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音樂玩不轉的獨家版權 移動音樂格局生變

2021-01-04 中國網財經

  前不久還因版權糾紛水火不容的在線音樂平臺,如今不僅握手言和,而且還達成了合作共識。QQ音樂日前宣布與多米音樂達成轉授權協議,這是繼網易雲音樂之後QQ音樂宣布的又一個轉授權合作。但在音樂產業步入正版化的今天,擁有版權也就擁有了話語權、流量以及競爭優勢,那獨家版權數量最多的QQ音樂為什麼還要扮演經銷商的角色呢?

  高價買入又賣出

  11月底,QQ音樂宣布與多米音樂(以下簡稱「多米」)達成轉授權協議,繼續推動網際網路音樂的正版化消費。此次授權包括BigBang和鳥叔所在的韓國YG、張靚穎所在的少城時代、周筆暢所在的樂華圓娛等公司的音樂版權。

  在此前的一個月,QQ音樂還曾與網易雲音樂(以下簡稱「網易雲」)達成合作,轉授150萬首音樂版權,成為國內音樂平臺間達成版權合作的首個案例。值得注意的是,QQ音樂先前還和網易雲因版權打得不可開交,而如今,享有福茂、華研、杰威爾等唱片公司獨家版權的QQ音樂卻分銷給網易雲平臺,而且被微信「封殺」了許久的網易雲,如今也可以自由轉發了。

  據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QQ音樂也留了一手,旗下高價購買來的重量級獨家版權並沒有轉手給其他平臺,「不是所有獨家版權都會轉授,其中『中國好聲音』的獨家版權QQ音樂就不會分銷,分銷的也只是平常的歌曲。」酷我歌迷產品研發部總監丁曉晨表示。

  對於QQ音樂而言,分銷給目前並不構成威脅的平臺,扶持小的平臺,不僅可以結盟、擴大自己的陣營、獲得部分版權費用,而且還可以分成。恆大音樂宣傳總監王毅表示,「版權源頭是騰訊庫,基於分銷模式,除了保底費用,在各自平臺上增加點擊量也還會有相應的分成」。

  對於多米和網易雲而言,則明顯是版權轉授後的受益方。在國家版權局要求「在線音樂正版化」後,沒有版權的音樂平臺很難生存,資金實力不夠雄厚的多米和網易雲很難和BAT旗下的音樂平臺抗衡,更不用說能拿下獨家版權了。但在QQ音樂的轉授權下,多米和網易雲可以輕輕鬆鬆低價獲得獨家版權的資源共享,分攤的模式擴充版權曲庫,而且減少了格式梳理、轉化等耗時的流程。

  全面分銷不只為止損

  QQ音樂目前與國內外超過200家唱片公司達成版權合作,購買的獨家版權包括YG Entertainment、華納、索尼、杰威爾、華誼、英皇等多達23家左右,這也讓QQ音樂成為在線音樂平臺上獨家版權最多的平臺。以前騰訊也採用分銷模式,但當時版權播放要求沒有很嚴格,分銷模式並沒有受到很大關注。但如今沒有版權的音樂被要求下架後,獨家版權應該能給平臺帶來很大的流量。但實際上,與天價版權費相比,其收益遠遠不夠。

  「騰訊收購了23家獨家版權,費用高達十幾億元」,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幫北京商報記者算了一筆帳,今年某一個國內新型唱片公司曾與一家平臺達成獨家版權協議,300首歌曲版權費高達2000萬元,大約六七萬元一首。

  「版權是有時間限制的,一般在兩三年左右,但成本高卻收益小,儘管QQ會員、綠鑽的盈利模式不錯,但這部分增加的收益遠不足以彌補大量損耗。尤其到年底,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是負數的話,會極大影響該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自然增加分銷就成了減少負債的最好方法」,王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在丁曉晨看來,「包括國外數位音樂都沒有好的變現方法,BAT都在版權上下重金投入,QQ音樂版權上最強,有1000多萬首,阿里有500萬首左右。在版權正版化之後,版權價格翻了百倍,儘管獨家版權對其他平臺有牽製作用,但每年也要付高額的版權費用,僅自己用的話,根本回不來成本」。

