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公司加速拓客 風控成本高企

2020-12-15 金融投資網

 

金融投資網記者 吉雪嬌

近年來,消費金融行業發展有所放緩,但仍保持相對較高的增速。據中國銀行業協會披露數據,截至2020年6月末,消費金融公司已發展到26家,資產規模4861.5億元,貸款餘額4686.1億元,服務客戶數1.4億人。

加速拓客的同時,值得留意的是,消費金融公司風險問題也逐步凸顯,引起市場關注。業內人士認為,在行業風險日益加劇和市場需求潛力下降的趨勢下,消費金融公司應堅守風險防控底線,強化穩健經營理念。

擴大客戶範圍

補位傳統金融服務空白

中國銀行業協會近日發布《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末,消費金融公司資產規模達4988.07億元,較上年增長28.67%;貸款餘額4722.93億元,較上年增長30.5%。整體增速有所放緩,但仍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

其中,消費金融公司繼續將客戶拓展置於發展的重中之重,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普遍採取了大力拓展新的消費場景的策略,加大自有品牌宣傳力度,通過與頭部網際網路公司、流量平臺開展引流合作、聯合放貸等多種方式,實現了服務客戶數量的增長。

截至2019年底,消費金融公司客戶數為12727.92萬人,較2018年同期增長52.29%,客戶增長顯著。同時,高達50%的消費金融公司2019年的新增客戶貸款餘額佔其全部貸款餘額的比重超過了60%,僅有1家公司新增客戶帶來的貢獻較少(餘額佔比不足20%)。「這說明消費金融公司新客戶拓展較快,新客戶對業務規模貢獻度較高,消費金融還是一個不斷上升的增量市場。」中國銀行業協會指出。

在擴大客戶覆蓋範圍方面,消費金融公司客群不斷向三四線城市,甚至縣城區域下沉。如三線及以下城市可統計數據的21家消費金融公司中,14家公司客戶佔比在25%-75%之間,且佔比不斷上升。

「商業銀行藉助金融科技,利用信用卡、個人貸款業務不斷下沉,擠壓消費金融公司的生存空間。」中國銀行業協會認為,一方面,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金融服務接近飽和,競爭激烈;另一方面,中小城鎮、農村地區消費金融服務長期缺位,欠發達地區的金融服務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消費金融業務從大城市邁向小城鎮,將逐步填補商業銀行傳統金融服務的空白。

風控成本高企

平均不良貸款率2.63%

加速拓客的同時,消費金融公司風險問題也逐步凸顯。《報告》顯示,消費金融公司服務的主要對象為傳統商業銀行無法觸達或未能有效服務的中低收入長尾客群(優質客群主要選擇銀行信用卡或銀行消費貸款),風險成本相對較高。

針對調查問卷中「哪些因素對公司發展影響較大(限選2項)」問題,在24家參與調查的機構中,多達16家機構選擇了「風控成本高企」(系所有選項中選擇最多的)。

而從風險成本的直接反應指標不良率數據來看,2019年消費金融公司平均不良貸款率為2.63%,略高於信用卡的平均不良水平,較2018年有小幅下降(下降0.11個百分點);從不良率的中位數來看,2019年為2.03%,較2018年有小幅上升(上升0.1個百分點)。

整體上來看,消費金融公司面臨著較大的風險(成本)壓力;同時,不良率的中位數與平均數相差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家機構的風險成本的差異,部分機構的風險成本壓力尤甚。

今年7月,《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公布實施,在營銷獲客、風控模式等方面都做出了具體要求。銀保監會明確,除個人貸款期限要求外,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開展網際網路貸款業務參照本辦法執行。

中國銀行業協會認為,在行業風險日益加劇和市場需求潛力下降的趨勢下,行業發展模式應該從注重規模擴張和市場份額競爭的外延性發展模式,轉型為注重風險防控和效益提升的內涵性發展模式。堅守風險防控底線,強化穩健經營理念,堅持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能力相匹配的原則,在確保風險防控的前提下,實現規模與質量、風險與收益的最優平衡。

利率上限下調

優勝劣汰或加劇

另一方面,隨著近日民間借貸利率重劃「紅線」,消費金融行業被認為或迎新一輪洗牌。雖然消費金融公司屬於持牌金融機構,不屬於民間借貸的範疇,但業內人士認為,實際判決中可能會出現參考民間利率的情況。

