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熱門資訊、玩機技巧、數碼評測、科普深扒,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
-----------------------------
不得不說,正是微信和QQ這兩款聊天產品,共同支撐起騰訊龐大的社交帝國。有趣的是,和很多人當初設想的不一樣,儘管微信在移動網際網路紅利下快速崛起並普及,但是原有的騰訊QQ並沒有被淘汰。對小雷這代人來說,騰訊QQ裡面的聊天群、原汁原味的文件傳輸、聊天記錄漫遊等諸多功能時至今日依然非常好用,這也是小雷依然使用QQ作為主力聊天工具的主要原因。
從1999年起步,至今騰訊QQ已經運營21年了,它的產品年齡著實不短。隨著手機更新換代,微信應運而生,QQ不再是我們主要的聊天軟體。為此,QQ做出了很多嘗試和改變,希望能夠適應著日新月異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適時作出功能更新,喚醒低活躍度用戶。
近日,騰訊QQ官網在微博上悄然發起了新功能投票,沒想到這次調查竟然在網絡上引起了大量討論。有人覺得該功能很有實際意義,也有人表示QQ敢出這個功能就立刻卸載。截稿發布時,騰訊QQ官方已經刪除該投票貼,共有5844人參與,其中將近75%的用戶投了反對票。
「你希望QQ推出已讀功能嗎?」
所謂「已讀」功能,就是當用戶收到信息的時候,如果選擇點開具體內容,聊天軟體便會為你打上一個大大的已讀標誌。通過「已讀」功能,用戶可以實時確認對方是否已經看到了自己的信息,同樣用戶也會被對方知道有沒有讀取信息,本質上算是一個雙向社交功能。
試想一下,正值寒冬臘月。一個三線網際網路企業的程式設計師,好不容易下班頂著冷風,擠著地鐵回到20平方的出租屋裡頭,準備好好享受夜晚時光。突然,你的手機響了,是微信消息通知。猶豫之下,你還是打開了對話框,迎面而來的是客戶需求三連,結尾是「收到請回復」,加班無可避免。
事實上,這不是你的任務,是你同事的話。公司從來不給加班費,臨時改需求也沒有補償。可是你已經打開對話框,上司發來的每條信息都顯示著「已讀」,連裝作沒看見都是一種奢望。到頭來,你只能默默地回一句「收到,我這就做」,然後嘆氣,爬起來開電腦,開始熬夜加班。
有趣的是,作為騰訊QQ的同門師弟,微信也意識到了社交軟體中的這個問題,他們也曾收到「為什麼微信沒有已讀功能?」這樣的疑問。當時微信團隊曾經表示,微信是注重人性的,要給人撒謊的機會,希望更多人在微信裡感受到沒有負擔的用戶體驗,把人都像機器一樣約束起來不一定是好事。
社交聊天工具,是注重人性的。
從1999年起步,至今騰訊QQ已經運營21年了,它的產品年齡著實不短。隨著手機更新換代,微信應運而生,QQ不再是我們主要的聊天軟體。為此,QQ做出了很多嘗試和改變,希望能夠適應著日新月異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適時作出功能更新,喚醒低活躍度用戶。
近日,騰訊QQ官網在微博上悄然發起了新功能投票,沒想到這次調查竟然在網絡上引起了大量討論。有人覺得該功能很有實際意義,也有人表示QQ敢出這個功能就立刻卸載。截稿發布時,騰訊QQ官方已經刪除該投票貼,共有5844人參與,其中將近75%的用戶投了反對票。
「你希望QQ推出已讀功能嗎?」
所謂「已讀」功能,就是當用戶收到信息的時候,如果選擇點開具體內容,聊天軟體便會為你打上一個大大的已讀標誌。通過「已讀」功能,用戶可以實時確認對方是否已經看到了自己的信息,同樣用戶也會被對方知道有沒有讀取信息,本質上算是一個雙向社交功能。
試想一下,正值寒冬臘月。一個三線網際網路企業的程式設計師,好不容易下班頂著冷風,擠著地鐵回到20平方的出租屋裡頭,準備好好享受夜晚時光。突然,你的手機響了,是微信消息通知。猶豫之下,你還是打開了對話框,迎面而來的是客戶需求三連,結尾是「收到請回復」,加班無可避免。
事實上,這不是你的任務,是你同事的話。公司從來不給加班費,臨時改需求也沒有補償。可是你已經打開對話框,上司發來的每條信息都顯示著「已讀」,連裝作沒看見都是一種奢望。到頭來,你只能默默地回一句「收到,我這就做」,然後嘆氣,爬起來開電腦,開始熬夜加班。
