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雲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建設體育強省的意見》,《意見》指出,到2022年,雲南省要建立與雲南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體育發展新格局,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初步建立,群眾健身意識和身體素質顯著增強。
目前,雲南省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現狀如何?群眾對全民健身有何意見與期盼?有關部門如何回應上述訴求並有何舉措?帶著上述問題,記者實地走訪了雲南省多個體育場、公共健身服務點,採訪相關人士,答疑解惑。
市民說 想要快樂運動不容易
「找個鍛鍊的地方真的不容易,下班以後想去鍛鍊到處都擠。」家住白馬小區的市民李鈺說,現在要去體育場館打羽毛球、桌球都要預約,下班後的時段多數都約不到。想在小區動一動,可小區的空地幾乎全都用於停車。
李鈺口中的鍛鍊尷尬幾乎每天都在發生。記者在昆明市翠湖邊隨機採訪了5位晨跑的鍛鍊者,其中有3位表示由於所住的小區內沒有鍛鍊場所,因此堅持繞翠湖晨跑。採訪中,市民張明認為,在翠湖邊鍛鍊也有危險。湖邊路段較為狹窄,尤其早晨7時30分以後迎來早高峰,人車混行不安全,此外,晨練的人呼吸著汽車尾氣也達不到鍛鍊的效果和目的。
昆明阿賈克斯足球俱樂部負責人李強接受採訪時表示,該俱樂部是專門從事青少年足球培訓的俱樂部,目前俱樂部運營最大的難題在於場地,「足球培訓必須要以場地為支撐,但昆明的足球場地存在面向公眾開放並且可以使用的場地較少,而專業性較強、硬體設施較好的場地收費高的問題,一般的足球場地收費相對便宜,但達不到訓練的效果。」他表示,希望相關部門加大足球場地建設的力度,同時儘快出臺足球場面向公眾開放的普惠性政策。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有的小區體育設施出現毀損沒有及時維護,不但不能繼續使用,還可能對不知情的居民產生傷害。還有一些小區的體育設施被佔用,用來晾曬衣物等。
專家說 推動體育場館低免開放
「雲南省各類體育設施有10萬個,約有八成在學校,服務大眾的僅約兩成。」雲南省體育局群體處相關負責人接受採訪時表示,公共體育設施少,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鍛鍊需求,是當前雲南省公共體育事業發展面臨的難題,只有先通過免費或低價開放一些體育場、運動場,把有限的資源用活,用好,讓一部分群眾先有運動的場地,樹立鍛鍊意識,才能帶動全民參與健身,達到全民健康的目的。
在這一方面,玉溪市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的做法可圈可點。
「每天早晨六點半起床來這裡跑跑步,呼吸新鮮空氣,心情特別好。」玉溪市民林楊感慨地說,以前沒有運動場地,也沒有鍛鍊的意識,身體也不好。現在體育場館免費開放,大家積極動起來,抵抗力強了,生病也少了。
兩年前,玉溪市對體育場進行了海綿工程翻新改造,並將其定位為「玉溪市中央體育公園」向社會免費開放。在此基礎上,玉溪體育場持續發力,以全民運動健康管理為核心,集結體育科技、體育教育、健身休閒等產業項目,升級成為健康生態智慧體育綜合體,為老百姓打造一站式健康生活目的地。據項目管理方負責人郭春偉介紹,體育場自2018年面向社會免費開放以來,累計接待市民150萬人次,滿足了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
自從家旁邊的體育場免費開放後,家住紅河州蒙自市金苑小區的居民朱女士每天吃完晚飯就到田徑場散步。她說:「多走多運動就更健康。」近年來,紅河州先後有13個體育場館納入國家大型體育場館開放補助範圍,爭取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有力保障了大型體育場館的全面開放。此外,未列入補助的中小型體育場館,則採取以獎代補、購買社會服務、引導社會資金等方式向社會開放。這些便民利民舉措受到市民點讚。
除了低免開放各類體育場館外,為讓老百姓有更多的鍛鍊場所,近年來,省體育局以省政府「10件惠民實事」為抓手,以「小投入、廣覆蓋、多受益」的模式,推進州市、縣區、鄉鎮、村社四級公共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將深受老百姓喜愛的健身步道、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要求和指標納入年度重點工作,著力推進符合當地群眾需求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相關部門 「15分鐘健身圈」帶動全民動起來
每天天一亮,昆明翠湖邊的小廣場就熱鬧起來。60多歲的劉芸和健身隊友張瓊從都市名園的家裡出發趕來,放下隨身物品,換上球服,加入柔力球訓練隊伍。
在蓮花池畔的晨晚練點,教場東路社區70歲的居民馬曉燕像往常一樣,加入到廣場舞的行列中,在專業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帶領下鍛鍊身體。這是近年來,昆明市持續加強城市社區「15分鐘體育健身圈」建設,不斷完善公共體育服務設施的一個縮影,大媽們跳舞、健身有廣場;年輕人健身有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遊泳館等,讓不同年齡、不同群體、不同愛好的市民都能各得其所、各取所需,營造濃厚的全民健身氛圍。
據昆明市教育體育局統計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來昆明市舉辦各類體育賽事及活動130項,直接參與賽事活動人數達8萬人次,間接影響參與健身人數達30萬人,多形式促進全民健身活動蓬勃發展。
從全省看,以「省級帶動、州市聯動、覆蓋縣區」為目標,立足於開展結合節假日、農業節令、民俗節日和鄉村文化等常態化的全民健身活動,以「全民健身日」為起點、貫穿全年的「七彩雲南全民健身運動會」成為群眾身邊深受喜愛的體育活動載體,形成了以「七彩雲南格蘭芬多國際自行車節」等重要賽會為引領,以雲南希望馬拉松、雲南樂走、冰雪活動等賽事活動品牌為支撐,以特色品牌活動(賽事)創建為基礎的「七彩雲南全民健身活動示範工程」建設體系。年均超過2000萬人次參與健身活動,截至目前,全省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從31.5%上升到36.01%,國民體質測定合格率由89.1%提升到89.8%。(王怡文/文 楊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