  「依賴QQ音樂的獨家資源,多米和網易雲只是獲得了該資源導入的流量,一旦脫離獨家資源,增加的流量很有可能就會流失。」王毅補充道。作為轉讓方,QQ音樂大可不必擔心二者的壯大會造成威脅。相反,QQ音樂除了可以通過分銷獲得分成外,還可以藉助二者平臺的各自優勢共同探索變現模式。

  移動音樂格局生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轉授權協議,也讓在線音樂平臺之間的格局浮出水面。多米和網易雲走入騰訊陣營,「海洋系」酷狗酷我也在嘗試與騰訊版權合作,而QQ音樂和阿里音樂則開始了明爭暗鬥的局面。

  數據顯示,2014年移動音樂競爭累計用戶格局呈現出三方鼎立的格局:酷狗音樂市場份額23%,仍處第一;QQ音樂佔比20%;阿里系的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位於第三梯隊,總佔比15.9%;酷我音樂佔比13.6%;百度音樂緊跟其後。

  在三者市場份額相差並不懸殊的情況下,各個平臺也開始爭奪獨家版權來吸引用戶。儘管目前變現還很難,音樂付費更難,有調查顯示,81%的消費者從來沒有為在線音樂付過任何費用,但就如付費視頻剛同樣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培養一樣,音樂付費是遲早的,這塊市場一旦建立起來,也將會有大量資本湧入,所以屯版權也一定是趨勢。

  在王毅看來,「屯版權和房地產拿地是一樣的,總會有大漲的那天」。隨著2013年BAT的入局,音樂版權的價格如今已翻了好幾番,尤其在政策的利好下,版權戰還將愈演愈烈。丁曉晨認為,拿到版權代理後經銷商甚至還可以定價格,被分銷的平臺在使用了獨家版權後,不捨得放棄這塊業務,那版權經銷商便能有話語權了。

  QQ音樂認為,從目前數位音樂市場的曲庫情況來看,以QQ音樂為領軍的「一超多強」才是對當下在線音樂格局最為恰當的形容。「QQ音樂仍想要獨家壟斷市場,版權做大後讓別人來買。」丁曉晨補充道。 但QQ音樂還有勁敵阿里音樂,儘管阿里音樂希望構建音樂生態圈來獲得後期盈利,而非主攻版權戰,但是以阿里音樂的版權地位、音樂資源、資本實力等來看,阿里音樂確實也算得上「半壁江山」了,QQ音樂想要獨霸還需時日。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站於12月1日發布了《關於大力推進我國音樂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十三五」,整個音樂產業實現產值3000億元。其中,主要任務就包括培育大型音樂集團公司、搭建大型專業音樂平臺等內容。在線音樂平臺將不斷整合,最終形成1-2個巨頭公司。丁曉晨認為,《意見》的發布給音樂行業帶來了信心,順應發展趨勢,音樂行業到了該崛起的時候了,音樂的投入會有一個用戶轉變的機遇。

