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國資委網站發布公告,要求在10月31日前開展2013年國資委系統監管企業職工薪酬調查工作。
這次調查主要針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以及各中央企業,並首度將央企職工「工資外收入情況」納入調查範圍。
「目前,央企高管與普通人員工資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平均差距接近20倍,有的企業CEO工資甚至比普通員工高出上百倍。」國資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脫明忠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以往,央企職工的工資外收入,包括職工福利性收入、補充養老保險費(企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放心保)費、住房公積金、各類商業保險等,一直沒有納入國資委對國企工資總額統計及規範管理。
在脫明忠看來,國務院國資委日前啟動國企職工薪酬調查可能是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響應國務院年初公布《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的舉動,預示著國資委正在抓緊研究國企系統收入分配改革的配套方案和實施細則。
二是為了加強國有企業收入分配調控的基礎工作,提高國資委系統監管企業收入分配調控工作的科學化、合理化和精準化水平。
實際上,國資委主導的薪酬調查工作自2007年始每年進行,但結果從未公布。而央企及主管部門的諱莫如深也引起了人們對這個話題的高度好奇:央企員工的工資和福利究竟如何?
福利削減
在很多人眼裡,央企是「高富帥」單位—工資高、福利好、前程似錦。當陳平還是學生時,他也如此認為,但美好的想像在他進入這座「圍城」後碎了一地。
2011年,研究生畢業後,陳平考入中國移動浙江省某地市級分公司,從事網絡維護工作。兩年裡,他從6崗升至7崗,基本工資漲至每月2000元,加上績效工資,扣除個稅,每月到手4000多元;再加上一萬多的年終獎,這便是他工資的全部。
在這家公司的人事架構裡,8崗及以上屬於領導崗位,依靠提拔與競聘。陳平頂著維護員「最高崗」的天花板,年薪6萬—7萬。用他的話說,「日子還能過,但實在好不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