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禁令生效 華為斷芯後力保歐洲市場

2020-09-15 歐洲時報

【歐洲時報網】華為自9月15日起,徹底面臨無芯可用的窘境。儘管晶片危機威脅消費者業務的生存,但華為仍希望保住海外市場,尤其是歐洲市場的手機出貨量。

經銷商:手機拿貨比較困難

9月15日,美國5月15日下發的對華為晶片管制升級令正式生效,臺積電已停止為華為代工生產麒麟晶片,華為曾經的合作夥伴、供應商,高通、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全球科技巨頭,都已經不再給華為提供晶片。

圖為福建福州,市民從華為5G手機廣告旁經過。(圖片來源:中新社)

《三聯生活周刊》報導,華為此次並沒有B計劃。而這一禁令帶來的打擊,後續將從高端手機拓展至汽車、OLED屏幕驅動等方面。根據了解,目前華為手機拿貨非常困難,除非搭配相關的手錶、手環、平板等產品。當然,如果從非官方渠道拿貨,價格將會高出數百元。此前曾曝出消息,華為預計在2021年的手機出貨量,將下調至5000萬部。而在2019年全年,華為手機全球出貨量為2.4億部。

可以看出,受限於晶片危機,以及晶片儲備的數量,華為在未來將縮小其在手機市場的份額,但是不會退出手機市場。

5G基站影響較小

Canalys分析師賈沫告訴北京《新京報》,即使未來華為失去了自研高端晶片,也不會馬上流失高端用戶。「華為需要進一步開發出其他方面的USP保持在科技上領先,比如華為依舊擁有領先地位的手機攝像技術。」

除了消費者業務,華為的運營商業務也將受到一定的影響,不過由於華為備貨充足,5G基站業務短期內不會受到明顯影響。

根據集邦諮詢今年8月發布的一份評估報告,預計華為的5G基站晶片庫存可以維持到2021年年末。此外,基站這種傳統通信設備產品不同於手機,其生命周期一般在10年左右,這也使得業界對於基站產品的換代頻率需求不會太快,使用壽命長。

力保歐洲市場

北京《新京報》報導,儘管晶片危機威脅消費者業務的生存,但華為仍希望保住海外市場,尤其是歐洲市場的手機出貨量。華為消費者業務歐洲總裁Walter Ji在9月初表示,歐洲將是華為下一個十年的重要市場,他透露華為計劃在歐洲開設更多的線下銷售店,包括8家旗艦店和42家體驗店。

華為2019年年報顯示,華為在EMEA(歐洲、中東以及非洲地區)的營收達2060億元,佔華為全年營收比例的24%。不過受「實體清單」影響,EMEA市場的營收增速放緩至只有0.7%。

HMS是華為用來應對谷歌GMS缺失的解決方案。賈沫表示,雖然華為一直在優化完善HMS,但是因為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問題,大部分的歐洲消費者,尤其是西歐的消費者依舊或多或少會依賴於谷歌的服務或者應用,這使得華為推廣HMS依舊困難重重。比如華為在2020年第二季度海外出貨的HMS手機佔比創新高,達到24%左右,但出貨量卻進一步下降了27%,較第一季度環比也有17%的降幅。

他認為,相比華為,小米和OPPO等廠商已經在歐洲有所斬獲。「小米在今年第二季度首次在歐洲市場份額超過華為,小米在華為最具優勢的西歐市場也有希望在第三季度實現超越。同時OPPO也與沃達豐達成集團層面的合作,隨著其逐漸與更多的大型渠道達成合作,在未來增長可期。」

(編輯:王文)