  記者 盧揚 陳麗君/文 賈叢叢/漫畫

相關焦點

  • B站拿下索尼音樂MV版權在線音樂市場格局可生變?
    B站官網顯示,繼年初與QQ音樂達成戰略合作後,近日又與索尼音樂娛樂達成戰略合作,繼續發力在線音樂領域。近年來,在線音樂版權資源爭奪激烈,騰訊入股環球、網易雲音樂牽手滾石,加之如今B站與索尼合作,讓音樂領域的版權分割更加明顯,騰訊一家獨大的局面或有所改變。B站牽手索尼索尼音樂是一家全球唱片公司,是日本索尼公司旗下音樂事業群,擁有眾多知名藝人。
  • QQ音樂
    音樂下載下來後,打開qq音樂安裝包以後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快速安裝或者自定義安裝。QQ音樂播放器截圖5· qq音樂獨家音效,全面升級:更加專業的音效系統,支持適配百款耳機。QQ音樂播放器軟體截圖5· 1500萬正版歌曲:國內唯一千萬級音樂版權超級平臺,你想聽的都在這裡。
  • 音樂版權之爭,拼的還是「獨家」
    進入2018年後,數位音樂市場突然熱鬧起來。先是2月份的騰訊和網易在版權局的建議下承諾相互授權,接著卻是網易雲音樂花巨資拿下臺灣華研國際的版權。然後3月6日,阿里音樂和網易雲音樂達成互相轉授權,中間還穿插著QQ音樂發布春節大數據、Spotify公布了招股書等等消息……毫不誇張地說,數位音樂市場從來沒有這麼長時間的熱鬧過。
  • 網易雲音樂、酷狗音樂、QQ音樂:移動音樂APP競品分析
    業界現狀2.1 資本布局在全民「網際網路+」的大行情下,「網際網路+音樂」領域同樣也是資本熱點,近3年數位音樂領域特別是在移動音樂的投資併購比較活躍,社會資本持續進入。傳統音樂平臺方面,BAT巨頭們的布局逐步成型明晰,阿里巴巴收購蝦米音樂、天天動聽,成立阿里音樂進行資源整合。而qq音樂與百度音樂開始以獨家版權戰略提升曲庫規模,用以影響用戶體驗。
  • 騰訊音樂版權問題引爭議 音樂平臺版權「壁壘」如何打破
    近日有消息稱,騰訊音樂正在接受中國反壟斷機構的調查,這項審查可能將終止該公司與環球、索尼、華納等全球最大幾家唱片公司所籤署的獨家授權協議。報導表示,騰訊音樂從上述三大唱片公司的手中得到獨家版權後,再將內容版權轉賣給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後者認為這種做法並不公平。騰訊音樂以並不合理的較高價格購買版權,並將其中的大部分成本轉嫁到競爭對手身上。
  • 騰訊音樂版權問題引爭議,音樂平臺版權「壁壘」如何打破
    近日有消息稱,騰訊音樂正在接受中國反壟斷機構的調查,這項審查可能將終止該公司與環球、索尼、華納等全球最大幾家唱片公司所籤署的獨家授權協議。報導表示,騰訊音樂從上述三大唱片公司的手中得到獨家版權後,再將內容版權轉賣給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後者認為這種做法並不公平。騰訊音樂以並不合理的較高價格購買版權,並將其中的大部分成本轉嫁到競爭對手身上。
  • QQ 音樂與網易的版權官司:雙輸!
    網易成不了贏家網易雲音樂的確是一款令人刮目相看的產品,它獨特的用戶體驗和迅猛的勢頭讓所有競爭對手都不敢小看。或者,從某個角度來說網易雲音樂漸漸成為了市場上用戶口碑最好的音樂產品。這或者也是騰訊關於音樂版權的第一槍並沒打向和自己用戶量級相當的酷狗音樂或者天天動聽的原因。
  • 騰訊音樂與阿里音樂雙方達成版權轉授權合作
    【IT168 資訊】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與阿里音樂共同宣布重磅消息,雙方達成版權轉授權合作,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將獨家代理的環球、華納、索尼全球三大唱片公司與YG娛樂、杰威爾音樂等優質音樂版權資源轉授至阿里音樂,曲庫數量在百萬級以上,同時,阿里音樂獨家代理的滾石、華研、相信、寰亞等音樂版權也轉授給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 獨家版權轉授權模式,解開了中國音樂市場十年生死結
    阿里音樂則擁有相信音樂、華研國際、滾石音樂、寰亞唱片、風潮音樂等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從2013年開始,騰訊音樂相繼購買了杰威爾、華納、福茂、YG、索尼等獨家版權,今年又籤下了環球音樂的獨家版權,目前其擁有正版歌曲數量1700萬首,成為中國最大的正版數位音樂平臺。
  • 版權江湖格局已定 「免費音樂」時代終結?
