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技術演進,刷新5G應用想像力

2020-09-05 科技行者

文/Miss周

地產界的商人們曾經笑談,關乎此行業商業成敗的因素只有一個:地段,地段,地段!某種程度上,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通信行業。所謂「移動通信要發展,頻譜資源需先行」,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的「頻譜資源」與城市中的「黃金地段」屬性類似——備受追捧而又極度稀缺。

尤其當移動通信技術發展到第5代,智能終端的使用量持續猛增,人們在手機上看視頻、分享照片、玩雲遊戲,企業通過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等來創造萬物互聯的場景。這也意味著,電磁波要承載且傳輸比以往多得多的數據,若在原有頻譜資源上做文章,無異於針尖上跳舞。因此,挖掘新的頻譜資源就被認為是邁向5G之路的關鍵之舉。

在5G頻譜資源方面,3GPP定義了兩個寬泛的5G頻率範圍,一個是6GHz以下(FR1)頻段,另一個是毫米波(FR2)頻段。不同於早已被業界熟知的Sub-6GHz頻段(4G LTE網絡都運行於該頻段),毫米波是未經移動通信領域開墾的「地段」,也被認為是5G的「寶藏之地」。

直到2019年,國際電信聯盟 (ITU) 的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 (WRC-19) 確定了5G毫米波頻段用於國際移動通信 (IMT),其中包括 24.25-27.5 GHz、37-43.5 GHz、45.5-47 GHz、47.2-48.3 GHz 和 66-71 GHz 頻段,這當中約 85% 為國際協同頻譜。從這一刻起,全球產業朝著5G毫米波的最佳性能和規模經濟影響最大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圖:WRC-19 確定5G毫米波頻段結果示意圖。

同時,接下來的兩份報告可謂把「毫米波很重要」打在了公屏上。在美國,2020年3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公開了第三次毫米波頻譜拍賣(Auction 103),達成76億美元的天價交易。在中國,GSMA的《5G毫米波在中國的機遇》報告也顯示,5G毫米波到2034年對於中國GDP的增長將貢獻1040億美元,幾乎佔據了5G毫米波給整個亞太區帶來的GDP增長的一半。

毫米波為何是香餑餑?

毫米波的重要,自然與它的天然優勢分不開:一是儲備,頻譜資源豐富,載波帶寬可達400MHz-800MHz,無線傳輸速率可達10Gbps/秒;二是精準,毫米波波束窄,方向性好,有極高的空間分辨能力;三是硬體規格,由於毫米波的波長極短,其元器件更易做小型化。如此等等。

這些毫米波的天然優勢,與5G其他技術一同,才可能最終實現5G所暢想的更高速率、更大容量和更低時延。

▲ 圖為毫米波的優勢。圖片來源/高通。

毫米波的優勢已初見倪端。在智慧型手機領域。Ookla最近在美國和英國進行了5G網絡速度測試,結果顯示,與Sub-6GHz頻段相比,5G毫米波終端的實測下載速度快4倍,平均速率高達900Mbps,峰值速率超過2Gbps。900Mbps的速率意味著什麼呢?以有聲書舉例,900Mbps意味著長達10小時的有聲書在1秒鐘內下載完畢,速度驚人。現在,5G毫米波還能支持4K和8K的室外多媒體內容直播。

▲ 圖為Ookla在美國測試5G網速結果。圖片來源/ Strategy Analytics。

Ookla數據還顯示,5G毫米波智慧型手機勝過其他所有智慧型手機,其平均下載數據速率是 4G LTE的20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些優異的數據表現背後,是核心技術組建的支持。截至2020年7月31日,這些速度最快的5G毫米波手機,都在使用高通公司提供的無線電晶片組和毫米波射頻天線封裝 (AIP) 模塊,高通仍是為5G終端提供毫米波晶片組和射頻子系統的唯一晶片產商,在技術上至少領先市場18個月。

