月之外,很難有形成規模的眼鏡企業的出現,雖然如今眼鏡企業已經朝電商轉移,但眼鏡行業所具有的高人工、高租金和低購買頻次的特點,仍然是這個行業痛點的存在。

暴利或許不等於賺錢,風光之下是十年如一日難以突破的行業壁壘,眼鏡行業仍然需要新鮮血液的灌溉。

攪局者的強攻

而眼鏡行業近年來確實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如果稍加留意就會發現,近幾年商場裡的眼鏡品牌忽然變得幾乎和帽子、化妝品店一樣多。以LOHO、木九十、aojo和EGG為代表的新品牌眼鏡在各大商場盤踞,對瓜分市場的巨頭們發起了挑戰。

這些新品牌們往往店鋪裝修極具風格,時尚的鏡框設計、開放的購物環境和較便宜的價格,吸引年輕人試戴和購買,功能性眼鏡逐步淡化,設計感的眼鏡成為了競爭的核心。

LOHO眼鏡的創始人黃心仲認為,要把眼鏡產品變成一個時尚產品,如果變為一個功能性的產品,人人擁有一副眼鏡就夠了。但是一旦眼鏡像衣服一樣變身時尚商品,就不可能一年就穿一件衣服,哪怕不壞也不會穿,因為它是一個時尚標籤。

而定位時尚產品,就意味著在產品生產的基礎上,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發、設計、營銷成本。

成本的增加勢必會影響利潤,而這些成本終將會以另一種方式回到消費者的身上,比如新品牌的舒適感、驗光的專業度和售後服務等,一直都是網友吐槽的問題。

但改變仍然是這個行業所需要做的。畢竟眼鏡產品是一種體驗式服務,很多人希望體驗到的是驗光、配鏡、換鏡、洗鏡等「服務,因此想要完全轉移線上也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

