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廢水 排與不排都是「定時炸彈」

2021-01-05 中國青年報

視覺中國供圖

截至2020年8月底,福島第一核電站累計貯存了超過120萬立方米處理後的廢水,並將於2022年夏天達到現有儲罐貯存容量的極限。持續產生的廢水佔據了大量貯存空間,阻礙了福島第一核電站4臺機組退役工程的實施。

前一陣,日本政府宣布計劃將處理過的福島核廢水傾倒在海洋之中,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激烈反對。韓國濟州道知事元喜龍11月6日敦促日本政府將處理福島第一核電站輻射汙染水作為「人類和環境安全問題」加以重視。由於引發全球的擔憂和反對,日本不得不推遲決定是否排海。

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反應堆已停止運轉,廢水是從哪裡來的?把核廢水排入太平洋,有過先例嗎?對核廢水的科學處理方式又是什麼?對此,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首席專家劉新華。

廢水中氚等核素活度濃度超排放限值

自2011年3月11日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以來,核反應堆停止運轉距今已有9年時間了。劉新華說,福島核電站產生的大量放射性廢水,主要來源於事故後為持續冷卻堆芯而注入的水、大量滲入反應堆的地下水以及雨水等。

「福島事故後,東京電力公司設置了事故放射性廢水淨化處理裝置,其中包括鍶銫吸附裝置、反滲透膜除鹽裝置以及多核素去除裝置(ALPS)等,用來去除事故放射性廢水中的大部分放射性核素,並設置了大量貯罐,用來貯存經處理淨化後的廢水。」劉新華說。

日本政府擬在近期決定向海洋排放的福島核電站廢水,是經處理後的廢水而不是核洩漏出來的廢水。劉新華說,這些廢水中主要含有氚。

據了解,雖然廢水已經通過事故放射性廢水淨化處理裝置進行了處理,但是由於上述裝置無法去除氚,導致處理後廢水中氚的平均活度濃度仍然達到7.3×105Bq/L(Bq,放射性活度的單位),超出了日本相關法規中規定的6×104Bq/L的排放活度濃度限值。

為什麼氚這麼難處理呢?我們知道水是由氫和氧兩種元素構成的,氚是氫的一種同位素。含氚的水和普通含氫的水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物理性質也很接近。因而所有的水處理辦法,包括離子交換、蒸發等,都很難去除氚。氚是一种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大概12.5年。

此外,廢水中還含有銫-137、銫-134、鍶-90、鈷-60、碘-129、釕-106等放射性核素。劉新華說,雖然經淨化處理後,除氚以外其他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已大幅降低,多數核素低於日本相關法規中的排放限值,但仍有部分貯罐中碘-129、鍶-90等核素高於限值。日本需要對這些貯罐中的廢水進行再處理。

對海洋環境影響程度取決於多種因素

公眾非常關心廢水排放對海洋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劉新華認為,廢水排放對海洋環境影響程度取決於所排放放射性核素的種類、濃度、總量,以及特定放射性核素與沉積物、海洋生物等海洋環境關鍵要素相互作用的情況等。福島大量廢水排入海洋後,必將導致放射性核素在排放點附近海域的海洋沉積物和海洋生物中富集,部分核素將隨洋流等向北太平洋遷移、擴散,最終影響我國等日本周邊國家,以及北太平洋沿岸國家。「加強對廢水的淨化處理,減少放射性核素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將有助於減少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劉新華說。

目前,日本政府尚未公布福島核事故處理後廢水在排放前要進行哪些處理方案。但是鑑於福島核事故處理後廢水總量大、氚濃度高,部分核素超標,劉新華建議,日本政府應考慮採取進一步措施,包括增加廢水貯罐,避免倉促排放,為處理後廢水排放準備工作預留充足時間;採用去汙因子高的廢水處理技術和裝置,對超標核素進一步淨化處理,儘可能降低處理後廢水中放射性核素含量;研究氚的處理技術,並及時公開研究進展和成果,如有可行技術應立即用於廢水中氚的處理;採取合適的排放方案,選用最佳排放設計,嚴格限制排放速率和年排放量,嚴格排放監測和排放控制管理,確保達標排放;加強海洋環境和海洋生態監測,進一步降低廢水排放對海洋環境的影響。