根據目前一年期LPR的四倍計算為15.4%,消費金融公司的很多貸款產品已「超線」,利率在16%-24%不等。面對借貸利率上限可能出現的下調,機構將不得不壓降成本,維持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在此情況下,科技實力強的金融機構、擁有優質客戶的頭部助貸平臺被認為將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競爭必然導致優勝劣汰的馬太效應和擠出效應,強者的市場地位在競爭中不斷穩固和增強;弱者在競爭中市場規模不斷萎縮,甚至可能被擠出市場。」中國銀行業協會認為,優勝劣汰動態競爭過程,導致消費金融行業競爭格局有眾多中小機構的充分競爭,逐步轉變為大中小不同機構之間的壟斷競爭,甚至最終出現少數大型機構之間的寡頭競爭格局。

相關焦點

  • 《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0)》:2019年消費金融公司平均不良...
    《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0)》:2019年消費金融公司平均不良貸款率為2.63%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作者:張末冬
  • 捷信王濤:「創新、風控、融資」三大利器 逐鹿消費金融「下半場」
    隨著後疫情時代背景下全球經濟水平和社會發展進程的放緩,客戶的消費需求存在一定不確定性;而市場供給端也隨著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入局,給上遊消費金融企業在技術、運營、服務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質量的要求。在此前提之下,王濤堅信「創新」、「風控」、「融資」才是優秀消金企業贏得這場沒有硝煙戰役最終勝利的三大關鍵要素。
  • 捷信、中銀、中郵消費金融高管發聲,破解利率、獲客、風控難題
    撰文 | 木音出品 | 消費金融頻道接近年關,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也開始對2020年進行復盤,近期頭部持牌消金的高管頻頻對外發聲,表達在展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分析消費金融未來在場景、獲客、融資、風控、利率等方面的趨勢。
  • 網際網路貸款新規下的消費金融公司:由幕後走到臺前,目標客群或下沉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表示:「總體來看,新規有利於消費金融公司進一步規範業務流程、風控審核機制、明確責任主體、外部合作方式和合作對象,認真落實該政策有利於消費金融公司進一步控制風險,穩步健康發展。」
  • 疫情壓力下的測試 什麼樣的消費金融公司有望基業長青?
    受疫情衝擊,消費金融行業走向分化。  疫情對於消費金融公司獲客、風控乃至生存無異於一場壓力測試。什麼樣的消費金融公司才能穿越經濟周期的起伏和抵禦突發的疫情衝擊?  行業發展趨於穩健  經過過去幾年高速發展,加之今年疫情衝擊,消費金融行業遭受挑戰,市場短期內進入調整期,整體規模增速放緩。  疫情對消費金融不僅僅是線下如教育培訓、醫美等場景的直接衝擊,還給各個消費金融公司風控帶來嚴峻挑戰。
  • 北銀消費金融公司 數字創造美好金融未來
    北銀消費金融公司安全放心值得信賴隨著消費金融領域數位化進程不斷推進,技術與金融場景不斷融合滲透,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手段與消費金融業務深度協同,對消費金融服務的模式、成本及體驗等方面都形成了顛覆性改造與提升
  • 2020年消費金融關鍵詞:疫情、科技、場景、風控...
    這一年,「疫情」成為貫穿全年的關鍵詞,從年初共同抗疫,到抗疫與經營工作並重,再到數位化轉型加速,消費金融行業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進行著自我變革。 這也成為消費金融公司今年面對的首道「考題」。 《金融時報》記者:如何看待疫情衝擊? 中原消費金融:新冠肺炎疫情成為數字經濟的「催化劑」,面對疫情衝擊,數位化服務、數位化風控成為消費金融公司在新賽道上全力前進的法寶,也成為高科技人才實現就業的一個「蓄水池」。
  • 消費金融公司PK傳統銀行 招聯金融純線上發展模式「意外」獲勝
    眾所周知,消費金融行業的「參與者」主要包括傳統銀行、網際網路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以及網際網路小貸公司等。傳統銀行已佔最為優質的客群,市場佔有率較高,資金渠道多元、成本較低,但也有區域性銀行卻無法在異地展業等缺陷。因此,專家認為,消費金融公司主體擴容,且不斷推進線上化轉型,有望迎來快速增長,招聯金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2020年度消費金融公司TOP10」榜單揭曉
    榜單評價說明2020年是消費金融變局的一年,全年5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籌建,一波巨頭相繼進場, 截至目前,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已達30家。自2010年首批4家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牌照下發,10 年間,消費金融發展幾經波折。
  • 長江證券-消費金融(二):哪一類的消費金融公司最有發展前途?
    本篇行業研究由長江證券分析師浦東君撰寫,他認為國內消費金融行業是一個擁有美好前途的行業,並從資金來源、盈利能力等方面看好初期的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從金融與主業結合、大數據等方面看好未來的電商系消費金融公司,當然,他最看好的是能搭上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的非金融的上市公司。
  • 銀保監會: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須提高風險識別和應對能力
