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網
黃金板塊28日盤中小幅走高,截至發稿,赤峰黃金漲逾5%,*ST金洲漲停,金圓股份、鵬欣資源、銀泰黃金漲幅超3%。
多重因素支撐黃金價格走強,具體來看:
東興證券研報指出,全球黃金供需增速整體維持穩定狀態,但2020年一季度黃金市場出現階段性供應缺口:全球黃金年均總供應量約4640噸,年均增速1.3%;其中礦產金年均產量約3460噸,增速1.6%,再生金年均產量1200噸,增速2.3%。全球黃金年均總需求量約4350萬噸,需求總量年均增速變化維持2%左右。全球黃金供需結構進入2020年Q1出現28.7噸的供應緊缺,總供應量縮減(-3.8%)與總需求量增長(+1.9%)共振是導致黃金基本面強化的原因。
全球礦產金供應增速已出現趨勢性下滑:全球礦產金產量增速自2015年顯現下行拐點,該數值由2015年的+3.1%逐步萎縮至2019年的-1.3%,而至2020年Q1礦產金增速進一步出現-2.6%的下滑。考慮到礦產金供給佔黃金供給總量約74%,暗示全球黃金實際有效供給已經出現收縮。
投資性需求成為全球黃金實物需求的新增長點:傳統黃金需求如金飾類/金條類出現階段性下滑,而投資類需求如ETF及央行購金同期出現有效增長。由2015年至2019年,全球金飾及金條的總需求量分別由2458.5噸及1091.7噸降至2107噸及870.6噸,降幅各為-14.3%及-20.3%,而同期全球黃金ETF及央行購金量則分別由1594.2噸及33016噸升至2886.8噸及34736噸,漲幅分別達81.1%及5.2%。五年間全球消費類黃金需求整體下降571.9噸,但全球投資類黃金需求整體增加3012.6噸,顯示投資性需求開始成為影響黃金總需求的核心變量。
全球央行常態化購金已成趨勢,中國央行黃金購買量有巨大增長空間:全球央行黃金儲備量由2008年3萬噸增至2019年3.47萬噸,該數據已接近上世紀80年代水平。其中2018及2019年全球央行年度購金量連續高於650噸,創布雷頓森林體系結束後的最高年度購金量。考慮到巴塞爾協議III對黃金資本屬性的再定義,預計黃金貨幣及匯率溢價的回歸將對央行購金產生有效吸引。此外,全球央行黃金儲備分布的不平衡及黃金佔外儲比例分布的不平衡同樣意味著央行購金具有持續性的預期,其中認為中國央行長期年預期購金量或至100噸,這意味著央行購金對黃金現貨會產生有效的需求拉動。
黃金基本面的定價邏輯依然維持強勢多頭格局:黃金供需關係的強化導致現貨黃金維持有效的平溢價交易,這有效提升黃金交易結構中的安全邊際。從金價觀察,當前黃金價格運行中樞已經漲至1700美元/盎司,今年年內的黃金價格目標將突破1930美元/盎司,對應人民幣黃金計價約440元/克,關注1680美元/盎司支撐的有效性。
個股方面,該機構建議關注:紫金礦業,山東黃金,銀泰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