有趣的是,作為騰訊QQ的同門師弟,微信也意識到了社交軟體中的這個問題,他們也曾收到「為什麼微信沒有已讀功能?」這樣的疑問。當時微信團隊曾經表示,微信是注重人性的,要給人撒謊的機會,希望更多人在微信裡感受到沒有負擔的用戶體驗,把人都像機器一樣約束起來不一定是好事。
社交聊天工具,是注重人性的。
有關社交軟體要不要「已讀」功能這點,算是一直存在爭議的。
「已讀」功能在目前市面上流通的聊天工具中並不罕見,諸如釘釘等辦公軟體、陌陌等交友軟體、阿里旺旺等購物平臺聊天工具以及Boss直聘等招聘平臺都上線了「已讀」功能。這些平臺的目標很明顯,希望「已讀」功能可以緩解用戶的回覆焦慮,加速用戶的聊天效率,增進用戶的使用體驗。
小雷認為,釘釘、陌陌、旺旺等聊天軟體,本質上其實是針對企業工作需求、陌生人交友需求以及購物需求推出的效率工具。這些軟體發送的消息具有時效性,需要接收者及時作出回復,否則容易造成損失。
對釘釘來說,上級命令下達後,需要實時看到下屬是否全部收到了,否則容易出現差池。對陌陌來說,和陌生人交友,急於知曉對方的態度,自然需要「已讀」功能拉近社交距離。對旺旺來說,第一時間確認店家收到產品需求,對於達成交易至關重要。對這些軟體來說,推出「已讀」功能是合理且必要的。
和效率工具不同,騰訊QQ、微信更接近於社交聊天軟體的定位,而非用於某種工作的工具。這不是陌生人社交,裡面會有各種複雜的社交關係,交流以日常對話為主,消息的性質一般不需要接收者做出回復,甚至不想回復也沒問題。按照「奧卡姆剃刀」原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在社交聊天軟體中,「已讀」很容易變成「社交事故」的車禍現場。根據統計,目前騰訊QQ用戶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年輕人需要有自己的空間。有時候女朋友給自己發了信息,自己正在工作/打遊戲,看了不想回復。在沒有「已讀」的現在還能當作沒看見,強行推出「已讀」功能反而讓很多聊天場景變得尷尬。很多本來可以避免的問題,將在「已讀不回」的漩渦中被無限放大。
事實上,社交之間是需要距離的。不如說,正是距離產生美。人們在過去通過書信交流,那時候人很慢,車馬很慢,但是打開微黃的信封以後,那寄托在墨水裡面的情緒是無法忽視的。從20世紀末開始,網際網路全面普及,人們才接觸到電子郵件、騰訊QQ、微信等社交工具,遠程溝通效率驟然提升。
在書信時代、電子郵件時代,我們不會期待信息很快得到回覆,也不必擔心對方的催促。在社交軟體普及的今天,你不僅希望發出去的消息對方能夠第一時間回復,還需要為了自己沒有即時回復消息而擔心。人們變得愈發焦躁,交流的信息也越來越短,「怎麼回復」、「回復什麼」、「何時回復」,新的問題充斥腦海。
在「已讀」功能出現前,大家還可以保持著微妙的默契,給點思考的時間。在「已讀」功能出現後,或許聊天效率提高了,但是造成的焦慮是雙向的。發出消息等待回復的人,現在要頂著「已讀未回」的困境而焦躁。需要回復消息的人,思考的時間只會更短,這導致了諸多心理壓力的產生。
那麼「已讀」功能究竟價值何在呢?根據業內人士反饋,「已讀」功能最大的作用,就是解決陌生人社交中回復率不足、回復效率過低的情況。在針對交友、購物、招聘平臺的開發者進行調查時,有人表示這些平臺的用戶更關注在給對方發消息是否會被回復,而「已讀」功能可以避免無謂的時間浪費。
從用戶角度來看,「已讀」&「未讀」標籤的作用應該分為發送方和接收方討論。對發送方來說,「已讀」標籤可以讓用戶明白自己的消息是否發送成功,同時還能倒逼對方進行回復。一旦發現對方多次已讀未回或者很久才回,那麼基本可以判定對方對自己這邊並不上心,這時就可以轉移目標了。
對接收方來說,「已讀」標籤可以讓對方能看到自己的狀態,因此可以用不回復的方式表明當前的態度,省下溝通的時間,這一點招聘軟體經常使用。對購物平臺客服來說,知道對方能看到自己已讀,採取更快速的回覆,可以向用戶表現自己積極的態度,更有利於招攬客人。
由此看來,「已讀」功能最大的好處在於提高溝通效率,問題在於QQ和微信這類社交軟體本質在於熟人社交,而熟人間如果需要效率的溝通可直接電話溝通,這樣「已讀」功能最大的好處便形同虛設。近些年來,騰訊QQ提升用戶活躍度做出了很多嘗試,最終導致功能過於臃腫。個人建議騰訊精簡部分冗餘的功能,將重心放回群聊上面,那才是QQ的核心。