▲ 圖:全球行動裝置供應商協會 (GSA) 表示,至少有 95 款支持 5G 的手機已出貨,並於2020年7月8日上市。Strategy Analytics 運用SpecTRAX 資料庫,統計出 185 款出貨上市的型號變體。研究結果顯示,在目前支持5G的185款智慧型手機中,有23款支持了毫米波頻段,所有這些5G毫米波手機都在使用高通公司提供的蜂窩無線電晶片組和射頻組件。圖片來源/ Strategy Analytics。

當然,5G毫米波的高速率優勢遠遠不只用來下載有聲書、支持直播,也不止於智慧型手機,5G毫米波在其他領域也大有建樹。

毫米波低延遲和超快傳輸速率的特性,可以在密集的城市中心、繁忙的郊區購物區和像體育場館這樣擁擠的開放區域提供超常的容量。比如早在2018年的平昌冬奧會上,毫米波就被應用在了視聽轉播技術中。隨著目前賽事場館正從過去的有線過渡到無線,全無線場館正在成為未來的大趨勢。根據東京奧運會的全無線媒體服務帶寬需求,全球前12大新聞社在每家獨享300Mbps的情況下,共需要3.6Gbps帶寬,剩下約300人的普通新聞媒體也需要共享6Gbps的帶寬。在8月27日舉行的GSMA毫米波技術深入解讀研討會上,中國聯通研究院李福昌指出,上述的全無線媒體服務帶寬需求採用Sub-6GHz頻段將很難實現,需要毫米波進行支持。

同時,在冬奧會賽場中,除了新聞服務外,全景VR、新型信息交互、智能安防同樣需要毫米波的高帶寬低延遲特性來助力。愛立信的王衛就在研討會上分享了相關案例,目前Verizon已經在NFL與NBA的場館中部署了支持毫米波頻段的5G網絡,讓即便是位置不佳或臨時需要離開的觀眾也可以使用全景VR來實時觀看比賽。

如此而來,毫米波自然也能為運營商帶來效益。比如一方面,5G毫米波系統的高速率和大容量特性,可以提升運營商應對數據流量激增的能力;另一方面,獲取毫米波頻譜的低成本,還可以為運營商在商業模式和競爭策略方面提供更大的靈活性。

▲ 圖:Strategy Analytics分析了部分國家的頻譜拍賣結果。可以發現運營商獲得毫米波頻段頻譜的成本通常遠低於獲取中低頻段頻譜的成本,這使運營商在與有線寬帶技術競爭時可以採取更為積極的策略。圖片來源/ Strategy Analytics。

毫米波移動化必備的功課

儘管毫米波存在巨大機遇,但好比開發陌生的地段同樣存在挑戰一樣,要想部署好毫米波,業界也要邁過一道道關卡。

毫米波的第一個關卡在於「覆蓋範圍有限」。如前文所述,毫米波較大的路徑損耗,意味著覆蓋範圍僅有幾百英尺,因此需要大量小型基站,5G基站的建設數量,對應的就是運營商的建設成本。針對這個問題,高通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果。高通公司工程技術高級總監駱濤博士在研討會上介紹,高通波束成形技術,能夠實現超過150米的毫米波傳輸。該技術不僅通過了仿真實驗,在場外測試也得到了驗證,意味著毫米波能夠實現與現有熱點和小基站的共址。同樣,如果你有相關基礎設施設備,也可以實現與Wi-Fi共址。

第二個挑戰在於「超越視距傳輸和固定傳輸」。毫米波的頻率限制,意味著電磁波對障礙物的繞過性較差,不突破這個問題,毫米波很難投入商業化運行。在這方面,也有好消息不斷出現,在5G設計中,高通引領的波束追蹤技術有物理層信號,能夠支持快速調整和切換附近的波束,可以很好地利用多路徑和反射。意味著,如果信號被遮擋,手機上的另一個模塊可以快速找到一條新的傳輸路徑,這種轉換從基站內拓展到不同基站間,保證毫米波信號在極具挑戰的環境中也能穩定高速傳輸。該支持視距和非視距(NLOS)傳輸技術,是毫米波的一個關鍵解決方案,能夠支持信道快速切換。

