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8日 08:4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林彩燕
字號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的方向和發展道路」,「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這為我們做好新形勢下意識形態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為了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我們需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按照學懂弄通做實的要求,在推進宣傳思想工作的同時,對意識形態工作中碰到的一系列理論與現實問題做出有效解答。
夯實意識形態工作的文化根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厚且悠久的歷史淵源。「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對待中華傳統文化要堅持科學態度,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才能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文化自信的養成離不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為此,我們必須通過歷史研究、理論研究、學校教育、影視文學作品等多種渠道,宣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關於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等內容,引導我國人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文化觀、價值觀,從根本上增強思想文化底蘊。
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看,我們要立足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個人而言,價值觀的樹立與自身的成長息息相關,時刻影響人的社會行為;對國家而言,核心價值觀決定著國家的文化性質和方向,是國家的精神穩定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自身的本根所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含豐富的精神財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對於加強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以及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會失去生命力。
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現實基礎
意識形態從來就不是抽象的空中樓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更應紮根現實生活。我們要將其投射到現實生活中,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中把握好意識形態工作的實踐本質。
馬克思說過:「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會使自己出醜。」思想問題自然要靠思想的方式去解決,但僅此顯然不夠,它必須和現實問題的解決結合起來。現實中人們往往喜歡爭論意識形態問題,由此引發的觀點分歧、價值衝突等意識形態危機皆源於脫離現實生活的思維空想。「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然而長期以來,意識形態工作中存在思想與生活脫節的現象。
而強調意識形態工作的實踐品質,是當前推進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理據。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能否為普通民眾所接受,首先在於它的客觀有效性,即是否具有對現實世界的「解釋力」和對實際問題的「解決力」。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由此可知,意識形態工作,本質上就要引導更多人以主人翁精神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不是無休止在觀念領域進行主觀辯論。
那麼,如何讓意識形態工作深入民眾的生活實踐?第一,要轉變空對空以及居高臨下的工作作風。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杜絕講官話、說套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將黨的理論和各項政策與切近群眾現實生活的問題相聯繫,使群眾在接觸理論和政策時能夠深有體會。第二,要真正關心群眾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能將意識形態工作完全等同於意識形態理論研究工作,後者是理論工作者的要務,而前者必須接地氣、重實踐。意識形態工作對象就是人民群眾,我們的目的是要將黨的理論成果轉化成群眾的自覺行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意識形態工作導向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這種一致性體現在工作中,就是各項各類工作都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來開展。具體到黨的各項工作布局視角看,我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是從這些工作的最終價值取向來說,只能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意識形態工作無疑更是如此。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開展工作,在實踐的價值指向上,就是一心一意為老百姓做事、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因此,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最終都要指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講宗旨,講了很多話,但說到底還是為人民服務這句話。我們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
在意識形態工作中,正確認識黨性和人民性的關係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內容。在根本上,黨性與人民性從來就是一致的、統一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堅持黨性,核心就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宣傳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堅定宣傳中央關於形勢的重大分析判斷,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堅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
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對意識形態工作而言,人民既是意識形態建設的價值主體,又是價值實現的實踐主體。意識形態工作,必須依靠人民、始終為了人民,要將人民立場堅定地融入意識形態工作的具體實踐。只有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才能不斷鞏固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地位,才能從根本上做好意識形態工作。
總之,新時代的意識形態工作,必須在文化上夯實根基、在實踐上把握現實基礎、在價值上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全黨全國人民更加緊密團結和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持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不竭動力。
(作者單位: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