未來五到十年,傳統產業裡80%品牌可能都會消失,眼鏡業也不例外。

眼鏡業從前是靠銷售驅動,而未來將會是醫療專業驅動,因此,比起通過增加營銷支持來建立品牌形象,不如投入更多研發經費,在未來科技領域提前站穩腳跟。

或許到那個時候,眼鏡行業的暴利才能真正為企業賺到錢。

相關焦點

  • 成本6元賣2000!毛利高過茅臺,暴利行業為何仍說賺不到錢?
    近日,明月鏡片的上市再次將眼鏡暴利推到了公眾的視野中,據招股書披露,一塊明月鏡片的成本僅6.23元,一副眼鏡的成本也不到60元,卻可以賣到近2000元的價格,價格直接翻了300
  • 比茅臺還賺錢!千元眼鏡成本僅20塊,這個行業為何如此「暴利」?
    01、成本價6.23元,售價少則幾百多則上千 門店售價2000元的眼鏡,淘寶上400元就能拿到手,眼鏡行業到底有多「暴利」? 近日,明月鏡片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準備上市,招股說明書提到鏡片的平均成本僅為6.23元。
  • 眼鏡暴利!6元成本,毛利近95%!
    8月21號,有媒體報導了眼鏡行業暴利的相關新聞,在知名鏡片公司的招股書內,披露的鏡片成本才6元,而能賣到2000元,預計2023年,眼鏡這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元。在明月鏡片的招股書中披露,2019年每片鏡片的價格成本僅為6.23元,而每副眼鏡的成本也只有56元,但是在對外銷售的時候,客戶拿到的眼鏡通常都要幾百元,甚至上千元,明月鏡片的網店毛利率高達95%。
  • 不起眼的「暴利行業」!令人想不到,毛利高達90%成本才不到1元?
    在近幾年相關部門的鼓勵下,面對著沉重的就業壓力,有不少人都選擇了去創業,但是選擇什麼行業就是一個值得考慮的事情了,不得不說,有的時候選擇是大於努力的。其實有很多不起眼的行業都是暴利行業,只是行外人很少人知道而已。
  • 2000一副的眼鏡,成本可能只有6塊,這行業能有多賺錢?
    一直覺得眼鏡行業暴利,但是沒想到這麼暴利。近日,明月鏡片的上市文件揭開了眼鏡行業的神秘面紗,一副眼鏡的成本不到60元,而一塊鏡片的成本只有6元,但最高價卻賣到了近2000,價格直接翻了300多倍。
  • 眼鏡行業有多暴利?分析博士眼鏡財務報表
    這個問題就好像是在問,茅臺酒那麼暴利(是真的暴利),為什麼沒人一擁而上去開白酒廠呢(這的確出現過,也都賺到了不少錢,但也賠掉了不少錢)。 當年各個地方都在開白酒廠,技術含量並不高,糧食發酵變成酒精,甚至用酒精勾兌就能裝瓶上架,但是在白酒行業裡真正賺到錢賺到名聲的也並不是特別多,更多的企業還是高度依賴廣告來打造品牌,一旦停止了廣告,那麼品牌也就瞬間被人遺忘。 那問題又來了,同樣都是老百姓心中的暴利行業,為什麼不是誰幹誰賺錢?這就要澄清一個對暴利的定義了。
  • 眼鏡的利潤「高出天際」!成本6元賣2000,你還在當「韭菜」嗎?
    市面上利潤最高的行業是什麼?相信不同人會說出不同的答案,但是說到眼鏡行業,相信沒有人會否認它的利潤高的。在小區周圍我們經常會看到眼鏡店,平時進店的人零零散散,但是這家店卻一直不倒閉,究其原因那肯定是老闆賺到錢了。
  • 超市賣1杯咖啡能掙多少錢?知情網友曝光成本:賣45元至少賺30
    網文一出,馬上釣出內行網友曝內幕,大呼「一杯45元少說可賺30+」。該網友在PTT發文,自己早上在超商買59元早餐組合,好奇隨口問店員,店內的咖啡機多少錢,他回答超過30萬元。該網友進一步分析,一杯中熱拿買價45元,杯子、豆子、牛奶從總公司叫貨不會太貴,一般餐飲業成本抓1/3,而連鎖大公司叫貨成本可壓更低, 一堆消費者幾十杯、幾百杯在寄杯,這樣咖啡的商機有多龐大?一位內行網友分析,超商是賣方便,星巴客是賣LOGO跟情懷,有能力自己烘,其實就是取向不同而已,不會烘又趕時間的人,當然去超商更經濟方便。
  • 起底暴利眼鏡行業:售價千元的眼鏡成本不足30元,錢都被誰賺了?
    原標題:一副眼鏡出廠價幾十元,售價上千元,錢被誰賺了?近日,明月鏡片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準備上市。眼鏡行業歷來被人們稱為「暴利」,而在明月鏡片的招股說明書裡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鏡片的平均成本僅為6.23元。那麼一副眼鏡生產成本究竟是多少?
  • 又一暴利行業誕生,單品毛利可達70%以上,卻備受年輕人追捧
