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夜探「物種寶庫」鸚哥嶺 走進熱帶雨林...

2020-12-27 湘湘愛旅行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8日消息(記者 譚琦)「噓,你們悄悄地,看這片葉子。」順著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林員符惠全手電筒的光線看過去,這棵不起眼的植物葉片並沒有特別之處,定睛一看,在密不透風的熱帶雨林裡,這片葉子突然動了起來。「這是葉,它全身上下都擬態了樹葉而特化,是雨林中的『偽裝大師』。」聽著符惠全的解釋,仔細觀察這隻葉子蟲,它身體的邊緣還會模擬出樹葉壞死的病斑及傷痕,讓人一時難以分辨它和葉子的不同。

>1-->

資料圖:偽裝者葉。圖片由秘境尋蹤攝製組提供

夜幕降臨,熱帶雨林裡熱鬧了起來,黑夜是這裡的「原住民」最好的保護色,它們乘夜出動覓食。「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媒體採訪活動走進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是海南的兩大江河南渡江和昌化江主要支流的發源地,保存著華南地區連片面積最大的原始熱帶雨林,是海南乃至全球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

從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護林站出發,這裡是熱帶雨林腹地的邊緣,沿著南渡江支流溯溪而上,要經過4個小時的跋涉,途中要踏過溪流、走過石子路,才能到達鸚哥嶺自然保護區腹地——莫南溝。有時候,護林員需要帶上帳篷和乾糧,在山裡住上幾天才能完成巡護工作。

跟著符惠全的腳步,才能在遮天蔽日的雨林間穿梭,對山路的不熟悉,採訪團的成員的行進十分困難,如果低頭看著路前行,頭就會磕到低矮的樹枝,抬頭看著前方,又常常因看不清路上長滿苔蘚的石頭,滑個踉蹌。據符惠全介紹,這裡曾經是莫南老村的舊址,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熱帶雨林植物的生長已經完全覆蓋了往日的生活痕跡,遍地長滿了不同的果樹和掉落地上的野果,也成了野生動物不可多得的「深夜食堂」。

莫南溝的海拔不足400米,卻是生物多樣性表現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物種資源十分豐富,目前共記錄到野生維管束植物224科963屬2017種,包括2個新種,中國新記錄種7種,海南新記錄科1科、海南新記錄屬10屬、海南新記錄種4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4種,分別為海南蘇鐵、臺灣蘇鐵、坡壘、伯樂樹,新記錄植物輪葉三稜櫟和伯樂樹2種,其中伯樂樹僅分布在鸚哥嶺保護區。

在一片漆黑的熱帶雨林裡穿梭,只能依靠頭燈的光線,靜謐的森林裡,只有腳踩在枯葉堆的聲音,還有爬山後「撲通撲通」的心跳聲。夜晚蒙住了我們的眼睛,卻擋不住蠢蠢欲動的雨林精靈們,莫南溝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

溪水邊,成群的蝴蝶聚集在一起,一邊吸水一邊從尾部排出水珠,蝴蝶通過這樣的方式降溫,同時收集水中的鈉元素,鈉元素在求偶的過程中會起到吸引異性的作用。岸邊的水蠆追逐著水中蚊子的幼蟲,飽餐一頓等待破繭成蟲。枯爛的樹樁內部充滿了積水,一隻溪蟹躲在其中,也許正在思索覓食的路線。

作為海南兩大江河——南渡江和昌化江的重要上遊集水區,鸚哥嶺地區生境多樣,包含著極豐富的淡水魚類,堪稱一座「魚類寶庫」。溪流的水清澈見底,在岸邊能看到水裡的魚兒一動不動仿佛在睡覺,滑溜溜的石頭上,吸附了許多螺類。用手撥動水面,魚兒迅速地藏進溪底的石縫中,搬開一塊被淤泥覆蓋的石頭,一隻溪蟹落荒而逃。

也是在這裡,符惠全作為嚮導之一,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海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支持下,帶領著新海南客戶端《秘境尋蹤》節目組的成員,以熱帶雨林內的生物為主角,用鏡頭講述了生活在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物故事,拍攝到數百種動植物物種,讓海南的生態家底被更多人了解。

>27-->

資料圖:鸚哥嶺自然保護區。海南省圖片社供圖

目前,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記錄到脊椎動物5綱35目109科328屬481種,其中發現並命名鸚哥嶺樹蛙新種1種、海南新記錄屬3屬、海南新記錄種27種。記錄到各種昆蟲109科1508種,其中海南特有種26種,中國新記錄屬13個、中國新記錄種17個、海南新記錄屬44個、海南新記錄種117個。至今已發表科學新屬2個、新種17個。

