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如何邁向「碳中和」?

2020-12-26 騰訊網

林伯強(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

12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清晰描繪了中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路線圖」。在近期的中央經濟會議上,「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被列為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碳中和目標是中國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付出的行動,彰顯了大國的責任和擔當,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碳中和」意味著經濟社會活動引起的碳排放,和商業碳匯等活動抵消的二氧化碳,以及從空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等。由於實際生產生活中不可能不排放二氧化碳,「碳中和」的概念其實是通過擁有等量碳匯或國外碳信用衝抵自身碳排放,來實現淨碳排放接近於零。

發電和工業端以及交通部門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

從中國的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現狀來看,在資源稟賦的約束下,中國的能源結構仍然以化石能源為主。2019年,中國煤炭消費佔比57.5%,石油消費佔比18.9%,天然氣消費佔比8.1%,化石能源消費總量佔比接近85%。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以及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導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較高。目前中國由化石能源消費產生的碳排放量接近100億噸。而從分品種化石能源碳排放來看,煤炭消耗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超過75億噸,佔化石能源碳排放總量超過75%;其次為石油和天然氣消耗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其佔比大致為14 %和7%。

從不同行業的碳排放來看,作為一個高度工業化國家,中國的碳排放主要集中於發電和工業端,此外,交通部門的碳排放也佔有較大的份額,而農業、居民、商業和公共服務等行業的碳排放相對較低。具體來看,對於發電行業而言,作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電力部門在國民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目前中國的電源結構仍然以煤電為主,截至2019年底,燃煤發電裝機容量佔發電裝機總容量的51.8%,2019年燃煤發電量則佔發電總量的62.2%。根據IEA(國際能源署)的最新數據,中國電力和熱力生產部門貢獻了超過50%的化石能源碳排放。

從工業端來看,能源加工行業、鋼鐵行業以及化學原料製造業等相關高耗能行業不僅是煤炭消費的重點行業,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行業。在除去電力和熱力生產行業之外,其它工業行業貢獻了將近30%的化石能源碳排放。最後,從交通行業來看,隨著中國城鎮化的持續推進,交通行業的能源消費和碳排放也呈現出顯著的遞增趨勢。交通行業以石油消費為主,目前貢獻了大概10%的化石能源碳排放。

碳中和策略需要統籌規劃、分行業設計、分階段實施

考慮到如此巨大的碳排放總量,中國在2030年左右實現碳達峰之後,需要在接下來的三十年內完成碳中和目標,這將推動中國能源系統發生顛覆性改變。可再生能源、儲能行業、節能行業、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BECCS)等相關低碳、零碳以及負碳行業需要加速推廣。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碳中和目標實現的主導方向。而由於不同減排技術的成本收益差異較大,不同行業的實施難易度有所不同,中國的碳中和策略需要統籌規劃、分行業設計、分階段實施。

對於電力行業來說,電力系統的深度脫碳是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在電氣化發展的大方向下,未來的電力系統將形成以「可再生能源+儲能」為主的電力供給體系。在過去的十年中,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已經得到顯著下降,尤其是光伏發電,成本下降超過90%。而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再次大規模發展,在規模經濟的作用下,其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但可再生能源發電與儲能技術相結合,才是推動其大規模應用的關鍵。可再生能源中風電、光伏具有顯著的間接性和波動性的特點,在大規模併網之後,會對電力系統和電網的穩定性產生衝擊。儲能系統可以通過負荷管理進行電網調峰。可再生能源與儲能系統的結合不僅可以有效的提升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同時可以有效降低電力系統的碳排放,推動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從工業端來看,未來中國有望擺脫「高能耗、高汙染」的產業結構。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完成,中國對鋼鐵、水泥等產品的需求可能出現大幅下降,工業部門的化石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將大幅下降。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將主要作為工業原材料投入使用,排放的二氧化碳較少。而要實現工業端的完全零碳排放,需要結合自然碳匯以及CCUS等負碳排放技術。在短期內,在這些技術實現突破性進展之前,提高工業端的能源使用效率、控制煤炭消費以及加快煤炭替代則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

對於交通部門來說,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以及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未來電動汽車將對傳統燃油汽車實現有效替代,路面交通將實現完全電氣化。因此,電動汽車加上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將是路面交通部門實現脫碳的重要途徑。當然,隨著制氫成本的下降以及氫能技術的成熟,未來氫燃料電池汽車也值得期待。對於航空、航海等交通部門,生物燃料、氫燃料等相關能源的使用可以降低這些部門的碳排放,對於無法避免的碳排放,則可以通過自然碳匯以及CCUS等技術實現零碳排放。

