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發展新形勢對臺商意味著什麼(一)

2020-12-16 央廣網

 編者按:面對未來一段時間較為複雜的國際經濟環境及兩岸緊迫的經濟形勢,我們邀請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教授朱磊從「如何理解『雙循環』戰略」和「『雙循環』戰略下的市場機遇」為廣大臺商解進行深度分析,今天奉上該篇內容的第一部分:如何理解「雙循環」戰略。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世界經濟,全球市場萎縮,經濟形勢嚴峻。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近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其中發達經濟體將萎縮8%,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將萎縮3%。世界銀行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速的最新預測下降5.2%,為二戰以來70多年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世界經濟進入絕大多數人都未曾親身經歷過的景氣嚴冬。

在此背景下,為確保中國經濟持續穩步發展,繼續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邁進,2020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提出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對下半年政策以及工作目標定調,正式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雙循環」戰略,受到各方密切關注。

對臺商而言,當前和未來幾年國際市場肯定不如大陸市場有更多機遇。在當前世界主要市場中,中國大陸對疫情控制得最好,經濟政策最為多元,營商環境最為優越,復甦勢頭最為明顯,臺商對大陸市場的熟悉程度也遠比其它市場要高。清醒意識到當前大陸經濟發展新形勢,及時了解、掌握和抓住大陸經濟發展新戰略提供的契機,化不利條件為有利機遇,是臺商現階段亟需著手的工作。

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雙循環」戰略?

「雙循環」戰略的重點是「內循環」。近年來,國際上出現逆全球化動向,原有的經濟全球化趨勢受挫,中國「外循環」經濟運行遭遇較強阻力和障礙。但中國內部市場足夠大,以「內循環」為主、「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戰略,不僅可以有效緩解中國長期以來對外部的依賴,也能夠推動中國全產業鏈的發展。

在「外循環」中,中國具備比較優勢的產品多集中於低附加值品類,如服裝、家具類產品,而對於晶片、半導體等高附加值產品,產業鏈並不完善,在核心技術方面仍面臨較大的技術壁壘,「內循環」可以倒逼中國在核心技術與環節上取得突破,大幅提升核心技術競爭力,重塑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實現全產業鏈布局。

從內部運行看,中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經濟發展前景向好,但也面臨著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這些困難和挑戰只能通過強化「內循環」來解決。正如中央反覆強調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可見,「內循環」的核心出發點,是充分挖掘自身潛力,適應內外條件變化,實現中國大陸經濟可持續發展。當前正處於「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計劃制定時期,「雙循環」將成為下一階段中國大陸重要的經濟戰略布局。在此戰略布局下,中國大陸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潛力足、韌性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改變,這是支撐臺商投資信心和經營布局的根本所在。

看好新基建和電商機遇 福建漳州臺商持續深耕大陸市場(圖片來源 中新社)

與以前中國大陸「擴大內需」政策有所不同的是,「內循環」戰略是全產業鏈的,不僅包括「擴大內需」政策所刺激的最終消費市場,還包括產品生產的上遊進口產品替代。臺商在不少產業鏈中具有上遊產品的核心技術優勢,這是新的發展機遇。如同其它產品一樣,技術也應該在需求市場最旺盛、最迫切的時候賣出最好的價錢,發揮最佳效果,取得最高收益。