第三個挑戰來自「終端尺寸」。移動通信產業,始於移動,毫米波終端是否能輕鬆便攜是決定用戶體驗的根本。在這方面,來自高通的方案已經證明,有了它的毫米波模組,在非常緊湊的尺寸中集成了天線、射頻前端、收發器。一部手機可以採用多個這樣的毫米波模組,不僅滿足智慧型手機緊湊纖薄的設計需求,同時滿足功耗需求並提供最大化的性能。

隨著關口不斷被邁過,毫米波的可行性日益明晰。今年2月,高通在美國聖地牙哥市進行了5G毫米波OTA外場測試。為了考驗毫米波數據機的性能,高通將手機放置於極具挑戰性的環境中,例如人流量大且有人群阻擋的場景下測試。另一個極端測試環境是,將手機固定在無人機上,遙控無人機在園區內穿梭飛行。得益於高通波束管理算法,即使在以上種種極具挑戰性的環境下,手機仍然能夠保持高速網絡連接。

▲ 如圖所示,高通在德國法蘭克福市區開始部署了4個gNodeB基站,之後又增加了15個IAB節點,這些節點沒有網際網路連接,而是通過使用毫米波小基站進行信號回傳。結果顯示,這樣的毫米波部署將網絡吞吐量提升了3.4倍。通過對Rel-16及未來版本中的節點算法進行的仿真性測試,終端能夠節省37%的電量。圖片來源/高通。

可以說,高通公司已經克服了毫米波在技術和商業化方面的諸多障礙。不僅僅提供數據機,還提供端到端的系統設計,在很多關鍵技術方面,例如毫米波,都建立了先進的原型系統,對其實際性能進行驗證。

技術準備好了,5G演進自然泰然自若

毫米波的問題不再是問題,基於毫米波等技術的5G的後續演進之路,同樣也順暢起來。

在研討會上,駱濤對此可謂娓娓道來。截至2020年6月,全球已經有60多家運營商部署了商用5G網絡,2020年5G手機出貨量預計將達到2億部,但這些5G技術部署都是基於Rel-15版本進行的。

總結而言,5G Rel-15側重於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應用於智慧型手機、PC、固定無線接入等終端;6月份剛剛完成的5G標準第二版規範Rel-16將5G擴展到全新行業;在Rel-18/19/20及未來版本,還將有更多驚喜在等著我們。

Rel-16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汽車行業。5G V2X(車聯網)技術正在賦能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和其它自動駕駛技術,將帶來更加安全高效的駕駛體驗。此外,Rel-16將引入面向工業物聯網的eURLLC(增強型超可靠低時延通信)和TSN(時間敏感網絡),以及在免許可頻譜部署5G。5G定位也是Rel-16版本中新增的一個重要特性,5G定位將提供比GPS更精準的定位服務,支持地理圍欄、資產跟蹤、室內定位等諸多用例。

而Rel-16項目又引入了哪些支持毫米波的5G NR增強特性呢?很多。比如集成接入及回傳(IAB,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該技術支持小基站靈活部署,在接入和回傳中重用頻譜和設備,以節省開支。Rel-16還引入增強型波束管理,通過全波束優化和多天線面板波束支持以改善時延、魯棒性和性能。Rel-16中的雙連接優化,可以幫助降低終端初始接入時延,並在連接多個節點時改善覆蓋。Rel-16中的定位技術,能初步滿足定位精度需求,80%的情況下可實現室內3米和室外10米的定位精度。