從碳中和目標的實施階段來看,中國需要統籌規劃,從「十四五」規劃開始布局,逐步引導投資轉向零碳和負碳領域,在接下來的各個五年規劃中制定明確的減排目標,並配以相應的減排政策支持。整體來看,中國的碳中和路徑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一(2021-2030年),主要目標是實現碳排放達峰。在短期內,由於煤炭仍然是中國的主體來源,隨著電力需求的增長和工業化的深入推進,發電和工業端的能源消費和碳排放將保持一定的增長態勢。另外,目前中國人均汽車保有量非常低,僅為發達國家的四分之一左右,未來交通部門的能源需求增長空間依然很大,短期內交通碳排放還將持續增長。因此,在碳排放達峰的主要目標之下,此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逐步替代發電和工業端的煤炭消費,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推進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汽車的替代,引導消費者向低碳生活方式轉型。

階段二(2031-2045年),主要的任務是快速降低碳排放。在碳達峰目標實現之後,中國需要在接下來的三十年內將超過100億噸的碳排放實現淨零排放,因此在開始的十五年內,中國需要快速降低碳排放。一方面,隨著可再生能源和儲能成本的顯著下降,「可再生能源+儲能」將逐步實現平價上網,實現對化石能源的有效替代;另一方面,隨著電動汽車成本的下降和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電動汽車+交通基礎設施」的組合將有效替代傳統燃油汽車。因此,階段二的主要手段包括大規模利用可再生能源,大面積完成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汽車的替代,實現交通部門全面電力化,加大CCUS、BECCS等負碳排放技術的推廣使用,完成第一產業的減排改造。

階段三(2046-2060年),主要任務是深度脫碳,實現碳中和目標。在此階段,CCUS、BECCS等相關技術將逐漸成熟,可以實現大規模推廣。可再生能源、儲能、氫能等相關技術實現商業化利用。在工業和發電端、交通等領域完成清潔低碳改造之後,對於那些無法實現零碳排放的行業來說,可以通過碳匯、CCUS、BECCS等負碳排放技術來實現碳中和目標。

如何保障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在未來40年要實現碳中和目標,對於中國來說挑戰與機遇並存。在逐步完成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新能源行業、儲能行業、CCUS等零碳和負碳技術排放行業將迎來比較快速發展,中國高質量發展進程將加速推進。為了保障中國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中國需要做好以下方面:

一是健全應對氣候變化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相關制度建設。氣候變化相關法律法規是碳中和目標實現的必要條件。將碳中和目標納入社會發展規劃目標中,完善氣候變化相關的立法工作,不僅可以將碳中和願景提升為社會行動共識,同時可以保障碳中和承諾有法可依、有據可循。另外,還需要加快構建統一有效的全國用能權、碳排放交易市場,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節能減排中的作用。

二是未來40年內達到「碳中和」,對於中國來說,時間比較緊迫。需要從「十四五」規劃開始布局,在未來四十年的各個五年規劃中提出階段性的減排目標,爭取在「碳中和」相關領域提前布局。特別是需要鼓勵國有能源企業積極儘早入局,利用雄厚的國有資金和成熟的技術積累發揮優勢,成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下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

三是完善能源科技創新政策設計,推進關鍵零碳和負碳技術的發展。碳中和過程的深入推進需要配套CCUS、BECCS、儲能、氫能等零碳和負碳技術作為支撐。政府需要完善能源科技創新政策設計,重點關注發電、工業、交通等相關領域零碳和負碳技術的發展,爭取從產業鏈和技術上走在世界前列。當然,由於技術變革速度和方向存在不確定性,未來還需要加強新興技術的研發和創新。

四是增強能源國際合作,加快全球碳減排進程。目前全球有超過120個國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標,作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和煤炭消費國,中國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無疑會加快全球氣候變化治理進程。增強國際合作不僅可以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同時可以實現不同國家之間在節能減排、低碳、零碳以及負碳等相關技術上的互補,最終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相關焦點