相關焦點

  • 華為:美國最嚴禁令生效,中國電訊業巨頭「斷芯」後能否繼續生存
    8月17日,禁令進一步升級,美國政府在「實體清單」上新添了38家華為子公司,擴充後的實體清單上總共有152家華為關聯公司。同時宣布,無論在交易的哪一個階段,只要有華為公司參與,那麼世界上任何公司未經許可都不得出售用美國軟體或設備製造的半導體。
  • 美升級禁令今日生效,華為該怎麼辦?
    今天是9月15號,美對華為的升級版禁令已經生效,這意味著,華為從此(斷糧)。 華為雖說抓緊儲備晶片,但如今一紙禁令已然生效,斷糧缺貨是遲早的事。而晶片斷供對產業鏈也有比較大的影響,華為晶片斷供,對華為生態夥伴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 華為禁令生效,準備了這麼久,華為能不能熬過寒冬
    2020年9月15日,美國對華為的禁令正式生效,屆時使用到美方技術的晶片企業將不得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向華為供貨。寒冬來臨禁令生效後,華為面臨的環境有多惡劣!臺積電於今年5月宣布暫停向華為銷售晶片,9月,三星和海力士宣布將在9月15日停止向華為出售晶片,中芯國際本被期望成為華為的替代供應商,但中芯國際暨臺積電宣布後,也對外宣布由於美國的禁令,將來可能無法為「特定客戶」製造代工晶片,而該「特定客戶」是指華為
  • 華為禁令生效,華為很能熬過寒冬,華為手機還能賣多久
    2020年9月15日,美國對華為的禁令正式生效,屆時使用到美方技術的晶片企業將不得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向華為供貨。寒冬來臨禁令生效後,華為面臨的環境類似死局!5月,臺積電於今年宣布暫停向華為銷售晶片;9月,三星和海力士宣布將在9月15日停止向華為出售晶片;9月,中芯國際暨臺積電宣布後,也對外宣布由於美國的禁令,將來可能無法為「特定客戶」製造代工晶片,而該「特定客戶」是指華為。
  • 美禁令即將生效,華為遭遇斷供潮,華為手機或退出市場
    在今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對華為晶片的限制禁令,並給出120天的緩衝期。而一轉眼,距離美國給到的禁令生效時間不足一周。9月15日是最後期限,同時這也意味著華為晶片將正式被斷供。 最近,華為晶片供應鏈和代工商一直備受關注,只是美國晶片禁令還未生效
  • 「禁令」剛生效,很多美企「倒戈」,英特爾宣布恢復對華為供貨
    「禁令」生效沒幾天,英特爾宣布恢復對華為供貨就在美國對華為的禁令剛剛開始實施不到半月,由此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開始慢慢「湧現」。就在美國禁令實施後短短幾天,就有媒體報導,作為全球最大的晶片巨頭——英特爾已經對外宣布恢復對華為的供貨!至此,很多人開始琢磨,沒想到川普也是一個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的人,嘴上硬氣最後還是得「讓步」。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美國突然「軟」了呢?這樣的事情又表示什麼意思呢?
  • 華為被斷芯,終究是誰的損失?
    如今,搭載HMS的華為手機在海外每周的銷量達到40萬。但華為面臨的威脅遠遠未到真正結束的時候。在9月15日禁令正式生效後,華為依靠近4個月時間的備貨能維持業務運營多久仍是未知之數,同時國內的供應商能否向華為提供合規的解決方案也存在疑問。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華為沒有放棄消費者業務的計劃,這家在上半年已登頂全球最高市場份額的手機廠商仍在努力備戰5G時代的挑戰。
  • 美「華為禁令」生效,韓國年損失576億
    經過120天的緩衝期後,美國對華為的半導體禁令正式生效。日本《日經亞洲評論》15日稱,這一制裁危及華為的多項關鍵零部件供應,包括晶片、顯示屏、內存等,甚至有專家認為,這可能令華為產品的競爭力大大降低,「回到十年前的水平」。
  • 美國對華為禁令即將生效,會給半導體市場帶來怎樣的連鎖反應?
    9月15日,美國對華為的禁令即將生效,分析機構Trendforce對失去「華為訂單」後的全球半導體市場進行了一個簡要的分析和預測由於他們的製造都使用的商業代工廠(主要是中芯國際),所以無法擺脫美國技術的限制,肯定無法為華為供貨。加上這個領域競爭非常激烈,毛利率被打得非常薄(比如匯頂的出貨價從15年的61元峰值已經跌到了6元左右),丟掉了華為訂單後,影響會較大。
  • 美對華為新禁令將於9月15日開始生效,華為未來何去何從
    美對華為新禁令將於9月15日開始生效,華為未來何去何從9月15日將是美國對華為新禁令正式生效的日子,而目前也已經有5家晶片供應商不再繼續給華為供貨。分別為臺積電、高通、三星以及SK海力士和美光。早在今年8月17日,美國商務部就進一步收緊了對華為獲取美國技術的限制,華為全球21個國家的38家子公司均被美國列入了實體名單
  • 三星向美申請許可證 希望下周禁令生效後繼續供貨華為