除了排入大海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據報導,截至2020年8月底,福島第一核電站累計貯存了超過120萬立方米處理後的廢水,並將於2022年夏天達到現有儲罐貯存容量的極限(137萬立方米)。持續產生的廢水佔據了大量貯存空間,阻礙了福島第一核電站4臺機組退役工程的實施以及現場其他消除安全風險措施的實施。特別是放射性核素不可能在短期內衰變完畢,在貯罐中貯存並非是解決廢水問題的合適出路。福島核電站貯存的百萬立方米處理後廢水是重大安全風險源,一旦發生地震、海嘯等可能引發巨大災難,因此如何妥善處置廢水,成了日本政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其實,廢水除了排入太平洋外,還有其他辦法。自2013年以來,日本政府對地層注入、排入海洋、蒸汽釋放、氫氣釋放和地下掩埋5種廢水處置方案進行了評估,考察了每種方案的可行性和可能存在的限制,比如監管要求、技術可行性、持續時間、費用、規模、二次廢物、工作人員所受輻射照射等。2020年2月,ALPS淨化水處理小組委員會發布的日本福島核事故處理後廢水處置方案評估報告結論認為,排入海洋與蒸汽釋放都是可行的方案。所謂蒸汽釋放,是將處理後的水加熱蒸發,使水蒸氣中的氚不超過5Bq/L,然後排出,隨風飄散。顯然,排入海洋的操作更為便捷,其他處置方案從經濟性、技術成熟性或時間方面考慮較差。

劉新華表示,歷史上發生的核事故,如車諾比和三哩島核事故,其放射性核素都是由大氣釋放,因此「大量核事故處理後廢水的處置沒有先例,處置方式仍需進一步研究。」劉新華強調。

