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②為試驗基地建設現場。
金秋時節,總投資26.9億元的中國一汽新能源智能網聯創新試驗基地項目建設再次演繹「速度與激情」。
「今年3月項目立項後,我們迅速完成前期手續辦理,隨後僅用兩個月的時間,一期地下基礎就全部完成了。現在,啟動了主體梁板柱和網架的預製作,目前,現場圍擋和樁基施工、鐵板樁都已經完成,預計11月就能完成主體暖封閉。」中國一汽新能源智能網聯創新試驗基地項目經理董昊旻指著不遠處緊張作業的施工現場告訴記者,在長春市以及汽開區的全力支持下,項目組緊密協作、充分論證、迅速落實,項目建設進展迅速。
新能源智能網聯創新試驗基地項目是國內首個新能源智能網聯研發基地,是中國一汽貫徹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加快轉型升級的重大舉措,也是建設數字吉林,加快智能製造,使產業儘快數位化、數字產業化的重大項目。建成後可與NBD總部形成滿足全過程的自主乘用車研發試驗能力,是實現紅旗產品再上新臺階的重要保障。
項目總面積26.6萬平方米,以建設世界一流創新試驗區為目標,主要由旗安創新區、旗源創新區、旗智創新區構成,形成研發創新人才圈和新能源智能網聯產業圈相結合的 「三區兩圈」研發創新模式。涵蓋新能源整車碰撞、模擬臺車、行人保護等被動安全試驗室,電磁兼容、電氣耐久、信息安全、駕駛模擬器等智能網聯試驗室,可實現電池穿刺、火燒等安全試驗的動力電池試驗室和面向未來的氫燃料試驗室。
項目圍繞「三區兩圈」的規劃總思路,將實現5G應用+IoT全覆蓋,建有智慧停車、無線充電道路、智慧園區管理、光伏太陽能、梯次電站、無人駕駛小巴內部循環通勤車等前沿科技,打造真正以「雲」智聯為根本的數位化智能綠色創新試驗基地。
新能源智能網聯創新試驗基地項目是長春國際汽車城規劃獲批以來實施的重大項目,為保障項目順利推進,汽開區各級部門通力協作,創新辦法,下細功夫解決難題,跟蹤推進建設進度。
汽開區管委會每周召開調度會,協調解決項目遇到的問題;汽開區一汽豐田服務局與一汽研發總院體系建設部、工程與物流部等部門精準對接,全程服務。克服疫情影響,汽開區今年年初全面啟動了該項目的徵地、拆遷、場地平整等工作,建立任務清單,明確各環節完成時限、落實部門等內容,保障項目按時開工,順利推進。
「在汽開區招商局、規劃局的大力協調下,我們3個月就完成了土地購置和前期手續辦理;在汽開區建設局的支持下,解決了換填場地原有垃圾、增設雨汙排水網等問題;在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長春供電公司發策部、客戶服務中心、綠園配電所的有效推進下,解決了項目用電問題。目前,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200多個問題已經全部解決了。」董昊旻說。「按照這個進度,項目一期明年2月就能投入使用,2023年年底,整個項目建設完畢,將全功能投入使用。」
「我們把安全、防疫放到首位,成立安全管理三人組,依照安全巡迴要求,對現場安全文明施工和防疫工作進行巡查;成立現場管理工作組,現場解決施工中的安全、質量、技術等問題,對進場材料報驗、隱蔽工程驗收等進行檢查,確保項目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董昊旻介紹,在創新試驗基地建設過程中,堅持信息暢通、決策迅速、安全質量受控,推動施工單位實現以安全、質量、進度為核心工作的自主管理,確保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據悉,新能源智能網聯創新試驗基地項目建成後,將創造數個國內第一。
——國內整車企業首個滿足國標、歐標、美標的被動安全試驗基地,具備完整的汽車被動安全開發測試和驗證能力,為消費者提供「國車安全」的汽車產品和駕乘體驗。
——國內首個面向自動駕駛開發驗證技術而創建的智能網聯試驗基地,涵蓋了模型在環到實車在環的完整仿真工具鏈,建立L3級自動駕駛測試場景庫。
——國內首次通過電磁環境仿真與試驗相結合的方式實現複雜抗擾與人體電磁防護驗證。
——建立國內首個基於5G-V2X的從室內到外場、從預警到融合的綜合車聯網平臺。
——國內整車企業首個電池安全全功能試驗基地,涵蓋電池單體、模組和電池包的跌落、穿刺、火燒等試驗,打造動力電池的超低溫長壽命性能與安全,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駕乘體驗。
——國內整車企業首個規模化的3D列印中心,實現用戶個性化的定製需求和複雜工藝的一次成型。
未來,中國一汽將以新能源智能網聯創新試驗基地建設項目為重要依託,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的產業化發展步伐,完善面向未來的研發布局,打造創新生態圈,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佔汽車產業發展制高點,加速研發創新人才圈在長春聚集,加速新能源智能網聯產業圈在長春落地,加速落實「831」戰略和「3341」行動計劃,推動中國一汽轉型發展,為打造長春國際汽車城提供有力支撐。
在政企合力推動下,中國一汽新能源智能網聯創新試驗基地項目建設進展迅速。
來源:長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