    財聯社(上海,編輯吳斌)訊,美國頒布的華為禁令將在9月15日正式生效,韓國一些晶片和面板生產商近日已向美國申請出口許可證,希望能在禁令生效後繼續向華為供貨。據媒體周四(10日)報導,業內消息人士表示,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旗下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已向美國申請出口許可證,申請在下周美國禁令生效後繼續供貨華為。三星顯示器對此拒絕置評。韓聯社9日曾報導稱,三星顯示器和LG Display將從15日起停止向華為供應高端智慧型手機面板。
  • 美國禁令生效,華為如何跨越「至暗時刻」負重前行?
    120天緩衝期過後,美國商務部針對華為及其子公司的晶片升級禁令正式生效。美國政府無理抹黑、以舉國之力打壓一家中國科技企業,堵死了華為通過商業途徑從外界獲得晶片的渠道。從15日起,臺積電、高通、聯發科、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公司正式「斷供」華為。
  • 分析:雖面臨手機市場洗牌危險,但禁令之下華為仍獨佔鰲頭
    正充當著這樣的角色,這個公司可能會將某些孤芳自賞的高科技產品普及化,從而讓這些產品轉變成「白菜價」後改變世界,這也是華為公司之所以了不起,也是華為公司為競爭對手所忌憚的原因。在川普政府的打壓之下,華為公司在「斷芯」之下,正經歷著產品組合中元器件供應鏈條的中斷,並且,這種中斷如果政策面上沒有大的改變,短時間內是無法改變的。所以,有種分析認為,華為公司雖然面臨著未來手機市場洗牌危險的衝擊,但禁令之下華為的產品仍然會獨佔鰲頭。其原因,當然是華為雄厚的科技研發原創力,以及華為整合高科技產品的能力。
  • 華為斷芯的手機江湖:經銷商拿不到貨,蘋果新品泡湯,小米股東在套現...
    本文共1703字閱讀完約5分鐘9月15日,美國對華為禁令正式生效!然而,隨著「斷芯」,華為的市場優勢將遭遇重挫。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曾公開稱,「華為的麒麟系列晶片在9月15日之後無法製造,或成為高端晶片的絕版。」在晶片斷供後,華為多個系列的手機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 禁令即將生效,鴻蒙能救華為嗎?
    餘承東坦承,儘管華為手機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51%,然而晶片缺貨已經影響了華為手機銷量的進一步增長。距離9月15日禁令「大限」還有不到一周時間,美國「升級版」的禁令就將生效,這意味著屆時華為將無法再使用美國技術軟體設計和生產半導體,華為的命運再次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去年 5 月 16 日,華為正式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
  • AMD獲得華為供貨許可證 這是禁令生效後首家獲得許可的製造商
    日前美國商務部針對華為及其子公司和關聯公司的禁令已經結束緩衝期,緩衝期結束後即禁令相關條款正式生效。諸如三星、聯發科和索尼等多家製造商都已經表示停止向華為供貨,因為這些公司也無法違反美國相關的禁令等。即該公司接下來可以繼續向華為及其關聯公司和子公司等在管制實體名單裡的公司提供產品不會因為禁令而中斷。
  • 美禁令生效首日,白宮接到壞消息,俄工程師加入華為
    撰文丨肖東在經過了三個月的緩衝期後,美國對華為在半導體方面的禁令正式生效。今年5月份,美國政府對外宣布,禁止任何企業在沒有得到美國政府允許的情況下,向華為出售涉及到美方技術的半導體產品,並將禁令的緩衝期設為三個月。這意味著華為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將無法使用包括晶片,內存和顯示面板在內的一系列半導體產品。
  • 美國禁令生效!華為已到生死關頭 還有晶片可用嗎?
    9月15日,美國禁令生效!臺積電、高通、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知名半導體生產廠家不再為華為提供晶片。受此影響,華為麒麟晶片也會在今日停產,成為今年國產高端晶片的絕唱。如此一來,華為的業務是否會受到影響,無「芯」可用的華為,在5G技術上是否會落後於人?中國的半導體技術還有發展希望嗎?如果說美國禁令生效,華為一點也不受影響,這不免有些自欺欺人。
  • 禁令生效後,AMD公司突然宣布:我能給華為供應晶片
    華為晶片困境最近似乎出現了轉機,AMD高級副總Forrest Norrod公開表示,AMD公司已獲得向華為等美國「實體清單」中某些公司銷售產品的許可證。 自從9 月 15 日美國「華為禁令」正式生效後,包括英特爾、高通、臺積電、三星、索尼等在內的晶片企業陸續提出申請,希望能夠向華為正常供貨。
  • 9月15日,美國升級對華為禁令已經生效,華為手機「沒路」了?
    5月15日,美國在已拉入黑名單的基礎上升級對華為晶片的禁令,120天的緩衝期今天已經到期,9月15日禁令正式生效。根據禁令的規定,9月15日後,凡涉及美國技術和設備的外國企業在沒有得到允許的情況下不能向華為提供晶片。此前,美禁令發出後,臺積電當天就宣布9月15日之後不再代工華為,從生效之日起,包括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等產商將不再給華為供應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