這裡細說一下IAB,是如何助力靈活部署、節省開支的。如下圖所示,sub-6GHz頻段基站的覆蓋範圍通過大圓圈來表示,共有4個IAB,每個IAB可以提供接入和回傳的功能,分別服務一些用戶。用IAB連接光纖,用無線作為回傳,能夠減少成本,幫助一些國家減少維持光纖部署的高昂成本。

再用一個案例直觀展示IAB的效果(如下圖)。2020年MWC期間,高通在法蘭克福市中心,約一平方公裡的範圍,部署了7個gNodeB,放了400個毫米波終端,並且我們在周圍部署了28個IAB節點。對比圖片下方的情況(綠色表示覆蓋情況良好,紅色表示覆蓋不佳),相比無IAB,部署了IAB之後,整個覆蓋範圍明顯增加,網絡吞吐量也得到提升。

Rel-17目前僅處於初始階段。在Rel-17中,將引入低複雜度NR-Light,支持5G應用於智能手錶等小型終端、以及智慧城市的傳感器和水錶電錶。駱濤說,在Rel-17中,高通公司正持續推動無界XR(擴展現實)的研究。儘管目前AR和VR都已經得以部署,相關用例已經出現,但是高通正致力於提升XR終端的技術能力、可靠性、容量和能效。當然,Rel-17將賦能更多全新服務,充分利用全新頻譜資源。

Rel-17及未來版本項目還會有更多的增強特性和毫米波相關。比如,優化IAB支持分布式部署,這項增強特性能夠幫助引入全雙工運行和移動中繼(例如汽車),以提升容量、覆蓋和服務質量;Rel-17及未來版本還將引入優化的網絡覆蓋和波束管理,減少系統開銷、增強性能、提高網絡覆蓋。

Rel-17及未來版本中,頻譜將進一步擴展,支持從52.6GHz到71GHz的頻段以及免許可頻譜,這將極大拓展頻譜的利用範圍。未來版本還將支持eMBB之外的全新用例,將毫米波支持擴展至直連通信、URLLC和工業物聯網用例,同時還將支持增強定位技術,為廣泛用例提供定位性能增強,實現釐米級精度,更低時延和更高的容量。

十年磨一G,如今5G已然邁過起點,正進入加速跑道。就如同4G的出現,沒有人會想到短視頻會爆發一樣,有了毫米波等技術的加成,未來必將有更多「5G殺手級應用」在等著被發現,等待消費者的體驗。

