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2日,2020中國科幻大會在北京石景山區首鋼園舉辦。會上發布的《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科幻產業總值658.71億元,較2018年的456.35億元增長44.3%,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近年來,隨著中國科技發展實力和水平持續提升,優秀的科幻作品不斷湧現,中國科幻事業取得顯著進步。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在會上表示,要倡導開放互鑑、增進包容文明,建設有利於科幻繁榮發展的開放合作高地、創意創造高地、創投創業高地、人才集聚高地。
目前,中國科幻正在迎來「黃金時代」;未來,中國科幻將進入怎樣的發展新階段?圍繞「科學夢想 創造未來」大會主題,多位科學家、科幻作家、科普作家匯聚一堂,探討關於中國科幻發展的時代命題。
打造科幻產業發展高地
《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表明,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國科幻遊戲產業、科幻周邊市場開發以及中國電影產業在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
「科幻作為一種產業形式,市場狀況是多種因素決定的。考慮到疫情影響了部分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許多本該在今年實現的產值可能要推遲實現,期待相關產業從業者抓住時機,在明年獲得更好成績。」 南方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吳巖說。
為了進一步加大對科幻產業發展的精準支持力度,2020中國科幻大會開幕當天,中國科協與北京市政府籤訂了促進北京科幻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建設科幻發展平臺、推進科幻產業發展、合作加強科幻研究、拓展科幻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共同促進科幻事業和產業發展。
同時,北京市還推出了北京首個支持科幻產業發展的政策——石景山區科幻16條,設立科幻產業專項資金5000萬元,聚焦科幻產業關鍵技術、原創人才、場景建設三大關鍵要素。
正如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所說:「要進一步加快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充分發揮首鋼園區和石景山區的優勢特色,廣泛吸引和集聚產業要素,不斷完善產業生態,努力打造科幻產業發展的新高地,推動北京在科幻領域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城市。」
增強科幻影視科學把關
今年7月23日,國家電影局與中國科協共同發布了《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我國首次就科幻電影事業發展頒布的指導性文件,簡稱「科幻十條」。
本屆中國科幻大會宣布成立中國科協科技傳播與影視融合辦公室和全國科幻科普電影放映聯盟,加強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的科學把關,促進科學技術與影視創作深度融合。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近些年一直在中國積極推動科技與影視融合工作,他認為科學與影視的藝術創作融合可以激發公眾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希望影視創作者能有機會走到科考一線、科研一線,去看到那些能激發創作靈感、增長科學認知、體會科學精神的場景。」汪筱林說。
2019年科幻電影在中國市場的累計票房為195.1億元,年度票房前10中有3部為科幻片。打造「硬核」科幻作品,無疑需要更加良好的科影融合氛圍。
電影導演郭帆認為,影視界和科學界的融合,需要更多的交流機會,需要影視工作者提高科學素養,也需要科學家對影視創作多一份人文關懷。
「科影融合,科學是服務於故事的,用科學真實性幫影視創作者把故事講的更可信,讓他們得以站在更高的層次、更前沿的科學上展開想像和藝術創作,有關管理部門應該建立這樣的交流機制。」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苟利軍說。
持續孕育好奇心土壤
科幻源於想像,在科幻大會現場,如何激發和保護青少年的「好奇心」也成為備受關注的議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表示,在科學這件事上,青少年因好奇而引發的興趣就像一顆「小樹苗」,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呵護和珍視。
「對於廣大青少年而言,科普科幻教育不僅是一種頗具創造性和吸引力的學習方式。事實上,它還有著巨大的潛力,在未來成為對通俗教育的補充教育,幫助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養,激發他們的科學好奇心」。周忠和說。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李凌己指出,科幻行業對青少年有著積極的、正能量的影響,「一是對孩子好奇心的激發,雖然說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但它是需要激發和引導;二是對想像力的引導,如果讀過《三體》,你會發現我們的想像力得到了激發和延伸;三是對未來職業規劃的影響,比如國內外的很多科學家,他的職業引導都或多或少跟科幻有關。」
對於孕育好奇心土壤,懷進鵬也指出,科幻源於夢想,對於激發想像力、培養創造力具有獨特作用;科幻在於人才,在培養科學與文明交融、培育創造創意人才和促進創新創造創業等方面發揮著日益凸顯的作用。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