  • 科普漫畫 | 如何邁向個人碳中和?
    科普漫畫 | 如何邁向個人碳中和?
  •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在巴黎協定之後第一個長期氣候目標,也是第一次提到碳中和。
  •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中國海油在行動
    今天,在2021年第一個工作日,中國海油把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作為工作例會重要議題進行部署。這背後是中國海油踐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堅定決心,體現著中國海油黨組加速推進能源轉型的責任擔當。「中國海油」微信公眾號開設「低碳轉型 綠色發展」專欄,持續關注中國海油各單位在助力我國全面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的好做法,記錄下海油人蹄疾步穩向碳中和目標邁進的足音。
  • 「碳中和」是一個時代的進步
    本報記者 張英英 吳可仲編者按/「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的減排承諾引發國際社會熱烈反響。與此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明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在碳中和的目標願景下,中國能源結構轉型按下「加速鍵」。「碳中和」已然成為能源領域的年度「熱詞」。
  • 中國首個碳中和科研基地掛牌成立
    02中國首個碳中和科研基地掛牌成立12月24日,在中國提出「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戰略目標,僅僅3個月後,中國首個碳中和科研基地03如何實現碳中和?除了要有堅實的科學基礎外,中國碳中和之路還要分三步走。
  • 實現碳中和 我們對2060年的承諾-認識碳中和
    北極星大氣網訊:在今年9月召開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中國向外界承諾於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什麼?畢馬威近期將發布碳中和系列文章,介紹碳中和的意義及影響。本系列文章共三期,本次為第一期,主要介紹碳中和的基本認識。
  • 彭博新能源財經白皮書稱:加速電氣化與可再生電力可助中國邁向碳...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陳其珏)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今天發布了白皮書《中國加速低碳進程》,詳細討論了中國邁向碳中和目標的可能路徑,其中包括中國工業和公路交通等領域加速電氣化及加速部署可再生電源等零碳電源。
  • 【汽車人】「碳中和」不僅是達摩克裡斯之劍,更是催化劑
    實際上,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只是全球追求「碳中和」大戰略中的一環。日前,由大眾汽車中國攜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聯合編著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20)》(2020汽車藍皮書)發布,報告以「面向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中國汽車產業低碳發展道路」為主題,提出了「三步走」發展戰略及汽車產業碳減排系統工程的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
  • 什麼碳中和?
    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 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會議從根本和源頭上作出部署,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一文詳細了解「碳中和」
    外來詞「碳中和」,自然讓人想起中國傳統的「致中和」。《中庸》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致中和」是三個多麼美好的字眼,但要達到天人合一,達到萬物皆育,達到和諧之境,確實也不容易。為了經濟增長,我們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已經太大;今天如何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如何全方位達到「碳中和」,是一個很嚴峻的現實問題。
  • 「碳中和」我們來了
    中國的碳中和目標給世界帶來了驚喜,中國的承諾也將對全球能源經濟帶來深遠影響。整理 | 365儲能及智慧能源一句承諾,重於泰山9月22日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說說碳中和的那些事兒
    點擊標題下「河北生態環境發布」可快速關注「碳中和」成了熱詞。從今年9月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到12月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我國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理上網來|實現碳中和:從中國承諾到中國行動
    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年度重點任務之一。此前,習近平主席多次在聯合國大會等重大國際場合強調,中國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迄今為止世界各國中,作出的最大的減少全球變暖預期的氣候承諾。
  • 中國碳達峰、碳中和將這樣實現 這本白皮書安排得明明白白!
    12月21日,國新辦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我國能源發展成就如何?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將如何實現?看本期《重點來了》「開卷有益」五項主要內容 有關成就 更著眼未來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介紹,《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系統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推進能源革命的歷史性成就,全面闡述了新時代新階段中國能源安全發展戰略的主要政策和重大舉措
  • 2060年中國「碳中和」目標的路徑、機遇與挑戰
    2060年中國將「碳中和」和基本上替代火力發電、工業能源消費、燃油汽車,並且基本完成建築零排放。但是仍有部分能源消費及碳排放是無法替代的,因此,可以預測2060年中國的「碳中和」目標下的碳排放來源與碳匯項目。碳排放包含無法用其他能源替代的能源消費,例如航空和航海過程中的碳排放、作為工業原料的能源導致的碳排放、少量畜牧業帶來的碳排放。
  • 一文了解什麼是「碳達峰」&「碳中和」!
    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會議從根本和源頭上作出部署,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
  • 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而從一個更大的維度去看,中國進行能源領域的碳中和變革也是中國科技進步浪潮下的一個能源領域縮影。碳中和=更經濟+更清潔+更安全的能源結構。長期來看碳中和將會完成美麗中國提出的能源革命戰略目標,我們大膽的預測以非化石能源為主的電能將成為一次能源主體,能源消費中電氣化率達到100%,二次能源中氫能達到30%,完成淨零排放。而可再生能源製造業屬性將帶動成本的進一步下降和能源安全性的提升。
  • 疫情後如何綠色復甦?採礦業如何實現碳中和?巴西淡水河谷中國區...
    原標題:疫情後如何綠色復甦?採礦業如何實現碳中和?   重申碳中和承諾   據了解,淡水河谷此次展臺從選材和設計都頗為契合碳中和主題。選材嚴格遵循進博會「綠色展臺標準」,最大程度地減少木質材料的使用,即低於搭建材料總體積的30%。而在展臺設計方面,飾有不規則環形燈帶的展臺地面令參觀者仿佛漫步於淡水河谷礦區,布滿綠植的展臺牆面則令參觀者宛若置身於巴西淡水河谷自然保護區的原始森林中。
  • 釋新聞|中國提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意味著什麼
    9月22日,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中國提出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各國要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推動疫情後世界經濟「綠色復甦」,匯聚起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合力。
  • 「碳達峰、碳中和」到底啥意思?
    「碳達峰、碳中和」到底啥意思?在第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氣候雄心峰會及202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什麼是「碳達峰」「碳中和」?為何要實現、以及怎樣實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