相關焦點

  • 推動ADAS技術演進,不可或缺的毫米波雷達
    打開APP 推動ADAS技術演進,不可或缺的毫米波雷達 周凱揚 發表於 2020-05-24 09:03:11 劉洪泉為此問題作出了剖析,對於常用於盲區檢測(BSD)和變道輔助(LCA)等功能的后角雷達來說,最遠探測距離的要求不高,比如對於LCA應用,只需做到70米就足夠了。而前向雷達則需要比較大的探測距離,在目前較為先進的前向毫米波雷達上,最遠探測距離已經做到了250米以上。而最小探測距離的要求因應用場景而異。
  • 中華電聲明推5G毫米波技術,引領下一波5G應用
    中華電信表示,自今年6月30日以4G/5G雙連接架構技術進行5G開臺後,便引領臺灣進入5G新時代。面對未來物聯網、AI人工智慧、企業專網等各領域的需求,而毫米波(mmWave)頻譜因具有大帶寬,可實現高速率、低延遲特性,被認為是下一波5G重要技術演進方向。 中華電信指出,已經於今年初5G頻譜釋照中取得28GHz毫米波頻段的最大帶寬600MHz,並已陸續完成毫米波技術在實驗室與外場測試。
  • 5G再提速!首部《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發布
    5G毫米波產業高峰論壇近日在北京召開,在會上,GSMA正式發布了《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它詳細的對當前5G毫米波技術、創新解決方案、產品實現方案、測試方案、應用場景、成功應用案例進行詳細的歸納匯總。GSMA相信,毫米波技術的成功商用將進一步推動5G時代的來臨,並進一步加速產業的發展。
  • 5G毫米波演進方向明確:支持200MHz載波帶寬成為必選
    2020年9月3日,在IMT-2020(5G)推進組組織下,國內各運營商、各主流設備廠商和終端廠商經充分討論,在毫米波單載波帶寬應用標準上達成一致:毫米波基站、終端必選支持200MHz載波帶寬,鼓勵基站加快研發400MHz載波帶寬,這標誌著產業界已明確未來5G毫米波的演進方向:超大帶寬、超大容量、超凡體驗。
  • 徐晧:全球5G部署速度加快,毫米波技術是5G設計核心技術
    「5G在標準演進的過程中不斷引入全新的5G技術,並沒有在第一個5G標準版本中涵蓋所有場景。因此,在考慮5G的應用和發展時,需要對可用資源和時間規劃有非常清晰地掌控和理解,這樣才能準確規劃5G目前和未來的發展。」 徐晧指出。
  • 《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發布:5G毫米波產業鏈基本成熟 已開啟商用...
    10月13日消息,在昨日召開的「5G毫米波產業高峰論壇」上,GSMA正式發布了《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據悉,該白皮書旨在總結5G毫米波的技術優勢,闡述5G毫米波的創新解決方案,講解5G毫米波的產品實現方案和測試方案,描述5G毫米波的應用場景,分享5G毫米波的成功案例,推動產業形成對5G毫米波的共識,促進5G毫米波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
  • 5G毫米波專題 | 他山之石:毫米波將開啟5G發展新階段
    而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會期間,體育場館內就已試用了多視角重放、VR直播等新型應用。隨著這些應用的逐漸推廣普及,體育賽事中的數據流量有望被進一步推高。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5G毫米波的大帶寬、大容量優勢就得以顯現。通過在體育場、交通樞紐、密集市中心、購物區等人流密集區域部署5G毫米波系統,可以幫助運營商應對流量激增,提升用戶體驗。
  • 毫米波技術深入解讀研討會 | 從此,你與毫米波不再是陌生人
    目前,毫米波的技術和應用仍面臨挑戰,需要行業共同面對。此次研討會主要探討毫米波的應用場景和發展前景,包括其技術特點、標準化進展、與sub-6GHz頻譜共存、覆蓋優化、移動性優化、終端實現、測試技術和未來演進等。歡迎參加毫米波技術深入解讀線上研討會,與行業專家共同探討如何解決相關挑戰,了解各種創新解決方案。
  • 開啟5G技術演進的全新十年
    在前四集「What’s Next in 5G」系列視頻中,我們向大家深入介紹了高通最新的5G產品和技術,包括高通驍龍X65 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下一代5G射頻前端,以及第2代高通5G固定無線接入平臺。今天,高通技術公司工程技術副總裁莊思民將為大家介紹高通如何在未來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裡,推動5G技術的研發。5G技術演進的全新十年已經開啟。
  • 5G毫米波(mmWave)技術白皮書(附下載)
    2020-12-27 13:07:26 來源: 鋒行鏈盟 舉報   5G 技術的發展正在對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 5G 毫米波技術相關白皮書發布「真假5G」與該頻段有關嗎?
