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雜談]眾所周知,臭氧可以隔絕紫外線,地球上空的臭氧層可以保護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免受太陽強烈紫外線的傷害。而在家庭生活中,臭氧的強氧化性可以用來消菌殺毒,保護我們的健康。可以說臭氧一直是以「地球衛士」和「健康衛士」的身份出現在我們視野中的。
然而最近,臭氧的日子並不好過,被央視點評批評,上了各地生態環境部門的黑名單,生態環境部還發布了《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來對付它。
臭氧的身份轉變
臭氧一直都是一把雙刃劍,只是在臭氧被發現後,人類最先看到是臭氧在醫學和生活中的巨大用處,反而忽略掉了臭氧的危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甚至是20世紀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臭氧一直都被認為空氣中有益的氣體。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才逐漸發現,不同濃度的臭氧帶來的東西是完全不一樣的,臭氧的身份便從此開始發生轉變。
不過,即使知道了臭氧的危害性,臭氧帶來的汙染在2012年以前,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畢竟PM2.5的「光芒」實在太過耀眼。在2013年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後,臭氧汙染這個名字才漸漸走進大眾的視野。不過儘管如此臭氧汙染還是發展成僅次於PM2.5的一種汙染物。
臭氧的危害
那麼臭氧到底有什麼危害呢?臭氧對人體的危害主要還是來源於其自身的強氧化性。高濃度的臭氧幾乎對人體全身上下都有危害。
根據國際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人在一個小時內可接受臭氧的極限濃度是260μg/m3。 在320μg/m3臭氧環境中活動1h就會引起咳嗽、呼吸困難及肺功能下降。臭氧除了會侵害呼吸系統,還會侵害視覺系統,使視覺敏感度和視力降低。同時臭氧還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引發頭痛、胸痛、思維、記憶力下降等;此外臭氧還會阻礙血液輸氧功能,造成組織缺氧。
不過,比起臭氧的危害,臭氧的「無聲無息」才更為可怕。PM2.5還能通過能見度進行一個初略的判斷,而透明的臭氧只能用儀器才檢測得出來,就跟另一個健康殺手甲醛一樣,即使我們能聞到異味,感覺到身體不舒服,也很難發現是臭氧超標了。
臭氧從何而來?
空氣中臭氧的來源可以分為自然源和人為源。自然源的臭氧主要來自於地球大氣的平流層中臭氧的向下傳輸。人為源的臭氧主要是由人為排放的NOx、VOCs等汙染物的光化學反應生成。NOx、VOCs等汙染物,主要來源於交通工具的尾氣排放、石油化工和火力發電等工業汙染源排放。這些汙染物在在晴天、紫外線輻射強的條件下,會發生一些列反應從而生產臭氧。所以夏天也是臭氧汙染最嚴重的時候。
此外,紫外線照射除了會使NOx、VOCs等汙染物發生光化學反應,也會使空氣中的氧氣乾燥,使一部分氧分子被激活離解成氧原子,進而形成臭氧。當然,也不是所有紫外線都會使氧氣轉化成臭氧,只有波長在185nm左右的紫外線才有此能力。紫外照射法不會生產臭氧大量,只適合於少量、低濃度要求的各種試驗,如空氣消毒、滅菌、除臭等等。
帶臭氧消毒的家電還能用嗎?
比起室外的臭氧汙染,可能大部分人更為關心室內的臭氧汙染,更關心的是那些帶臭氧殺菌的電器是不是有危險。
像家裡常見的帶臭氧消毒的電器消毒碗櫃,還有帶臭氧消毒的洗衣機、冰箱等,一般來說,只要產品是合格的,正常使用是不用太過擔心臭氧洩露帶來的危害的。就算機器出現損害導致臭氧洩露,由於臭氧帶有一定的臭味,在家庭這個味道較為單一的環境中還是很容易察覺的,只要開窗通風,臭氧很快就會分解了。而且這些電器產生的臭氧濃度也是比較低的,基本都在安全線以下。
不過今年的疫情,讓很多人十分注意家裡的衛生,會夠買像臭氧發生器之類的臭氧發生裝置來進行家庭的殺菌消毒。在使用之類產品的時候,要注意在家中沒人的情況下使用,而且使用完後也不要立即進入室內,儘量讓室內通風一段時間後再進入。
總的來說,目前家庭生活中用到的各類帶臭氧消毒的電器,大家都不必過於擔心,正常使用的情況下,臭氧依舊還是那個「健康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