相關焦點

  • 大陸經濟發展新形勢對臺商意味著什麼(三)
    編者按:面對未來一段時間較為複雜的國際經濟環境及兩岸緊迫的經濟形勢,我們邀請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教授朱磊從「如何理解『雙循環』戰略」和「『雙循環』戰略下的市場機遇」為廣大臺商解進行深度分析。我們知道,作為戰略主軸的「內循環」模式主要由生產和消費兩方面支撐,為臺商提供重要的市場機遇。今天奉上該篇內容的第三部分:消費內循環方面市場機遇的深度解讀。
  • 第十五屆臺商論壇開幕 李政宏籲臺商堅定在大陸發展信心
    中新社江蘇淮安12月11日電 (徐珊珊)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李政宏11日在江蘇淮安指出,在當前世界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大陸毫無疑問仍然是臺商臺企投資興業的最佳選擇和最大機遇所在。當天,第十五屆臺商論壇在淮安開幕。
  • 第十五屆臺商論壇在淮安舉辦:「大陸是臺商投資最佳選擇」
    江蘇是臺商投資最活躍、臺資企業最密集、兩岸經貿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而位於蘇北的淮安,人文底蘊深厚,經濟發展快速,區位優勢顯著,營商環境優良,在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方面有很大優勢。果不其然,經過十幾年發展,淮安交出了「千家臺企落戶、千億產值貢獻、千名臺商匯聚」的亮眼成績單,落戶淮安的臺資企業超過千家,總投資超200億美元。
  • 大陸發展迅速前景無限,是臺商投資的一片熱土
    這表明,儘管臺灣民進黨蔡英文上臺「執政」以來,極力阻撓兩岸交流,喊話臺商回臺投資,也鼓動臺商到東南亞地區投資發展,但大陸仍然是臺商投資的一片熱土。  第一,臺商對大陸的投資普遍獲得了較好的回報,許多臺資企業已經做大做強,為臺商投資大陸提供了動力。
  • 2016年全國臺協會長座談會舉辦 張志軍寄語大陸臺商
    ­  張志軍向與會臺協會長介紹了今年以來兩岸關係發展變化形勢和大陸對臺方針政策,強調大陸對臺大政方針不會因臺灣政局變化而改變,將繼續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和遏制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努力維護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廣大臺胞在大陸的工作和生活創造更多便利。­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出席2016年全國臺協會長座談會。
  • 臺商在大陸賺錢多
    最近臺灣的經濟部門調查結果顯示,大陸有54.8%的臺資企業營業額持續增長,盈利的臺資企業的比例首次超過了四成,達到41.9%,比虧損的臺資企業所佔比例高出10個百分點,這一結果顯示,大陸地區大部分的臺資企業已經進入了收穫期。  呂秀蓮曾經警告臺商說,到大陸投資就像飛蛾撲火。臺灣還有人說,大陸歡迎臺商來投資,但是沒有歡迎臺商來獲利。
  • 《旺報》:還大陸臺商一個公道
    評論清晰列出中華徵信所報告中的數據:4696家的大陸轉投資事業中,超過一半獲利,其中1/4獲利超過1億元以上,4成超過5000萬元。細分產業類別,獲利超過百億者,除了以外銷為主的電子產業外,水泥、食品及塑化等專注內需的產業,也紛紛擠進百億俱樂部。隨著大陸外需轉內需的經濟結構調整,臺商營運重心與方向也跟著轉移,從過去側重加工出口的模式,轉而強調內需市場的布局,最終形成多角化的經營型態。
  • 敏實集團董事會主席:浙江為臺商造就了很好的發展環境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浙江為臺商造就了很好的發展環境」一幅《富春山居圖》、一條金溫鐵路、一座大陳島,3個「一」的故事,展示了浙臺兩地隔海相望、人緣相親、文化相通、習俗相近、商緣相連的深厚淵源。 攜手合作互利共贏「世界格局在變,發展格局在變,但兩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濟發展態勢沒有改變。」開幕式上,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郭金龍表示,希望兩岸工商界共同攜手、精誠合作,抓住新機遇,一道深耕大陸內需市場,抱團出海開拓國際市場,為實現產業合作、融合發展,共同壯大民族經濟貢獻積極力量。
  • 臺商投資大陸互補雙贏 (2002-10-18 09:58)
    那麼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就是臺商投資大陸持續增長的原因是什麼?臺商投資大陸為大陸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臺商的投資活動對島內經濟的復甦又有著怎樣的作用呢?今天「熱點透視」節目邀請到了國臺辦經濟局的唐怡副局長和大家一起談談這個問題。  臺商對大陸的投資始於80年代初期,在兩岸貿易的帶動下起步,並隨兩岸經濟聯繫的增加而日趨活躍。
  • 臺灣跟進美國態度抵制大陸華為手機 臺商不滿
    臺灣媒體報導稱,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多國借華為、抖音等事件發難,試圖打造「科技鐵幕」圍堵大陸,另一方面,北京對攸關科技發展的重要計劃也展現力挺態度。在這一微妙時刻,臺灣竟然跟進美國態度抵制大陸華為手機,15日起禁止連結內部網絡,不少臺商擔心淪為「炮灰」。