    (記者 陳洲)據C114通信網近日報導,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在12日的 「5G 毫米波產業高峰論壇」上正式發布了《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該白皮書旨在推動5G產業內形成對毫米波的共識,促進5G毫米波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同時,白皮書特別指出,5G 毫米波具有豐富的頻率資源,是移動通信技術演進的必然方向。
  • 高通孟樸:毫米波釋放5G潛能,北京冬奧會新應用體驗值得期待
    5G的落地應用是一個持續演進的過程,目前從5G終端到網絡覆蓋,主要是在6GHz以下頻段進行部署,隨著技術、標準等方面的不斷成熟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在服貿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毫米波支持數千兆比特的速率、大容量,並可通過提供與雲端無縫連接的能力,帶來下一代全新的用戶體驗,能夠真正體現5G的商業價值和技術能力,釋放5G的全部潛能。
  • 產業鏈攜手:加速5G毫米波發展,釋放5G全部潛能
    在論壇上,GSMA發布了《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希望通過白皮書總結5G毫米波的技術優勢,闡述5G毫米波的創新解決方案,講解5G毫米波的產品實現方案和測試方案,描述5G毫米波的應用場景,推動產業形成對5G毫米波的共識,促進5G毫米波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
  • 華為展示5G黑科技:5G毫米波手機通信與毫米波應用
    在2019年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展示了使用摺疊屏手機Mate X通過毫米波技術與基站通信在線播放4K高清視頻,是全球首家使用摺疊屏手機在真實網絡環境下打通5G毫米波端到端通信的廠家,顯示了華為不光在Sub 6G低頻領域具備超強的優勢,在高頻領域同樣處於領先地位。
  • 5G毫米波獲得新突破,有助釋放5G更多潛能
    、科技領域,在通信領域應用較少,甚至曾經一度毫米波被認為是不可能用於移動無線通信的。並對對毫米波未來的技術演進提出了展望和預測。,這說明了毫米波技術在5G應用上已經取得了相當的突破,未來發展前景可期。今年10月,在北京舉辦的5G毫米波產業高峰論壇上,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正式發布了其《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 《白皮書》指出,隨著業務對帶寬需求的不斷增加,通信頻譜不斷向更高頻譜延伸,5G毫米波具有豐富的頻率資源,是移動通信技術演進的必然方向。
  • 5G毫米波獲得新突破,有助釋放5G更多潛能
    (記者 陳曉晟)隨著5G的加速發展和應用不斷落地,5G毫米波成為業界熱議的話題。近期5G毫米波技術方面也不斷有好消息傳出。在全球5G發展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5G毫米波獲得新突破,將有助釋放5G更多潛能。
  • 給虛妄的毫米波降降溫!堅持道路自信,理性看待毫米波
    這背後的問題,就是我們如何看待毫米波,還有如何去看待背後的那些「故事」?首先,毫米波有自己的技術優勢,但沒有核心突破。但其最核心的優勢在於頻譜資源豐富,這是大自然的饋贈,其技術應用沒有突破現在的基礎理論,而是依靠工程技術的創新,讓它變得貌似可選而已,但實際上這種用投資,用成本換來的應用場景創新,它的現實意義在哪?
  • 5G毫米波專題 | 5G發展關鍵年 中國聯通搶佔毫米波技術部署先機
    5G毫米波應用尚存四大挑戰5G毫米波優勢明顯,但在當前階段,仍存在很大的挑戰。在李福昌看來,當前5G毫米波應用還存在以下四大挑戰。首先,組網能力需驗證。李福昌建議,結合AI、MEC、大上行傳輸等技術對毫米波的業務能力進行擴展。最後,頻譜發放影響部署節奏。在李福昌看來,頻譜的發放決定毫米波應用部署的時間節點,進而會影響毫米波部署的節奏和規模。頻譜規劃計劃將毫米波應用於高通量層,用作大流量業務傳輸,若時間窗提前,還將會激活更多創新應用的可能性。因此,建議統籌考慮移動通信產業發展,為運營商分配毫米波頻段。
  • 最新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附下載)
    《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的重點在於研究毫米波技術
  • 一文講透AiP毫米波雷達的演進與創新
    目前,幾乎所有的60GHz無線通信和手勢雷達晶片都採用了AiP技術,此外,在79GHz汽車雷達、94GHz相控陣天線、122GHz/145GHz/160GHz傳感器以及300GHz無線連結晶片中,也都能夠找到AiP技術的身影。毫米波雷達的演進先簡單回顧一下AiP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