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順祥
•國家著名投資管理專家
•網際網路創新經濟發起者,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委員
•國家發改委培訓中心股權投資資本運營及企業上市顧問、培訓講師
•中國投資協會股權和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研究院研究員等
被評為:
「中國百強職業經理人」
「榮獲業界最高品牌年度奧斯卡提名」
「中國經濟創新人物金典獎」
「中國最佳商業模式金典獎」
小米的生態鏈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需要有對的人加入生態鏈,另一個部分則是要順利「將產品賣到 消費者手裡」,這可以新零售時代中備受討論的「人、貨、場」為框架進行分析。
一、人:重構你對用戶的認知與定義,粉絲文化的關鍵是「口碑為王」
簡單來說,小米相信在零售產業裡,品牌與消費者愈近,銷售轉化率就會愈高、企業獲取利潤的成本 愈低。也因此,小米極度信仰「與用戶交朋友」的思維,透過經營粉絲群拉近品牌跟消費者的距離, 用一個方程式來理解,就是
粉絲運營=社群建立 × 一起玩 × 價值輸出。
1、社群建立:一群能親身參與產品開發的「米粉」
穀倉創業學院投資總監郭奕把時光推到小米成立之初。他指出,小米創辦人雷軍是工程師出身,對於 行銷的理解不如行銷出身的工作者。於是,雷軍在小米創立初期,直接上各大論壇找了 100 名陌生 人,參與產品的測試與建議,讓這群人親身參與產品生產與製作的過程,成為「小米粉絲」的雛型。後來這群人逐步擴大,從千人、萬人乃至於千萬人的社群,成為每項產品的出現後的主力行銷團隊。
2、一起玩:品牌與顧客關係對等
郭奕表示,品牌與跟粉絲的關係有幾種,有些服務業講求 「顧客為王」,他們主張向用戶下跪;或是 有些品牌會造神,例如蘋果,那是讓用戶下跪的。
但小米與消費者的關係相對對等,
「我們不是要成為粉絲仰望的對象,我要跟他們做朋友,因為粉絲科技的關鍵是口碑為王。」
當消費者是朋友的時候,他會願意給你最真實的評價,催促你往更好的地方前進,那是長期的信任, 而不是對價關係。
而要如何 「當朋友」,主要來自於增進「消費者的參與感」,例如在產品開發時徵求許多用戶的心得, 郭奕指出,每年小米會有 20% 的客服人員轉進產品研發團隊,主因是他們離用戶最近,有最強烈的 產品洞察。
3、價值輸出:報答你的粉絲,讓他幫你傳遞口碑
郭奕提醒,品牌應該要為用戶製造身份認同。因為大部分的優越感來自於比較級,當你支持的品牌比 他牌好,無論是「品質」「銷量」「聲譽」,都足以讓你的消費者產生榮譽感。當你的粉絲會說「身為 XX 粉,我很驕傲的時候」,代表你的品牌離成功又更進一步,因為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來自於個人身分標 籤的認同,那不是滿足生理需求,而是心靈滿足。
再者,感激你的粉絲朋友願意為你傳播訊息、提供修正建議。小米的客服團隊沒有非常強烈的 SOP, 所以有許多有意思的、好玩的回覆在網路上流傳,因為客服把消費者當朋友,用朋友的方式回應他們 的需要,甚至一起玩、一起檢討商品,都有可能。郭奕說,小米不只接受粉絲的反饋,也鼓勵員工跟他們玩在一起,
「小米主力提供的是空間、產品與活動,讓消費者為我們傳播極大的口碑與價值影響力。」
例如「小米家宴年夜飯」的誕生,主要是邀請小米的核心用戶(小米有為用戶分級),到小米總部吃 團圓飯,交通、食宿小米埋單。你可以將之視為一種報答,但也是另外一個層級的行銷活動。「唯有 你能調動米粉變成推銷員,你才會把行銷活動、產品推銷出去。」
二、貨:專挑同業「共有的痛點」來解決,改變產業生態
穀倉創業學院創辦人暨執行長洪華認為,小米設計產品的最終精神在於「一次性降低使用的複雜度與 價格門檻」,讓消費者可以迅速上手、試錯成本變得最低,「要訂出百姓用得起的商品,大家才能接受 你。」
不過,要讓產品變成爆品最大的關鍵,還是你得選對方向、找對賽道,才能製作出受消費者歡迎的產 品,
「如果你方向錯了,停下來就是進步,這時候執行力太強不是好事;方向成就你成就的上限,努力決 定成就的下限。」
根基於此,小米在初期產品研究時會下非常多功夫,例如小貝醫生的巴氏牙刷,前期洪華與小貝醫生 執行長章駿,就花了非常多時間蒐羅全世界的牙刷,光是為了「口腔護理」的定義,就尋求中國牙醫 的兩大學術巨頭:北京大學口腔醫院與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做顧問。