  • 大陸惠臺「11條措施」為臺商在大陸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馬曉葉):5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臺辦等十部門聯合出臺助力臺企「11條措施」,臺商圈對此一片叫好聲。他們紛紛表示,這些措施是幫助企業應對疫情和復工復產的及時雨,將為臺商在大陸的發展注入強大的推動力。
  • 國臺辦:事實證明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大陸
    今年臺灣經濟保持增長,與大陸臺胞臺企貢獻、兩岸產業鏈供應鏈紐帶密不可分。事實證明,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大陸,大陸的發展機遇、在大陸臺胞臺企的發展,有力拉動島內經濟發展,增進了臺灣同胞福祉。兩岸同胞加強合作,臺灣經濟才有更好前景,臺灣同胞才能更多獲益受惠。朱鳳蓮介紹說,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今年兩岸經貿往來總體穩中有進。
  • 打造臺商大陸「精神家園」,設50億臺商發展基金,崑山深化兩岸產業...
    到帳臺資超過640多億美元,10萬臺胞安居樂業1990年10月,首家臺資企業順昌紡織落戶崑山,開啟了臺商在崑山投資興業的序幕。30年來,崑山已成為大陸臺商投資最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密切的地區之一,10萬臺商臺胞在崑山安居樂業。
  • 廣東惠州臺商協會會長呂正一感慨22年大陸發展機遇
    廣東惠州臺商協會會長呂正一感慨22年大陸發展機遇 2018-06-29 20:33:4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學者:大陸新經濟發展成為兩岸貿易增長新動能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 路梅)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29日指出,大陸新經濟發展已成拉動兩岸貿易增長的重要新動能。2020年兩岸經貿逆勢成長,充分顯示兩岸經濟命運與共,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大陸的強力依託。
  • 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兩岸區域合作
    ,兩岸關係出現了新的變化,在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推動下,兩岸經貿合作關係也在進一步發展,大陸對於臺灣經濟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在新形勢下兩岸要通過加強政治互信,堅持共同的政治基礎;要加強「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兩岸經貿合作新的著力點;要促進兩岸經貿多渠道交流,積極促進兩岸融合等路徑來實現兩岸經貿合作關係的不斷深化和發展。
  • 【兩岸交流三十年】臺商章啟正:改革開放讓臺商獲得發展機遇
    中國臺灣網:兩岸開放交流30周年,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也有了相當長的時間,臺商群體在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一名長期在大陸經商的臺商,請談談在大陸這二十多年的感受。  章啟正:我祖籍浙江湖州,我父親年輕時為了養家從湖州去了上海,1949年被老闆帶去臺灣。我父親在臺灣從事建築營造業,後來自主創業成立太平洋集團。
  • 國臺辦: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大陸
    同時,也充分說明,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大陸,只有兩岸加強合作,臺灣經濟才能有更好前景。朱鳳蓮介紹,在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影響和國際形勢深刻變化,大陸堅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為兩岸同胞排憂解難,謀利造福。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兩岸經貿往來總體穩中有進。
  • 富邦華一銀行以球會友促交流 助力臺商更好發展
    富邦華一銀行作為上海市臺協的一員,已連續三年助力這項體育活動。在為兩岸企業、同胞提供優質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同時,積極參與兩岸文化、體育、人才交流方面的活動,希望通過各種活動,讓臺商的生活更加美好、讓兩岸交流更加友好。近年來,富邦華一銀行持續在服務臺商和小微企業方面進行先行先試和創新,推動兩岸的經濟融合發展。
  • 第十五屆臺商論壇在淮開幕 新籤約臺資項目32個
    張志軍說,本屆論壇圍繞「產業連結未來 合作開創新局」主題,深入探討當前大陸經濟背景下的兩岸經濟合作前景,對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具有積極意義。蘇臺兩地合作歷史淵源深厚,經貿關係緊密,江蘇已成為許多臺商臺胞的第二故鄉。淮安人文底蘊深厚,經濟發展快速,區位優勢顯著,營商環境優良,備受臺商臺企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