壞
有關社交軟體要不要「已讀」功能這點,算是一直存在爭議的。
「已讀」功能在目前市面上流通的聊天工具中並不罕見,諸如釘釘等辦公軟體、陌陌等交友軟體、阿里旺旺等購物平臺聊天工具以及Boss直聘等招聘平臺都上線了「已讀」功能。這些平臺的目標很明顯,希望「已讀」功能可以緩解用戶的回覆焦慮,加速用戶的聊天效率,增進用戶的使用體驗。
小雷認為,釘釘、陌陌、旺旺等聊天軟體,本質上其實是針對企業工作需求、陌生人交友需求以及購物需求推出的效率工具。這些軟體發送的消息具有時效性,需要接收者及時作出回復,否則容易造成損失。
對釘釘來說,上級命令下達後,需要實時看到下屬是否全部收到了,否則容易出現差池。對陌陌來說,和陌生人交友,急於知曉對方的態度,自然需要「已讀」功能拉近社交距離。對旺旺來說,第一時間確認店家收到產品需求,對於達成交易至關重要。對這些軟體來說,推出「已讀」功能是合理且必要的。
和效率工具不同,騰訊QQ、微信更接近於社交聊天軟體的定位,而非用於某種工作的工具。這不是陌生人社交,裡面會有各種複雜的社交關係,交流以日常對話為主,消息的性質一般不需要接收者做出回復,甚至不想回復也沒問題。按照「奧卡姆剃刀」原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在社交聊天軟體中,「已讀」很容易變成「社交事故」的車禍現場。根據統計,目前騰訊QQ用戶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年輕人需要有自己的空間。有時候女朋友給自己發了信息,自己正在工作/打遊戲,看了不想回復。在沒有「已讀」的現在還能當作沒看見,強行推出「已讀」功能反而讓很多聊天場景變得尷尬。很多本來可以避免的問題,將在「已讀不回」的漩渦中被無限放大。
事實上,社交之間是需要距離的。不如說,正是距離產生美。人們在過去通過書信交流,那時候人很慢,車馬很慢,但是打開微黃的信封以後,那寄托在墨水裡面的情緒是無法忽視的。從20世紀末開始,網際網路全面普及,人們才接觸到電子郵件、騰訊QQ、微信等社交工具,遠程溝通效率驟然提升。
在書信時代、電子郵件時代,我們不會期待信息很快得到回覆,也不必擔心對方的催促。在社交軟體普及的今天,你不僅希望發出去的消息對方能夠第一時間回復,還需要為了自己沒有即時回復消息而擔心。人們變得愈發焦躁,交流的信息也越來越短,「怎麼回復」、「回復什麼」、「何時回復」,新的問題充斥腦海。
在「已讀」功能出現前,大家還可以保持著微妙的默契,給點思考的時間。在「已讀」功能出現後,或許聊天效率提高了,但是造成的焦慮是雙向的。發出消息等待回復的人,現在要頂著「已讀未回」的困境而焦躁。需要回復消息的人,思考的時間只會更短,這導致了諸多心理壓力的產生。
那麼「已讀」功能究竟價值何在呢?根據業內人士反饋,「已讀」功能最大的作用,就是解決陌生人社交中回復率不足、回復效率過低的情況。在針對交友、購物、招聘平臺的開發者進行調查時,有人表示這些平臺的用戶更關注在給對方發消息是否會被回復,而「已讀」功能可以避免無謂的時間浪費。
從用戶角度來看,「已讀」&「未讀」標籤的作用應該分為發送方和接收方討論。對發送方來說,「已讀」標籤可以讓用戶明白自己的消息是否發送成功,同時還能倒逼對方進行回復。一旦發現對方多次已讀未回或者很久才回,那麼基本可以判定對方對自己這邊並不上心,這時就可以轉移目標了。
對接收方來說,「已讀」標籤可以讓對方能看到自己的狀態,因此可以用不回復的方式表明當前的態度,省下溝通的時間,這一點招聘軟體經常使用。對購物平臺客服來說,知道對方能看到自己已讀,採取更快速的回覆,可以向用戶表現自己積極的態度,更有利於招攬客人。
由此看來,「已讀」功能最大的好處在於提高溝通效率,問題在於QQ和微信這類社交軟體本質在於熟人社交,而熟人間如果需要效率的溝通可直接電話溝通,這樣「已讀」功能最大的好處便形同虛設。近些年來,騰訊QQ提升用戶活躍度做出了很多嘗試,最終導致功能過於臃腫。個人建議騰訊精簡部分冗餘的功能,將重心放回群聊上面,那才是QQ的核心。
----------------------------------
點擊文章頂部雷科技頭像,私信回復「搞機」,即可獲得玩機技能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