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雲網業績巨虧再謀轉型:團餐不好做、看好機器人

2020-12-24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ST雲網業績巨虧再謀轉型:團餐不好做、看好機器人

  為了從餐飲業轉型為大數據科技公司,湘鄂情2014年毅然放棄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改名為中科雲網(ST雲網,002306.SZ)。但轉型路艱,不但未能成功,如今業績巨虧,多年徘徊於退市邊緣。

  3月23日晚間,ST雲網「不出意外」地收到了深交所的年報問詢函。

  2019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3574.15萬元,同比下降545.0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扣非後淨利潤」)-1918.73萬元,同比下降14.36%,扣非後淨利潤已是連虧7年。

  業績巨虧,但轉型之心仍在。公司同時拋出了一份併購預案,宣布計劃收購上海庫茂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庫茂機器人」)。

  截至3月24收盤,ST雲網大漲5.05%,收報2.91元/股。

  財報疑點引問詢

  ST雲網表示,業績虧損主要因拓展了團膳新項目,同時,根據訴訟案件計提預計負債1653.55萬元。而2018年盈利則是因為轉讓債權和核銷預收會員卡增加收益3045.15萬元。

  深交所要求公司結合餐飲團膳的毛利率、期間費用、開展情況等因素結合說明扣非淨利潤下滑、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出的具體原因。

  ST雲網2009年登錄A股,主營業務為餐飲團膳,經營模式主要是為項目發包方(如:企事業單位、學校、部隊等)人員提供集體餐飲管理、集體餐飲服務獲得業務收入。

  報告期內,公司兩大業務——餐飲團膳、租賃分別佔比總營收76.55%、23.45%

  自2013開始,ST雲網的主業便呈現疲軟的態勢,常年徘徊於「戴帽」和「保殼」之間。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別巨虧5.64億元、6.84億元後,公司於2015年進行重大資產重組,剝離了食品加工、酒樓、快餐,保留餐飲團膳業務,該年錄得非經常性收益2.8億元。

  但此舉並未止住業績下滑的頹勢。2013年~2019年,公司連續7年扣非淨利潤為負。數據顯示,該7年間,ST雲網累計歸母淨利潤虧損12.83億元;扣非後淨利潤累計虧損14.74億元。換言之,公司這7年的餐飲業務都沒賺到錢。而租賃業務的高成本投入也不足以產生可觀的業績。

  連年虧損下,ST雲網的淨資產已不足千萬。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的淨資產為931.13萬元,同比下降60.90%,距離資不資產僅一步之遙。而2012年,ST雲網的淨資產達12.42億元,7年蒸發了99%。

  除了盈利能力存疑以外,問詢函還一併要求ST雲網說明公司第一大客戶發生較大變動的原因,及對業績穩定性的影響;商譽減值被審計師識別為關鍵事項,但並未計提商譽減值的原因等等。

  尋找第二主業

  ST雲網年報稱,公司管理層將再融資政策的大幅調整,充分利用好上市公司融資平臺,並不排除通過產業併購、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主業,以及在條件具備時,穩健推進第二主營業務的拓展。

  年報披露次日,公司便宣稱「跨界」進軍機器人行業,計劃收購上海庫茂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庫茂機器人」)。

  公告顯示,ST雲網擬向羅渤信息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其持有的庫茂機器人100%股權,預計交易對價1.9億元。同時,公司擬向不超過35名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

  以ST雲網的現有業務難以實現短期業務扭虧,公司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也無可厚非,但卻偏偏選擇了一個重研發、耗時費錢的科技領域,不禁讓業內質疑其併購的真實意圖。

  天眼查顯示,庫茂機器人成立於2015年,業務包括產業網際網路B2B平臺「機器人在線」、機器人系統集成與應用、民辦學校「上海庫茂培訓學校」三大業務板塊。

  2018年和2019年,庫茂機器人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32億元、1.02億元;淨利潤分別僅為408.01萬元和24.54萬元,盈利的穩定性仍有待檢驗。

  ST雲網則認為,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的主營業務將增加工業機器人銷售、工業機器人教育培訓、網絡平臺等相關業務,盈利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將得到大幅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ST雲網還面臨著投資者的訴訟賠償。截至2019年12月31日,已有195名投資者以「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為案由,要求賠償投資損失,合計金額為2342.57萬元。

(責任編輯:DF526)

