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統一起來,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為「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新華社)
重視調查研究,是理論聯繫實際的橋梁,是正確決策的基礎,也是各級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功。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治國理政,同樣離不開調查研究。從明年開始,我國將進入「十四五」時期,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十四五」規劃必須更加適應時代的要求,更加符合發展的規律,更加反映人民的意願。因此,「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必須做好調查研究這一「基本功」。
堅持問題導向,既抓調查也抓研究,實現去偽存真到思路創新。問題是時代的聲音。離開「問題」的調研,就很容易失去方向,陷入盲目,其作用也就不明顯。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對國際格局演變,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造成一系列深層次衝擊。我們面對的挑戰和困難前所未有,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大變局」之下,挑戰困難當前,我們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必須練好調查研究這一「基本功」,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弄清楚,把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找準癥結,方能對症下藥。
堅持身體力行,既抓身至也抓心至,實現蹲下聽聲到落地生根。用腳步丈量出來的調研才有泥土氣息,有群眾聲音的結論才有說服力。調查研究不能浮在表面,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既要「身至」,更要「心至」。基層對存在的問題看得最清楚,群眾最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最能創造出好經驗好辦法。編制「十四五」規劃,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避免搞「出發一車子、開會一屋子、發言念稿子」式的調研,不妨多採取「四不兩直」式的調研,與群眾緊密靠在一起,多串門、多請教、多解憂,這樣的調查研究才能找到科學決策、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鑰匙」。
堅持解剖麻雀,既抓重點也抓全局,實現以點帶面到層層推進。調查研究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研究是過程、是手段,解決問題、做好工作才是目的。離開深入調研,就難言科學規劃,要通過多看、多聽、多問,瞄準現實中的突出問題,堅持「解剖麻雀」,做到「小中見大」「點面結合」,精研深思細悟,揭示規律、把握本質,將有見地、有價值的對策和建議納入「十四五」規劃中。要通過調查研究,將未來發展與當前實際、目標導向、群眾訴求相結合,讓「十四五」規劃編制的過程,成為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提振士氣、激發動力的過程,不斷豐富完善「十四五」規劃內容。(陸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