「日方應主動、公開、透明、及時地向國際社會通報排放方案和排放影響評估結果,在與周邊國家充分協商的基礎上慎重做出決策,並及時通報監測數據、環境影響評價結果等相關信息。」劉新華說。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福島核電站,日本人道主義危機的定時炸彈
    日本福島核電站近幾年我們已經不止一次聽到過有關福島核電站相關的新聞,上個月日本政府放出消息,準備把用於冷卻福島廢棄核反應堆的冷卻水排入太平洋;一時間引起輿論譁然。雖然福島核電站是由2011年海嘯引起的爆炸並引發了核汙染危機,但是日本政府對核電站的危機處理卻並不讓人滿意。其實在福島海嘯核洩漏事故之前,福島核電站就發生多次核洩漏事故,不過日本政府及核電站相關負責人直接鞠躬辭職了事。1978年,福島第一核電站曾經發生臨界事故,但是事故一直被隱瞞至2007年才公之於眾。
  • 日本排放福島核廢水,會對中國產生什麼影響?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梶山弘志在10月23日記者招待會上說,「我們目前還不能宣布『如何處理核汙水』的具體時間」。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的核廢水儲存罐。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反應堆已停止運轉,廢水是從哪裡來的?把核廢水排入太平洋,有過先例嗎?對核廢水科學處理方式是什麼?對此,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首席專家劉新華。
  • 福島核廢水到底會不會放流入海?
    兩座核電站都建在海邊,原因是因為日本自己沒有處理核廢料(使用完畢的燃料棒)的能力,都要運往法國進行處理,所以海運最為安全。大地震發生後,福島兩座核電站都沒有被震倒,但是,隨後襲來的海嘯,卻襲擊了第一核電站。福島第一核電站有6座核反應堆,當時處於運營狀態的是2座。除5號6號核反應堆的供電系統是安裝在原子爐的爐頂之外,其餘4座的核反應堆的供電系統,都安裝在地下。
  • 菲律賓檢測南海輻射上升,福島核廢水罪魁禍首,呼籲大國必須阻攔
    直到今日在烏克蘭境內的車諾比所在地區還不適合人類生存,變成了一片廢土,日本六年前的福島核電站危機同樣也是一場全世界人類的共同浩劫,這場事故本應引起日本對核資源的合理管控,然而近期日本卻向國際宣布日本將核廢汙水排進大海,引起了國際上許多國家的反對,而日本仍然堅持排向大海,目前已經有周邊國家檢測到了海水中的輻射值上升。
  • 日本惡行引發天怒人怨,政府被迫做出讓步,百萬噸核廢水暫緩排放
    事故發生後,福島核電站每天都會產生170多噸帶有放射性的核廢水,而為了儲存核廢水,日本在周邊修建了大量的儲水罐,但是近十年的累積下來,儲水罐儲存空間早已接近飽和,而日本方面還沒有下一步的修建儲水罐計劃,九年來總計接近123萬噸的核廢水究竟該如何處理?
  • 日媒:日本福島核電站工作人員稱稀釋的核廢水可以喝
    日媒:日本福島核電站工作人員稱稀釋的核廢水可以喝 @央視網 11月7日消息,據日媒報導,日本首相菅義偉今年9月26號在視察福島第一核電站時,曾向工作人員詢問,處理後的核廢水能否飲用。
  • 福島核電站持續產生核廢水怎麼辦?日本或將廢水排入太平洋中!
    2011年,一場巨大的海嘯襲擊了日本福島核電站,造成近1.9萬人死亡,震驚了全世界,在災難發生七年後,研究人員仍在努力清理反應堆中的燃料。據《每日郵報》報導,由於地下水繼續進入洩漏的反應堆結構,因此每天會產生約160噸的放射性水,這些放射性水必須收集起來並安全儲存。
  • 日本考慮將核廢水排入大海 國際原子能總署擬派專人前往福島監測
    《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報導,鑑於日本政府10月中旬宣布,計劃將福島第一核電廠百萬噸含氚廢水排入大海一事,引發各界爭議。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以下簡稱IAEA)遂出面處理核廢水排放問題疑慮稱,已經準備好派遣監測小組檢測福島經淨化的「再處理水」,以解決廣大民眾對環境影響的擔憂。
  • 宣布向大海排放核廢水後,日本又出新政策:搬到福島就獎勵200萬
    而在這9年當中,日本政府一直在試圖重建福島經濟與環境,然而核洩漏給民眾造成的恐慌太過嚴重,沒有人願意重新回到該地生活,也不願意購買福島生產的商品,生怕會受到核輻射影響。為了重建福島,日本政府出臺了一項新政策,只要搬到福島每家將會獎勵200萬日元,相當於人民幣12萬左右,單身人士搬入福島也有獎勵,金額大概在5萬人民幣。
  • 日本核廢水,紙糊的素質
    這些謠言所使用的筆法十幾年如一日,誰都不黑專門黑中國人。 從中國人素質差逐漸上升到體制問題、民族問題、國家問題,這幫人如此處心積慮,就是為了消解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心。