相關焦點

  • 擺脫了湘鄂情 ST雲網還是連續7年扣非巨虧 現要玩機器人了
    原標題:併購志 | 擺脫了湘鄂情,ST雲網還是連續7年扣非巨虧,現要玩機器人了……   轉型大數據、光伏等行業失敗後,多年在保殼邊緣徘徊的ST雲網再次開啟轉型之旅
  • 深交所為ST雲網操碎了心:3天2發問詢函
    僅過了1天後,讓人不省心的ST雲網再次收到深交所的問詢,這次問詢的重點內容是,收購上海庫茂機器人有限公司是否會導致公司控制權不穩定。不過,一家上市公司不能總靠這種非常規方法去盈利,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贏利能力的ST雲網在2019年再次虧損,虧損額度為3574.15萬元。ST雲網表示,業績虧損主要因拓展了團膳新項目,同時,根據訴訟案件計提預計負債1653.55萬元。而2018年盈利則是因為轉讓債權和核銷預收會員卡增加收益3045.15萬元。
  • 肯德基開做團餐,再探邊際市場
    來源:北京商報全文共2541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今年不斷做新業務嘗試的肯德基又盯上了團餐市場。北京商報記者近日發現,在肯德基App內出現了「企業訂餐窗口」,這也意味著肯德基正式進軍團餐市場。與此同時,作為百勝中國集團的業績支柱,肯德基的表現也直接影響著投資人對於百勝中國的看法,因此鞏固肯德基的市場地位,提升肯德基的盈利能力,穩定其同店增長就成為了肯德基當下發展的重點所在。從行業角度來看,團餐近兩年表現出非常強勁的增長態勢,並且活躍在其中的頭部企業相對較少,因此成為眾多社會餐飲品牌盯上的「蛋糕」。
  • 部分ST股恐「翻身」無望 存被暫停上市風險
    通過鷹眼輿情大數據分析發現,上周十大負面輿情事件中,被媒體報導最多的關鍵詞依次為:暫停上市風險、債務危機、業績巨虧、淨資產負數、「賣子」補血等。、博瑞傳播、寶塔實業等上市公司或控股股東陷巨額債務危機;在業績方面,堅瑞沃能、一汽夏利、*ST雲網、*ST凱迪等業績巨虧,引發連鎖負面輿情;在淨資產負數方面,堅瑞沃能、*ST大唐、*ST凱迪等當前上市公司淨資產為負數,部分公司資不抵債;在「賣子」補血方面,粵泰股份、博瑞傳播等因業績、債務等壓力,賣資產增收。
  • 打出「配送熟手+便宜佣金」兩張牌 順豐「豐食」出擊團餐藍海(2)
    「豐食」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團餐是多人點餐進食,涉及到食品安全問題,因此對於菜品質量較難保證的商家,平臺目前比較謹慎。此外,正如粵菜家常菜館撚手食堂相關負責人所言,相對於普通外賣,團餐的數量偏多,普通餐廳並不一定承擔得來。以往不怎麼做團餐的餐企想做團餐,首先菜品的生產流程就得改,團餐更適合中央加工廠式的集體生產。
  • 半年巨虧18億 香港休閒女裝Esprit一而再轉型失敗
    半年巨虧18億 香港休閒女裝Esprit一而再轉型失敗來源:聯商網2019-02-27 08:07過去幾年一直在精簡架構和轉型的Esprit 思捷環球始終未能成功復甦,而從本財年開始的新一輪重組更使該服裝零售商再次錄得17.73億港元的巨額中期淨虧損。
  • 推出企業團餐平臺,承接公司員工三餐及下午...
    對於「豐食」的上線,順豐還非常低調:「『豐食』是順豐同城內部孵化的團餐平臺,主要為解決公司內部員工的用餐問題,系內部推行,接受的也是內部訂單,並未要專門跨界做外賣。」不過,從商業邏輯來看,一次性配送一家公司所有員工的餐食,運營成本會比一單單配送低很多。順豐能為商家提供低佣金,也並不意外。低佣金,大訂單,對鄭州的餐飲企業有吸引力嗎?「團餐不好做,企業對餐標都壓的很低,像我們這樣的品牌飯店運營成本高,做團餐很難盈利。」
  • 送餐機器人將成為餐飲業疫情後智能化轉型東風
    為代表的新技術卻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被廣泛應用到餐廳迎賓、傳菜、回收餐具等環節,避免人員接觸的同時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全新體驗,可以從全球連鎖品牌海底撈發布的中期業績報告觀察到。但巨虧之下,海底撈依然沒有停下擴張的步伐,僅上半年就新開業了173家餐廳,從去年年底的768家增加到了935家。疫情下的擴張自然導致了入不敷出,只員工成本一項,就從去年同期的36.52億元升至40.74億元,佔收入百分比從31.2%增至41.7%。人工成本越來越貴,所以海底撈也在嘗試用科技替代一些可標準化的勞動。比如配菜、傳菜等動作。
  • 青島餐飲業:轉型團餐配餐 線上「員工共享」
    戴口罩、測體溫、酒精消毒,做團餐、裝盒飯……這些日子以來,青島餐飲門店喬記漁莊的工作人員開始了別樣忙碌。    「鼠年春節以前,我們從來沒有一天停業,也沒有復工這個說法。今年因為疫情,飯店歇業了一段時間。」喬記漁莊五四廣場店店長陳德秀一邊忙著和企業溝通團餐訂購事宜,一邊接受記者採訪。
  • 團餐做茶飲,真的只能走「蜜雪冰城」路線嗎?
    不過,調查一下團餐行業,情形就比較尷尬。涉足團餐的獨立品牌只有益禾堂小有名氣,還只是聚焦大學食堂;絕大多數團餐企業極少涉獵飲品線,孵化的品牌也難成規模……那「團餐+飲」究竟是不是機會?怎樣才能抓住這個爆品做大呢?
