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據了解,PERC+基於P型矽片,目前實驗室效率在23.5%以上,需要在原PERC產線上疊加4道設備,預計2020年底會出樣機,並需要經過產線的驗證。東吳證券認為PERC+/TOPCon目前的轉化效率均能達23.5%以上,但成本下降路線目前還不明朗,需要經過產線檢驗,有望成為PERC升級至下一代技術的過渡路線。
(來源:微信公眾號「摩爾光伏」ID:molepv)
在2019年摩爾光伏主辦的「背鈍化(PERC)技術創新與突破論壇」上中科院電工所、中國科學院大學王文靜老師作了《PERC電池產業化回顧》的報告。王老師介紹,PERC電池目前效率提高到22.0%~22.5%的水平,甚至更高。目前PERC電池已經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難題:電阻率窗口很窄,EL良率下降,雙面PID現象,LeTID現象。為了消除這些難題需要增加工藝、改變材料。
他認為,或許下一步需要製備全p+背場+背面SE,這將進一步推高成本,如果將P-TOPCon工藝與PERC+結合起來,雖然還會提升效率,但是將更加提高工藝複雜性和成本。
4月13日,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舉行G12PERC+電池線和G12組件項目籤約儀式。據悉,該項目計劃總投資50億元,註冊資本10億元,其中設備投資約30億元,建設實現尺寸和性能跨越發展、領先行業發展潮流的G12高效PERC+光伏電池和G12組件項目。
2月11日,通威股份公布2020-2023年電池片擴產計劃。根據通威股份的公告,到2023年,公司累計太陽能電池片產能目標達到80-100GW,計劃新增30GW高效電池產能及配套,總投資金額200 億元。技術目標是:(1)在P-PERC的基礎上,同時布局PERC+、TOPCon、HJT等新型產品技術;(2)產品兼容210及以下所有系列;(3)產品轉換效率目標PERC達到23%以上,PERC+做到24%-24.5%,HJT做到24.5-25%以上。
PERC+已經成為專注於P型電池的企業努力方向。
PERC下一步究竟怎麼走?
下面是幾位行業專家對於PERC電池進一步提效總結:
1.中科院電工所、中國科學院大學王文靜老師《PERC電池產業化回顧》
2.蘇民新能源張忠衛博士《高效PERC電池產業化面臨的挑戰和可能的技術解決方案》中,提出PERC電池提效的幾個途徑,其中,表面複合鈍化技術(TOPCon,POLO)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3.騰暉光伏倪志春博士《下一代PERC產品產業化研究與展望》,報告認為,P型PERC技術仍是未來幾年市場主流,將鈍化接觸技術應用於PERC電池,開壓提升>5mV,提升潛力大。或是未來的研究方向。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