    來源:銀保監會原標題: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各銀保監局:為妥善應對疫情影響,增強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經銀保監會同意
  • 消費金融進軍農村,捷信、馬上、網商帶頭
    目前,頭部消費金融公司、網際網路銀行憑藉自身的技術優勢和展業能力,加速開荒農村市場,並取得一定的市場份額。其中,捷信自提出「2020-2023戰略「以來,加大科技與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方式的融合應用,戰略不斷下沉,觸達農村市場。從捷信的策略上看,主要通過線上的方式服務農村市場。
  • 你我貸副總裁劉峰:量化風控解決消費金融行業痛點
    P2P平臺以網際網路為介質、移動便捷為導向、大數據為基礎、金融技術為手段的網際網路特徵將在消費金融領域煥發更大的價值你我貸副總裁劉峰4月20日在「網際網路金融發展與創新論壇」上探討「我國消費金融發展現狀和前景」的主題時認為,P2P的三大核心任務在於,尋找優質資產切入、尋找合適成本的出藉資金、依託金融科技技術高效連結資金與資產。
  • 消費金融頭部企業智能風控對比 招聯金融毫秒級風險識別非常實用
    我們都知道,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控制好風險是金融機構不斷提升產品體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關鍵。由於疫情衝擊了消金公司的線下業務,增加貸後資產管理難度,於是,一些頭部消金機構開始不斷加速建設線上智能化運營能力,特別是貸後智能風控建設。據了解,頭部消費金融公司通過自主研發或從第三方引入的方式,發力生物識別、大數據風控等,實現多重數據模型核驗反欺詐信息。
  • 光大銀行控股消費金融公司正式揭牌,國內已開業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達...
    8月17日,中國光大銀行控股子公司——北京陽光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陽光消費」)在北京正式揭牌開業。陽光消費是全國今年開業的第3家也是在北京市成立的第3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至此,國內已開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達到27家。
  • 晉商消費金融啟動增資擴股 場景風控仍待解決
    具體來講有這三類:一是擁有優質產業消費場景,如教育、醫療、旅遊等資源的線下產業集團;二是具有較強網際網路金融風控管理能力的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垂直消費平臺公司;三是在業界擁有良好投資聲譽和豐富投資經驗的優質投資機構。可見,對於場景的需求還是晉商消費金融在引入投資者時的一個重要考慮。而此前,在於外部場景合作過程中,晉商消費金融沒少踩雷。
  • 消費金融公司起訴數十萬人,強制執行也難追欠款
    在逃廢債和催收整治雙重夾擊下,面對不斷攀升的逾期貸款,消費金融公司最終忍無可忍,選擇將借款人批量告上法庭。撰文 | 冬彌出品 | 消費金融頻道消費金融逾期形勢加劇,中郵、中銀、興業、北銀、湖北等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起訴借款人的司法案件數量大增,一封封裁判文書背後代表著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積壓已久的壞帳。
  • 又一巨頭來了 平安消費金融公司獲批開業
    平安消費金融公司獲批開業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黃蕾)4月9日,上海銀保監局在其官網披露了《關於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開業的批覆》。這意味著,中國平安正式拿到了消費金融牌照。根據批覆公告,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為50億元,股權結構為: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資人民幣15億元,佔公司註冊資本的30%;融熠有限公司出資14億元,佔公司註冊資本的28%;未鯤(上海)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出資13.5億元,佔公司註冊資本的27%;錦炯(深圳)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出資7.5億元,佔公司註冊資本的15%。
  • 消費金融邁入分類監管時代:引入評級制度強化風險防控
    消費金融公司將迎來分類監管。銀保監會1月13日發布《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從公司治理與內控、資本管理、風險管理、專業服務質量、信息科技管理五大維度,將消費金融公司劃分為1-5級,數值越大表示機構風險或問題越大,需要監管關注的程度越高。對於評級為5級的消費金融公司,監管擬責令其提交合併、收購、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救助計劃,或依法實施接管。
  • 消費金融公司牌照持續「走俏」 區域性銀行齊發力
    自2009年《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出臺以來,25家消費金融公司先後成立。其中尤以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最為活躍。不光數量增長迅速,消費金融公司主體也是從國有大行向城商行、農商行等區域性銀行擴展。儘管區域性銀行開始越來越多的瞄準消費金融市場,但如何從中突圍,做到差異化,卻依然成為其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