  • 雲網融合,探索企業邊緣網絡轉型的新路
    隨著新基建的逐漸涉入,雲網融合成為通信行業的重要發展趨勢,10月16日,英特爾舉辦「5G雲網融合線上論壇」,受到了行業內外企業的廣泛關注,其中分論壇五——企業邊緣網絡的轉型與創新,更是得到了行業企業的稱讚,為企業邊緣網絡創新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
  • 中國電信劉桂清:推進雲網融合,賦能數位化轉型
    雲網融合將催生出豐富多彩的行業應用,推動全行業數位化轉型。作為全球運營商中擁有最大規模雲業務的運營商,中國電信一直致力於充分發揮「5G+天翼雲」的優勢,堅持以SA為5G發展方向和目標,推進5G+雲網融合發展。那中國電信的5G+雲網融合戰略做了哪些布局?
  • 中國電信物聯網能力再升級,雲網融合加快產業數位化轉型
    數字經濟和數位化的社會需要以「連接」為底座,中國電信借5G發展契機,結合自身雲網融合優勢,積極打造物聯網生態圈,使能萬物互聯、萬物智聯,全面加快賦能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展會期間,中國電信舉辦了以「數字引領變革,平臺賦能轉型」為主題的雲網融合數位化能力開放合作論壇,對外發布了雲網融合數位化能力平臺,並開展人工智慧、視頻、行業應用等數位化能力合作引入和籤約,攜手產業生態為數字經濟發展注智賦能。
  • 海底撈也做團餐了!我們盤點了一下團餐外賣的種種「姿勢」……
    海底撈甚至已經安排專職經理,負責對團餐需求做整體策劃,並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審核、執行、跟蹤,不同的類型,不同需求的團餐,可進行不同的折扣優惠。此外,為顧客定製場地、餐具餐品等一條龍定製服務,可以服務1000人!
  • 中國烹飪協會聯合禧雲國際發布團餐企業復工操作指南
    隨著全國復工復產工作的逐步推進,為復工單位提供飲食後勤保障的團餐企業也加速了復工進度。為保障團餐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中國烹飪協會日前聯合中國團餐產業鏈一站式企業服務平臺禧雲國際、中國首席團餐經營新媒體團餐謀,起草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團餐企業復工復產操作指南》(下稱《指南》)。
  • 中國電信:5G+雲網融合,賦能千行百業數位化轉型
    中國電信:5G+雲網融合,賦能千行百業數位化轉型 通信視界 發表於 2021-01-05 11:23:10   2020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華夏大地
  • 譁啦啦發布校園團餐解決方案,搭建家長學校團餐企業一體化交互平臺
    譁啦啦「校園團餐解決方案」  賦能團餐企業實現全業務鏈數位化升級  搭建學生/家長、學校、團餐企業一體化交互平臺  譁啦啦「校園團餐解決方案」是譁啦啦針對中小學校園團餐場景而推出的專業化解決方案。  區別於現有團餐企業仍需大量人工溝通對接介入的模式,譁啦啦「校園團餐解決方案」將學生/家長、學校、團餐企業三方集合到一個平臺上,無需學校端再承擔繁重的「中間人」角色,學生/家長可直接在線上平臺進行自助繳費、訂餐、退加餐、查看餐食明細等操作,學校、團餐企業可在線上平臺實時了解學生/家長的訂退餐情況及意見反饋,實現三方交互式連接與溝通,助力團餐企業更加高效的開展校園配餐工作。
  • 廈門團餐食材供應商疫情下破局 打贏復工復產「保胃戰」
    在今年年初,廈門市商務局依託市餐飲行業協會平臺,遴選出多家廈門市單位團餐供餐企業,推出團餐預訂配送上門服務。  這部分企業提供的餐食涵蓋早中晚餐,美海樂、早龍、五潤、夏商營養餐、麥當勞、家的味道、肯德基、利新源等多家企業入選。  團餐供應操作方便,供餐企業只需根據分餐制要求,按訂餐人數統一打包供應配餐,並約定取餐方式即可。
  • 雲計算「黃金時代」到來,雲網融合成為運營商轉型之策
    (2019)》3、三大運營商雲網融合戰略隨著雲計算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業務上雲,運營商積極打造「雲網融合」,實現戰略轉型升級。此外,中國電信依託5G+雲網融合基礎設施,採用自主研發+生態合作相結合的方式,打造雲網融合數位化能力平臺,面向個人、家庭、社區、城市和社會的數位化能力場景體系,提供智能連接、泛終端、通用平臺、應用、集成、服務等數位化能力要素,匯聚物聯網、智能連接、雲、安全等超120個原子能力,為千行百業數位化轉型注入內生動力。
  • 美團點評、海底撈和順豐等加入團餐爭奪戰,鯰魚效應開始顯現了
    ✔趨勢:優化加固團餐供應鏈,服務方式更加多元化隨著近年來團餐市場的快速發展,團餐行業面臨著比較迫切的轉型升級,一些大型團餐企業也不再滿足於傳統的餐飲服務業務,而開始聚焦於行業轉型升級趨勢,放眼上下遊來尋找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