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是無線充電聯盟(全球首個推動無線充電技術的標準化組織)推出的「無線充電」標準,該標準具有通用性和便捷性兩個特徵。不同品牌生產的電子產品,只要符合Qi標準就能使用Qi無線充電器進行充電。

該標準攻克了無線充電「通用性」的技術難題,無論是手機、數位相機、平板電腦、電子手錶等產品,都能用Qi無線充電器為其充電,因此為無線充電技術的大規模普及創造了可能。
無線充電技術已經得到了市場的普遍認可。在不用連接電源線的情況下為電子產品充電,使得用戶在使用可攜式設備時更加使得,也為產品研發、設計人員提供了更多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從智慧型手機、可穿戴設備到電動汽車,越來越多的產品開始使用無線充電技術。一鑫創研繼續為大家講解Qi標準無線充電方案。
出於方便使用和讓消費者、產品設計師都能獲益,WPC(無線充電聯盟)制定了一個標準,使供電設備(電力發射模塊、充電站等)和用電設備(電力接收模塊、可攜式電子產品等)之間建立了相互操作。

WPC標準定義了電感耦合(線圈結構)的類型,以及低功耗無線設備所遵守的協議。在此協議下工作的任何產品都能與任何其他WPC設備兼容配對。
為加深大家對無線充電技術的了解,一鑫創研從理論層面做個簡單說明。
無線充電方案在理論上是對人體無害的,無線充電的原理是磁場共振,只有發射線圈與接收線圈處於同一共振頻率時才能進行電能傳輸,而其他的設備不會接受該共振波段,也就不受影響,另一方面,無線充電所用的磁場也是對人體無害的,因為該磁場微乎其微,完成達不到對人體造成傷害的程度。
無線充電技術作為一項新興技術,跟wifi、天線杆一樣,其本身是沒有害處的。
無線充電技術利用磁共振原理在充電器與電子商務之間的磁場和電場中進行電能傳輸,線圈和電容器則在充電器跟設備之間開成了共振。

該技術會在未來得到普及,無線充電電動汽車所需的充電時間只有傳統電動汽車的一百五十分之一。
無線充電轉化率也是大家一直關注的焦點,研究表明,無線充電技術的損耗確實比有線充電更高一些,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該差距正在縮小,基於安全、方便的因素考慮,無線充電技術還是有傳統充電方式無線替代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