他們發現最新的口腔護理理念是牙齦溝護理,因為溝槽的牙菌斑最多,刷牙的本質要刷牙齦溝,「但 市面上所有大廠牌所生產的牙刷,竟沒有任何一支是專門護理牙齦溝槽的,可見這個行業沒有一把好 牙刷。」
因為口腔護理行業將牙刷視為快銷品,龍頭品牌將許多心力放在「牙膏」的研發與創新,「牙刷」的 發展相對停滯,這也是小米生態鏈進入已有巨頭盤據的產業中,他們掌握的其中一項規則,「劍走偏 鋒,專打品牌的薄弱環節。」
「當許多巨頭在市場上成壟斷之姿,也不代表產業全是紅海,而是因為巨頭太多,因此沒有人願意花 心思去研究是否還有空間可以擊破他們。創新都在一些細微、對手相對薄弱的環節中,就看你有沒有 洞見。」
章駿與洪華重新定義「牙刷」為「醫療級產品」,更新了刷頭的大小、刷毛材質、整體牙刷的柄長等 等,並且翻遍中國生產牙刷的供應鏈,最終用兩年時間,生產出一支人民幣均價 13 元的牙刷。
「我們在看不見的地方下功夫,試圖讓每個細節都盡善盡美,牙刷不是沒有市場,只是沒有人做,當 我們一做完後,就有可能改變產業生態,」洪華強調。
三、場:除了線上和線下通路,「智慧硬體設備」也是重要接觸點
過去我們看「場」是指人流聚集、銷售產品的地方,小米也這麼認為,但或許遠不止於此。小米的「場」 包括論壇、自營的線上、線下通路,以及可以串上消費者生活的智慧硬體設備。
1、論壇:蒐集米粉主要意見的場域,明確用戶需求
論壇,是小米蒐集消費者意見的主要來源。比方他們準備做行李箱時,是小米的產品研發團隊上網發 問、蒐集上萬條回饋所得到的結論,他們根據消費者第一線的需求生產產品,這不只相對精準,也能 在產品尚未生產銷售之前,就聚集了一群引頸期盼的用戶。
2、自營通路:線上+線下,能滿足方便購買和體驗兩種需求
而自營通路指的是線上的小米品牌商城、米家有品與遍布各地的米家實體店,分別銷售小米商品、小 米生態鏈商品與其他選品,滿足消費者購買與體驗兩種需求。洪華指出,中國大陸線上的小米商城自 2012 年開業至 2017 年,訪問人次超過 4.3 億、銷售兩千多個 SKU,這是小米商品最主要銷售的管 道。
而小米的實體店坪效也十分驚人。以臺灣小米之家行天宮店為例,該店 2017 年單坪坪效達 939 萬 元新臺幣,相較臺灣百貨坪效最高的 Sogo 忠孝店,主力銷售單價較高的化妝保養品牌、坪效為 250 萬元人民幣,足見小米之家經營實體店的功力。
當小米掌握了主要的銷售管道時,對於小米生態鏈企業的銷售有極大助益。這意味著,任何小米生態鏈生產的商品,都可以在初期免去在大型通路上架的成本費用,大大降低了產品的銷售成本。小米將 此視為「精準電商」模式,因為消費者知道「上小米的官網,可以買到品質優良、價格趨近於市面上 最低」的商品,所以他們會定期回流、看準商品時下手迅速,雙雙提高回流率與轉化率。
3、智慧硬體設備:手機裡的小米 App、小愛同學,是下一個回購戰場
而小米想做的遠不止於此。他們認為在智能硬體設備逐步成熟的消費時代裡,小米的 APP 與小愛同 學(小米的 AI 音箱)是一下個值得關注的消費場域。當空氣清淨機的濾心即將用完時,小愛同學 會主動提醒你回購;當你的小米手環記錄了運動習慣與健康狀況時,就有可能推薦你下一個適合的健 康產品。
舉例而言,在臺灣小米 2018 年的冬季新品發表會中,小愛同學就與兩家在地化企業聯手,推出符合 臺灣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服務。一是 KKBOX、二是愛料理,分別提供音樂串流與食譜料理服務。
KKBOX 總裁李明哲表示,這次合作串流了 KKBOX 平臺上 4.5 萬首歌、100 萬篇有聲書讀物,讓音樂 產品的使用場景再擴大;而純米電子研發設計副總裁郭文祺則指出,小愛同學與愛料理的聯手,是小 米全球第一次與在地企業有這麼深的合作,包括食譜的重新設計、驗證,以及與小米 IH 電子鍋的使 用串聯,都讓小愛同學的應用場景變得更實際與在地。
而穀倉創業學院投資總監郭奕強調,他們在這三大領域中,都加入了「自己」的概念,粉絲是「自己 的人」,當產品質優價好時,會自發性的傳頌、讚譽達成品牌行銷目的,當產品有待改進時,也絕不 嘴軟提出建議;貨是「自己研發的產品」,為有將研發、生產與製造的流程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照 理想打造出足以撼動市場的商品;銷售場域是「自己的通路」,開闢線上商城、線下自營門市,降低 通過大型零售通路所需負擔的上架與管理成本。
而當「人、貨、場」把握在自己可以控制的範圍內,這樣才能把設想做到極致,掌握產品從生產到銷 售與服務的各項環節,並有效控制外部成本,藉以達到超乎預期的訂價,販賣給消費者。
