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中,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高度依賴於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設備的使用,來源於這些電子設備顯示屏的光給人們的視覺健康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藍光(400~500nm)廣泛存在於電子顯示屏的顯示光譜(400~800nm)之中,是其主要的短波光譜。近年來,藍光的視覺安全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藍光的危害
人眼前部對不同波長的光有不同的阻礙能力。比如即使不戴太陽鏡,也只有少於百分之一的紫外線會到達視網膜,在眼內,低於400nm的短波紫外線可大部分被角膜和晶狀體吸收,但幾乎所有藍光都能穿透晶狀體到達視網膜,造成視網膜的損傷,它是所有能到達視網膜的可見光中能量最高、潛在危害性最大的一種光。
高能短波藍光會刺激視網膜,從而使視網膜釋放使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衰亡的自由基,色素上皮細胞的衰亡會進而導致光敏細胞缺失養分。光敏細胞位於視網膜上,是人眼中的光感受器。其他細胞通過光敏細胞的直接或間接的突觸聯繫受到光的影響。因此,缺少養分的光敏細胞會引起視力的損傷。
黃斑區是視力最敏銳的地方,黃斑區病變會導致視力下降、視物變形等問題出現,從而導致生活質量的嚴重下降。而藍光會使黃斑區毒素量增高,從而嚴重威脅人們的視網膜健康,誘發黃斑變性的可能性會增高,同時還會導致白內障,引起眩光等問題。
近年來,視網膜退行性疾病尤其是老年黃斑變性(ARMD)在發達國家的發病率正在逐年攀升,這或許與人口老齡化的發展態勢有關,但也與人們對電子設備日益嚴重的依賴性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增長的屏幕使用時長使視網膜暴露在更多的藍光之下,帶來潛在的視覺安全隱患,研究表明,慢性光損傷是ARMD發病的重要高危因素之一。
此外,近600人次的人眼視覺生理實驗結果顯示,藍光含量過高有可能會引起視覺疲勞增加。眼球長期緊張會引起視疲勞,導致人們近視加深,閱讀串行,注意力分散難以集中,大大降低人們的學習和工作效率。
如何保護我們的眼睛
一、適度休息和活動,合理用眼
長時間觀看電子屏幕,會減少眨眼次數,容易造成乾眼症。乾眼症最常見症狀便是眼疲勞、異物感、乾澀感、燒灼感、眼脹感、眼痛、畏光、眼紅等,更嚴重者還會有頭痛、頭暈、頸肩腰背部酸痛不適等全身症狀。建議連續工作半小時到一小時以後應該休息10分鐘,眺望遠方或者眨眼放鬆,也可以在電腦旁邊養一盆綠植,工作間隙看看綠色。
同時,注意作息時間,保證7-8小時的充足睡眠。不要躺著玩手機,長時間躺著玩手機容易使血液流向眼睛,導致眼部結膜血管的輕度充血,甚至誘髮結膜組織的慢性炎性病變等。
此外,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導致近視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充足的戶外運動時間和日照,所以預防近視的最佳方法是保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這個戶外活動是需要有日照的,晚上戶外活動是沒用的。
二、膳食平衡,補充營養
在注意飲食營養均衡的同時,增加有益於眼睛的食物的攝入,比如:動物肝臟和蛋類,或者維生素A的水果如獼猴桃、柑橘、葡萄、檸檬、香蕉、芒果、菠蘿等,蔬菜如枸杞子、豆芽、胡蘿蔔、西紅柿、西蘭花、玉米、南瓜、菠菜、青椒、大棗、大蒜、大豆等。
此外,還可以通過膳食補充劑補充葉黃素和玉米黃質。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存在於人體各個組織中,但其在眼睛中的分布最為突出和最具特徵性。眼部所有組織中均含有一定量的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包括虹膜組織、晶狀體、視網膜、視神經和眼部脂肪,其中視網膜黃斑的濃度最高。但人體不能直接合成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必須通過膳食或其它相關來源(如母乳和膳食補充劑)進行補充。
研究表明,葉黃素可以抑制和滅活活性氧簇,緩解細胞脂質過氧化損傷,從而減少視網膜細胞的凋亡。人類膳食攝入葉黃素水平與眼睛健康所需葉黃素水平存在明顯差距。另外,現代人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形成藍光傷害,對眼睛營養的補充需求變得更大。因此,眼科專家建議,過度用眼的人群,易造成視疲勞,適當補充葉黃素膳食補充劑可以保護視力健康。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規定:成年人葉黃素的特定建議值為每天10mg。
大量流行病學研究結果也表明,玉米黃質具有特異性吸收對視網膜最具損傷性的藍色光線的作用,從而保護視網膜中央凹的視錐細胞,它是一種很有效的藍光過濾器,可以有效減少視網膜的氧化損傷。短期增加玉米黃質攝入量,可以使黃斑色素增加,從而增強黃斑區對抗有害物質和光射線損害的能力。科學研究表明,受試人群每日補充10mg葉黃素及2mg玉米黃質,可顯著提高黃斑色素光學密度(MPOD),並改善人群的光學應激恢復能力和對比度能量。
葉黃素與玉米黃質一起共同構成了眼睛視網膜黃斑區的黃斑色素,黃斑色素被譽為人體眼睛內部的「濾鏡」。一方面,可在有害藍光到達脆弱的、富含光敏細胞的視網膜組織之前將其過濾;另一方面,可淬滅單線態氧、清除自由基、中斷脂質過氧化反應,從而降低這些因素對眼睛的損傷。因此,及時補充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可有效攔截藍紫光,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眼睛衰老的速度。
受疫情影響,人們線上辦公、線上學習,線上休閒等時長的大幅度增加,人們的用眼健康問題也隨之居高不下,因此,如何在後疫情時代,健康用眼,正確有效護眼更成為重中之重。(劉靜 空間生物主動健康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