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網】華為自9月15日起,徹底面臨無芯可用的窘境。儘管晶片危機威脅消費者業務的生存,但華為仍希望保住海外市場,尤其是歐洲市場的手機出貨量。
經銷商:手機拿貨比較困難
9月15日,美國5月15日下發的對華為晶片管制升級令正式生效,臺積電已停止為華為代工生產麒麟晶片,華為曾經的合作夥伴、供應商,高通、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全球科技巨頭,都已經不再給華為提供晶片。
圖為福建福州,市民從華為5G手機廣告旁經過。(圖片來源:中新社)
《三聯生活周刊》報導,華為此次並沒有B計劃。而這一禁令帶來的打擊,後續將從高端手機拓展至汽車、OLED屏幕驅動等方面。根據了解,目前華為手機拿貨非常困難,除非搭配相關的手錶、手環、平板等產品。當然,如果從非官方渠道拿貨,價格將會高出數百元。此前曾曝出消息,華為預計在2021年的手機出貨量,將下調至5000萬部。而在2019年全年,華為手機全球出貨量為2.4億部。
可以看出,受限於晶片危機,以及晶片儲備的數量,華為在未來將縮小其在手機市場的份額,但是不會退出手機市場。
5G基站影響較小
Canalys分析師賈沫告訴北京《新京報》,即使未來華為失去了自研高端晶片,也不會馬上流失高端用戶。「華為需要進一步開發出其他方面的USP保持在科技上領先,比如華為依舊擁有領先地位的手機攝像技術。」
除了消費者業務,華為的運營商業務也將受到一定的影響,不過由於華為備貨充足,5G基站業務短期內不會受到明顯影響。
根據集邦諮詢今年8月發布的一份評估報告,預計華為的5G基站晶片庫存可以維持到2021年年末。此外,基站這種傳統通信設備產品不同於手機,其生命周期一般在10年左右,這也使得業界對於基站產品的換代頻率需求不會太快,使用壽命長。
力保歐洲市場
北京《新京報》報導,儘管晶片危機威脅消費者業務的生存,但華為仍希望保住海外市場,尤其是歐洲市場的手機出貨量。華為消費者業務歐洲總裁Walter Ji在9月初表示,歐洲將是華為下一個十年的重要市場,他透露華為計劃在歐洲開設更多的線下銷售店,包括8家旗艦店和42家體驗店。
華為2019年年報顯示,華為在EMEA(歐洲、中東以及非洲地區)的營收達2060億元,佔華為全年營收比例的24%。不過受「實體清單」影響,EMEA市場的營收增速放緩至只有0.7%。
HMS是華為用來應對谷歌GMS缺失的解決方案。賈沫表示,雖然華為一直在優化完善HMS,但是因為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問題,大部分的歐洲消費者,尤其是西歐的消費者依舊或多或少會依賴於谷歌的服務或者應用,這使得華為推廣HMS依舊困難重重。比如華為在2020年第二季度海外出貨的HMS手機佔比創新高,達到24%左右,但出貨量卻進一步下降了27%,較第一季度環比也有17%的降幅。
他認為,相比華為,小米和OPPO等廠商已經在歐洲有所斬獲。「小米在今年第二季度首次在歐洲市場份額超過華為,小米在華為最具優勢的西歐市場也有希望在第三季度實現超越。同時OPPO也與沃達豐達成集團層面的合作,隨著其逐漸與更多的大型渠道達成合作,在未來增長可期。」
(編輯:王文)