由此可見,小米的「場」從 AI 與 IOT 進入,重新塑造人與商品、商品與品牌、品牌與其他產業品 牌的聯合關係,從而為消費者建立了一個商業閉環、無限迴圈,為的就是讓小米可以定期的向消費者 推銷商品,也可以推送任何服務,直至你的生活被全數包圍為止。
5 間門市,讓臺灣小米月營收上億!拆解成功關鍵:小米模式的三大要素
2018 年 2 月,臺灣小米僅靠全臺 5 間門市「小米之家」,就增加上億營收。小米的實體通路,究竟 有什麼魅力?26 日,臺灣小米通訊總經理李佳峰在未來商務展中,以臺灣小米經營現況開場,分享 小米發展新零售的模式。
他指出,相對於傳統街邊店的手機門市,平均單店、單月營業額為 80 到 120 萬元,超過 200 坪空 間的門市才有可能創下千萬業績,但全臺首個小米之家、行天宮店在 2017 寫下 52 萬次人流、年營 收 3.85 億元的成績,平均單月收入為 3000 萬元 ―― 而這家門市只有 41 坪,換算出的單坪坪效 高達 939 萬元,顯見小米門市帶來的營收效益之高。
實體門市的成功,奠基在小米模式的三大要素
為什麼小米的門市可以大受歡迎?想了解其中真諦,不能光看通路端的經營。而要回歸策略源頭,答 案就藏在小米模式的「鐵人三項」:
硬體+網際網路+新零售。硬體包含手機、電視、掃地機器人等產品;網際網路是指雲服務、MIUI(小米開發的軟體產品)等,消 費者能透過硬體得到的加值服務;新零售則是各大通路包括小米商城、電商與小米之家,消費者可以 在這些虛實通路裡與小米品牌產生更緊密、更頻繁的互動。
這三大元素串聯起來,會得出什麼?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在 2017 年阿里巴巴天下網商大會透露,「極致的用戶體驗與高效率的運作。」這是小米快速成長的原因之一,對雷軍、對小米而言,這也是新零 售的核心精神。
無數爆品,讓小米的「鐵人三項」形成銷售循環
至於怎麼串聯?小米靠的是「爆品策略」。
雷軍指出,在網際網路時代裡,能不能夠做出一款橫掃市場的爆品,讓爆品帶來流量(無論是網路的流 量或是門市的人流)、口碑或營收,讓銷售變得更有效率就是關鍵。針對此點,李佳峰在演講裡用臺 灣案例做了示範。
李佳峰說,小米追求用「一款品質好、市場接受度高,且性價比最高的商品突破市場」。
以 2013 年推出、2014 年 4 月在臺灣開賣的行動電源為例,在當年 10000mah 的行動電源要價千元 以上的市場裡,小米推出一款約市場同質商品定價三分之一、品質較高的「小米行動電源」,硬是將 市場一分為二,自此消費者只會區分「小米與其他家行動電源」,該產品累積銷量超過 250 萬顆。李 佳峰認為,「這會是市面上最受歡迎的行動電源。」
這些屬於「硬體」的爆品,為「新零售」的小米商城、電商通路和實體門市帶來流量,也會為 MIUI 等 「網際網路」服務帶來銷售額,在小米的銷售網絡之下形成良性循環。
但只有一個爆品不夠,尤其當那個「爆品」僅限於是小米手機的時候。「手機在消費者行為裡是一個 低頻率(意旨可能兩年才換一次手機)的商品。小米之家想吸收更多的消費者進店,就得運用其他產 品組合,像是讓消費者高頻率消費的物品,增加人們進店的機率,」李佳峰解釋。
因此,臺灣小米陸續推出至今賣破 160 萬隻的小米手環(2014 年開賣),以及累積銷售破 10 萬臺 的米家掃地機器人(2017 年開賣)。
當產品組合愈來愈多,消費者進門市消費的機率就愈來愈高,李佳峰指出,正因為臺灣門市的轉化率、 客單價與回購率都高於一般 3C 門市,才能締造單月破億的業績。
李佳峰最後引述雷軍的一段話,對小米的門市經營與新零售模式做概括式的整理,
「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我們從線上回到線下,但不是原路返回,而是要使用網際網路的工具 和方法,提升傳統零售的效率。」
公司是華科大科技園的戰略合作機構,可提供:
■商業計劃書製作及優化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
■內部管理制度及組織流程優化
■高科技企業資金融通
■一站式財務法律管理顧問
■引進戰略投資者
聯繫我們:
柯先生:158-027-95951
企業郵箱:jyxc@wh-jyxc.com
關於我們:
公司成立於2014年,是由投行、管理、法律、財務、基金背景人士創立,管理團隊累計服務於200多家央國企、上市公司及中小型民企,業務涉及企業戰略規劃、內部控制、企業文化以及企業兼併重組、投資盡調、上市規劃、財稅規範等方面的諮詢、投行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