返程的途中,能聽到昆蟲「嗖嗖」竄過叢林的聲音,也許是我們的腳步驚擾了它的美夢。夜深了,熱帶雨林裡又恢復了靜謐,等待清晨的陽光再次喚醒生機。這片熱帶雨林裡還蘊藏著諸多故事,等待我們進一步地探索。

責任編輯:楊子薇【來源:南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探秘百花嶺「物種基因寶庫」:百花嶺...
    ■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於偉慧  「一個旅行家要想在一片熱帶雨林裡找到兩株屬於同種的樹木,簡直就是徒勞。」這是19世紀英國博物學家華萊士從雨林考察歸來後,在日記中寫下的感受。之所以發出如此感慨,只因熱帶雨林作為地球上抵抗力穩定性最高的生態系統,幾乎孕育出世界上大於一半的動植物物種,物種之豐富實在讓人難以分辨。  從樹、藤、巖、泉掩映成趣,到山、水、石、林巧合成景,獨特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造就瓊中百花嶺形態萬千的熱帶雨林景觀,撐起一道生態屏障,同樣也引得成千上萬的生物精靈匯聚於此。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海南熱帶雨林探微:趴下來與昆蟲對話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青蜂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一棵棵參天大樹高聳不見其端,密林深處奇珍異獸神出鬼沒,印象中的熱帶雨林似乎總是讓人目不暇接。如果將腳步慢下來,靜靜地趴在雨林裡某一塊普通的草地,會看到什麼?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記錄雨林生命之美 聽昆蟲攝影家周反美...
    周反美供圖近日,「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主題採訪團走入五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時,遇到了這位60後「大叔」,初次見面,衣著樸素的他並未立刻引起大夥的注意。但與之相反的是,他正在展覽中的一幅幅作品驚豔了眾人。圓八星白條天牛、苔蛾、黃星桑天牛、枯葉蝶……一個個活靈活現的昆蟲面孔在他的鏡頭下「手舞足蹈」,令人不覺感嘆生命是如此奧妙和絢麗多姿。苔蛾。
  • 中國保存最完好的熱帶雨林裡有哪些奧秘
    吊羅山雨林溝谷 攝影 林愛和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地域分布範圍如下: 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尖峰嶺空中花籃 圖片來源: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 國家公園試點區內海拔超過1400m的山峰主要有五指山、鸚哥嶺、猴獼嶺、黑嶺、三角山、尖峰嶺、黎母山等。
  • 物種保護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長臂猿新種群中發現幼崽
    物種保護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長臂猿新種群中發現幼崽 2020-09-04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加強海南長臂猿法律保護的思考
    金黃色的雌性長臂猿,懷抱幼崽坐在樹上 (資料圖片)   作為海南熱帶雨林環境的生態指示種,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狀況關係到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的成敗,是檢驗海南生態保護成效的重要指標   作為海南熱帶雨林環境的生態指示種,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狀況不僅反映海南熱帶雨林的健康狀況,而且關係到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的成敗,還是檢驗海南生態保護成效的重要指標。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以及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要求務必制定和採取一系列科學合理的措施,切實保護好海南長臂猿。
  • 熱帶雨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公園
    瑪努國家公園氣候介於安第斯的寒冷、乾燥與亞馬孫森林的酷熱、潮溼之間,變化多樣。但是關於公園中降雨量的記載並不多見。每年的10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是雨季,月均降水量超過200毫米,而5月初到9月末月均降水量減少到100毫米。
  • 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鸚哥嘴分站團隊守護大山近10年
    鸚哥嶺自然保護區。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曲曲折折的山路上車子蜿蜒爬行,深山裡不遠處不知名的鳥叫聲清脆悅耳,走進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滿眼皆綠。人來鳥不驚,是生態保護的初步成果;村民從牴觸到「協管」,是生態保護理念深入人心的體現。
  • 海南周刊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它們曾統治地球長達數億年之久,不料卻於「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中慘遭滅頂之災,僅剩一些小型且堅強的爬行動物存活至今——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有三分之一的爬行動物被登記為易危、瀕危,甚至極度瀕危。  與軟萌可愛的哺乳動物相比,爬行動物得到的關注和保護真是少得可憐。好在生態系統完整、人類幹擾程度小的海南熱帶雨林,總算能為它們提供一方繁衍棲息的生態樂園。