    就在大家為了能夠進入國企、外企而擠破頭皮的時候,很少有人會注意的,在大家眼中非常不起眼的那些行業,暴利程度令人震驚!例如賣油條的店家能月入2萬,賣煎餅的也能月收過萬。所以對於創業者來說,最關注的問題就是什麼樣的行業算是暴利行業?
  • 成本40元,賣1000元,眼鏡為何如此「暴利」?
    文 | 張茂 審 | 易桉 現在的學生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可太多了,這使得許多孩子視力出現一些問題,儘是在學生中可以說很常見。不光是孩子,看看接觸電子產品比較多的成年人,可以說,完全不近視的成年人還是很少的,眼鏡行業是很多人都會接觸到的一個行業。
  • 賣眼鏡毛利堪比茅臺!這家公司鏡片最高賣兩千,單片均成本僅6元
    作者 | 市界胡萌編輯 | 東東「開一個眼鏡店賺得錢比販賣毒品還要多」,這句話看上去像是一句戲言,上市文件獲得受理的明月鏡片就在招股書中道出了行業真相。一塊成本6元多的鏡片竟然可以賣到2000元左右。據該公司招股書披露,2019年其每片鏡片的價格為6.23元,每副眼鏡的成本僅有56.09元。
  • 20元的鏡架賣400?眼鏡行業真有這麼暴利嗎?走近眼鏡行業
    眼鏡行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出廠價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有關數據表明,中國3.2億中老年人中90%的人都需要眼鏡;2000多萬在校生中,至少80%的人需要眼鏡。
  • 「賣水暴利論」:別被「利潤原罪說」帶偏了
    此後,有網友搬出其他品牌酒水飲料超高的毛利率數據:如茅臺、可口可樂、海天醬油、伊利等「跟水有關的產品」的毛利率,由此得出了「賣水才是暴利行業」的結論。  這不是輿論第一次炒作某些企業或行業的暴利,想必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但實際上,這些「暴利」的說法未必科學。  每次對「暴利」的炒作總會聚焦一個指標——毛利率。
  • 千元眼鏡成本僅20塊?帶你科普眼鏡行業「暴利」結構
    眼鏡行業裡流傳著這麼一句話:「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售價2000元的高端眼鏡,生產成本只有20元。中國承擔了全球眼鏡製造業70%的份額,但是為大牌做代工的中國眼鏡工廠利潤往往只有幾塊錢。高達100倍的利潤都被誰賺走了?兩三百的平價眼鏡和兩三萬的大牌眼鏡真的有差別嗎?
  • 一瓶茅臺酒的成本究竟是多少 為什麼賣這麼貴?
    保守計算可知,僅一瓶飛天茅臺,經銷商層面就要賺取消費者530元(1499元-969元)。2018年,貴州茅臺酒廠營業收入736.99億元,營業成本65.23億元,淨利潤378.30億元。因為賺錢太過容易,以至有人說,赤水河的水加上高粱米就可以釀造液體黃金。
  • 小小眼鏡的生意經:千百元鏡片成本僅6元,這家公司一年狂賺5億!
    一語道破,此話是直接說出了眼鏡行業的現狀,如果用兩個來形容就是:暴利。明月鏡片招股書:千百元鏡片成本僅6元近日,明月鏡片創業板上市申請獲深交所正式受理,而公司遞交的招股書也逐漸揭開了眼鏡行業的面紗,鏡片單位成本在6元左右,堪稱白菜價,而一副成鏡的成本價也才不到60元。
  • 又一暴利產業浮現!毛利可達1000%,「家庭作坊」就能月入6位數!
    從蘋果官網的數據來看,AirPods藍牙耳機的售價達到1246元,PRO版本的價格更是高達1999元,堪比一款國產手機的定價。至於利潤就更厲害了:以初代AirPods為例,其硬體成本不過300元,起售價卻超過了1200元,毛利足足有400%以上,可謂十分暴利。
  • 分享一個擺地攤賣紙巾項目:成本2000月賺3萬!
    今天我給創業號的朋友分享一個擺地攤賣批發價紙巾 (成本5 6元的紙巾)賺錢項目。 我畢業後靠一輛箱式小貨車一年賣遍大半個中國,賺了十萬塊錢的親身經歷。
  • 千元眼鏡進價不到百元?揭秘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行業真相
    去眼鏡店配過眼鏡的人應該都深有體會,一副眼鏡配下來,幾百塊是常事,上千塊也不在少數,但是從上市眼鏡公司博士眼鏡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博士眼鏡的鏡架平均成本89元左右,鏡片29元左右,隱形眼鏡49元左右,「成本價」均在百元之內,看似銷售利潤高的驚人,然而近幾年很多眼鏡店都在關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