  • 太平洋出現特大地震,美國拉響海嘯警報,日本或將自食排核汙惡果
    日本恐自食惡果根據海外網報導,自從日本因為地震造成的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之後,就在日本境內產生了近百萬噸的核廢水。對於這些核廢水如何處理,一直都是日本政府頭疼的一件事。近日,日本單方面宣布,將會把這些核廢水導向大海。
  • 日本稱核廢水稀釋能喝 傻子都不信
    根據此前新聞報導得知,日本擬將福島核汙水排放入海,這樣的提案遭到各國的反對。前段時間該國首相諮詢工作人員核廢水是否能飲用的問題,雖然工作人員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全球人們依然覺得核廢水對人體有害,不能隨意排放到太平洋。人體內大部人都是水,喝了被汙染的水,身體自然容易有損傷。
  • 日本又出大事?傳福島100多萬噸核廢水排入海中,物種發生變異!
    日本又出大事?傳福島100多萬噸核廢水排入海中,物種發生變異!眾所周知,2020是一個災難之年,今年發生的太多事讓人手足無措。其中,爆發於年初的全球性衛生安全事件的影響,直到今天還沒有消退。說起日本這個國家,很多人都會和"災難"兩個字聯想起來。因為在眾多末世作品中,都有它的出現。然而,日本這個國家卻是十分大膽,什麼事都敢幹。而說起福島,大家肯定會想起當年的福島核洩漏事件了吧。那一次也是讓全球人民都十分緊張。而在這個敏感的年份裡,日本再次被傳出了一件大事,那就是100多萬噸的核廢水排入海裡!
  • 報告稱日本福島核廢水恐損害人類基因;①據英國媒體報導,綠色和平...
    報告稱日本福島核廢水恐損害人類基因;①據英國媒體報導,綠色和平組織的一份報告說,日本福島核電站的廢水含有的放射性物質達到了「危險程度」,這些物質「可能損害人類的DNA」;②報導指出,福島核電站仍有100多萬噸廢水,日本政府多年來一直在爭論如何對其進行處理。漁業組織和環保主義者對排放放射性廢水表示擔憂,但一些科學家認為這對該地區造成的風險很低。
  • 日本將把百萬噸「危害極小」的核廢水倒進太平洋,安全嗎?
    福島核電站事故大家應該都知道,發生於 2011 年 3 月,事故級別為最嚴重的第 7 級,跟車諾比事故同級。近期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政府基本決定將福島核電站的核廢水排放入海,最快這個月敲定 ↓ ↓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後,堆芯仍然有巨大的衰變熱,需要注水進行冷卻降溫,這也就構成了核廢水的第一個來源:冷卻水。但大家應該都能想到,被汙染了又不影響製冷,完全可以循環利用啊!
  • 福島第一核電站被調查,聯合國派出大批專家緊急奔赴日本
    而比這更嚴重現實問題真實地擺在了日本政府面前。福島核電站面臨難題福島核電站在2011年3月因9級地震發生核洩漏情況,當地居民自然十分恐慌,而國際社會也對此保持高度關注,然而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解決問題的態度比較消極,甚至有隱瞞事故嚴重性的嫌疑。
  • 日本還是沒瞞住,聯合國大批專家趕到福島「核禁地」!
    大家忌憚核輻射,也不願意看到核汙染毀了我們的生活。但是總是有那種自私的人,為了自己圖個方便,去做一些危害到大家生命安全的事情,就比如日本。 據此前日本當地媒體報導,福島核電站內存儲核汙水的儲存罐馬上接近飽和,他們已經沒有能力去處理這些核汙水,因此上任不久的菅義偉政府正在探討將這些核廢水排入大海的可能性。
  • 人類擔心的事終於成真,福島核洩漏結果出現,海底生物發生變異
    自從日本的福島核洩漏事故發生以後,各國就一直很難放下心來。這主要是因為日本在核洩漏的處理方面顯得頗為消極,甚至還想要把核廢水直接排放到大海之中。對於日本的這一決定也有很多國家毫不客氣的進行了批評,還有不少人指出日本這種消極的態度很有可能導致周邊的海洋生物因為受到輻射而變異。
  • 日本123萬噸核廢水倒入太平洋,為了省錢,你得罪了世界
    據日本《每日新聞》10月16日的消息報導,日本政府將會在10月27日正式決定是否將處理過核汙水排向太平洋。 每天日本東京電力公司都會產生150噸的核廢水,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到2020年9月,福島核電站的核廢水儲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23萬噸。
  • 福島核電站廢水要排放,日本又計劃另啟反應堆,專家:挑戰全人類
    對於排放福島核電站的核廢水,日本則有完全不同的觀點,日本表示經過處理的核廢水是可以飲用的,但是日本首相菅義偉卻不敢喝下這杯水。 日本福島核電站的事故已經暴露了日本核電技術的問題,從2011年至今日本都沒有解決福島核電站的洩漏的事故,目前日本是採用了大量的淡水來稀釋核物質,為此每天會有許多的核廢水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