  • 6條熱帶雨林觀光路線,帶你走進遊客視野之外的海南島!
    在那低山溝谷之上,是大片大片分布在尖峰嶺、五指山、霸王嶺、鸚哥嶺、吊羅山等地的原始熱帶雨林和次生林。五指山熱帶雨林,攝影@獨自摸索/圖蟲創意海南熱帶雨林是世界熱帶雨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熱帶雨林和季風常綠闊葉林交錯帶上唯一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雨林面積約990萬畝,佔了全國熱帶雨林總量的近1/3。
  • 鸚哥嶺樹蛙:高山精靈跡難尋
    作為人們熟知的兩棲動物,熱帶雨林中多姿多彩的蛙類有著格外豔麗的身影。在我國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海南熱帶雨林這片土地上,鸚哥嶺樹蛙無疑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存在。鸚哥嶺樹蛙。姜恩宇 攝  年輕的新種  2007年,鸚哥嶺因為27名致力於森林保護事業的大學生的到來,變得熱鬧起來。同年,鸚哥嶺樹蛙被確認為新種。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標識正式發布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標識正式發布
  • 大美國家公園|一起來認識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旗艦物種
    從國寶大熊貓到兇猛的虎豹,從長臂猿、金絲猴等靈長類到色彩繽紛的雉類,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建立,使一個個珍稀物種得以被保護。今天,一起來盤點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旗艦物種,你都認識嗎?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藏野驢(圖片來源: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05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海南長臂猿海南熱帶雨林是熱帶雨林和季風常綠闊葉林交錯帶上唯一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鸚哥嶺樹蛙:高山精靈跡難尋
    這同樣昭示著在水裡的生活告一段落,等待鸚哥嶺樹蛙的是熱帶雨林中「險象環生」的陸地。  這是兩棲動物個體發育周期中最特別的變態過程,變態既是一種新生適應,又反映了由水到陸主要器官系統的改變過程。  作為人們熟知的兩棲動物,熱帶雨林中多姿多彩的蛙類有著格外豔麗的身影。在我國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海南熱帶雨林這片土地上,鸚哥嶺樹蛙無疑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存在。
  • 走進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探訪生物多樣性保護
    新華網 馮雨釤 攝  多年來,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持續開展以森林生態學、資源植物學和保護生物學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學研究、物種保存和科普教育,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新華網 馮雨釤 攝  珍稀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走進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蘭科苗圃,苗圃內的白旗兜蘭正值花期。這種原產印度、緬甸的蘭花,國內早年在雲南普洱首次被發現。
  • 美好新海南 輝煌「十三五」|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逐步構建生物...
    ■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三五隻海南長臂猿嬉戲追逐,突然間,其中一隻小猿抱住架設在樹幹上的紅外相機,不停變換姿勢玩起「自拍」……幾天前,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管轄的斧頭嶺,海南長臂猿監測隊隊員李文永對海南長臂猿C群進行日常監測時
  • 中國十大最美森林之一尖峰嶺熱帶雨林。山地探險、軍事野營的勝地
    尖峰嶺熱帶雨林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北部樂東黎族自治縣境內,距三亞市區90公裡,建於1976年,面積約1600公頃,保護對象主要是熱帶原始雨林和棲息於此的組冠長臂猿、孔雀雉等珍稀動物。尖峰嶺熱帶雨林這片神秘的大森林裡生長繁衍著海南75%的植物和85%的野生動物種類。
  • 中國國家公園目錄大全
    2016年,該地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個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是一個以是大熊貓的棲息地和繁殖地區為主體,涵蓋中國四川省、陝西省和甘肅省的廣大地區的國家公園。該國家公園旨在加強大熊貓棲息地廊道建設,連通原本相互隔離的棲息地,以實現隔離大熊貓種群之間的基因交流。2018年10月29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在四川省成都市正式成立。
  • 戴上這隻腕錶 仿佛走進了熱帶雨林
    充滿著熱帶雨林風情的雅克德羅全新熱帶風情報時鳥三問發布會現場雅克德羅全球總裁萊狄安(Christian Lattmann)先生(左)和中國區副總裁陸興衛先生(右)共同為新款熱帶風情報時鳥三問腕錶揭幕此次新品發布會現場同樣營造了充滿活力的熱帶風情。我們猶如置身於熱帶雨林中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