    隨著當前版權監管日趨嚴厲,版權秩序走向正規化,在線音樂行業是否全面進入收費時代引人關注,同時,資本的比拼及盈利模式的創新也正在引起行業格局發生變化。業界人士分析,這種局面用不了多久一定會改變,因為聽歌用多個音樂應用本身就是一個痛點,而網際網路的目標就是消除一切痛點,況且在國家政策和唱片公司的角度來看,也是趨於版權完全共享的局面。另外,國內近年來網際網路的每個領域都可以看成是三國亂戰,應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那句話。音樂版權開端之年1.1在線音樂競合兩不誤
  • 騰訊音樂與阿里音樂達成版權轉授權合作 百度和網易怎麼辦?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將獨家代理的環球、華納、索尼全球三大唱片公司與YG娛樂、杰威爾音樂等優質音樂版權資源轉授至阿里音樂,曲庫數量在百萬級以上,同時,阿里音樂獨家代理的滾石、華研、相信、寰亞等音樂版權也轉授給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 抖音推音樂播放器,網易雲QQ音樂的版權之戰迎來「攪局者」?
    Believe 達成版權續約合作,至此,抖音及其母公司字節跳動已經先後與包括索尼、環球、華納、太合、Avex等國內外知名音樂廠牌達成版權合作。 2019年年末,抖音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便已經達成了音樂轉授權合作。來自TME的海量歌曲版權會轉授權給到抖音,抖音也會作為TME的音樂宣發出口,為平臺帶來更多的曝光和流量。
  • 為了減少無謂的版權鬥爭,網易雲音樂和QQ音樂結成同盟
    為了減少無謂的版權鬥爭,網易雲音樂和QQ音樂結成同盟 據網易科技報導,網易旗下的網易雲音樂和騰訊旗下的 QQ 音樂宣布達成了音樂版權轉授權合作。
  • QQ音樂與福茂唱片達成獨家版權戰略合作
    7月16日,騰訊旗下領先數位音樂平臺QQ音樂與福茂唱片音樂股份有限公司達成獨家版權戰略合作。今後,QQ音樂將全面負責福茂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推廣、管理、分銷等業務,包括數位音樂版權建設、數位音樂專輯發布及音樂作品宣傳等。
  • 網易雲音樂打破獨家版權模式,音樂社區的故事剛剛開始
    二是2017年開始的獨家版權合作模式階段。這個階段的特徵是,以資本換流量,用獨家版權建構壁壘。騰訊音樂組建後,拿下了華納和索尼之後,2017年5月,又拿到環球音樂集團中國大陸的獨家版權。彼時騰訊音樂將「三大」全都收入囊中,獨家模式為騰訊音樂建立了音樂內容上的壁壘。
  • QQ音樂部分歌曲會員可聽完整版,看出版權之重
    最近,很多使用QQ音樂的網友在聽周杰倫的歌曲的時候,必定會發現要開會員才可以聽整首歌曲。如果不是會員的話,只能夠試聽幾十秒。我們一起來解析下為何QQ音樂會這樣子。在去年4月份,網易雲音樂因版權問題下架了周杰倫的所有歌曲。隨後又因為下架後還在延期銷售,而公開致歉。
  • 「轉授權」模式推動版權共享,音樂版權之爭有「解藥」了
    要想獲得獨家版權,對版權運維的態度和能力是授權方重要的考量;也要符合授權方的要求。據了解,國際唱片大廠對於版權獨家代理有明確的要求,其中一個重要原則就是開放「轉授權」機制防止出現版權壟斷,另一個原則是看獲得獨家版權代理的運營者是否具備打擊盜版侵權的能力,是否能幫助他們維護版權利益。
  • 騰訊音樂攤上「大事」了!獨家版權秒變「壟斷」或被終止?
    說起騰訊大家都不陌生,起初騰訊主要設計到的就是社交軟體和遊戲,後來用戶量越來越多,慢慢的開始將自己的業務向音樂和視頻軟體上擴展,以至於現在的騰訊已經不再單單是一個遊戲公司了。除了這些,騰訊甚至還搞起了科技研發,不過我們這次主要說的是騰訊音樂,為什麼要說這個呢?
  • 被稱為音樂版權之爭的解藥,「轉授權」模式到底是什麼?
    其實,獨家並非獨佔,而是以「轉授權」為前提的,可以說,騰訊的獨家版權就是「獨家代理」,開放版權分銷的「轉授權」是必然。 那麼,今天我們聊一聊,音樂行業的新常態「轉授權」模式。對此,阿里音樂表示,在3月初已與滾石籤訂續約協議,並依舊享有滾石的獨家轉授權,曾發出「雙APP」論調的阿里音樂終究還是加入了轉授權的行列。 在版權保護不斷完善的大背景下,充分吸收視頻行業的經驗,「獨家版權+轉授權」的版權運營模式已逐漸成為國內音樂市場的新常態。
  • 音樂走出版權時代,破局者為何仍是騰訊音樂?
    2月11號,騰訊音樂娛樂公布二季度財報,在數據之外一個值得解讀的關鍵詞是非獨家版權。到今年5月騰訊音樂與環球音樂的獨家版權合作到期之後,採取開放式授權,只要按價付款就可以了,這堪稱整個行業的標誌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